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又日:“輕謂曲折,子知之乎?”日:“豈不謂鉤筆轉(zhuǎn)角,折鋒輕過,亦謂轉(zhuǎn)角為暗過之謂乎?”長史日:“然?!?/span>
“曲折”,蕭衍文中作“屈”,是一樣的意義。真卿答以“鉤筆轉(zhuǎn)角,折鋒輕過”。字的筆畫轉(zhuǎn)角處,筆鋒必是由左向右,再折而下行,當它將要到轉(zhuǎn)角處時,筆鋒若不回顧而仍順行,則無力而失勢,故鋒必須折,就是使鋒尖略顧左再折而向右,轉(zhuǎn)而下行?!毒艅荨忿D(zhuǎn)筆條的“宜左右回顧”,就是這個道理。何以要輕,不輕則節(jié)目易于孤露,便不好看。暗過就是輕過,含有筆鋒隱藏的意思。
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又日:“決謂牽掣,子知之乎?”日:“豈不謂牽掣為撇,決意挫鋒,使不能怯滯,令險峻而成,以謂之決乎?”長史日:“然?!?/span>
“決謂牽掣”,真卿以“牽掣為撇”(即掠筆),專就這個回答用決之意。主張險峻,用挫鋒筆法,挫鋒也可叫它作折鋒,與筑鋒相似,而用筆略輕而快,這樣形成的掠筆,就不會怯滯,因意不猶豫,決然行之,其結(jié)果必然如此。
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又日:“補謂不足,子知之乎?”日:“嘗聞于長史,豈不謂結(jié)構點畫或有失趣者,則以別點畫旁救之謂乎?”長史日:“然?!?/span>
不足之處,自然當補,但施用如何補法,不能預想定于落筆之前,必當隨機應變。所以真卿答以“結(jié)構點畫或有失趣者,則以別點畫旁救之”。此條所提不足之處,難以意測,與其他各條所列性質(zhì),有所不同。
張旭《郎官石柱記》
但旁救雖不能在作字前預計,若果臨機遲疑,即便施行旁救,亦難吻合,即等于未曾救得,甚至于還可能增加些不安,就須要平日執(zhí)筆得法,使用圓暢,心手一致,隨意左右,無所不可,方能奏旁救之效。重要關鍵,還在于平時學習各種碑版法帖時,即須細心觀察其分布得失,使心中有數(shù),臨時才有補救辦法。
張旭《郎官石柱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