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 并序
【三維目標】
1.了解“樂府”及“樂府詩”;
2.
3. 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4.讀懂全詩,理清脈絡(luò),掌握故事情節(jié)。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對話及在尖銳的矛盾沖突和曲折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塑造人物。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詩的鋪陳、比、興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封建家長制是扼殺青年男女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滿,就可以憑一紙修書將女子趕回家。這樣的悲劇在古代不足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以得美麗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夢只有在死后才能實現(xiàn)。
二、解題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被譽為長詩之圣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 是西漢初年出現(xiàn)的掌管音樂的機構(gòu),它整理收集的詩歌稱為“樂府詩”?!皹犯庇址譃閮蓾h樂府和南北朝樂府。
1.請注意下面字的讀音
公姥
否泰
2.注意課文中重要的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
箱簾六七十
謂言無誓違
府吏見丁寧
恐此事非奇
摧藏馬悲哀
蒲葦紉如絲
共事二三年
汝豈得自由
可憐體無比
槌床便大怒
再拜還入戶
自可斷來信
渠會永無緣
處分適兄意
本自無教訓
便可作婚姻
葉葉相交通
4.注偏義復詞(有些詞語兩字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義,叫偏義復詞。)
可白公姥(姥)
逼迫兼弟兄(兄)
5.請注意一詞多義
謝家來貴門(辭別)
謝
阿母謝媒人(謝絕、拒絕)
為仲卿母所遣
十七為君婦
為詩云爾
為
阿母為汝求
始爾未為久
慎勿為婦死
①會不相從許
⑥嬉戲莫相忘
相
⒃躡履相逢迎
[答案]
1.副詞,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有:①②④⑥⑦⑧⑨⑩⒀⒃⒆
6.請注意詞性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2)名詞用作狀語
留待作遺施
為仲卿母所遣
誓天不相負
君既若見錄
亦自縊于庭樹
徘徊庭樹下
(二)再聽朗誦,理清詩歌脈絡(luò)
1.(1-2)序幕、開端:
2.(3-12)發(fā)展一:
3.(13-21)發(fā)展二:
4.(22-31)高潮、結(jié)局:
5.(32)尾聲: 告誡后人
(醒世)
(三)請學生朗讀,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我們的文章演繹的又是怎樣的一段愛情?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詩歌《孔雀東南飛》。(板書課題)
二、分析鑒賞
1.分析小序部分
① 詩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內(nèi)容?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jié)局,作詩的緣由。
②
——A.這是托物起興手法,引起下文。
2.分析自請遣歸
①“十三能……十六誦詩書”
——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富有教養(yǎng)
②“雞鳴…夜夜…三日斷五匹”
——勤勞能干。
③“大人故嫌遲”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內(nèi)容?
——既顯示了焦母的異常挑剔,也顯示了蘭芝洞察世情的聰慧
④蘭芝為何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遣歸?
——一則不堪凌辱,二則她明白焦母的意圖,深知譴歸之事已無可挽回。
⑤蘭芝在自請遣歸的陳辭中自述待字閨中的生活經(jīng)歷,其意何在?用了一種什么手法?
——此處使用了鋪陳排比的手法。意在表明:一方面蘭芝有著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養(yǎng),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表現(xiàn)她性格剛毅的一面,寧可被休,也不忍氣吞聲;另一方面證明她“女行無偏斜”,婆婆對她的責難毫無道理。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
3.請同學們齊誦“雞鳴外欲曙”這一節(jié),回答以下問題:
——嚴妝。
②蘭芝為何雞鳴欲曙即起?
——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決心
③打扮時為何“事事四五通”?
——臨別時故意精心修飾,既是對焦母無言的抗議與示威,也表現(xiàn)了她對愛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了她從容鎮(zhèn)定,外柔內(nèi)剛的性格,也為下文太守為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⑤這一節(jié)采用何種藝術(shù)手法。
——運用了夸張、渲染的手法;是突出“精妙世無雙”的妝束美、容顏美、姿態(tài)美的贊美;也是對扼殺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譴責和示威;
4.分析“拜別姑母”
①
——
②
5.思考:蘭芝既然抗婚為什么又允婚?
——因為他對阿兄性格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會有效,蘭芝殉情之意早定,允婚是假,殉情是真。
——從寫法上,這是巧妙伏筆:允婚自然引出太守豪華的備婚,便達到抬高劉蘭芝的身價,加重故事的悲劇色彩。
——采用了夸張、渲染和反襯的手法;襯托了她的身價;顯示劉蘭芝不慕富貴,對愛情忠貞純潔,突出了她“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貴品質(zhì);喜劇場面烘托悲劇氛圍,反襯蘭芝的痛苦、孤獨和凄涼。
7.課文兩次把仲卿比作磐石,意義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次是劉蘭芝說的,表現(xiàn)她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以此反過來責問蘭芝改變初衷,表現(xiàn)他對愛情和誓言的忠貞。加重了悲劇色彩。
8.請分析最后一節(jié)的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三、分組討論,歸納人物形象
形體美(足、頭、腰、耳、指、口、步)
品質(zhì)美(勤勞,善良,達禮)
精神美(反抗性剛強)
(1)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2)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qū)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3)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叛逆、外柔內(nèi)剛)
3.劉兄
——塑造該人物的方法:個性化的語言。兄只有七句話,但這七句話寫得極有個性。其中有質(zhì)問:“作事何不量”;有利誘:“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也有威脅:“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短短幾句,把一個自私橫暴、趨炎附勢的阿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四、探究閱讀
面對一個聰明、勤勞、善良、孝順的媳婦,婆婆為何不能容她?
——封建制度規(guī)定:
錢鐘書曾在《圍城》里寫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間的爭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風,我們中國家庭里婆婆和媳婦的敵視,也不輸于他們那樣久遠的歷史?!?/p>
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卡巴諾娃對兒子說:“我早就看出了你愛媳婦兒勝過愛媽。自從你娶親以后,我就覺得你遠不象從前那樣愛我?!?nbsp;
曹禺在《原野》里,針對又一個“焦母”和媳婦金子之間的相互敵視,曾借焦大星之口嘆道:“怪,為什么女人跟女人總玩不到一塊去呢?”
著名的評論家袁昌英在解釋焦母的心理和這悲劇發(fā)生的原因時,曾說:“母親辛辛苦苦親親熱熱地一手把兒子撫養(yǎng)成人,一旦被一個毫不相干的女子占去,心里總有點忿忿不平。年紀大了或者性情恬淡的人,把這種痛苦默然吞下去了。假使遇著年紀輕輕,性情劇烈而不幸又是寡婦的,那么仲卿與蘭芝的悲劇就不免發(fā)生了?!?/p>
五、作業(yè)(拓展閱讀)
陸游與唐婉結(jié)婚后,“伉儷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意相投的恩愛夫妻。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及她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逼迫陸游休棄唐婉。在陸游的百般勸說、哀求而無效的情勢下,二人終于被迫分開,唐婉改嫁趙士程,彼此音訊全無。陸游31歲時,在一次春游中與唐婉偶然相遇于紹興城南沈園。陸游百感交集。唐婉在征得趙士程同意后,派人給陸游送上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悵然久之”,在沈園的墻上題寫了哀婉動人的《釵頭鳳》詞。唐婉則寫下-續(xù)《釵頭鳳》相答。唐婉由于傷心過度,不久即郁悶愁怨而死。
【釵頭鳳·陸游】
【釵頭鳳·唐婉】
【干寶《授神記》卷十一】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謬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俄而憑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蓖跖?,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妻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彼尬糁g,便有大只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妻之精魂。
《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關(guān)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品論導入。
2.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diào)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guān)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shù)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cè)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zhuǎn)、合”,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暗轉(zhuǎn)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zhuǎn)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zhuǎn)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jié)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guān)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短歌行
【教學目標】
⒈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⒉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lǐng)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設(shè)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chǔ),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guān)的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以前,我們學習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概。
二、作家和題解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對歷史的發(fā)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jīng)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zhàn)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三、學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叫兩個學生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師生共評優(yōu)缺點。
(二)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fā)。(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再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浚袝r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1)提問:你認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且自知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還要去“周公吐哺”?還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這樣豈不是很苦?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他為何要自尋憂愁?(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4.藝術(shù)特色
⑴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三、情感升華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松喽?,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四、背誦全詩
【板書設(shè)計】
對酒當歌
求賢若渴
結(jié)
歸園田居
【教學目標】
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lǐng)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初中的時候,學習過一篇《桃花源記》,作者是誰?(陶淵明)在作品中,詩人為人們虛構(gòu)了一個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歸園田居》。這首詩跟《桃花源記》一樣,寫于他辭官歸隱之后,反映了他清閑的田園生活,表現(xiàn)了他超俗不羈的品質(zhì)和閑適愉悅的心情。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后人稱之為“靖節(jié)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yè)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xiàn)實很失望。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xiàn)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于鄉(xiāng)野,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shù)了
指出重點:
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jié)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nóng)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三、解題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
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四、朗讀課文,尋找相關(guān)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明確:塵網(wǎng)、樊籠
追問:塵網(wǎng)、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wǎng)”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罢`”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quán)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我為上層統(tǒng)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我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斗爭的羅網(wǎng)之中,因此十分痛苦?!耙蝗ト辍保▽崙獮椤笆辍庇每浯罅说臄?shù)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2.為何歸來
(1)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wǎng)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
(注意煉字“誤”)【養(yǎng)家糊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實現(xiàn)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tǒng)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quán)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xiàn)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nbsp;
“韻”指人們的氣質(zhì)性情的素養(yǎng)?!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斑m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jié)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quán)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zhì)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追問:據(jù)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1.矛盾心態(tài):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
2.徹底悔悟。
3.也許是一種托詞。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guān)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xù)尋找文中信息.(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這里顯示的是詩人的人格。他順適本性,追求無所扭曲的生活。陶淵明是真正能領(lǐng)略自然之趣、能從躬耕勞作中獲得心靈安適的詩人和哲人。
(2)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lǐng),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xiàn)在,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jié)合陶辭官原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jié):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提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農(nóng)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農(nóng)村(文明的異化)】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huán)境是多么幽雅美麗!這里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nbsp;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yōu)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最后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shù)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wǎng),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wǎng)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jié),也是對已經(jīng)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5.小結(jié)
《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樸歸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
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
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 總結(jié)全文。
六、全班同學朗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七、作業(yè)設(shè)計(任選一題寫文章)
1.陶淵明,我想對你說
2.陶淵明歸隱之我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