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腳下的岱廟里有一塊只有九個半字的石碑,字雖少卻掀開了中國古代封建帝王泰山“封禪”的序幕,更被世人譽為“天下名碑之最”。
話說秦始皇消滅六國統(tǒng)一江山之后,仍有六國殘余勢力不斷反抗,企圖推翻秦朝統(tǒng)治。為了夸示天下,震懾六國反抗勢力,秦始皇實行了一個新舉措,那就是率百官巡行全國。公元前219年,浩浩蕩蕩的巡行大軍來到了山東,秦始皇是一位熱衷于求神拜仙的君主,泰山封禪對他來說是得道升仙的一個重要途徑,于是秦始皇決定整治車道攀登泰山。 我們不妨可以想像一下秦始皇當年封禪時的壯觀場面。數(shù)以千計的隨行大軍綿延數(shù)百里,旌旗獵獵號角聲聲,威嚴的秦始皇在眾人的簇擁下一路登山直達峰頂…… 跟隨秦始皇封禪的人中就有當時的丞相李斯,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此次跟隨秦始皇泰山封禪可以說是他政治生涯的頂峰。在雄偉的泰山極頂秦始皇命李斯書寫銘文一篇刻于泰山極頂,這便是國寶石刻——李斯碑。
李斯碑也稱秦泰山石刻,形制似方非方,四面不等,材質(zhì)堅硬,共有銘文144個字,所刻內(nèi)容是“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剔o中著重宣揚了秦始皇掃清六合、統(tǒng)一天下的功績,表達治理國家的決心。可惜的是當年的刻辭早已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毀的一干二凈,如今留存的李斯碑卻是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命李斯寫下的。原來胡亥即位后也效仿其父秦始皇登山封禪,并且命李斯書寫詔書79字,刻在李斯碑的背面,這樣一塊碑刻就同時擁有了兩個皇帝的刻辭內(nèi)容。
可惜的是李斯碑歷經(jīng)磨難現(xiàn)在只殘存了胡亥時期所刻的九個半字。千百年來李斯碑一直矗立在泰山極頂,明嘉靖年間,為防止風(fēng)雨的繼續(xù)侵蝕,李斯碑被人運到了碧霞祠內(nèi),從此李斯碑才有了一個遮風(fēng)擋雨的場所。然而清乾隆五年也就是1740年一場大火蔓延了整個碧霞祠,李斯碑在大火中不翼而飛……一直到嘉慶年間被新上任的泰安知縣汪汝弼尋回。
現(xiàn)在,李斯碑被存放在泰安岱廟東御座內(nèi),這塊九個半字的殘碑在泰山文化歷史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象征著泰山封禪史進入了新的轉(zhuǎn)折;還引發(fā)了泰山歷代石刻的出現(xiàn),形成了龐大的泰山刻石家族,匯成了獨具特色的泰山碑刻文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