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fā)現(xiàn)場。
不滿10歲的兒子前幾天悄悄拿走200多元,在玩具店買游戲卡牌。家長發(fā)現(xiàn)后到該店理論,認為商家不應該售賣如此昂貴的玩具給一個小孩兒,但商家認為送上門的生意不能不做,于是家長憤怒之下砸了玩具店的木凳,雙方僵持不下……
瞞著家長拿錢買游戲卡牌
6月16日19時許,一名30來歲的女士牽著她不滿10歲的兒子來到紅旗小學附近的一家玩具店門口,要求商家退還孩子購買游戲卡牌和文具盒的錢。
該女士稱,孩子前后從錢包里悄悄拿走200多元,用來買賽爾號精靈決斗卡等玩具,并且是在同一家店內(nèi)購買的。她認為商家此舉不負責任,不應該慫恿小孩子購買昂貴的玩具,并要求退錢。
而商家表示,一個愿買,一個愿賣,都是公平交易,孩子不在我家消費,也會另選其他家購買,根本不存在慫不慫恿。其次,自己并不知曉是小孩悄悄拿錢買的,在她印象中,該小孩只有當天上午來消費了94塊錢,并沒有消費200多元。況且售賣出去的賽爾號精靈決斗卡等玩具都被拆開了,無法進行二次銷售,于是拒絕該女士退錢的要求。
據(jù)目擊者透露,該女士見商家始終堅持不退貨,憤怒之下,順勢將游戲卡牌摔在地上,又當著眾人的面用棍子抽打了小孩幾下。似乎并沒有解氣,又拎起商家的木凳子摔了個稀巴爛。這下惹怒了商家,雙方爭執(zhí)不下,僵持了近1個小時,隨后該女士報了警。
最終,在派出所民警調(diào)解下,雙方達成和解,家長賠付商家一張木凳。
別輕易給孩子貼“偷”的標簽
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第一次“偷”錢后,首先的反應是大吃一驚,對此嗤之以鼻,小小年紀就學會偷,長大還得了?緊接著不是罵便是打,或是無休止的羞辱式教育。這些做法都有失偏頗。
其實行為只是表象,行為背后的根源應該能找到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重慶文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主任岳彩鎮(zhèn)認為,這個家庭教育是出問題了,但是父母不一定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有心理學家把家庭教養(yǎng)方式分為寬容型、權(quán)威性和專制型。就這個案例而言,父母對孩子的約束比較少,孩子明顯自控力比較差。從一個理性科學客觀的視角來看,其母親這一行為是推卸了自己的教育責任,不是我的教育有問題,而且你賣家有問題,你引導我們家孩子買東西,并將責任外移到賣家,其實是對自己推卸責任。
作為父母,應該意識到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以及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育上,讓孩子體驗到愛。除了愛之外,父母要給孩子進行適當?shù)募s束和引導,這也是孩子進行社會化的過程。作為父母,應該意識到我們孩子最終目標不是狹義的成功,而且人格的健全,而家庭是塑造健全人格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孩子偷錢家長應該如何處理,要避免用成人的道德標準來責打孩子。如果家長一開始擺出嚴厲的態(tài)度,孩子見勢不妙,為本能地保護自己“不挨揍”、“不挨罵”,逼急了只能說謊。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理財榜樣??梢援斨⒆拥拿鎸彝ナ杖胫С鲎霰容^詳細的記錄,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重視對錢的管理,偷拿的話就會冒很大的風險。同時,也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出良好的理財習慣。
本報記者 劉小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