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異鄉(xiāng)人》L'étranger
作 者:【法】加繆(Albert Camus)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從《異鄉(xiāng)人》開始讀懂加繆
導讀者 / 劉思思
假若在四年前的今日,我讀到這部法國小說,頂多也只是感嘆故事本身的結局,外加稍作對法蘭西法律與宗教的解讀;可偏偏在四年后的今日,我在書堆的犄角里,偶遇到這本書,并且屏氣讀完,完后還不止一次地回翻篇章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似乎極其不愿意看到這位“死人”就這樣真的死去······
讀《異鄉(xiāng)人》是需要徹底靜下來,并且耐心地,才能讀得下去。因為在前面很長一部分的章節(jié)里,作者都在以一種非?,嵥榈膬?nèi)心描述,說一些再尋常不過的生活感受。可是只有讀到這本書的最后一段,才忽然意識到,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似乎是一本從沒看過的可以類比的書。至少作者違背了一部小說最基本的邏輯,也就是一個“劇中死人”怎么可以用第一人稱寫自己的回憶體文學呢?可是,當讀完這本書,根本會忘了這個邏輯,從“一個必然要死的人”眼里,看出了“所有活人”的荒誕和執(zhí)謬。原來,在現(xiàn)有的社會法律架構中,被告居然可以是審判過程的“局外人”。
文學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價值,就是批判。甚至也可以說,沒有批判就沒有文學存在的合理性與思想感。幾乎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具有這一氣質(zhì)。
讀完《異鄉(xiāng)人》這本書,可以深刻感受到加繆所批判的,是基督教的“靈魂審判權”和現(xiàn)代法治審判的“群體無意識”。而這種對現(xiàn)代主義制度的批判,則被譽為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啟蒙思想。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質(zhì)問:法治精神有沒有權力審判一個人的靈魂。
一個人從生下來就是要死的,三十歲死和七十歲死有什么區(qū)別嗎?如果都是要死的,那么是誰或者依據(jù)什么,審判一個人最終以何等名義死去呢?說直接一點,就是誰有資格來審判一個將死之人的靈魂呢?
加繆也許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質(zhì)問的人,尼采也曾經(jīng)說過“上帝已死”。但是尼采和加繆都沒有給出答案,人類如果沒有了世俗道德的審判和上帝宗教的裁決,我們該接受什么樣的價值觀呢?亦或者根本就不要有公共的價值觀和靈魂的審判嗎?
01【關于加繆】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年—1960年),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煙不離手、笑看人世、洞悉人性、擁抱荒謬的“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獎作家之一。加繆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義者,盡管他自己多次否認。1951年加繆發(fā)表了哲學論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場與薩特等人長達一年之久的論戰(zhàn),最后與薩特決裂,這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加繆是荒誕哲學及其文學的代表人物。(存在主義 : 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義否認神或其它任何預先定義的規(guī)則的存在。)
L'étranger《異鄉(xiāng)人》,也被翻譯成《局外人》,是加繆1942年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那年,加繆離開阿爾及利亞前往巴黎,開始為《巴黎晚報》工作,然后在伽里馬出版社做編輯,秘密地活躍于抵抗運動中,主編地下刊物《戰(zhàn)斗報》。加繆就是因這本小說成名,書中他形象地提出了存在主義關于“荒謬”的觀念。
加繆說:“這個世界是不合理的,這是人們可以明確說出的表述。但是,荒誕是這一不合理性與人的心靈深處所呼喚的對理性的強烈要求的對立?!迸e個例子,試問一下自己:“我為什么要這么生活?我為什么不能以其他方式生活?”可是,你偏偏就不能以其他方式生活,你必須以你現(xiàn)在的方式生活,如果你非要與這個世界對抗,那就是默爾索的結局。
02【關于默爾索】
當然,“默爾索”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位追求肉體與靈魂自由的,卻又對世事與人情滿不在乎的,一切都那么“無所謂”的成年男子。
“今天,媽媽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我收到了養(yǎng)老院的電報:「母歿。明日下葬。節(jié)哀順變?!惯@完全看不出個所以然。也許是昨天過世的吧?!?/span>
“我全身僵硬,握槍的手猛地一縮緊,扣了扳機,手指碰到了光滑的槍柄。我又朝躺在地上毫無動靜的身體連續(xù)開了四槍,子彈深陷入體,不見蹤跡。這四槍仿佛短促的叩門聲,讓我親手敲開了通往厄運的大門?!?/span>
默爾索在殯葬儀式上不要看母親的遺容,他沒有掉一滴眼淚,葬禮結束后馬上離開,和為了給雷蒙的情人寫一封信,而惹上了阿拉伯人,那證人席上一張張熟悉的卻無濟于事的面龐,瑪莉,院長,賽勒斯特等等,在殖民者的法庭上,只有當檢察官將默爾索在肉體上殺死阿拉伯人的行為,轉化為在精神上殺死自己母親的行為時,默爾索的罪行才變成了真正的罪行,可懲罰的罪行。
可他作為法庭上唯一的被告人因為被控殺人而無法做任何解說的時候,抑或說他那不愿意多說一句沒用的話的怪脾性--這性格的枷鎖一直延續(xù)到最后選擇服從命運而不再申辯,末了,也僅留下一句“沒有!”
一場決定要斬首示眾的法律審判,處決了肉體還不夠,還需要第二場宗教審判,繼而用上帝來處決默爾索的靈魂,冠冕堂皇地宣告人類的審判微不足道,唯有上帝的審判才是至高無上的,這上帝所規(guī)定的道德、禮俗、宗教與法律。
“與死亡靠近的時候,夜晚依然像個憂郁的休止符,許久以來第一次,我想起了媽媽。“
讀到這里,我停留思考了許久,那些隱藏在平靜或不在乎的真實血肉的背后,那些真真切切存在的欺騙人性的背后,那些貶低命運而換取世俗的附庸的背后,那些選擇妥協(xié)不堪一擊的情感的背后,那些否認骯臟溫柔以待的背后,連文字都道不清的種種種種的背后,究竟掩埋了多少自由的犧牲?而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人終歸向死而生又為什么活著?要活著擁有怎樣的愛恨取舍才不愧對于自我?
“默爾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普通人,一個世俗到什么都無所謂,活得有一點點不耐煩的人。而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殺一個人的理由按照他最真實的自我描述,僅僅是因為“猛烈太陽光…在我的額頭上敲鑼打鼓,整片天空…降下火雨”,在天氣的焦躁中無意間殺死了一個與自己也幾乎沒什么干系的人。這樣的橋段,其實并不陌生,在我身邊就有過這樣的故事,曾經(jīng)有一位朋友的哥哥,被一個人莫名其妙在家門口捅了幾刀,差點丟了性命。而那個行兇者,也和“默爾索”一樣,并不是矛盾的直接當事人。在世俗的社會中,無數(shù)個偶然的發(fā)生,導致了更多偶然的結果??墒谴蟊娨约懊襟w,往往總要賦予這些偶然,社會公共價值觀的判定,甚至在“陪審員定罪機制”現(xiàn)代法律框架之下,公眾輿論也很大程度上行使了對這些當事人的“靈魂審判”的公共裁決。
其實,從另一層含義上來說,加繆筆下的默爾索,與中國的莊子有些相似,一個是西方的現(xiàn)代主義,一個是東方的道家思想,雖然地域不同,人文差異明顯,時代跨度大,但他們都有一種悲觀厭世的看法,追求一種精神世界絕對自由的人生觀。
說實話,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很有一種親切感?!澳瑺査鳌钡男睦砘顒樱艽笠徊糠峙c我本人在遇到這些事件的時候,所持有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相信讀過此書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有同感,這一點是作者刻意為之的。他在用很深厚的生活閱歷,以一個非常平凡小人物的視角,去自我認知和感受世界。在“默爾索”沒有殺人之前,這個社會也已經(jīng)在對他進行評判了,只是殺人之后這種評判變成了審判,甚至變成了對他靈魂的審判。在這種審判中,被審判者似乎像是不存在,而審判者們也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存在,更在意的是對共同價值觀和宗教精神的維持和保護。
但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馬行空、遺世獨立的默爾索,在我們的世界里,我們自己是唯一的神跡,是所有的規(guī)則。就像存在主義哲學倡導的一樣:一個人要成為他自己,唯獨如此,一個人才算真正活過。我們花很長的時間將自己變成一個溫文爾雅、充滿普世情懷的社會人,對他人諂媚,對規(guī)則低頭,對社會圓滑,不過就是企圖將默爾索的影子抹去罷了,然而,卻丟了最真實的自己,再也找不回來。默爾索不浪漫、不感傷、不夸張、不欺騙,一直以一種清醒的徹悟意識面對自己,保持最冷靜甚至有些冷漠的態(tài)度,似乎以一個異鄉(xiāng)人的身份在冷眼旁觀自己的命運,但是真正屬于異鄉(xiāng)的人,是默爾索還是我們?
《異鄉(xiāng)人》雖然在全世界已經(jīng)發(fā)行了數(shù)不清的版本,發(fā)行量超過千萬冊,但是在中國還絕對不算是一本暢銷書。因為在中國大眾閱讀以獵奇為主的書單里,這種哲學思考的小說和啟蒙讀物,還是不為人所關注的。而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獨特體驗是,似乎回到了80年代的社會閱讀風氣中,通過閱讀需要帶來的不是娛樂,而更多的是思考。
讀者可以從《異鄉(xiāng)人》入門,慢慢了解“加繆”,以及加繆的“荒謬主義哲學”,也可以順藤摸瓜地發(fā)現(xiàn)“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看一看這兩個曾經(jīng)的好友,如何變成分道揚鑣的不同哲學思考的思辯者。
這是描寫所有人都很正常情況下,所展示出“荒謬”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批判“審判”的書。
這是我決定做“深度閱讀”這件趣事以來,推薦給讀者的第一本法律文學著作,我并沒有像一個學者一樣,去探究什么是存在主義,怎樣該是上帝的審判制,又或者說所謂的自由與道德,阿爾貝·加繆的文字扼要冷靜,卻句句優(yōu)雅,字里行間釋放給人一種不停讀下去的誘惑;他的措辭攏聚著凝重,卻立體熾熱,不慌不忙地向人們透露出一些什么······這又不得不讓我想起故事里那催逼得默爾索開槍殺人的狂躁刺眼的陽光,一束束鋒芒地劈得他投向死亡,欣然接受這世界的冷漠,甚至企盼自己行刑那天可以有許多觀眾以充滿憎恨的厭惡的叫囂來送他最后一程······
JUNE壹期 導讀《異鄉(xiāng)人》
'書in'陪讀特飲—— 'Outsider'
在《異鄉(xiāng)人》中提到了“默爾索”在為母親守靈時,居然喝咖啡、牛奶了,這作為他對“母歿”無動于衷的罪證。另外,這也是一部非?,嵥楹腿狈γ黠@故事沖突和戲劇性的書,所以一般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容易犯困,所以這款 '書in' 陪讀特飲,提議以咖啡作為主飲。
而通??Х榷际羌犹呛团D痰模晕覀円沧鲆槐5哪描F咖啡。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我們設計用玻璃杯泡咖啡,然后在玻璃杯的杯口,用蘋果片抹口后,撒上精細的海鹽作為主題設計。因為在這本書中“默爾索”與未婚妻的共同記憶,以及這個故事的重要現(xiàn)場,都是在海邊。我們通過“咖啡加海鹽”的設計,來突出與眾不同的《異鄉(xiāng)人》的構思。
飲品:Outsider Coffee
底飲:拿鐵咖啡
配飲:牛奶熱飲
特配:蘋果抹口 , 邊緣撒鹽
立意:與眾不同的世俗品味
器皿:玻璃咖啡杯或雞尾酒杯
DIY:自制或打包拿鐵咖啡 , 蘋果抹杯口 , 迅速手抓細鹽撒上粘邊
03【關于書in空間】
'書in空間'是書印文化的獨立品牌
一周只導讀一本非暢銷書的自媒體
每推薦一本讀書 , 每調(diào)制一款陪讀特飲
讀書 印象
愛深度閱讀 愛自己的身心靈
法國有句名言
'吃是為了肉體 , 喝是為了靈魂'
'書in' 倡導的 '讀書印象' 則是為了 '供養(yǎng)靈魂'
'書in' 會推薦帶有一定程度的哲學思考的書籍
希望讓讀者們真正進入深度閱讀的世界
而不是簡單的瀏覽閱讀后將書束之高閣
———— '書in'原創(chuàng)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