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化沙龍(三)
——山東為什么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古稱齊魯
簡稱為“魯”
那么不知道你想沒想過一個問題
在歷史上齊國遠(yuǎn)比魯國要強大
曾經(jīng)是春秋五霸之一
而魯國相對十分弱小
那為什么山東在簡稱上
卻要簡稱為“魯”而不是簡稱為“齊”呢?
齊文化專家為你解答
原因大致有這么兩個方面
1
魯國在歷史上更加根紅苗正
我們知道周王朝在滅商之后,周武王進(jìn)行了分封,那么分封到魯國的是誰呢?是周武王的親弟弟,周文王的兒子著名的周公,也就是傳說中周公解夢的周公。他是一個被神化的人物,那么周公雖然沒有親自到魯國去就封,讓他的兒子伯禽做了魯國的第一代國君,但是魯國在血統(tǒng)上還是最純正的周王朝的王室血統(tǒng),十分的根紅苗正。
那么齊呢是姜太公的封地,姜太公在本質(zhì)上類似于一個東夷的部落首領(lǐng),他是周文王的同盟軍,后來輔佐周武王打敗了商。作為一個非常了不起非常有功績的大臣,但是他再怎么如何也只是和周王朝類似于一種臣屬甚至是一種伙伴關(guān)系,所以周武王也好后來的周公輔政的時候也好,對這些大臣們還是心里有所顧忌的。所以在分封封地的時候,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王室子孫和這些王公大臣,有功的大臣們間隔了起來,以便于互相的進(jìn)行監(jiān)督。
那么在治國方略上呢,魯國和齊國也是完全不同的。
傳說周公和姜太公在分封確定之后有一個對話,談他們各自的治國方略。周公說的是什么呢?說的是“尊尊而親親”。
所謂尊尊就是尊重那些地位尊貴的貴族,親親就是親近那些和自己血緣關(guān)系想接近的。這個治國方略很明顯就是要維持周王朝和魯國他們貴族的血統(tǒng),保持他們的等級秩序,維護(hù)周王室的統(tǒng)治特權(quán)。
那么姜太公是怎么說的呢?姜太公說的是“禮賢而尚功”。
所謂禮賢就是禮待賢士,誰有能力我就禮待他,尚功就是崇尚功績,誰做的好誰有功績就讓誰來當(dāng)官,所以他是一種實用主義。那么這也體現(xiàn)了魯國和齊國的不同。
2
魯國創(chuàng)造了比齊國更加強大輝煌的文化
第二個原因就是魯國創(chuàng)造了比齊國更加強大輝煌的文化,而這一點又和前一點密切相關(guān)。
我們說過周公的治國方略是“尊尊而親親”,他重視的是傳承,所以魯國就成了春秋時期唯一一個把周禮、周朝的制度體系非常完整的繼承下來的這么一個國度。在春秋時期,如果想學(xué)習(xí)周禮、想恢復(fù)周朝的禮樂制度,唯一的只能去的一個國家就是魯國。所以我們說為什么魯國會誕生孔子這樣的牛人,也只有在魯國能夠產(chǎn)生這樣的牛人,因為在其他國家,孔子即便你非常聰明非常智慧,你想學(xué)習(xí)這些典章制度、周朝的禮樂制度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也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類似編撰《春秋》那樣的一些功績來,因為魯國是把這個文化很完整的傳承了下來,在春秋時期他是唯一一個。
那么齊國呢他在當(dāng)時的地位就類似于現(xiàn)在的美國。大家都爭相去留學(xué),他辦了稷下學(xué)宮,文化確實熱度非常高、待遇非常好、氛圍非常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家都拼命想去留學(xué)。但是他本土的人才和孔子、孟子這些魯國杰出的本土人才是沒法相提并論的,因為魯國有這樣傳承的土壤。齊國側(cè)重于在經(jīng)濟方面是特別牛,在文化的匯聚方面是特別牛,但是在文化的本土產(chǎn)出上和魯國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那么在討論這個山東的簡稱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文化的傳承。魯國是個文化的巨人經(jīng)濟的矮子,那么他在文化上自然就又能更代表山東,所以以“魯”來簡稱山東是再合適不過的。
責(zé)任編輯:王兆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