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唯有一個薛濤,幾乎綜合了所有女詩人的優(yōu)點(diǎn),史書記載她姿容美艷,生性聰慧,工于詩歌音律,并且結(jié)局是比較好的,她終身未嫁,在經(jīng)歷過所有的繁華與浪漫之后,晚年作女道士裝扮,定居于浣花溪,安度余生。
薛濤的詩歌造詣很高,與當(dāng)時的著名詩人元白,王建,張祜,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不過,她身上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diǎn)在于,以一介不被重視,不許參加朝政的女流之輩,時時關(guān)切著江河日下的朝廷政治,一顆愛國之心絲毫不讓須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她的政治感慨詩,讀一下這位詩人藏在風(fēng)花雪月之下的天下之心。
籌邊樓
唐代:薛濤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據(jù)《通鑒》記載:“德裕至鎮(zhèn),作籌邊樓,圖蜀地形,南入南詔,西達(dá)吐蕃。日召老于軍旅、習(xí)邊事者,雖走卒蠻夷無所間,訪以山川、城邑、道路險易,廣狹遠(yuǎn)近。未逾月,皆若身嘗涉歷。”可見李德裕建籌邊樓,不僅供登覽之用,而且與軍事有關(guān)。在他的任內(nèi),收復(fù)過被吐蕃占據(jù)的維州城,西川一帶一直很安定。
大和六年(832)十一月,李德裕調(diào)任離蜀,此后邊疆糾紛又起。這時,薛濤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時事,寫了這首詩。 詩歌大意是:籌邊樓高聳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氣勢雄偉豪壯威震西川四十州。各位將領(lǐng)不要貪圖羌族的駿馬,樓的最高層可看到邊塞的盡頭。
詩中牽扯到一個地名,籌邊樓。這首詩正是薛濤登樓所作?;I邊樓,顧名思義是修建在邊塞或者邊塞邊上一座有著特殊意義的高樓,實際上也確實如此。詩歌的結(jié)構(gòu)很明確,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不過兩句所表現(xiàn)出的詩人形象卻是不太一樣。
詩的開首兩句“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寫樓。說“平臨云鳥”,則樓之高峻可知;說“八窗秋”,則天曠氣清、四望無際的情景可見。次句“壯壓西川四十州”,著一“壯”字,點(diǎn)明籌邊樓據(jù)西川首府形勝之地。兩句不但寫得氣象雄渾,而且連李德裕當(dāng)時建樓的用意,詩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
詩的后兩句“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寓嚴(yán)正譴責(zé)于沉痛慨嘆之中,便是從這里生發(fā)出來的;意思是說,由于將軍們的目光短淺,貪婪掠奪,召來了與羌族的戰(zhàn)爭,而他們又沒有抗御的能力,以至連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戰(zhàn)爭的威脅。
詩以“最高層處見邊頭”作結(jié),這“高”,這“見”,和首句的“平臨云鳥”遙相呼應(yīng);而“見邊頭”,則和次句的“壯壓西川”是個鮮明的對照。意思是這座巍然聳立的高樓,它曾經(jīng)是全蜀政治軍事的心臟,成為西川制高點(diǎn)的象征;而此時時過境遷,登樓便能看到邊地的烽火了。
通過這樣的對照,西川地區(qū)今昔形勢的變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從這座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現(xiàn)了出來;而詩人感時傷事、憂深思遠(yuǎn)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說“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還仗出群才”(《諸將》)之意,也就深情若訴了。再從句法上來看,“諸將”句陡然一轉(zhuǎn),與上文跳脫開來,而末句又一筆兜了回來,仍然歸結(jié)到籌邊樓,說的仍然是登樓眺覽,真是硬語盤空,力透紙背。
此詩前兩句寫景,氣象萬千;后兩句敘事,說明時移勢異。詩人的沉痛感受與前兩句的壯偉大不相同,在前后對比描寫之中,充分顯示出女詩人心系國勢盛衰的宏深器識和憂國憂民的生動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里,有議論,有感慨;有敘述,有描寫;有動蕩開闔,有含蓄頓挫,在中唐詩中并不多見。
這首詩讓我們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薛濤,她得以流傳后世得不只有一份“薛濤箋”和一段與元稹的戀情,更有一顆不讓須眉的自強(qiáng)之心。清·紀(jì)昀《四庫全書總目》:薛濤《送友人》及《題竹郎廟》詩,為向來傳誦。然如《籌邊樓》詩寄托深遠(yuǎn),有“魯嫠不恤緯,漆室女坐嘯”之思,非尋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