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練習(xí)題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文中加粗詞的含義。
①滕子京謫守巴陵郡________ ②增其舊制________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________ ④前人之述備矣________
⑤或異二者之為________ ⑥然則何時而樂耶________
2.選出詞意、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而: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感極而悲者矣
B.一:而或長煙一空 一碧萬頃
C.然:滿目蕭然 然而不勝者
D.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根據(jù)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對滕子京在貶謫生活中能積極治理政事,做到________是極為贊賞的。
②“前人之述備矣”這句照應(yīng)的是________。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________,“二者之為”是指________。
4.出自本文已沿用至今的成語有________。(至少找出三個)
5.第三段、第四段是兩個并列描寫段,分別由________兩詞引出對洞庭湖景物的描寫。這兩段是第二段的分寫段,照應(yīng)第二段中的________。
6.聯(lián)系全篇,作者的構(gòu)思是:由□□入手說到岳陽樓的“□□”,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說明作記的意圖。
7.“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指________,“退”指________。
8.聯(lián)系全文思考,分別用八個字寫出“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應(yīng)的句子。
①與“以物喜”相照應(yīng)的句子:________
②與“以己悲”相照應(yīng)的句子:________
9.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正確的后面打“√”,錯誤的后面打“×”。
①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實際上已透露了全文的主旨。 ( )
②第五段巧妙地利用設(shè)問的方式逐層深入地闡明了作者的憂君思想。 ( )
③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總結(jié)全文,揭示中心點明主旨。 ( )
④第五段論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負。 ( )
10.翻譯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____________
11.第五段所用的修辭手法有 [ ]
A.設(shè)問 對偶 引用 反問
B.對比 排比 比喻 引用
C.反問 比喻 反復(fù) 排比
D.比喻 設(shè)問 引用 夸張
12.指出說法有誤的一項 [ ]
A.這兩段文字多用駢句,如“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就是。
B.文中的句子對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就是。
C.“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意思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
D.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前句寫沙鷗飛翔停歇,后句寫魚兒暢游水中。)
探究能力測試
課文的第1段敘述了作記的緣由,第2段描寫了岳陽樓的“大觀”接著以“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引出下文,第3、4段運用 對比 手法,結(jié)合 陰雨 景寫悲,結(jié)合 晴朗 景寫喜,一悲一喜,為最后引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議論,提出“先憂后樂”的主張,打下了基礎(chǔ)。
第一段
⑴ 贊滕子京政績的語句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⑵ 作者作這篇記的緣由是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中“之”指代的是 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概括寫出重修岳陽樓的盛況的是 增其舊制。
⑶ 這一段的作用: 交代作記緣由,為后文展示自己的闊達胸襟做鋪墊。
第二段
⑴ 直接描寫在岳陽樓上所看到的洞庭湖雄偉壯觀景象(全景)(“大觀”的表現(xiàn))的句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其中,從空間角度寫洞庭湖湖面廣闊的句子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從時間角度寫洞庭湖景色句子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總領(lǐng)對遷客騷人悲喜之情描寫的句子是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⑵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大觀”與本文“ 勝狀 ”。“前人之述”指的是前文的“ 唐賢今人詩賦 ”。“對會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岳陽樓 。
⑶ 洞庭湖(岳陽樓)的地理位置是“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因此,“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
⑷ 作者不詳盡描述岳陽樓大觀的原因之一是 前人之述備矣 。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結(jié)束對岳陽樓景色的描繪,轉(zhuǎn)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起過渡作用。
⑸ “遷客騷人”具體指什么人?
被降職遠調(diào)的官吏和不得志的詩人。
⑹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是(A反問句 B設(shè)問句 C疑問句),這個段末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引出下文遷客騷人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
第四段
⑴ 表現(xiàn)夜晚水面微波景色的是 浮光躍金 ,月光倒影的景色是 靜影沉璧 。兩組對偶句是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
⑵ 這一段寫景,時間上由 白天 到 晚上 。依次寫了 湖面、湖中、植物、月光、漁人 ,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第五段
⑴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進亦憂”呼應(yīng)上文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退亦憂”呼應(yīng)上文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C.“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同古仁人一樣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
D.“二者”指的是“古仁人”和“遷客騷人”這兩種不同的人。
⑵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 D )
A.古仁人的高尚情操
B.封建士大夫超越現(xiàn)實的思想
C.作者的忠君愛國思想
D.古仁人和作者的高尚思想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⑶ 從語段中找出四對反義詞:
①喜——悲; ②進——退; ③憂——樂; ④先——后
⑷ “二者之為”指的是什么?(以自己的話和引用原文兩種方式來回答)
“二者之為”指的是遷客騷人的一悲一喜之情。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
⑸ “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為”異在何處?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者指遷客騷人,“之為”指以物喜,以己悲;
⑹ 作者對“二者之為”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否定的態(tài)度。“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感情,都來源于個人榮辱得失的考慮。
⑺ “是進亦憂,退亦憂。”這句話中的“進”和“退”,分別指的是什么?“進亦憂”“退亦憂”又分別指什么?
“進”: 居廟堂之高 “退”: 處江湖之遠
“進亦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退亦憂”: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⑻ “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樣思想的人?暗指誰?作者贊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么?
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人。
作者暗指滕子京,目的是贊美并慰勉自己的朋友。
⑼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的勸勉。結(jié)尾作者發(fā)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⑽ 作者在本段開頭把“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加以 對比 ,用一個設(shè)問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并闡明自己“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的仕途進退原則,而后由“ 憂 ”轉(zhuǎn)到“ 樂 ”,再用一個設(shè)問句水到渠成地解釋全文的主旨——“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如今,這句話已經(jīng)演化為成語:“ 先憂后樂 ”。
⑾ 本段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照應(yīng)課文開頭的“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以物喜”照應(yīng)第四段的“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以己悲”照應(yīng)第三段“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這些又是第二段“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的具體寫照。
⑿ 本段的層次劃分:① ② ③ | ④ ⑤ | 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