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人中探花卻比中狀元還要開心?在古在今,顏值都很重要!
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qū)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很多人都知道秀才、舉人和進士,考上秀才的人一般都可以獲得尊稱,人稱某秀才,比如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關于舉人的例子可能要從我們的初中課本來看了,有一篇文章叫《范進中舉》,講的就是范進中舉前后的表現(xiàn),最后得知自己中了舉人后心智失常了,就可以知道舉人有多難考了。
進士大多都是有機會當官的人,其中進士中最高的:狀元、榜眼和探花這三位了。一般來說狀元的文章肯定是最好的,是能得到皇帝的認可的。在京劇中,榜眼一般是比較俊朗的。
原來在古代有很多不同年齡的人一同去考科舉,那么同榜的人的年齡也會有很大差距。有的人十分年少不及弱冠,有的人卻是耄耋之年。但是很多年少的人反而比年長的人做的文章更好。但是這時皇上一般都會將年少的人定位探花。后來這樣的事情多了,人們就沒認為探花不一定比狀元的才華更差,但是相貌一定遠超于狀元。所以比起狀元更多的人更喜歡獲得探花。而且在官場上,探花的前途不一定比狀元差,而且大多數(shù)官運亨達。
中探花的人得到皇帝和大臣的特別關注,地位不比狀元低。中了探花,表示朝廷對你樣貌和才華的雙重肯定。和珅正是因為長得俊俏,才那么快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提拔??磥碓诠旁诮?,顏值都很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