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初期基本上沒什么癥狀,對生活也毫無影響。只有當脂肪肝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誘發(fā)諸如胸腹?jié)M悶、食欲不振、腹脹、惡心、欲嘔等癥狀。嚴重的一般容易演變成肝硬化。這毛病,基本上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的通病了。
脂肪肝,以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只要肝臟對脂肪類物質的消化、吸收、氧化、轉化以及分泌等代謝過程的動態(tài)生理平衡失調,脂肪在肝組織細胞內貯積量超過肝濕重的5%以上,或者肝組織有一半以上的肝細胞脂肪化,就是脂肪肝。
當然,在中醫(yī)里,古人可不懂這些,更不懂化驗,所以對于這個定義必然不會知道。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脂肪肝的?對其形成,又有怎樣的理解?
脂肪肝的形成,在古人看來,責任主要在于3個臟器。分別是肝、脾、腎。
肝 主疏泄。我們之所以能正常代謝,臟腑能正常工作,都是依靠肝的疏泄。說白了,它就是臟器里面的“潤滑劑”。潤滑劑充足,臟器就運轉順暢。因此,脂肪肝的形成,首先在于肝郁。肝氣郁滯,疏泄失常,代謝失度,水谷精微不化氣血而成痰濕,痰濁瘀阻又難以排泄,于是就堆積在肝臟上。體現(xiàn)出來,就是脂肪肝。
脾主運化。如果脾虛,水液運化失常,那么水液就變成痰濕。痰濕阻滯于內,不僅會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肝臟上,反過來還進一步影響脾的運化。而脾的虛弱,又導致土壅木郁的一個局面,令肝的疏泄能力更差。如此惡性循環(huán),脂肪肝就找上門來,而且不斷加重。
腎的功能之一,就是“主水”。《素問》里有記載:“腎者水藏,主津液”。腎氣充盛,則一身臟腑代謝水液的能力就有保證。同時,腎也決定著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具體講,就是腎在蒸騰氣化的作用下,可以讓水液中清者為人體所用,濁者化為尿液排出。如果腎氣虧虛,水液中濁者內積,瘀阻于肝,這啊,就是形成脂肪肝的又一成因。
今天在這里,分享一張當代名家的臨床驗方。
組方:白術30克,丹參30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茵陳15克,山楂15克,絲瓜絡15克,柴胡9克,郁金9克,每日一劑,分2次或者3次溫服。
肥胖。加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
泄瀉。黨參15克,炙甘草5克,干姜6克。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是我國青海杏林名宿伏新順先生。
柴胡、郁金、茵陳能疏肝、解郁、行氣、利膽,這是為了解決肝的問題。白術健脾益氣,茯苓健脾利水,山楂消食降脂,助脾胃運化。這三味藥的目的,在于健脾化痰、降脂祛濁,解決脾的問題。然后看豬苓和澤瀉。 豬苓入腎和膀胱經,可以利水祛濁。澤瀉與豬苓類似,也入腎和膀胱經,可以利小便,清濕熱。 兩味藥配合,行腎水,泄腎濁,令腎“輕裝上陣”,代謝排出尿液的功能恢復正常。 最后,用丹參活血化瘀,改變因為痰濁瘀阻所致的血淤問題。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的確可以改善肝臟內微循環(huán),增加肝血流量。 所以說,疏肝、健脾、調腎,用這三招來打通身體代謝的渠道,是化解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總的來說,健脾調肝,解郁排濁,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是調理脂肪肝的重要思路。這還能應對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癥見惡心、欲嘔、胸腹?jié)M悶、食欲不振、頭暈目眩、苔膩、兩脅發(fā)脹、肢體困重乏力、精神疲憊不堪等。 當然,中醫(yī)方劑,是經驗的總結,它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也就不把組方貼出來了,只是帶大家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以及中醫(yī)的基本調理思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