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者不害 害者不利 通曉害利 有君之器 為君行塵 無有不聞 為君行世 無有不視 害者不利 利者不害 不明利害 休論成敗 利之道 為者故無有 修將可固久 害之道 為者故有無 行將可愿足
釋義:在有利環(huán)境面前,通常不見害處;在惡劣環(huán)境面前,通常不見利處。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利與害是對立轉(zhuǎn)化的性質(zhì)。明白害與利的相對性質(zhì),是我們處事成功的關鍵,是任何智者不得不了解和重視的。如果不明白利害的相對關系,就不能夠明白處事成敗的真正含義。
在利害法則中,利的性質(zhì)就是在有利環(huán)境中要擁有無利的心智,即無為心態(tài),如此才可以使有利環(huán)境堅固持久。害的性質(zhì)就是在不利環(huán)境中要擁有有利的心智,即尋找不利因素的根本原因,如此,才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不敗境界。
論說:在處世上,我們在有利環(huán)境中,必要思考不利因素的存在,即居安思危。在不利環(huán)境中,必要分析造成不利因素的根本原因,才可以讓劣勢轉(zhuǎn)化為優(yōu)勢,即轉(zhuǎn)敗為勝。無論在任何方面上,這都是智者處世的成功秘訣。當我們真正明白了利與害的轉(zhuǎn)化性質(zhì),我們就可以打開無往不利的境界之門了。
歷史上成功的政治家、謀略家、軍事家皆是精通利害法則的,一切成敗皆是與利害關系不可分割的。在治國軍事上,三國時期,劉備征伐東吳失敗的主要原因:即是未能權衡利害關系的典例,貪利而不思害,痛斷肝腸的失敗讓自己終日悔恨交加。成敗與利害的關系,歷史上的無數(shù)典例已然充分說明。利害法則很多人都了解,卻不是很多人能夠精通,真正精通的人都是恪守心性的人,即情商較高的人。
我之所以將其煉化為簡潔的古體文藝形式,是因為可以讓人清晰的明白利害對應的轉(zhuǎn)化關系,以及便于誦讀。其中的微妙學問不是那般簡單的。
故天下者 向心而不舍 是欲為果 故天下者 離心而不回 是欲圖為 古往有來 智者迎面而徘徊 善思功成不改 輕傲損靈魂易帥 觀千古事者 成敗會利害
釋義:世上的人,總是無法割舍眼前利益的誘惑,一心向往得到,總是以各種行為獲取,卻不思其害,往往才容易導致失敗。自古以來,任何智者處事,都會慎重權衡利害的相對關系,輕狂傲慢必然會迷失心性,從而導致失敗。我們觀察自古以來的事跡,就會深刻明白成敗是一直關聯(lián)著利害的。
論說:所以說,歷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書,前人處事的成敗,可以讓我們分析總結(jié),是何緣由導致他們的成敗。成功不是碰運氣的,失敗不是沒理由的。學會分析總結(jié)、審時度勢是利害法則的要點之一。
世間萬事總是不會跟著你的心意運行的,想得到某些事物,必要綜合衡量外部因素。當我們分辨到不可取的因素時,我們便懂得等待時機,時刻提醒自己需要克制。當我們分析一切因素具備時,成功最終屬于我們。
知害者 虛心意呈 謂之先尋利門 不知害者 傲性驕躁 塵世行為而不肖 知者不累 意生明 行者不醉 心生靈 是故自然行之無位 固由善思與其會
釋義:明白利害性質(zhì)的人,他們總是虛心意誠的尋思獲取利益的法門,所以他們才能夠取得成功。不明白利害性質(zhì)的人,他們總是輕狂傲慢、急于求成,所以他們才會遭受失敗。精通利害法則的人,往往能夠效法自然,無論事情千變?nèi)f化,他的意念也可以隨時變化,所以,成功最終會見他。
論說:精通利害法則處事成功的人,意念可以隨時空環(huán)境變化,即是效法自然規(guī)律行事。明白而處事為難時,我們定要虛心請教多方信息而進行分析判斷。不明白利害法則的人,往往都是固執(zhí)己見的傲慢性質(zhì),所以處事失敗是必然的。
利益誘惑通常使人迷失心智,很多人覺察不到它的害處,所以才容易導致失敗,其實利益越大,往往危害越大。不明利害性質(zhì)的人,往往容易遭受利誘而迷失心智。明白利害性質(zhì)的人,懂得虛心尋找獲利方法;精通利害性質(zhì)的人,往往都有很高的身心素養(yǎng),能夠達到隨時應變的境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