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詩圣杜甫
馮傾城
干戈烽起難當頭,
挈婦將雛不盡愁。
落魄江湖身漸老,
致君堯舜愿難酬。
已欽詩律群公問,
最感心懷赤子憂。
茅屋秋風思廣廈,
流芳更在萬千秋。
杜甫生于712年,距今1305年。他是歷代公認的桂冠詩人,現(xiàn)存詩作一千四百多首。這些詩篇,有的是抒發(fā)滿懷的愛國熱忱,有的是哀民生之多艱,有的是鞭撻貪官污吏的丑陋腐敗,有的是描畫自己的政治愿景,有的是歌頌祖國河山的瑰麗壯觀,有的是寄托對親鄰師友的憶念鄉(xiāng)思。體裁上,多體兼擅,無論是五言、七言、古風、近體,都揮灑自如,超群拔萃,把詩體的藝術特質(zhì)發(fā)揮到極致。詩中那沉郁頓挫的詩風,以愛國憂民的思想為基調(diào),洋溢著深厚的人文精神,使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甫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貢獻超卓,對后世詩藝影響深遠,世人尊為詩圣,杜詩尊為詩史。
這位在苦難中行吟的詩人,帶著“國破山河在”的憂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憤慨、“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的無奈、“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的義憤,用“詩言史”的角度真實地展現(xiàn)了“安史之亂”前后幾十年間的歷史面貌。這些詩篇,既記錄社會的離亂,反映人民的不幸和苦難,抒發(fā)詩人的哀傷與悲憤,也折射出詩人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杜甫幼承庭訓,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的詩人,父親杜閑曾任奉天令,家族有儒家“仁者愛物”、“人溺己溺”的思想傳統(tǒng)。杜詩中表現(xiàn)了一種對廣大人民現(xiàn)實生存的關懷,甚至把關心民生疾苦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的窘迫,使杜甫由一己的不幸推及廣大人民的苦難,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安史之亂”以后,杜甫曾淪為胡虜,流離失所,在這一時期,親眼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深重的災難,產(chǎn)生患難與共感同身受的共鳴。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視舊居,歸途上親眼目睹了人民在官吏們殘酷的壓迫下家破人亡的種種慘況,寫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組詩。
既生于烽煙繚亂的時代,與親人的生離死別也自然最是牽動詩人的心弦。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保ā对乱埂罚┍憩F(xiàn)出對妻子楊氏及兒女的深情摯愛,千年之后讀來,依然動人心弦。
◎ 千古詩人推杜甫
杜甫自矜“圣人之后”,素懷濟世之志,卻在仕途上屢遭挫折。事業(yè)蹇滯,生活顚沛流離,使他對處于饑寒交迫的貧苦大眾有著更深切的同情。他的詩作,大部分圍繞著安史之亂等史實,深刻再現(xiàn)了戰(zhàn)亂給詩人的家庭和廣大人民所帶來的深重災難。這些詩篇,無論是敘事抒懷,或?qū)懢霸佄?,都透露出深深的憂患意識。
唐玄宗在開元時期勵精圖治,到了晩年卻終日與貴妃在宮中尋歡作樂,荒廢朝政。他任由宰相貪瀆弄權,驕奢淫逸;邊將窮兵黷武,奴役百姓。人民受到租稅與征役的殘酷剝削,苦不堪言。天寳后期以來,杜甫寫了不少批評時政,諷刺權貴,或揭發(fā)統(tǒng)治者荒淫殘暴的詩篇。如“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保ā尔惾诵小罚懗鰲罴倚置脵鄡A朝野和豪奢排場。全詩譏諷不著痕跡,恰如清朝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評:“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
杜甫對弊政的批判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中有更細致的刻劃:“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zhì)。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北鴼鈴浱?,崖谷路滑,然而驪山的行宮里卻溫泉水滑,暖氣蒸騰。君臣通宵達旦地歡娛,老百姓卻陷于水深火熱當中。只有達官顯貴才被皇帝賜浴溫泉,酒宴上沒有一個是平民百姓。貧寒女子織就的絲綢衣物被進貢到宮里;她們的夫家被官吏們無故施刑,橫征暴斂。豪門宴會上酒肉太多,堆積變味,但宮外的路邊卻橫臥著饑寒交迫者凍死的尸骨。一墻之隔竟是天堂與鬼域之異……
隨著時代家國的巨變,憂患意識貫串杜甫飽經(jīng)憂患的一生。他嫉惡如仇,以仁者的眞誠和勇者的膽識,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深刻的批評和揭露。誠如清詩學家葉燮所言,其詩隨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無處不發(fā)其思君王、憂禍亂、悲時日、念友朋、吊古人、懷遠道,凡歡愉、幽愁、離合、今昔之感,一一觸類而起,因遇得題,因題達情,因情敷句,皆以他的憂國憂民的胸襟為背景、為底蘊,所以給人博大深沉之感?!扒Ч旁娙送贫鸥Α薄:笫涝娂覍Χ鸥Φ馁潎@激賞,不僅是折服于他的卓越詩藝,更是向他的偉大人格致敬。
◎ 窮年浩歌一儒生
儒家文化在政治思想、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層面,都體現(xiàn)著一種“入世”精神。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始于修身,中經(jīng)齊家,旨在治國,并以平天下為終極關懷。其思想核心著重個人道德的實踐,以實行德治為思想指導。從杜甫 “圣賢古法則,付與后世傳” 、“法自儒家有” 等詩句,可見杜甫一生遵從儒學觀念。他不僅申言“不敢忘本,不敢違仁”, 更是勤勤懇懇地終生奉守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理想: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薄锻馈分械拿洹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足見他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缎绿茣吩u杜甫“好論天下事”,可惜他雖有絕世才學,濟世抱負,但當時政局黑白顛倒,賢愚不分,他自然是仕途坎坷,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杜甫報國愛民的思想在其《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中有更明確的闡述:“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zhuǎn)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當今廊廟具,構廈豈云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這里說到倘若還未蓋棺,尚有一口氣,他依然希望實現(xiàn)自己濟世愛民的理想。一年到頭為百姓而憂傷,雖常為不知者所嘲笑,他始終矢志不移。詩人說他并非沒有隱逸江湖志趣,去過那瀟灑自在的生活,但為了堯舜一樣圣明的君主,他不忍離去。這些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忠君濟民的志向。他之所以沒有退身江海、瀟灑度日,就是因為有一種積極入世的思想力量在牽引著他。
美國現(xiàn)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里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親切”。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代表,詩圣杜甫以博大的仁愛之心、積極的入世精神、深刻的批判精神鑄就了沉雄厚重的詩學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對于現(xiàn)代人文教育也有極大的啟示意義。其內(nèi)核更是現(xiàn)代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心。現(xiàn)代人文教育需要重溫文化經(jīng)典,汲取其中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永恒的人文關懷。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澳門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