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心學史(宋代篇)
userphoto

2023.03.14 內蒙古

關注

宋代心學

唐朝滅亡后,經(jīng)過五代十國幾十年的短暫分裂,宋朝統(tǒng)一中國。在此前,戰(zhàn)爭連年、政權更迭,佛教成了人們精神上的避難所。宋朝初期,由于國家的統(tǒng)一,當世平民知識分子都希望恢復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于是產(chǎn)生了崇道(孔孟之道)、尊經(jīng)(六經(jīng))、排佛的社會思潮,為理學運動打下基礎?!熬脊仓巍钡恼?,讓儒者地位提升,更敢想敢做,對學術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宋儒尊崇“六經(jīng)”特別是《易經(jīng)》,對儒家宇宙觀的構建、理學的產(chǎn)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在儒家經(jīng)典中,只有《易經(jīng)》為儒家哲學提供了一個較完整的、關于宇宙本質與生成的哲學體系,宋代心學也得以貫通天人,進入新的臺階。宋代儒學比以往更貼近生活,滿足從平民百姓到士大夫的精神需要。
有了北宋前期的社會基礎,時代呼喚著擔起儒家道統(tǒng)的大儒。

周敦頤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祖籍道州營道(現(xiàn)今湖南道縣)。擔任監(jiān)主簿期間,周敦頤鉆研《易經(jīng)》而作《太極圖說》,通過解釋太極圖、《易傳》的建立了一個儒家的宇宙論綱要?!短珮O圖說》從“太極”開始,以“人極”結束;太極、動靜、陰陽、五行等概念解釋了宇宙萬物的生成,人則自為一極。所謂人極,指人的主體性挺立、道德意識覺醒,此二字可謂宋代心學的先聲。
周敦頤在《通書》中指出“誠”是出自太極乾元,是最高的道德原則和人的本性。發(fā)心性義理之精微,這是漢儒所忽略的。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誠”的境界,宋儒對道德涵養(yǎng)功夫的重視由此而來,這也是周敦頤對心學發(fā)展的一個貢獻。他還常常讓學生程顥程頤兄弟“尋孔顏樂處”,這是指人達到“仁”的精神境界后,超越了外在的物質、利害而達到內心的幸福和愉悅

張 載


張載(1020-1078),字子厚,號橫渠,河南開封人,學者稱橫渠先生。他注重道德修養(yǎng),曾對表侄二程說“吾道自足,何事旁求”,又認為圣學應該以《易經(jīng)》為宗,以《中庸》為的,學術思想主要闡發(fā)自這兩部儒家經(jīng)典。
為官時受百姓愛戴,張載回鄉(xiāng)后還購買田地作恢復古禮和井田制的實踐。他著述甚豐,最有名的是《西銘》、《正蒙》?!段縻憽繁磉_了宇宙萬物為一家的思想,天地是人的父母,因而人的存在和行為具有宇宙性的意義,民眾更應該順理而行。
“大心”說是張載對心學的重要貢獻?!按笮摹奔础氨M心”(擴大其心),即人要超越感官的感性認識的局限,努力擴展自己的思維、充分發(fā)揮思維的能動作用,從而體會到宇宙的博大和深刻。他還提出“心統(tǒng)性情”思想,認為心統(tǒng)率性,性可發(fā)為情。
在張載看來,人有“天命之性”(又稱“天地之性”、“天理之性”)和“氣質之性”,“吾之體即天地之氣。帥是主宰,乃天地之常理也。吾之性即天地之理?!比耸抢砼c氣的結合,氣構成了人的形體,理賦予了人的本性,而且在人身上,理是主宰。天理賦予人的純善本性,人們應當通過修養(yǎng)功夫,保存天命之性,恢復先天的善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四句”體現(xiàn)了一個真儒的胸懷和使命感。

邵 雍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出生于河北涿縣。少年時曾立下大志要建功立業(yè),他無書不讀,而且很刻苦。幾年之后,邵雍認為自己以書中的古人為友很久了,不過自己還未游歷四方,于是周游天下名勝?;氐郊依?,邵雍卻有一個重大的感悟:道其實就在這里。從此,他再也沒有外出遠游。邵雍曾兩度被薦舉,都稱患病不愿意出仕。
邵雍也把太極解釋為氣,不過他更重視“數(shù)”(即“象數(shù)”)。數(shù)是宇宙的本質規(guī)定,決定了宇宙萬物的變化發(fā)展。在個人修養(yǎng)上,他希望把主觀意識融入客觀物理,主張“以理觀物”——用理性去把握事物的道理所在。以目觀物只能看到外表,以心觀物只能看到物對自己的情感因素,以理觀物才能看到物的本質。同時,人也應該“以物觀物”,即在認識和實踐中采取無我的客觀態(tài)度,從而達到無我的精神境界。

程 顥

周敦頤、張載、邵雍的理學雖然也提及到人生修養(yǎng)問題,不過主要還是講宇宙論的,這是宋代理學的第一階段。宋代理學的第二階段由程顥、程頤開始,他們使中國思想的注意力從宇宙論轉到人生問題。程顥體貼出“天理”的觀念,并與程頤一起創(chuàng)立了有關天理的學說,把天理和人生結合起來。由于二程學說的大盛,周敦頤、張載、邵雍等人的學說的影響才建立起來。

程顥(1032—1085),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黃陂縣。他自幼就熟讀儒家經(jīng)典,15歲就有求道之志,25歲中進士,后來由于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不受重用,這反而讓他可以潛心于學術。他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尚書》說到主宰就用“帝”表示,形容其包含萬有則用“天”來表達,儒家經(jīng)典中說到的“天”其實是“理”,“神”是指萬物變化的微妙,“帝”是指主宰而言?!袄肀闶翘斓馈保^天、神、帝其實都是“理”。
“理”這個概念,先秦儒家、道家都提出過,不過程顥以“理”作為儒家經(jīng)典的核心,并賦予其新的內涵,繼而發(fā)展出劃時代的學說。他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本瓦@樣,理取代了氣就成為哲學的最高范疇,理學之得名就由此而來。宋代哲學的核心由氣變?yōu)槔?,道學也稱之為理學。
理既指自然法則,又指人類社會的原則,自然之理和道德之理是統(tǒng)一的,即“天人一理”。這樣,儒家倫理原則就上升到本體論、宇宙論層面,讓道德之理成為宇宙萬物的普遍規(guī)律。程顥認為“心是理,理是心”,后被心學一派總結為“心即理”并加以發(fā)展。他強調理是“生生”之理,“生生”即天地化生萬物的力量,說:“生生之謂易,是天之所以為道也。天只是以生為道,繼此生理者即是善也。”程顥這種思想也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上,窗外的雜草也不去除。有人問他原因并說應該去除雜草,他說:“不可,欲常見造物生意?!彼€喜歡養(yǎng)魚觀魚,并稱之為“觀萬物自得意”。程顥的“生生”其實是儒家追求的“自然”,是一種發(fā)揮天性之善而與萬物為一體的精神境界,與道家說的“自然”有所區(qū)別?!吧?、“自得”之說被明代陳獻章、湛若水繼承并加以發(fā)揮,成為江門一派心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程顥主張廓然大公,不從私我出發(fā)順應事物的來去,才能做到“動亦定,靜亦定”的境界。“性即氣,氣即性”,因而人的本性是純善的,但是生命之氣有善有惡,使現(xiàn)實的人性也有善有惡。生命之氣的不良影響可以通過修養(yǎng)而改變。學者應該先體會仁,認為體會了仁這種精神境界就能把天地萬物與自己看成一體,從而自然達到大樂,才是“孔顏樂處”。
“天理”之說是程顥的承前啟后的大貢獻,此說為后人提出兩個問題:天理在人身上還是在人之外?人應該怎樣求天理?在此之后,宋明大儒們對這兩個問題各有精彩見解,使宋明兩代成為繼先秦百家爭鳴之后,中國思想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程 頤


程頤(1033—1107),字正叔,人稱伊川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黃陂縣,與胞兄程顥并稱“二程”。程頤24歲就自立門戶在京師開封開班授徒,奇怪的是一直未考中進士,后來便絕意仕途,潛心學問。功夫不負有心人,二程一起創(chuàng)立影響深遠的“天理”學說,開創(chuàng)洛學學派。
二程兄弟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程顥是“春風和氣”,程頤是“整齊嚴肅”,兩人學說上的區(qū)別與性格不無關系。兄長喜歡講融通合一,不在意體用、形而上形而下的區(qū)分,主張求內尊德性,心性“不可外求”;弟弟則重視知識的積累與貫通,認為“凡在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其理”,應該在向外求物理的過程中認識心中的理,是為內外結合。大程學說被心學一派發(fā)展,小程學說則被朱熹繼承和集大成。
程頤雖然主張“性即理”,不過“心”在其學說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性即理指天理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這個命題為儒家倫理原則的本體論依據(jù)。修養(yǎng)在于“持敬”,即外在要“整齊嚴肅”,言行舉止合乎“禮”,內在要“主一無適”——專心于一個地方,在用心時不要四處走作。
“理無獨必有對”,這是宇宙萬物的動力與基本法則,懂得這個法則就是“知道者”?!案裎铩奔础案F理”,每一物都有作為其所以然的特殊的理,因而格物就是認識理?!袄硪环质狻?,反過來,格物的方法和途徑是多樣的,有內也有外。格分殊之萬物,成果積累到一定階段就會產(chǎn)生質的飛躍,達到對天理的認識。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是程頤提出并廣為后世理學家引用的著名命題,被認為這是“太泄露天機”之語。他說:“理無形也,故因象而明理?!崩黼m然是無形的,但是可以通過象顯示出來。理是體,象是用,理在象中,象顯示理,所以體用不離,理象合一。程頤把這個命題推廣到宇宙萬物,認為事物都有理和事兩個方面,理是所以然,事是表面的形跡,理是體是微,事是用是顯,二者一致不可分離。對于人來說,心寂然不動的未發(fā)是指體而言,感而遂通的已發(fā)是指用而言。
二程后學中,不乏提出與心有關、啟發(fā)后來者的命題。比如謝良佐(1050—1103)提出“心有知覺之謂仁”,仁是宇宙生生不已的本性,人稟賦了這一點。李侗(1093一1163)提出“理與心一”,又以“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為宗旨,認為人有疑惑,就要通過靜坐去思考,從而激發(fā)天生的靈性解決疑惑。

胡 宏


胡宏(1106—1161),字仁仲,號五峰,學者稱五峰先生,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胡宏認為數(shù)千年來,許多人追求富貴,雖然有一時之得意,不過轉眼身名俱滅,不如用心于學。“窮居社門,躬理耕植,時讀經(jīng)史,以求寡過”,是他追求的生活。

胡宏認為性是本體,是人之天命,其在人身上表現(xiàn)為心,心具有“知天地”的功能。他參照程頤的觀點提出:“未發(fā)只可言性,已發(fā)乃可言心?!庇诤B(yǎng)功夫上說,人心可以主宰人之性,心純則性定,性定則氣正,從而使人的氣象有所改變?!吨杏埂贰奥市灾^道”之說,即心可以使性得以完成,“盡心”才能“知性”,從而使生命完滿,因而古代圣賢都強調心。
在胡宏看來,人不是生而知之者,致知在于格物——窮究物理,格物要依靠耳目等各種感官,只是格物的功夫不能停留在感官上,因而人必需先立志,再用“居敬”之道來保持其志,這樣,面對變幻萬千、感人無窮的事物,“志立于事物之表,敬行于事物之內”,認知才能精確。他反對只讀書不實踐,說:“執(zhí)書冊則言之,臨事物則棄之,如是者終歸于流俗,不可不戒。”

朱 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縣)。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程朱理學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稱為“朱子”。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理學思想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所著《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標準。
朱熹是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人,著述宏富,甚至在自然科學上也有所發(fā)現(xiàn),這一點為后世儒者所不及。明代大儒或述朱熹學說,或反對朱熹的某些觀點,都不能脫離朱熹的影響。唐君毅說:“陽明之學,雖歸宗近象山,其學問之問題,則皆承朱子而來,其立義精處,正多由朱子義,轉進一層而致。今依此以看陽明學之地位,自其出于朱而歸宗近于陸處看,便應視陽明為朱陸之學之一綜合通貫。不可只與陸子并稱為陸王,亦可與朱子并稱為朱王。”
把周敦頤說的“太極”解釋為“理”,朱熹提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即是說理和氣雖然是不可分的。理是超越時空的潛在,氣是時空的存在,因而理“推上去”(邏輯上)先于氣。理是不運動不會變化的,氣才會運動變化,他說:“理則只是個凈潔空闊底世界,無形跡,他卻不會造作。氣則能醞釀凝聚生物?!?/span>
朱熹對心性的論述,已經(jīng)可以單獨成為一門心學。錢穆說:“程朱主性即理,陸王主心即理,因此分別程朱為理學,陸王為心學。此一區(qū)別,實亦不甚恰當。理學家中善言心者莫過于朱子?!?/span>
朱熹論心,重點在于“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促使天地萬物的產(chǎn)生,也就是理,人得此心為人之心,物得此心為物之心。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心即仁心,仁也就是人的本性。天地之心雖然是超驗的存在,不過人之心得之于天地之心,那么人通過對事物規(guī)律的理解和感悟,反過來就能夠認識天地之心。他指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一個圣人之心,與天地之心相比,人心多了思慮的本能。

【朱熹心學名言選】
以道心為主,則人心亦化為道心。如鄉(xiāng)黨篇所記飲食衣服,本是人心之發(fā),然在圣人分上,則渾是道心。可見宇宙生人,并非與了人一道心,又與人一人心。
心包萬理,萬理具于一心。能存心而后窮理。
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
天下之物,至微至細者,亦皆有心,只是有無知覺處爾。且如一草一木,向陽處便生,向陰處便憔悴,他有個好惡在里。至大而天地,生出許多萬物,運轉流通,不停一息,四時晝夜,恰似有個物事積踏恁地去。天地自有個無心之心。復卦一陽生于下,這便是生物之心。
天地以此心普及萬物,人得之遂為人之心,物得之遂為物之心,草木禽獸接著遂為草木禽獸之心,只是一個天地之心爾。今須要知得他有心處,又要見得他無心處,只恁定說不得。
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靈,但不如人恁地思慮。
天地此心常在,只是人看不見,故必到復而后始可見。
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謂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別有個理,理外別有個心。
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即川之流,便見得也是此理,無往而非極致。但天命至正,人心便邪;天命至公,人心便私;天命至大,人心便小,所以與天地不相似。而今講學,便要去得與天地不相似處,要與天地相似。
以陰陽之氣言之,則有消有息;以陰陽之理言之,則無消息之間。學者體認此理,則識天地之心。故在我之心,不可有間斷也。
天地生物之心是仁;人之稟賦,接得此天地之心,方能有生。故惻隱之心在人,亦為生道也。
萬物之心,便如天地之心;天下之心,便如圣人之心。天地之生萬物,一個物里面便有一個天地之心。圣人于天下,一個人里面便有一個圣人之心。圣人之心自然無所不到,此便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圣人之忠恕也。

陸九淵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號象山,學者稱存齋先生,江西省金溪陸坊青田村人。少年時,他在書上讀到“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提筆寫下:“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自此,陸九淵便篤志于儒家圣學。

為官也不忘講學,當時有人質疑陸九淵的學說是禪,陸九淵于是為大家分析了儒釋之別:“吾儒無不該備,無不管攝。釋氏了此一身,皆無余事。公私義利于此而分矣。公私義利之辯,邪正之分也,邪正之分,儒釋之案也,其言有似是而非者,君子當明辯。”
陸九淵認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從而提出“心即理”的命題,指吾心之理和宇宙之理本質相同,宇宙與吾心實無二致,理是宇宙的根本原則也是吾心的根本原則。這個“理”是指道德之理,仁義禮智的總和,人類先天道德性的來源。因此,為學應該以“尊德性”為主,“道學問”為次;以立本心為主,讀書其次。
他提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涵養(yǎng)主旨,意思是說不要把精神浪費在外物上,以本心作為是非和實踐的準則,而無須遵從外部的權威和圣賢的經(jīng)典。所謂六經(jīng),只不過是我心的具體例證。本心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古人本心和我的本心沒有什么不同,所以說“六經(jīng)皆我注腳”。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陸九淵與兄長陸九齡一起受到呂祖謙的邀請,參加了鵝湖之會,與朱熹在鵝湖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辯論。兩人由于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一樣,所以辯論沒有結果。朱熹所說的理超越時空、先驗而絕對,心只是經(jīng)驗意識,是知覺思慮、有善有惡,因而不能講心即理,而只能說上天賦予的性是理。陸九淵則認為理就在天地之中,心是人的本然性,是普遍理性,是價值根源,所以得出心即理的結論。

【陸九淵心學名言選】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圣賢與我同類,此心此理誰能異之。
此理所在,豈容不同!不同此理,則異端矣。
蓋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當歸一,精義無二,此心此理,實不容有二。
道理無奇特,乃人心所固有,天下所共由,豈難知哉?
心茍不蔽于物欲,則義理其固有也,亦何為而茫然哉?
理本天所以與我,非由外鑠。明得此理,即是主宰。
今釋氏者,皆人也。彼既為人,亦安能盡棄吾儒之仁義?

楊 簡


楊簡(1141—1226),字敬仲,號慈湖,慈溪(今屬浙江省寧波市)人。擔任浙江富陽縣主簿時,他問前來講學的陸九淵什么是“本心”。陸九淵說,比如訴訟,必然有一是一非,判斷誰是誰非的就是本心。楊簡忽然覺得內心清明,于是就拜只比自己年長兩歲的陸九淵為師。

楊簡推廣心即理的學說,說天地萬化都是我心內事,說:“天地我之天地,變化我之變化,非他物也?!庇终f:“吾心湛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無際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边@就接近于禪學,有點太過了。他雖然學說上比較極端,平日踐履卻是恭敬謹守。人們評論說,敗壞陸九淵學說的是楊簡的言論,不可盡信,然而他的操守可以學習。楊簡也以“耆宿大儒”被授予寶謨閣學士,曾面奏宋寧宗說:“斯心即大道也。”

注:楊簡為粉絲建議增加的人物。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心學思想的由來及其原理
蔡氏意學:接續(xù)程朱理學、陽明心學,心物雙破,唯意真實㈢
理學的式微與心學的崛起
儒家心學與理學之爭,誰勝?
風流的基本品質,是超越萬物區(qū)別的心
儒演儒焉-宋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