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要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
——人教社2016年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商榷
劉向軍
小學語文教材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它理應(yīng)成為文質(zhì)兼美、圖文并茂、編排科學的永恒的經(jīng)典。
看到溫儒敏先生是總主編,看到曹文軒、李吉林先生是主編中的成員,心里覺得踏實了不少。認真通讀了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感覺編排得確實挺好,但是,我覺得書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特地指出,以求教方家。
1、封面插圖設(shè)計不合理。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是小學生在每年秋季開學時使用的教材,但是教材封面的插圖卻是4個小學生歡天喜地放風箏的情景。秋天用的教材,封面卻配的是春天里典型的游戲情景,這個不合理。比如把它配成小朋友們撿紅葉、摘葡萄、吃月餅的插圖,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2、《上學歌》的歌詞值得推敲。(P4)
《上學歌》是一首多年來在全國各地廣為傳唱的小兒歌。但是,“太陽當空照”這一句與“小鳥說:早,早,早”語意不協(xié)調(diào)。
什么叫“當空”呢?“當空”是“在空中”的意思,它與“上空”是近義詞,也就是說“太陽當空照”應(yīng)該表達的是“太陽正當午”的意思,小朋友早上上學總不該這么遲吧?即便太陽沒有到正當午,那“當空”總也應(yīng)該是日上三竿了吧,這時候再說“早,早,早”還合適嗎?我們要給小朋友們傳授一個什么樣的“當空”和“早,早,早”的概念呢?
我認為,可以把“太陽當空照”,改為“太陽出來了”,這樣與下文更好照應(yīng)。
3、先“聽”再“講”,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P5)
教材第5頁是《我愛學語文》一課,插圖上依次列了4個詞:讀書、寫字、講故事、聽故事。
我認為這里要把“講故事”和“聽故事”換一下位,先讓小朋友“聽故事”,再讓小朋友“講故事”,這更符合剛開學沒幾天的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學習規(guī)律。
4、把“目”和“足”換為“眼”和“腳”更好。(P9)
課本第9頁是教小學生們認識口、耳、目、手、足5個字。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7歲了,從他出生以來,他對身體的這些部位和發(fā)音早已非常熟悉了,現(xiàn)在是到了可以準確認識這些字的時候了。但是,日常太多的時候我們說的是“眼”和“腳”而不是“目”和“足”,在此,我們不必因為“目”和“足”筆畫簡單一些且書面味濃一些就有意不用“眼”和“腳”這兩個字,這反而會增加了小學生識字的負擔。
5、《歡迎臺灣小朋友》這首小詩需要修改。(P43)
教材第43頁是讓小學生們學習一首名叫 《歡迎臺灣小朋友》的詩歌。編者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的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首小詩寫得不大符合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認知基礎(chǔ)。
第一,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講“臺灣”這個生疏的詞語是否合適就值得考慮。
第二,詩歌中寫道:“一只船,揚白帆,漂啊漂啊到臺灣。接來臺灣小朋友,到我學校玩一玩。”要駕著一只帆船漂到臺灣嗎?是要去接臺灣的小朋友來,還是臺灣的小朋友自己主動來呢?
第三,詩歌的最后兩句是:“伸出雙手緊緊握,熱情的話兒說不完?!边@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會有的動作和交流方式嗎?聯(lián)系詩歌前幾句來看,駕著帆船去接臺灣小朋友的不是大陸的小朋友吧?如果是的話,難道先去接,接來了再熱烈握手嗎?
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進行臺灣回歸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成人的交流方式生硬地塞給小學生。這首小兒歌最好再改一改。
另外,這首小詩右下角的那幅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雙手緊握的插圖也實在太機械——就接了一個小朋友來嗎?不該是一群小朋友嗎?如果讓一群小朋友手拉手地跳舞、做游戲不更好嗎?
6、《秋天》一文中的嘆號要斟酌。(P54)
課本第54頁讓小學生們學習一篇名叫《秋天》的課文。這篇短小的課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是:“??!秋天來了!”這句話中使用了兩個感嘆號,這就把原本的一個句子硬是破成了兩個句子,語氣很不自然。把此處“啊”字后面的感嘆號改為逗號,朗讀起來更順暢,抒情的味道也更自然。
7、童話故事也要符合基本的行文邏輯。(P66)
課本第65頁是一篇名叫《小松鼠找花生》的童話故事。故事寫一只小松鼠看到花生開花了,就天天、天天到地里看花生,他想等花結(jié)成了果子以后就可以摘了吃。
課文的最后兩段是這樣寫的: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松鼠喜歡吃松子,他知道松子是長在樹上的,他卻不知道花生是結(jié)在土里的,這是這個故事的邏輯。可是現(xiàn)在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就有一些故作憨態(tài)而不考慮行文邏輯的問題了:小松鼠每天到地里看花生,他從來就沒有看到過花生果實結(jié)出來,怎么就直接問誰把花生摘走了呢?最后一句話應(yīng)該這樣寫:“咦,為什么這塊地里的花生不結(jié)果實呢?”
8、應(yīng)該為《畫》這首詩注明作者。(P67)
課本第67頁選了唐代王維的小詩《畫》,可惜教材竟然沒有注明作者,而其它每一篇小課文都是注明作者的。這個實在應(yīng)該補上。
9、課文《小書包》要服務(wù)于科學的教學理念。(P70)
課本第70頁是一首名叫《小書包》的小詩。這首小詩最后四句是:“上課靜悄悄,下課不亂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學校。”
什么是“上課靜悄悄”?什么是“天天起得早”?這是我們幾十年來課堂教學改革追求的理念嗎?這符合我們保護小孩身心健康的教學理念嗎?
不如把“上課靜悄悄”改為“上課要舉手”,或者改為“上課不喧鬧”,把“天天起得早”改為“起床要按時”。
10、《憫農(nóng)》插圖的細節(jié)要打磨。(P77)
課本第77頁下面有一幅插圖,配合唐李紳的《憫農(nóng)》(其二)一詩,再現(xiàn)“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農(nóng)耕情景。教材的編者為了突出農(nóng)民生活的艱辛,讓農(nóng)夫在烈日下也沒有戴草帽,還赤著一雙腳。這兩處細節(jié)恐怕需要打磨。農(nóng)夫太可能戴草帽了,即便戴上草帽他一樣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他的那雙腳太可以穿有鞋子,哪怕是雙破舊的草鞋。
11、小貓幫忙拔蘿卜的插圖不合理。(P79)
課本第78頁是一篇名叫《拔蘿卜》的童話故事。一位老公公在拔蘿卜,兩只手拽著蘿卜葉,嘴里一邊喊著“嗨喲!嗨喲!”卻拔不動。于是老公公喊老婆婆來幫忙,老婆婆又喊小姑娘來幫忙,小姑娘又喊小狗來幫忙,小狗又喊來了小貓幫忙。
課本第79頁下方為這篇童話故事做了一幅插圖。插圖上老婆婆拉著老公公的后衣襟,小姑娘拉著老婆婆的后衣襟,小狗用嘴咬著小姑娘的花裙子,他們一起“嗨喲!嗨喲!”喊著使勁往后拉?!@里已經(jīng)有點不合理了:小狗用嘴咬著小姑娘的裙子,他是怎樣喊的呢?
更不合理的是后面的小貓了,他毫不客氣的用嘴咬著小狗的尾巴往后拔,且不說小貓是怎樣“嗨喲!嗨喲!”地喊了,就說他用嘴咬著小狗的尾巴使勁往后拉,他就不怕把小狗的尾巴咬斷了或者是拉斷了?
教材的編者更在小貓的后面又補了一只小老鼠,還好,小老鼠沒有用嘴咬著小貓的尾巴而是用兩只前爪揪著小貓的尾巴往后拉——小貓被老鼠拉著尾巴,他還有心思幫忙拔蘿卜嗎?即便在童話故事中,小貓和小老鼠可以親密到這個程度嗎?
還是把小老鼠去掉吧,如果一定想加的話,換成小兔子也行呀。同時還是讓小狗和小貓都用前爪揪著而不是用嘴巴咬著來幫忙拔蘿卜吧,否則,他們怎么樣“嗨喲!嗨喲!”地喊呢?
12、在開學第一天就應(yīng)該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提出在生活中積極認字的建議。(P91)
在課本第91頁“展示臺”欄目里,教材編者利用插圖給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展示了“人民路、電影院、衛(wèi)生院、小賣部、報刊亭”這些來自生活中的詞語,同時還有一句溫馨提醒:“我在路上認識了這些字,你呢?”
教材編者的這一個展示和提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是要讓小孩子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學習中應(yīng)用,在應(yīng)用中學習。這樣,他們就可以毫不費力、自然而然地掌握大量實用字詞,這遠比呆坐在課堂里面來學習要生動、有趣、有用得多。
美中不足的是這樣一條極其重要的教學建議——事實上是一種學習理念,卻放在了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學習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才提出來,如果放在開學第一天第一堂語文課上就提出來,這樣,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督促成為每個孩子認字習慣的話該多好啊!
13、《春節(jié)童謠》中小男孩放鞭炮的插圖刪掉為好。(P114)
課本第114頁是一首名叫《春節(jié)童謠》的小兒歌。這首傳統(tǒng)童謠講的是傳統(tǒng)過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這首詩的右邊插了一幅圖畫:一個雖然留著傳統(tǒng)“帽蓋子”發(fā)型卻穿著現(xiàn)代運動鞋、連帽子運動棉衣的小男孩,手里拿著一根挑了一長串鞭炮的細棍子在快樂地奔跑。
這幅插圖與這首小童謠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童謠中根本沒有提到放鞭炮的民俗,更何況現(xiàn)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滿大街哪里還能夠找到賣鞭炮的呢?這樣的插圖對小學生是不是一種誤導(dǎo)或者慫恿呢?
14、筆畫、偏旁名稱表中的例字可補足。(P119、120)
課本第119頁是《常用筆畫名稱表》,第120頁是《常用偏旁名稱表》,這兩個表里都提供了例字,大部分例字每一組是兩個,但是少部分例字只提供了一個,補足兩個不是更好嗎?這樣的表格不一定非得受教材上300個生字的數(shù)量約束。比如“豎心旁”只舉了一個“快”字,當然可以再補一個“慢”字作例字嘛。在課本第27頁《輕輕跳》這首小兒歌里,小學生們不是已經(jīng)學了“小狗小狗慢慢跑”這個句子了嗎?單舉一個“快”字為例字,看似想減輕小學生的記憶負擔,實則增加了小學生的記憶負擔,因為這是人為地減少了他們記憶自然生發(fā)、聯(lián)想的機會。兩個表格中其它單個例字的情形不再贅述。
小學語文教材對孩子一生的精神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要符合孩子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它要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完美。但愿上述我所提到的十四個小問題,有助于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的完善。
2021.11.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