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自喻“一廳三間”說:“儒、佛、老莊皆吾之用,是為大道?!?/span>
王陽明一生追求“圣人”的境界。他說:“樂是心之本體。仁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欣合和暢,原無間隔?!彼^“仁人”即圣人,作為心之本體的“樂”也就是圣人。陽明先生本名“守仁”,取自荀子的《不茍》:“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chéng),致誠(chéng)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span>
王陽明有別于其他儒學(xué)家,在于強(qiáng)調(diào)生命本身的靈明體驗(yàn),包容儒、釋、道傳統(tǒng)三教思想,創(chuàng)造出特殊而新穎的“心學(xué)”面目。他在《傳習(xí)錄》中關(guān)于良知的教育言論,是富有形象的“五行”喻說,十分生動(dòng)活潑??梢孕纬伞八尽旧稹鹕痢辽稹鹕钡难h(huán)狀態(tài)。
心如水,良知為水之源。陽明先生坐在水塘邊,旁有一水井,遂以之向大家勸說修學(xué)的道理:“與其為數(shù)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shù)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答陸原靜書》)。
心如木,良知為木之本。陽明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顧田間禾曰:“能幾同時(shí),又如此長(zhǎng)了!”范兆期在旁曰:“此只是有根。學(xué)問能自植根,亦不患無長(zhǎng)?!毕壬唬骸叭耸霟o根,良知即是天植靈根,自生生不息;但著了私累,把此恨戕賊蔽寒,不得發(fā)生耳”(《門人黃直錄》)。
心如火,良知為火之光。“光”字從火,火能生光。所謂“明”者,太陽和月亮也。先生說“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入,黑窸窸自能光明也?!薄毕壬钜砸蝗諝庀蟊扔魅耸谰辰纾骸耙箽馇迕鲿r(shí),無視無聽,無思無怍,淡然平懷,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時(shí),神清氣朗,雍雍穆穆,就是堯、舜世界;日中以前,禮巖交會(huì),氣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氣漸昏,往來雜擾,就是春秋、戰(zhàn)國(guó)世界;漸漸昏夜,萬物寢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盡世界”
(《門人黃省曾錄》)。
心如土,良知為土之藏。陽明先生說:“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這是一切生命的歸宿,所謂“返土歸藏”:“物動(dòng)則萌,萌而生,生而長(zhǎng),長(zhǎng)而大,大而成,成而衰,衰而殺,殺而藏,圜道也?!?/span>
(《答季明德》)
心如金,良知為金之明。所謂鑒,水盆也;鏡,銅面也;皆可照人。
”陽明先生以為,良知如同明鏡:“圣人致知之功,至誠(chéng)無息;其良知之體,皦如明鏡,略無纖翳,妍媸之來,隨物見形,而明鏡曾無留染,所謂'情順萬事而無情’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