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弄清到底是什么導致了貧窮,《貧窮的本質》的兩位作者花了15年時間,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qū),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chuàng)業(yè)、援助、政府、NGO等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自打貧窮一出現(xiàn),我們就產生了某種以約定俗成的方式來貶低窮人的沖動。他們被描述的有時懶惰、有時上進、有時高尚、有時鬼祟、有時憤怒、有時順從、有時無助、有時自強。窮人的出場通常只是作為某種勵志劇或悲劇的主人公,或令人欽佩、或惹人憐憫,而不是某種知識的傳播者,人們更不會向他們咨詢其想法或計劃。
很多人認為我們要比窮人來得富有,我們和他們之間也有本質的差異。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窮人身上的一些問題,難道我們身上就沒有嗎?
實際上即使這些人處于貧窮狀態(tài),他們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我們一樣。窮人與我們有相通的欲望和弱點,因為他們幾乎一無所有,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窮人在作選擇時會非常謹慎:為了生存,他們都需要成為精打細算的經濟學家。而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已經習以為常,幾乎不會在這些方面細細思量。
對于每天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的他們來說,極低收入就意味著: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會受限——報紙、電視、書籍都需要花錢來買。因此他們常常對世界上其他人得到的特定信息一無所知。于是,在他們所生活的世界里,很多機構并不是為他們這樣的人而建的。大多數(shù)窮人都沒有穩(wěn)定收入來源,更不要說給予自動交納的退休計劃。這就相當于,你在大字不識的情況下,卻要根據(jù)很多細則做出決定。 對于不識字的人來說,他怎么能讀懂一份包含大量拗口病名的健康產品呢?
一切都表明,對于窮人來說,要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家人的未來提供保障,他們需要擁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強的意志力,承擔更多的義務。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忽略的那些小化肥、小障礙、小錯誤,在窮人的生活中卻成了尤為突出的問題。
15年以來,為了弄清為什么會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從而不斷讓窮人陷入無法逃離“貧窮陷阱”的怪圈,《貧窮的本質》的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qū),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chuàng)業(yè)、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如果人們只談世界上存在什么問題,而不去談可行的解決方案,那后果只能導致社會癱瘓,而非進步。我們的抱怨和不平等的看法無助于幫助那些處于貧窮狀態(tài)下的普通男女實現(xiàn)希望、消除疑惑、彌補不足、滿足愿望、堅定信仰、解決困惑。
... ...
《貧窮的本質》一書揭示了窮人的經濟生活,使我們看到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經濟學原理。這本書中的理論有助于我們了解窮人能實現(xiàn)什么,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們?yōu)槭裁磿枰@些助力。
本書中的每個章節(jié)都闡述了一種如何找出這些難點并攻克這些難點的方法。翻開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晰窺見這些人的家庭生活:
他們都會買些什么;
他們會為子女的教育做些什么;
他們會為自己的健康、子女的健康以及父母的健康做些什么;
他們會生幾個孩子等。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闡述各類市場及機構能為窮人做些什么:
他們能借錢嗎?
能存錢嗎?
能為自己投一份人身傷害保險嗎?
政府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在何種情況下政府會力不從心?
自始至終,本書都在討論幾個相同的基本問題。
通過什么方法可以讓窮人改善他們的生活,在這方面他們遇到了哪些障礙?
是起步的花費較大,還是起步容易維持難?
為什么花費會這么大?
窮人意識到福利的重要性了嗎?
如果沒有,原因又是什么呢 ?
《貧窮的本質》一書最終揭示了窮人的生活及他們相應的選擇,對于我們消除全球貧窮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本書將有助于我們了解,為什么小額信貸的實用性并非某些人所信奉得那么神奇,為什么窮人最終無法從保健制度中得到好處,為什么他們的孩子年年上學卻不學習,為什么窮人不想交醫(yī)療保險,以此表明,為什么昔日的奇思妙想今天都遭到扼殺。
本書還指出了很多充滿希望的方面:為什么象征性的補助會比象征性的影響更重要,怎樣健全商業(yè)保險制度,為什么在教育方面的資助“少一點即是多一點”,為什么好工作對于發(fā)展至關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指出了希望與知識的重要性,告訴我們即使在任務看上去無比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要敢于堅持,成功并不總像看上去那樣遙遠。
━━━━━━━━━━━━━━━━━━━
窮人思維
━━━━━━━━━━━━━━━━━━━
許多人的貧窮在于技術上變窮的。大抵可探索一下窮人思維:
規(guī)劃層面上,窮人無戰(zhàn)略,只有戰(zhàn)術,常常局限于發(fā)生事件的某個局部;
時間維度上,窮人不想未來,只想眼前;
窮人更安于享受,一旦窮人經濟有些許改變,他們就會將多余的儲蓄用于享受型消費;
窮人不會為風險概率買單,窮人大多不會買保險,且不會做身體例行檢查;
窮人不會進行投資,窮人投資手段通常都是儲蓄,而不會投資于股市或者其他市場;
窮人通常只進行絕對收益的比較,而不進行邊際收益和潛在收益的計算,比如一個月收入2000的青年人,在選擇住房的時候,通常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居住較遠的但便宜的房屋,另一個是相對較昂貴但教近便與繁華的地區(qū),前后兩者絕對差異是金錢的數(shù)額,而相對差異是對時間成本的衡量以及現(xiàn)在的時間成本與將來的時間成本對比;
窮人基本不計算單位時間的時間價格,窮人只會計算天總量時間價格或者月總量時間價格,因此不會在這當中尋求比較差異;
窮人具有更強的投機心理,與其說窮人因為知識短缺更容易受騙,不如說因為有更強的投機心理而被騙,也因與此,窮人被騙的概率更大;
窮人相信明天與今天一樣,不是今天的因果反應,對于明天他們會簡單的認為是重復今天的工作,而不會認為明天是今天工作的反應與投射;
窮人在失敗面前歸因更多在于主因,而不在于外因,比如失敗首先是認為自己不行所以失敗,在外因上強調的是普遍因素而非特定因素,比如制度環(huán)境等等。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思維,愿意思考的朋友可以再深入挖掘。
與窮人相反的基因基本都是富人的基因。窮人變窮往往都因為偶發(fā)性事件而貧窮,比如生一場大病,比如一次意外的事故,比如一次意外投資損失。這與經濟學中蕭條成就富翁是一個道理。窮人經濟學的核心是,股市下跌時候必須出倉,而富人則在于股市下跌時候更多加倉。
━━━━━━━━━━━━━━━━━━━
窮人的幾個困境
━━━━━━━━━━━━━━━━━━━
困境一:知識的匱乏
一個比較表層的困境,是知識的匱乏,其實就是有效信息的短缺。這讓窮人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是正確的。
例如很多國家的窮人都認為將藥物直接輸送到血液是必要的,因此他們都很愿意輸液。如果家里有兒童患了痢疾,醫(yī)生為他開了口服補液(一種兒童口服劑),這就會導致這個窮人再也不帶孩子去看這個醫(yī)生——因為她覺得口服補液是無效的。如果不具備中學左右的生物學知識,就沒辦法理解消化系統(tǒng)能吸收營養(yǎng)。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由于窮人不認識字,也就沒有機會讀懂對他們有利的政策和法令,就會錯過一些改善經濟條件的機會。由于缺乏營養(yǎng)學知識,窮人獲得了額外的可以用于食物的收入,他并不會買對身體有益能提供營養(yǎng)的食品,比如碘鹽,只會買價格低、提供好口感的食品,比如糖。
困境二:臨對意志力的挑戰(zhàn)
但即使是窮人們知道了即使意識到了某件事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也依然經常做不到。為什么呢?
我們天真地相信未來的自己就跟現(xiàn)在的自己完全不同,這是一種錯誤的預期,稱之為“時間矛盾”,這會阻礙我們把目標轉化為行動。一個經典的時間矛盾案例就是,人們傾向于制定不可能完成的新年計劃,是因為會美化未來的自己。我認為明年的自己每天跑十公里,是因為假想著那時的我對于十公里的跑步痛苦就能忍受了,實際上到了明年還是根本不會踏入健身房。
因此我們會把輕松的事情留給今天的自己,把困難的事情留給明天。對于窮人來說更是如此。明明有錢可以買一支疫苗打,窮人仍然會把這個事兒推到明天去做,然后錢就會花在能迅速帶來一時的快樂的事情上,——去買糖和煙。于是可能就會推到兩年后感染上這個病為止。
抵御一時快樂的誘惑,去選擇眼下看起來很麻煩但是長久有益的事情,這是需要調動意志力的。難就難在窮人一天要面臨無數(shù)次對意志力的調動。誘惑有時候來自于生理性需求(比如性、糖、脂肪類食品、煙等),對于富人來說,滿足自己的需求并不會調動極其大的意志力——不會買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就面臨就家里人吃不上飯的境地;但是窮人完全可能面臨的是眼前的奶糖和將來染病喪命的危險選擇。
困境三: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
窮人缺乏有效地應對風險的能力,一次意外可能就會導致他們傾家蕩產,但這不代表他們完全不會應付風險。
比如他們會把女兒嫁去不近不遠的村子,等待天氣災害收成不好的時候互相幫襯解一時之急。——太遠了就幫不上,太近了天氣災害的時候會一起遭殃,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這種傳統(tǒng)的智慧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遇到大病之類的情況,往往對方就不會幫襯了。
生育和教育,對于窮人來說也是用來抵御未來風險的辦法。書中講到一個叫帕克·蘇達諾的人,他有一個由九個孩子構成的大家庭。想要九個孩子,并非是由于缺乏自控力和避孕措施造成的,也不是社會強加給他的準則。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九個人誰會有能力給他養(yǎng)老。對于九個孩子的教育,他并不是在做一筆穩(wěn)定的投資,而是像是買彩票。但同時他相信,撫養(yǎng)九個孩子讓他陷入貧窮。
用生育和血緣來抵御風險,實際上是缺乏制度性選擇的結果,和窮人完全不同的是,發(fā)達國家城市里的人可能會用儲蓄、保險等金融方式來應對風險。
困境四:扭曲的教育觀
窮人的教育觀是扭曲而極端的。上學要么被貶低到只是個形式,要么被崇拜成改變命運的救命草。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校里沒有學到東西(更直接的說就是這個孩子沒有考到高分),那么上學就被認為毫無用處。
所以只有少數(shù)考到高分的窮孩子才可以繼續(xù)接受教育。
富人給窮人精心編織了愚民教育的輿論,讓窮人想當然的以為把孩子丟進學校可以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讓窮人家長們得不到足夠的指導信息。他們沒法接受教育的事實:人天生就是厭學的,學校不能解決所有教育問題,分數(shù)更不能,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
貧窮催生的教育觀念扭曲了家長們的期望,這種過高或者過低的期望攪碎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智,使這些孩子選擇了逃避,過早走上了謀生的道路。
于是窮人和富人“聯(lián)手 ”拔掉了他們的苗子。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窮人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讀書。
困境五:穩(wěn)定的向往
在傳統(tǒng)就業(yè)機會缺失的情況下,窮人的向往就是得到一份工作,或者自己去做一份小生意。表面穩(wěn)定的政府工作成為窮人的一種向往。穩(wěn)定的工作賦予人們足夠的心理空間,讓人們有機會做中產階級擅長做的事情。
然而事實是,這些機會本來就是富人設計出來為自己服務的,窮人只是拉動這些機會的勞動力而已。讓富人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機會為窮人服務,這怎么可能呢?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窮人有工作卻不能享受合法權利,能夠創(chuàng)業(yè)卻不能守業(yè)。
━━━━━━━━━━━━━━━━━━━
貧窮,不僅是因為是沒有錢
━━━━━━━━━━━━━━━━━━━
窮的問題是不是真的瀕臨餓死,而是他們沒辦法擺脫這種窮的狀態(tài)。他們的人生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勉力維持一種餓不死的狀態(tài)。
這對于人類來說是不是糟糕的事情呢?當然是的。因為大量出生在這個地球上、接著又死去的生命,他們的生命潛力并沒有得到挖掘,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大多數(shù)人意識不到的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和窮人并沒有差別,我們處理得更好,只是因為城市文明中存在著一套體系,無聲無息地替我們處理了很多問題而已。比如我們不必天然經受那么多考驗意志力和判斷力的事情,類似于是否往水里使用消毒劑(我們用的自來水已經被消毒過了)、是否需要翻山越嶺接種疫苗(小時候在學校就會被強制接種比較重要的疫苗)。
作者認為,雖然這種說法是一種“家長式風氣”,但處于發(fā)達國家的人們,正是這種充滿家長式風氣的體系中的受益者。這是一套維持生活的體系,對于缺少這樣體系的窮人來說,勉力維持不餓死,已經很難了,沒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總的來說,為什么富人過得好?因為他們的生活是被體系所保護的。就像玩游戲選擇了簡單模式,他們的潛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而我們要幫助窮人,是要幫助他們建立這樣的體系,建立良性循環(huán)的模式,否則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是必然的。
假如看到這里,還對扶貧工作有興趣,可以詳細閱讀一下這本書《貧窮的本質:我們?yōu)槭裁磾[脫不了貧窮》,里面的案例大部分是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的。
窮人的困境與普通人貌似是一樣的—缺乏信息,沒有信仰、懶惰。普通人貌似并不貧窮,受過良好的教育,見多識廣,但他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他們的認知比自己以為的要少得多。他們比窮人的真正優(yōu)勢在于,生活可以隨著時間慢慢改變,他們無須擔心明天是否面臨生存問題。換句話說,他們只需要相對有限的忍耐就行了,而窮人需要不斷忍耐。
長期忍耐之下,窮人對自己的生活習以為常,幾乎不會關心對衣食住行以外的東西。微薄的收入限制了他們的信息來源,因為有用的信息是要花錢買的。
所以窮人對財富的信息一無所知,財富機構和權力機構的大門對他們是關閉的。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小額貸款和扶貧政策未能讓窮人富起來。
盡管有吃有喝,然而窮人還是會營養(yǎng)不良,主要是因為他們考慮的是不是價格便宜,合不合口味,而不是有無營養(yǎng)價值。手里的錢越少,就越不愿意購買健康食品。這就好比當你陷入失業(yè)狀態(tài),你并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點味道不錯的東西,總會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誘惑著你。
除此之外:
窮人拒絕計劃,更討厭規(guī)劃,因為他們不相信這些東西會有什么效果。他們的首要選擇永遠都是: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兒乏味;
窮人往往把錢花費在昂貴的醫(yī)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上;
窮人應對風險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昂貴。
這就能解釋窮人為什么缺乏知識卻喜歡娛樂,愿意花大錢看病卻不會花小錢改善生活,精打細算卻輕信錯誤的信息。
━━━━━━━━━━━━━━━━━━━
如何對抗貧窮
━━━━━━━━━━━━━━━━━━━
知道了窮和缺乏體系保護對于個人發(fā)展的限制,可能會有點不開心。但有一些好消息:
1、互聯(lián)網時代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了
比如在我這一代報考大學之前,我只能從我父母的社交圈里了解專業(yè)情況,比如他們沒辦法告訴我經濟學和金融學之間的區(qū)別,他們作為醫(yī)學畢業(yè)生,只能告訴我醫(yī)學是什么樣一個專業(yè),這個情況很常見。
但現(xiàn)在有一個高三的學生,可以在選擇職業(yè)的時候可以先上知乎(不是廣告)大概了解一下,然后再上在行(仍然不是廣告)約一個人當面聊一聊。即使一小時300塊錢,就算見5個人,也就是1500元。就算父母月收入大概都在北京市比較低的水平,假設分別為1500元,拿出一個人當月的全部月收入幫孩子做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也是值得的。
2、其次,再次重申,這本書討論的貧窮情況是指日收入低于0.99美元,即每天掙不到7塊錢人民幣的那種貧窮。實際上,金錢超過一定數(shù)額之后,對于人的效用是邊際遞減的。
(圖片來自google,具體數(shù)值逐年會有變化)
假如你家買不起馬桶的時候你當然非常不快樂,但當你買了一個五百塊錢正常的馬桶和一個五萬塊錢鍍金馬桶的快樂程度是差不了一百倍的。摘抄一段話,這段話的主人認為金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限制:
“朱天心他們看著這些年輕時候的伙伴走上了不同的路,但她們就什么也不干。他們講,做了董事長的朋友收入非常高,但他的花費也很高,一個月幾十萬,如果那樣,那他的選擇就會非常少。他只能去做董事長,只能做總經理,才能夠滿足他這樣的生活要求。所以她和唐諾那個時候就下了決心,永遠不要這樣,過沒有選擇的生活。
3、大多數(shù)年輕人的問題是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能過好生活。有因為供職于金融機構和供職于媒體、互聯(lián)網的維持成本是根本不一樣的。
所以古人說,了解你自己。給自己建立一個不需要經??简炞约旱囊庵玖?,并且能夠抵御風險的體系吧。
4、賺錢本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而犧牲掉更好生活的機會呢。
沒錯,確實很多事情,比如興趣愛好、比如周末約朋友看個電影、比如護膚,看起來都是“非必要”的“非必需品”。
但是啊,如果人都按照“必要”來活著,那你和動物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了啊。
我們常說錢要花在刀刃上——但一個人能不能把錢賺回來,是看他學不學習,學習需要經過一個過程,然后才有思考的基礎“我為什么花這個錢,而不花那個錢”,值不值得、精準與否的判斷,全部都來自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得學習,怎么學習,學習是要花錢的。
“人生最珍貴的是時間而不是金錢。而真正可怕的事情是,時間的有限是賺不回來的。
以80歲來算,80歲乘以365天一年,你大概有3萬天左右,很嚇人吧,我們一輩子活80年,可是得到的只有3萬天左右。
這個三萬天,是你從嬰兒時期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這個三萬的碼表就開始起跳了。三萬非常少,如果你現(xiàn)在出去流浪一年,我說我只給你三萬塊,你都會不安,覺得夠不夠啊。結果你不是一年,你是流浪八十年,我在你口袋里面放了三萬天。
而這三萬天跟三萬塊的概念不一樣,三萬塊花掉一塊錢,賺回來就有了;三萬天過一秒是一秒,用盡天下的方法,也賺不回這一秒鐘。
“所以時間的珍貴,是最不可抵抗的一個花費?!炭涤?/p>
5、花錢自我投資。當你把你的時間看得很值錢的時候,你就不會花時間在省錢上,而是花在投資自己上。
一個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的人,在面試、崗位提拔的時候一定會吃虧。老板關心的是:你有什么學識、長成什么樣子、衣著是否得體、視野是否廣闊。而這些,都是需要你去自我投資的。一定要記住,貧窮的根源是思想。因此一定要隨時學習。
克服投機心理,天生一定不會掉餡餅。社會上投機損失的大多數(shù)是窮人,富人一般不會投機,投機損失的承受力大大超過窮人。培養(yǎng)自己的理財能力,也培養(yǎng)自身的心智,防止自己用投機、巧取、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去生活工作。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把我們的注意力、判斷力、決策力聚焦到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上,而不是聚焦到投機、取巧、暴富、享受上。
你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所有的企業(yè)都不以血汗工廠為理念,他們會盡可能讓員工生活得舒服,谷歌、蘋果、微軟都是盡可能地給員工提供福利讓他們享受,而不是讓他們在公司勤儉,一個跟員工摳門的公司,永遠不可能上市。
“人省則不能發(fā)展,企業(yè)省則不能上市。——馬薇薇
━━━━━━━━━━━━━━━━━━━
書友筆記:你窮,是因為你父母很窮
━━━━━━━━━━━━━━━━━━━
我是個很有遠見的人,一向為生活做長遠打算。為防止日后流落街頭,我讀了《貧窮的本質》,想知道貧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即便以后我窮得只能撿垃圾吃,也知道自己出了什么問題。這本書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兩位經濟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花費十五年時間,在五大洲最貧窮地區(qū)做調查得來的成果。他們尋求的問題跟我一樣——貧窮是怎么來的?
他們做了若干調查后得出的結論之一是:你窮,是因為你父母很窮。
富人的孩子越富,窮人的孩子越窮,這毋庸置疑,但問題并不在于兩代人的財富積累,而是富人有足夠的錢為成長中的孩子抓住一切機會。假使兩個資質相同的孩子,一個生在富人家,一個生在窮人家。兩個孩子都不愛讀書,窮人家的孩子可能小學沒讀完就被送去工作,因為父母看不見教育投資的回報;而富人家的孩子則不同,他繼續(xù)接受教育,父母竭力幫忙,成績不好也可能有別的天賦,幾十次失敗的嘗試后,或許能挖掘出孩子擅長之事,那他以后成功的概率就高。那些很有天賦的窮孩子,他們可能原本有潛力成為銀行家或音樂家,但由于在成長中沒有多少機會去挖掘潛能,過早地成了工人和小店主。
這只是導致貧窮的因素之一。正常、健康的人在社會里有很多機會擺脫貧窮,比如保持健康、預防疾病(患病對窮人來說是毀滅性打擊)、找份工作。為什么窮人沒能成功呢?兩位作者走訪過非洲許多國家,想知道世界上最窮的人如何生活。他們發(fā)現(xiàn),就全球窮人最多的50個國家來說,平均貧窮線是每人每天只有99美分可花。如果一個人每天只有這點錢,那他會將大部分錢花費在食物上,這意味著窮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報紙、電視和書籍都是要花錢的。
窮人可能對某些信息一無所知,比如接受疫苗能讓孩子免受麻疹,購買健康保險能讓你在患病時不至絕望,但在窮人的世界里,這些信息可能并不存在。
信息渠道閉塞讓窮人失去擺脫貧窮的機會,不知道基礎教育的重要,過早讓孩子輟學,讓第二代人也失去成功的機會;不知道需要在水中添加消毒劑,讓孩子免于患上瘧疾。瘧疾不僅治療費錢,甚至會永久損傷孩子的認知能力,讓他日后成功的概率又大大減少了。其實投入基礎教育和預防性措施的花費,會帶來更長遠的收入,但信息匱乏讓人短視,省下手里的錢似乎更重要。
而省錢對窮人來說簡直是災難。窮人可以通過減少日常開銷,存儲小額現(xiàn)金,累積一筆財富。但對窮人來說,少喝一杯茶或許能存上5美分,但這需要自控能力。窮人需要與自己內心搏斗才能將牙縫里的5美分存入銀行,而這對富人來說簡直輕而易舉,不用少喝一杯茶就能存下不少錢。
這就是說,人越有錢就越容易做正確的事。有些窮人失敗了,這并非他們自控能力差,貪圖眼前享受,而是因為窮人需要不斷運用這種自控能力,失敗概率太高。而富人生活在有消毒自來水的社會,享受義務教育,強制購買社保,他們不用使用自控能力就能做正確的事。這聽起來讓人絕望,似乎窮人的世界到處是陷阱。
這是真的。
社會對窮人并不友好,銀行就不喜歡窮人。假如你想做筆小生意,只要100美元的本錢,想向銀行貸款??摄y行需要人手來調查貸款人的背景、辦理手續(xù),花費的人力成本遠遠大過100美元的利息。實際上,貸款100萬美元比100美元要容易,但哪家銀行會把100萬美元借給窮光蛋呢?窮人連存錢都比別人困難,如果你咬牙切齒一周存下了1美元,發(fā)現(xiàn)銀行開戶需要2美元的手續(xù)費,是不是感受到這個世界濃濃的惡意?
是的,就是如此險惡。那些最窮的人擺脫貧窮實在太難了,這就是貧窮的本質,越窮就越難致富。不過也不必完全絕望,兩位作者在調查后也給出了如何擺脫貧窮的辦法。有些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業(yè)已成功。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有遠見的人,不妨看看這本書。
轉自《貧窮的本質》和無書筆記,整理編輯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