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面食,由來已久了。
早在三國時期的《廣雅》一書就提到過這種食品。
據(jù)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fā)展而來的,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
在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jù)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dāng)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qū)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jīng)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百餃園的229種水餃,分為十大系列,有素餡類、水產(chǎn)類、野菜類、保健類、海鮮類等。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追憶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場上有“水晶角兒”“煎角子”,此外,還有“駝峰角子”
而過年吃餃子這個習(xí)俗,早在明朝就開始有了。
據(jù)《酌中志》載,明代宮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于內(nèi),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p>
到了清朝,過年吃餃子已經(jīng)成為中國北方的一種慣例了,不僅民間這樣,就連清朝皇帝過年也吃餃子。
嘉慶皇帝
但是呢,清朝皇帝過年的時候吃的是素餡餃子,為什么清朝皇帝要吃素餡餃子?說法很多,目前沒有看到特別靠譜的,筆者猜測大概是強調(diào)節(jié)儉把。
清朝皇宮里的素餃子主料是干菜,有馬齒莧(知壽菜)、金針菜、木耳,輔以蘑菇、筍絲、面筋及豆腐干、雞蛋等。
吃的時候是皇帝一個人,只能一個人默默在乾清宮里吃,還不能和皇后妃子一塊吃。
根據(jù)記載,嘉慶皇帝過年的時候是這么吃的——在乾清宮左側(cè)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煮餃子。皇帝吃餃子也要蘸料,用小菜佐食,嘉慶一只碗里盛著6個素餡餃子,前面放著三個淺碗盛著南小菜、涼菜、醬醋。與百姓不同的是,餃子碗旁邊還放著一個碗,放著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兩枚錢幣。嘉慶吃完餃子,太監(jiān)再用磁碟盛一個餃子,放一塊紅姜,送到佛堂上敬佛。
光緒皇帝
當(dāng)然,全吃素餡餃子皇帝也不樂意,根據(jù)清宮檔案,光緒皇帝很喜歡吃豬肉餡的餃子。
《清宮膳食檔》記載:“(初一)萬歲爺在養(yǎng)心殿進煮餑餑。第一次進豬肉長壽餡十三個,豬肉菠菜餡煮餑餑七個。第二次進豬肉豬肉長壽餡煮餑餑七個,豬肉菠菜餡煮餑餑十三個。”
看樣子,光緒皇帝還是一個肉食動物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