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周興陸 | 吳澄《送何太虛北游序》本事鉤沉

內(nèi)容提要:

吳澄《送何太虛北游序》是元代文學(xué)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似乎沒有多少人真正讀懂它。何太虛是江西人,是抗元將領(lǐng)的后代。他的父親何天聲、伯父何時都參與了文天祥的抗元斗爭。一方面,江西是反抗蒙元斗爭最為激烈的地區(qū),前輩的抗?fàn)幮袨榻o年輕人心中壓上了道義的包袱;另一方面,新的大元朝廷上有鄉(xiāng)賢程鉅夫的大力援引,招募何太虛北上進京。正是在這兩難躊躇之際,“兩征兩起,今又再征”的從祖兄吳澄鼓舞何太虛北游,寫了這篇贈序。但是,何太虛難以忘懷父輩捐軀抗元的斗爭精神,加之他“稟性孤特,不肯茍合于人”,無法容忍朝廷對南方士人的輕慢無禮,在元大都短暫停留兩月就南歸了。這是反映元初南方文士踟躕心情的典型個案。

吳澄的《送何太虛北游序》是元代文學(xué)史上的重要篇章,當(dāng)時蘇天爵就收入了《國朝文類》,后世如清人李祖陶《金元明八大家古文選》等選本也采選該文,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簡編本)選元代文章僅兩篇,此為其中的一篇。然而似乎沒有多少人真正讀懂這篇文章,《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解題》說:“作者以簡練的語言闡述了擴大生活領(lǐng)域、開拓見聞的必要性,同時也抨擊了老子閉塞耳目的保守態(tài)度和假游歷之名而行干謁之實的卑庸之徒,這在當(dāng)時可算是一種比較進步的見解?!?說得浮泛不切,似乎這只是一篇抽象的說理文。今人甚至據(jù)此文而研究吳澄的旅游觀。其實這是宦游,而非今人的旅游。筆者不揣固陋,對吳澄此文所涉人事作簡要的考索,以就教于方家。

朱東潤先生《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選入?yún)俏?/em>

何太虛是誰?雖然吳澄文章末尾交代了“澄所逮事之祖母,太虛之從祖姑也”,二人為從祖兄弟,但今天如《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之類都沒有注釋清楚何太虛是什么人。其實,何太虛就是何中(1265-1332),字太虛,一字養(yǎng)正,撫州樂安(今江西省樂安縣)人?!对贰酚袀?,曰:“少穎拔,以古學(xué)自任,家有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其學(xué)弘深該博,廣平程巨夫、清河元明善、柳城姚燧、東平王構(gòu)、同郡吳澄、揭傒斯,皆推服之。至順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為龍興郡學(xué)師。明年六月,以疾卒。”何中是元初的著名詩人、學(xué)者,但隱居不仕,只有過“龍興郡學(xué)師”的經(jīng)歷。

吳澄(幼清)

何太虛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抗元將領(lǐng)的后代。他的父親何天聲、伯父何時都參與了文天祥的抗元斗爭。揭傒斯《何先生墓志銘》載:

“父諱天聲,登宋咸淳辛未進士第,官至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以才略與伯兄兵部郎時齊名,文丞相建都督府,皆置幕下?!?nbsp;

兵敗后,伯父何時削發(fā)為僧,變姓名,自號堅白道人,隱跡嶺南。伯父對何太虛的名節(jié)有很高的期許,兵敗的至元十八年(1281),何太虛才17歲,其父給他加冠禮,字之曰“養(yǎng)正”,流亡在外的伯父何時作《猶子養(yǎng)正字說》 ,其中曰:

“余弟德載冠其子祖生,而字之曰養(yǎng)正?!嫖抑责B(yǎng)我之正。則雖不幸而居腥膻污濁之宇,我之湛然清明自若也。誰謂山下之泉不至于海哉!……千里寄《字說》,以覬其不墜吾門戶也。祖生勉之!”

伯父的這一番立身名節(jié)道義的勉勵,對他一生的出處有著深刻的影響。何太虛曾經(jīng)撰作一篇《跋黃君適安所藏先伯父手筆》,對伯父和父親參與文天祥抗元斗爭一事,有較為詳細(xì)的記述和闡論:

近閱家中舊書,得廬陵文信公與先伯父見山翁書,蓋丁丑(1277)五月也。知己之音,于是絕矣。自丙子(1276)九月事敗,先伯易姓名在汀。書來,廬陵信公在梅循間,先伯猶在汀也,彼此不相聞,獨以義相屬。未幾,信公開督興國,家君從事督府,而先伯竟隔絕不可通;又未幾,信公再北,家君復(fù)留梅州,先伯竟墮身于汀,以至辛巳(1281),昉出江西;及乙酉(1285)屬纊以前,卒不忍以其身負(fù)信公且負(fù)吾君。不忍負(fù)信公者,盡友道也;不忍負(fù)吾君者,盡臣道也?!瓎韬簦寂笥阎x,所以扶持天地者,實在于此。若信公者,死猶生也;其不負(fù)信公者,死猶生也。向為富貴而得生者,果生也,不知其何以死哉!誠使信公守贑,先伯宰興國,時以天下事不可為,舍而遠(yuǎn)引,亦何負(fù)者?如此而止,亦不知南士何以謝一祖十四宗于地下,何以令后世為人臣者知所死也?則其于君臣朋友之際,其所關(guān)豈淺淺哉! 

前一段是敘述父親和伯父自宋末德佑二年(1276)抗元失敗后,迄至元二十二年(1285)伯父逝世這十年間他們不屈節(jié)投降,不辜負(fù)君友的感人故事。后一段是就君臣朋友的忠義展開議論。伯父何時去世,他作《挽詞》,其中有句曰“穆陵親擢士,公不愧諸賢” ,頗為伯父不負(fù)宋室感到自豪??芍翁搹乃母篙吺驴冎薪邮芰酥伊x觀念。后來他在出處問題上的猶豫,與此不無關(guān)系。

送何太虛北游序(《草廬吳先生文粹》本)

關(guān)于何太虛“北游”之始末,還要從元初的文化政策說起。蒙元入主中原,遭到南方士眾的激烈反抗。元朝大一統(tǒng)之后,歧視和壓迫“南人”,導(dǎo)致南北情緒的對立。在世祖至元后期,政策有所調(diào)整,開始啟用南方士人。江西南城縣人程鉅夫,較早以南宋官吏子弟的身份投靠蒙元政權(quán)。至元二十三年(1286),官居集賢院直學(xué)士的程鉅夫來江南訪賢,先后薦舉了20馀人,其中包括趙孟頫、謝枋得、吳澄、揭傒斯等,多為江西籍,多安置在朝廷的各部院 。這時,何太虛隱居鄉(xiāng)間,受業(yè)于劉辰翁和謝枋得 ,致力于古學(xué)。謝枋得、何時與文天祥都是宋寶佑四年(1256)理宗親擢的進士 ,都是抗元志士。至元二十五年(1288)十一月底,福建行省參政知事魏天佑依元廷之令,將謝枋得強行押往大都,第二年不屈而死。何太虛作《別謝提刑》,其中有句“窅窕千蛾眉,已奉他人娛。主恩天罔極,茍生豈良圖”;“逝者魂魄在,九京共徜徉”;“出門即遠(yuǎn)道,死生永相望” 。楊鐮先生說這是“提前作出的悼詞” 。這時何太虛24歲,從詩中可以看出這位宋遺民的后代對故國的忠誠,對新的異族政權(quán)的鄙夷。

但是,與劉辰翁、文天祥、謝枋得等前輩立志抗元不同,行輩晚了一代的吳澄、何太虛、揭傒斯等人,已經(jīng)失去了反抗元朝的現(xiàn)實基礎(chǔ)和勇氣,面對異族新朝,是“出”還是與“處”?這個矛盾引起他們的心靈沖突,似乎尤為激烈。一方面,江西是反抗蒙元斗爭最為激烈的地區(qū),前輩的抗?fàn)幮袨榻o這些年輕人心中壓上了道義的包袱;另一方面,新的大元朝廷上有鄉(xiāng)賢程鉅夫的大力援引,新朝廷在向他們頻頻招手。何去何從?的確是兩難的事。何太虛的從表兄吳澄,至元二十三年(1286)底被程鉅夫舉薦至大都,隨即以母老辭歸;大德六年(1302)因董士選力薦,再入京師,次年又南歸。真可謂“兩征兩起”,這就體現(xiàn)出了他的心靈掙扎。

至大元年(戊申,1308),程鉅夫參與修《成宗實錄》,借此機會要羅致南方文士于門下。何太虛與揭傒斯這兩位江西籍文士就是這一年北上進京的。何太虛《與熊天慵辯(春、王)正月書》說:“伏自戊申之秋,奉違尊訓(xùn),寒迫饑驅(qū),勞勞四方?!?就是指這年秋天至大都?!对势妇?先生何公隱士世系行述》記載得更為詳細(xì):“至大初,先生以程公鉅夫、元公明善皆在朝,攜所著書一至京師,見承旨姚公端夫、王公肯堂。于時元公率官屬言之太史公。” 吳澄的《送何太虛北游序》,就是寫于至大元年(1308),時吳澄已南歸,在江西撫州家居,故而是“送”何太虛“北游”。

吳澄為什么要寫這篇贈序與表弟何太虛論“游”呢?這要從兩方面來解釋。

從何太虛一面來看,父輩是抗元名將,不屈服于異族統(tǒng)治。像他這年輕一輩是繼續(xù)采取與新政權(quán)不合作的態(tài)度,窮居鄉(xiāng)里,困厄一生?還是抓住“朝中有人”的好機會,出仕新朝,從而施展抱負(fù)?這不能不說是梗阻在他心頭的矛盾。如1290年甘泳去世,何太虛作《甘詠之挽詞二首》,其中曰:“南州馀此士,北客識髙賢?!薄鞍仓皇溃蝗特?fù)初心?!? 1297年,劉辰翁去世,何太虛作《劉太博挽詞》曰:“懇欵憂危國,從容友大臣。竟孤嬰臼志,遂作綺園身。名節(jié)非無壽,乾坤更有人。堂堂天下士,何必畫麒麟?!?“不忍負(fù)初心”、“堂堂天下士,何必畫麒麟”,既是贊頌甘泳和劉辰翁,也未嘗不是何太虛的自我期許和寬慰。又,何太虛《正月五日吾族諸老儒服縱游》詩曰:“儒服吾宗老,南冠故國人。”“有計能興漢,無辭可美新?!贝ㄍ赵?,漉酒正須巾。” 表現(xiàn)出如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事新朝的志愿。但是何太虛這樣的飽學(xué)之士,面對新興的政權(quán),既不能如劉辰翁那樣堅決地不合作,也難以如陶淵明那樣一味地保持恬淡,讀書人思有用于當(dāng)世,年輕的何太虛也有用世的愿望?!蹲x史三首》其一曰:“所貴英雄人,豈甘草中伏。……舉頭見青天,天邊有鴻鵠?!?當(dāng)時有一位叫涂漢(字云章)的讀書人北游了,何太虛作《送涂云章北游》,其中有句曰:“良時難再得,振衣起蒿萊?!?這不是也流露出他自己的志愿嗎?他就是這樣處于“進”與“退”、出仕與隱居的兩難選擇中。這時恰逢程鉅夫的招引,于是何太虛的從表兄吳澄作了《送何太虛北游序》,以堅定何太虛北游出仕的志愿。

《草吳先生文粹》

從吳澄一面來看,吳澄(1249-1333)年齡比謝枋得小二十五歲,比劉辰翁、文天祥小十余歲。雖然世代以儒為業(yè),但祖、父輩在南宋時沒有做官,不像謝枋得、何時與文天祥那樣有“理宗親擢”的榮耀,他沒有沾濡趙宋的多少恩澤。宋咸淳七年(1271)吳澄省試落第,鄉(xiāng)居授徒,不久南宋覆滅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少年時的好友程鉅夫來江南訪賢,吳澄先后兩次被強征出仕,兩次都到了大都,后還是以母老辭歸了。這時的吳澄還是“要以不仕保持節(jié)操,從而自拔于流俗” 。到了至大元年(1308),朝廷再次以從仕郎、國子監(jiān)丞召吳澄入大都,官職雖小,但國子監(jiān)丞掌管教育國子生的重任,這是一個為南方士人鋪就進身之階的大好機會。當(dāng)時劉岳申在《送吳草廬赴國子監(jiān)丞序》中就說:

“方今出宰大藩、入為天子左右大臣者,皆世胄焉。以故中州之人,雖有杰然者,不在是任;然則南士愈不敢望矣。使先生以道教胄子,他日出宰大藩與為天子左右大臣者,皆出先生之門,是猶先生之志得而道行也。此世道生民之福也。” 

也就是說,這不是屈身異朝,而是大行吾道的機會。吳澄也是基于這種認(rèn)識,接受了朝廷的征辟,次年入京。

也就是在至大元年(1308),何太虛得到了程鉅夫的招引,那么,吳澄作《送何太虛北游序》勉勵何太虛入京,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送何太虛北游序》不是空泛地講道理,其中的一些思想觀念,從吳澄、何太虛兩方面都可以找到針對性:

一、何太虛在《正月五日吾族諸老儒服縱游》中說“斜川同日月,漉酒正須巾”,意思是說要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吳澄在《送何太虛北游序》中則說:“陶淵明所以欲尋圣賢遺跡于中都也,然則士何可以不游也?”就是針對何太虛這種隱居情緒而發(fā)的。

二、吳澄在文中勸勉何太虛北游的一個重要理由是:“若夫山川風(fēng)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數(shù)、前言往行,非博其聞見于外,雖上智亦何能悉知也?”這其實是當(dāng)年程鉅夫勸勉吳澄的理由。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鉅夫來江南訪賢,勉強吳澄出仕,吳澄以老母辭。程鉅夫曰:“誠不肯為朝廷出,中原山川之勝,可無一覽乎?”公諾之。 吳澄現(xiàn)在又借程鉅夫的話來勸勉何太虛。

三、吳澄在《送何太虛北游序》中對“方其出而游乎上國也,奔趨乎爵祿之府,伺候乎權(quán)勢之門,搖尾而乞憐,脅肩而取媚,以僥幸于寸進”等丑陋行徑表達(dá)輕蔑與唾棄。這是他的一貫思想。如大德四年(1300)吳澄復(fù)董士選書曰:“邇年,習(xí)俗日頹,儒者不免茍求茍得,鉆刺百端,媚灶乞墦,不以為羞;舔痔嘗糞,何所不至?!?這是對當(dāng)時蠅營狗茍之輩的諷刺。因此可知吳澄的《送何太虛北游序》,不像一般的贈序,難免敷衍;而是真實地基于吳澄的人生觀、政治觀,于何太虛也有具體針對性。

《文學(xué)遺產(chǎn)》2017年第一期目錄

不過,何太虛雖然勉強北游入都,但并沒有得到一官半職,而是停留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南歸了。揭傒斯《何先生墓志銘》說:

“廣平程公巨夫、清河元公明善,負(fù)天下知人之鑒,皆器遇之。至大初,二公及柳城姚公燧、東平王公構(gòu),皆在朝,遂北入京師,以文章自通,會諸權(quán)臣用事,內(nèi)外翕翕,居兩月,天大雪,竟不別而去?!?/p>

揭傒斯《送何太虛南歸》:“窮秋乍到深冬別,來己俄然去忽然?!?秋來冬去,匆匆兩月。揭傒斯以兄事何太虛三十馀年,記載是可信的。兩人同被招致于程鉅夫門下,何太虛兩個月后就返鄉(xiāng)了,而揭傒斯則由布衣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從此步入仕途,光宗耀祖,兩人此后的命運便有了云壤之隔。兩人在大都分別之時與之后,都有詩歌酬答。揭傒斯有《重餞何太虛》、《不寐呈何太虛》等詩表達(dá)朋友離別相思之情。何太虛《酬揭曼碩贈別》曰:“來日君還在我前,歸時我獨占君先?!?來與歸,先與后,兩相對比,透露出二人不同的出處觀。又《寄揭曼碩》曰:“名都許當(dāng)達(dá),一官子難遜。……勖子振清風(fēng),余今愧幽鈍?!?揭傒斯后來的確是發(fā)達(dá)了,而何太虛依然是幽鈍困躓。不久,揭傒斯的父親揭來成去世,朝廷特賜謚貞文,揭傒斯奉勅回鄉(xiāng)立碑,何太虛作《遇揭曼碩有贈》,末二句曰:“知是高情難去住,此身誰是自由身!” 可謂意味深長!

何太虛的南歸,在當(dāng)時的朝廷還引起了小小的震動。除了揭傒斯有多首詩歌往還酬答外,官為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的袁桷作《送何太虛歸山中》。時持天下文衡的鮮卑族作家元明善作了一篇《送太虛南歸序》,恰可與吳澄的文章對讀。元明善《送太虛南歸序》曰:

余昔問道于撫樂山草廬隱者吳先生。先生姻弟何君太虛因與予友,而太虛清厲警敏,工詩善書,閉門研經(jīng),口不談當(dāng)世事。后余去江西而官于京師也,太虛常寄余所為文,而吳先生兩征兩起,今又征矣,而太虛之隱益深,道益進,聲光焯耀于人。余每言其懿于吳先生,而吳先生亦復(fù)樂其幽潛自信,方相與嘆之。

今年秋,太虛忽揖余于門。推問其所從來,曰:“吾主于內(nèi)相程夫子。吾又念君,而定為遠(yuǎn)游也?!庇嗨街^太虛亦有意于時耶?亟言詣太史公而書以上其實。太史公方瞻予書,上之中書,而太虛晨忽來別,曰:“吾今南歸。歸而讀吾書,以求吾所志?!编岛?,賢者其不可測耶?方其來也,余揣之以淺近之情,故欲推之于群人所趨之途;歘然其歸也,又告余以隱者之事。嗟乎,賢者果不可測哉!雖然,余亦有以知也。其始也,以南北分裂久矣,一旦廓而一家,山川風(fēng)土之殊,人物都邑之盛,將以質(zhì)吾之書,進吾之識,所謂卿大夫士之位,將有以質(zhì)吾之才也。嘗試來之,暨覽暨歷,浚其所未深,壘其所未高,悉其所以富乎吾也,所謂卿大夫士不吾必也,吾何與谫谫焉日下趨而喪吾之素哉!此其所以不再月而浩乎其去不留也。

雖然,太史公大賢也,宰相信其言,而又政化日新,用事不以楷梯,而太虛之歸也,或?qū)⒉坏盟炱潆[者之事矣。于其行,與之酒,序其所以而書以贈。 

該文恰可以作吳澄《送何太虛北游序》的參證和補充。元文說何太虛是吳澄的姻弟,說何太虛“清厲警敏,工詩善書,閉門研經(jīng),口不談當(dāng)世事”,與吳文所言“太虛以穎敏之資,刻厲之學(xué),善書工詩,綴文研經(jīng),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馀年矣??谖磭L談爵祿,目未嘗睹權(quán)勢”等恰相呼應(yīng);元文述何太虛南歸前告辭說“歸而讀吾書,以求吾所志”,也恰與吳澄所告誡的“有意于行吾志”相一致。元文所謂“山川風(fēng)土之殊,人物都邑之盛,將以質(zhì)吾之書,進吾之識”,也正是吳文所謂“若夫山川風(fēng)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數(shù)、前言往行,非博其聞見于外,雖上智亦何能悉知”的意思。元文提到“吳先生兩征兩起,今又征矣”,就是指至大元年(1308)吳澄第三次被征,“授從仕郎、國子監(jiān)丞,朝命行省敦遣” ,于次年三月離家進京。元明善還在文中敘述了他向太史公舉薦何太虛,正在層層上報時,何太虛突然提出要南歸。個中原因,元明善只字未提,而揭傒斯在《何先生墓志銘》中說“會諸權(quán)臣用事,內(nèi)外翕翕”,似乎是事出有因,但又說得影影綽綽。

何太虛為什么北游二月就南歸呢?原因應(yīng)該是多方面的。揭傒斯所謂的“會諸權(quán)臣用事,內(nèi)外翕翕”,應(yīng)該是當(dāng)時北方貴胄對南方士人的猜忌和無禮。這在當(dāng)時是比較普遍的,如大德五年(1301),董士選推薦吳澄任仕郎同知制浩,兼國史館編修官。當(dāng)?shù)诙臧嗽聟浅蔚诌_(dá)大都時,官職已經(jīng)被他人取代了。董士選抗章上言此舉“似失朝廷崇儒重道之意”??梢姰?dāng)時的蒙元朝廷并非真正地禮遇南方文士。何太虛“稟性孤特,不肯茍合于人”,大約無法容忍朝廷對南方士人的這種輕慢無禮。何太虛南歸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從父輩繼承下來的精神遺產(chǎn)。與吳澄、揭傒斯都不同,何太虛的父輩是抗元名將,他稱贊伯父何時“穆陵親擢士,公不愧諸賢”,那么自己怎能坦然地屈身侍奉新朝呢?如果新朝能夠禮遇南方文士的話,他或許可以借此弘道正學(xué),以華化夷。面對“諸權(quán)臣用事,內(nèi)外翕翕”的朝廷,他遠(yuǎn)離紛爭,抽身南歸,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正如何太虛《讀羅時翁<燕山行稿>》所言,“人間官不直一錢,歸來添得詩一篇” 。一生不仕的何太虛留下了一部《知非堂稿》。但他作為抗元名將的后代,在元初的這一段曲折心史,未曾得到剖白。本文借鉤沉吳澄《送何太虛北游序》的史事,揭示何太虛的身世和他短暫北游的矛盾復(fù)雜心情,折射出南方文士特別是抗元將士的后代,在元初的尷尬境地和躊躇心態(tài),或許是不無意義的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