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證指數(shù)上漲25.44點,收盤報3374.38點,成交量為2274億元,如下圖所示:
今日大盤直接高開越過3400點,然因成交量不濟而逐步回落,我們看下面這張上證指數(shù)15分鐘線圖: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個15分鐘成交量較前期明顯放大外,之后的成交量都是逐步萎縮到與前期相當?shù)乃?。顯見市場高開后,后續(xù)上攻的力道不足,是以節(jié)前買入的資金就開始減倉止盈了。對于眼下的行情,我們依然維持中長線看多的觀點不變,短線可以做T就做,不好做就扔在那別管,等待趨勢逐步上行。最怕的就是有些人定力不夠,喜歡亂折騰,節(jié)前為了“規(guī)避風險”而大幅減倉,節(jié)后為了“抓住機會”而大幅加倉,其結果就是來回被打臉。以上證指數(shù)而言,如果是以今天早上最高點賣出,可以賺62點,如果什么都不操作,還能夠賺25點,可如果是在最高點買入,則到收盤時反而會虧36點,不但市值受損,心態(tài)也容易變壞,要去想今天追高被套,明天是不是該割肉出局,這又是何苦呢?
在昨晚文章的末尾,姚堯寫道:“你只要好好地待在中國,好好地學習華夏文化,前途就會越來越光明。”之后有不少讀者留言,問應該如何系統(tǒng)學習華夏文化?我今天很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故而在今晚的文章與讀者討論。在討論之前,需要和讀者厘清另外兩個名詞:“中國文化”和“國學”。你們可能注意到了,我昨晚文章用的是華夏文化,而不是中國文化和國學,之后我會告訴大家這里面有什么不同。
我們的祖先源自于中原黃河流域,部落稱為華夏。三皇五帝時期,華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肅南部、陜西南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帶。在華夏的四周,東邊的稱為夷,南邊的稱為蠻,西邊的稱為戎,北邊的稱為狄,都被華夏視為野蠻人。野蠻人垂涎華夏的文明與繁華,所以經(jīng)常想入侵華夏,這就不可避免地爆發(fā)戰(zhàn)爭。到商朝時,由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都出現(xiàn)飛速發(fā)展,這更加引起了四周野蠻人的垂涎。所謂的武丁中興,其實就是商王武丁成功地對周邊的野蠻人進行軍事打擊。我們華夏人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種族,只要不出現(xiàn)內亂和外患,我們創(chuàng)造經(jīng)濟繁榮的速度就遠超其它種族的想象。智商是個好東西,偏偏華夏人最高,而且比別的種族高出很多很多。武丁對外用兵只要是針對西邊和北邊的野蠻人,這就使得東邊的野蠻人得以趁機壯大。等商紂王再回過頭收拾東邊的野蠻人,國力已經(jīng)消耗非常嚴重,這才讓西邊的周部落撿了便宜。周也是屬于華夏部落,周代商只是華夏部落內部的領袖更替。為了避免重蹈商朝滅亡的覆轍,周朝統(tǒng)治者認識到,要對付四周的野蠻人,不能只用武的,還得用文的,用華夏文化來征服這些野蠻人,這就叫“以夏變夷”。統(tǒng)治南方的,是最初從華夏南遷的羋姓部落,他們曾在商周之際投靠周文王,又曾追隨周武王伐紂,故而在周成王時期被封為楚國。統(tǒng)治東方的,是周武王最倚重的功臣姜太公和最倚重的弟弟周公旦,被封為齊國和魯國。統(tǒng)治西方的,最初是周朝自己,平王東遷后又交給了秦國。統(tǒng)治北方的,是周武王另一位非常倚重的重臣召公,被封為燕國。東至齊,南至楚,西至秦,北至燕,這其實就是后來幾千年中國領土的基本輪廓,當初的四夷也逐漸被同化成了華夏。從三皇五帝以來,華夏文化一直在蓬勃發(fā)展,至秦始皇統(tǒng)一前達到頂峰。華夏文化所有的基礎理論和思想,到韓非子已經(jīng)全部構造完畢。秦以后的學問,要么是解釋先秦,要么是應用先秦,再要不然就是歪曲先秦。秦始皇是要用法家思想治理天下,漢初是要用道家治理天下,漢武帝雖然獨尊儒術,但其實是儒家和法家并用。因此,儒、道、法三家是華夏文化這條長河的主流,但它在流淌的過程中會不斷遭到污染。第一次污染是被民間庸俗化,譬如易經(jīng)被江湖術士用來算命騙錢,道家被野心家用來發(fā)展成道教。第二次污染是被夷狄庸俗化,自從五胡亂華之后,來自北方的野蠻人不斷入侵華夏,他們一方面艷羨華夏的文化,所以死乞白賴地想要漢化,一方面又在華夏面前感到自卑,所以不斷打擊華夏文化,同時希望樹立能夠與華夏并尊的文化,譬如佛教。佛教在其被引入華夏之初,基本上是只有糟粕,沒有精華??墒请S著歷代華夏人對佛教的改造,為其輸入大量屬于華夏文化的概念和思想,使得在中國的佛教有了七分精華、三分糟粕,精華就是被輸入的華夏文化,糟粕就是其無法被華夏改造的部分。于是,這就出現(xiàn)了姚堯之前說的那個名詞,叫“中國文化”,即華夏文化加上在被民間庸俗化和夷狄庸俗化后又吸取的各種糟粕。至滿清末年,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最初人們覺得中國人是輸在船堅炮利上,所以我們搞了洋務運動。后來覺得是輸在政治制度上,所以我們搞了戊戌變法和立憲運動。再后來又覺得是輸在文化上,所以又有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后來又分為兩支,一支以陳獨秀為代表,主張學習蘇俄;一支以胡適為代表,主張學習美英。但他們都共同認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是不好的,是要被淘汰的,所以整體打包扔進垃圾堆,然后貼上封條,這就是姚堯此前提到的另一個名詞,叫“國學”。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原本是希望“國學”最好永遠不見天日的,可是隨著日后國家和平發(fā)展,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深感自己沒文化,太粗鄙,于是就產(chǎn)生了許多不學無術或者一知半解的“磚家”,從當初的那個垃圾堆里胡亂扒拉一點殘羹冷炙來賣,這就是你們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國學班”、“國學書”和“國學大師”。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可以回答之前那個關于怎樣學習華夏文化的問題了。華夏文化的精華就在于五經(jīng)和先秦諸子,如果將華夏文化視為一門學科,五經(jīng)和先秦諸子就相當于這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墒?,你光會背概念、公式和定理,并不等于你就掌握了這門學科,你還需要多做習題,多看案例,多做實驗。對于華夏文化這門學科來說,就是要多讀歷史,這也就是姚堯要寫《精讀資治通鑒》的原因所在。我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連載了十五集,你們剛開始讀的時候可能不一定有感覺,但堅持讀一段時間后,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絕不是枯燥的人事時地物,都是鮮活的人和思想在運動,而這種運動不是雜亂無章、毫無規(guī)律的,都是由華夏文化在主導的??紤]到古往今來注解五經(jīng)和先秦諸子的書籍已經(jīng)非常多,所以姚堯將自己的使命定位在修史,其實也就是為華夏文化編寫案例和習題集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