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如圖一),甕棺葬具(成人用),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20.1厘米。經碳十四測定,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被認為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前期的產物。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幾經輾轉,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陶缸腹部一側,繪有一幅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如圖二、三):
左邊是一只圓眸、長喙,昂著頭,身軀健壯、微后傾,兩腿直撐于地,嘴上銜著一條大魚的鳥;右邊是一把豎立的裝有木柄的石斧,石斧用黑線真實、細致地勾勒出孔眼、符號和纏緊的繩子。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占缸體表面積的一半,是迄今中國發(fā)現(xiàn)的時間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
【學界對陶缸的考研和認知】
一般觀點認為,該陶缸為氏族首領所用的葬具,白鸛為首領本人所屬氏族的圖騰,魚為敵對氏族的圖騰,石斧是權力的標志,為該首領所用實物的寫真。
另有不同的觀點,認為該鳥不是鸛,而是鷺;而斧是代表了權力的石鉞。
或者有的人認為,《鸛魚石斧》圖是當時農耕漁獵生活的真實寫照。
也有人結合考古知識、神話傳說以及商周青銅銘文,綜合考察后認為,該圖表現(xiàn)的是仰韶文化中,鳥圖騰部落和魚圖騰部落的生死戰(zhàn)爭,進一步認為它就是傳說中黃帝與炎帝的史實,而石斧則是黃帝部落聯(lián)盟,所共有的族徽和統(tǒng)一標志。
還有人認為,它具有人類童年繪畫萌芽時期的藝術風格,是先文明時期仰韶文化的杰作。
上述結論,我認為并不是彩陶缸的正解。理由如下:
1、從歷史傳承上尋找,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以鸛或者鷺作為宗教信仰物的記錄存在,沒有地下遺物與地上文獻的互證,單憑看圖猜物得出的結論,很難成為真理。
2、中華文明書畫同源。其實,鳥、魚、斧三者組合在一起,記錄的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具有文明特征的故事。
3、圖繪制在陶缸上,而陶缸是作為葬具使用,所以它所畫的內容,應該與后世的墓碑起相同作用,以此表明墓主的身份。
4、以目前學界給出的結論,無法描述是什么時代、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如此的宗教信仰。
5、該彩陶缸是同葬在一起的眾多墓缸中,唯一有彩繪的,這證明當時階級已經存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