【詩詞背景】
宋朝是一個國力相對弱小的朝代。北宋時期,北方是遼國,南宋時期,北方是金國。所以,唐詩里的“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都已經(jīng)不在宋朝疆域范圍之內(nèi)了。
相比于唐詩,宋詞里邊塞主題的作品就少了很多,不過,好在有范仲淹這位戍衛(wèi)邊塞的詞人,可以為我們描繪出當時邊塞不一樣的風景,尤其是其《漁家傲》一詞,算是宋朝邊塞詞的代表作。
本篇文章,選擇兩首范仲淹的作品,然后分享一段他戎馬西夏的故事。
故事先從西夏說起。
在北宋仁宗朝,活躍于寧夏甘陜一帶的黨項族日益強大。
最終在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公開稱帝,國號大夏,通常被我們稱為西夏。
這個名叫李元昊的西夏開國皇帝,是一個很有抱負,卻也異常兇殘冷血的人。他的功績是建立了西夏國,創(chuàng)造了西夏文字,引導了西夏文化,并且驍勇善戰(zhàn),接連打敗宋朝和遼國兩個國家的進攻,最終基本穩(wěn)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他的兇殘在于,親手毒殺自己的母親,又殺死了自己的舅舅,此外還殺死了幾位失寵的妃子,以及幾位親生的兒子。他的雙手沾滿親人的鮮血,可謂鐵石心腸,冷酷無情。
而李元昊在建國之初,為了得到宋朝的認可,便開始了進攻宋朝的軍事行動,并于三川口大敗宋兵(三川口之戰(zhàn)),之后集兵于延州城下,準備攻城。
消息傳至京師,朝野震驚。在西夏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之下,北宋朝廷啟用韓琦與范仲淹一起抵御西夏國的進攻。此時的范仲淹,已經(jīng)是52歲高齡,這位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將軍,從此開始了他在西北戍邊的經(jīng)歷。
1040年秋天,范仲淹來到西北,當他經(jīng)過延安城附近,看戰(zhàn)爭之后,四處蕭條,荒野之上,少有人影,沿路城寨,悉數(shù)被毀。更苦的是西北的將士,連住宿的帳篷都沒有。詞人心懷感慨,誓言勵精圖治,抵御西夏,并將這段感受寫到詞中,于是便有了這首流傳千年的邊塞詞作《漁家傲》。
【詞境還原】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如今臨危受命,來此駐守邊疆。行走在塞外城下,感覺這深秋,一片蕭瑟,風景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一路荒野,城垣破敗,四處了無人影,連衡陽的大雁都頭也不回的南飛而去,對這凄寒的邊塞,毫無留戀!
觸目凄涼,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正悵然行走的時候,突然又聽見四處傳來的邊疆號角。
登高西望,千山相連,落日余暉籠罩,一片荒野漫漫。遙遠處,可以看到群山中的孤城,正大門緊閉,而孤城之上,有即將落幕的夕陽。夕陽西下,正長煙升起。這塞外的景色壯闊,漫無邊際,卻又處處充滿肅殺之氣。
晚飯時候,和將士們一起喝酒。漫天之下的篝火,略有暖意,外加一杯濁酒,一段笑談,不禁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只是如今,邊塞危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此戍守,有家而不能回。不破西夏,何以家為?奈何黨項人如此彪悍,一直還沒有很好的辦法擒住他們。漫漫的對峙,聽到有人吹起羌管,管聲悠悠,如泣如訴,更襯托了這里的荒涼。月亮已經(jīng)升起,月色之下,大地一片白茫茫,滿地白霜。
這樣的夜晚,連住宿的帳篷都不完備,有多少將士在這艱苦的環(huán)境下無法入睡。歸期漫漫,生死難料,多少人白了頭發(fā),多少人 暗自心傷!
【故事后續(xù)】
范仲淹在駐守西北汴京的時候,采取了諸多文治武功的措施,如:更改軍隊軍隊舊制,分部訓練,輪流御敵;如:修筑青澗城和鄜城,作為軍事基地,節(jié)省邊境開支;如:加強邊防守備,固守酈延,以軍威恩信招納西羌歸附;如: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回歸。
范仲淹駐守邊疆,認為應(yīng)該以防御為主,等待時機成熟,再進攻不遲。但是,在西北邊境,仁宗傾向于主動進攻,所以宋朝軍隊在反攻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倉促進攻,很快就在好水川一帶,被西夏軍隊伏擊,并損失任福等16位將領(lǐng)。此后宋朝軍隊又在定川寨之戰(zhàn)中再次敗給西夏軍隊。接連的失敗,讓仁宗開始反思自己的策略,并開始重視并欣賞范仲淹的軍事才能。
后來,西夏雖然三勝,但是畢竟國力薄弱,處于強弩之末,不得不向宋朝稱臣議和。
議和之后,韓琦與范仲淹作為立功之臣,雙雙進京,獲得高升,得到朝廷重用。之后,在范仲淹的主導之下,北宋第一次變法“慶歷新政”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詩詞背景】
由范仲淹主導的“慶歷新政”,整頓吏治是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范仲淹親自參與了對地方官員的考察,他調(diào)來各路轉(zhuǎn)運使名冊逐一翻閱,見庸碌無才者,便一筆勾去其姓名,這種雷厲風行的態(tài)度,連后來官至宰相的富弼看后都有些心驚。富弼對范仲淹說:“范公,您這輕輕一筆,哪里知道他要一家痛苦呢?”而范仲淹回答“寧愿讓一家人哭,不能讓一路人哭”。這位從小立志“不做良相,便做良醫(yī)”的貧苦出身的賢臣,最終雖然解除了一大批庸碌貪贓的官吏,但是也得罪了很多官僚。后來,在反對派以“朋黨之罪”的反撲之下,最終被排擠出京。慶歷新政,也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在這之后,范仲淹又到不同的地方從政,卻沒有再回到權(quán)力的中心。而西夏戍邊以及立功的記憶,在詞人心里,雖然是一段艱苦的記憶,卻也是一段幸福的記憶。這份記憶,在詞人的筆下,幻化成另外一首詞《蘇幕遮》。
【詞境還原】
《蘇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里秋高氣爽,碧綠的天空,白云朵朵,而地上滿是黃葉堆積。滿眼都是秋色,連河面上的碧波也是一樣,水波輕漾,煙波之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水霧,水霧映照著山色,一片翠綠。
遠山相連,起起伏伏,天邊有斜陽,快要下山,水面廣闊。遠望天水相連,更有落日余暉,湖面灑滿,滿是波光粼粼。只是這景色,卻不能讓我高興起來,岸邊的芳草,好像也是情思未斷,滿心凄凄,讓我想起斜陽之外的故鄉(xiāng),也是芳草連連!
如今,獨自飄零。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也懷念曾經(jīng)的軍旅生活,除非有時候做了好夢,才可以在夢里沉睡安穩(wěn),否則經(jīng)常驚悸不安,難以安睡。
每逢月圓當空,不想再一個人憑闌遠望,那樣只會讓我心生更多的懷念。不如喝一壺酒吧,把自己灌醉??墒牵迫氤钅c,卻很快就變成了相思牽掛的淚水!
【故事后續(xù)】
慶歷新政之后,晚年的范仲淹曾先后在鄧州、杭州、潁州為官,其中他在鄧州呆的時間最久,并在鄧州重修覽秀亭、構(gòu)筑春風閣、營造百花洲,并設(shè)立花洲書院,閑暇之余到書院講學,鄧州文運大振。
1052年,范仲淹在赴任徐州之時,與世長辭,享年64歲。范仲淹是一代文壇領(lǐng)袖,也曾經(jīng)是一代政壇領(lǐng)袖。范仲淹死后,被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以“文正”這個尊貴的詞為謚號,范公為北宋第一人!
范公文正,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直至如今,還在激勵很多人,是很多人一生踐行的座右銘。
【韋煜觀點】
韋煜認為韻詞之美在于:合于音律,工于意境,臻于情感。
范仲淹的詞作,成就并不是特別大,往往流傳較廣的也只有這兩首而已。但是他的詞,卻珍貴的記錄了邊塞的風景。韻詞之美,工于意境,范仲淹的邊塞詞,描繪了一幅邊疆特有的宏大,蒼涼的風景。這是他的詞作最引人矚目的地方。
宋詞,是一個人的歷史,也是一個時代的歷史。想一想大漢王朝,收復河西,想一想大唐盛世,幅員遼闊。而甘陜地區(qū),卻能成為北宋的邊疆。寫到這里,我為北宋這個朝代,略生一點同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