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陰 屬任脈。特定穴:任脈別絡,俠督脈、沖脈之會。
(1)別名:屏翳(《甲乙》);海底(《六集》);下極(《金鑒》)。
(2)取穴法:于肛門與陰襄根部(女性為大****后聯(lián)合部)連線的中點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痔,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不小便。痹,男子陰端寒,上沖心中很很。女子血不通。
《針灸集成》:產(chǎn)后暴卒,灸會陰、三陰交。
《腧穴學》:溺水窒息,昏迷,癲狂,驚癇。
(5)灸量:30分鐘。
2.曲骨 屬任脈。任脈、足厥陰之會。
(1)別名:尿倉(《圣濟》)。
(2)取穴法:臍下5寸(正當恥骨上沿)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膀胱脹、小便難、水脹滿。癲疾。婦人下赤白淫,絕嗣,陰中于痛,惡合陰陽。
少群:治婦科各種痛,如子宮下垂、子宮腫瘤等,亦治尿頻。
(5)灸量:30~60分鐘。
3.中極 屬任脈。特定穴:膀胱募:足三陰、任脈之會。
(1)別名:所原、玉泉(《甲乙》)。
(2)取穴法:臍下4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奔肫上搶心,甚則不得息,忽忽少氣,尸厥,心煩痛,饑不能食,善寒中腹脹,引直而痛,小腹與脊相控暴痛。丈夫失精。女子禁中(注:謂不得全陰陽也),腹熱痛,乳余疾,絕子,少腹苦寒,陰癢及痛,經(jīng)閉不通,小便不利。
《千金》:腰痛,苦胞轉(zhuǎn)。又:婦人胞落頹。又:少腹積聚,堅如石,小腹?jié)M。
《腧穴學》:帶下,崩漏,陰挺,水腫。
少群:卵巢腫瘤、睪丸炎、腎炎。
(5)灸量:30~60分鐘。
4.關元 屬任脈。特定穴:小腸募;足三陰、任脈之會。
(1)別名:下紀(《素問·氣穴論》);三結(jié)交(《靈柩·寒熱病》);次門(《甲乙》);大中極、丹田(《資生》)。
(2)取穴法:臍下3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奔肫,寒氣入小腹,時欲嘔,傷中溺血,小便數(shù),腰背臍痛引陰,腹中窘急欲湊,后泄不止。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胞轉(zhuǎn)不得溺,少腹?jié)M,劃時代疝,少腹大熱。氣癃溺黃。女子絕子,钚血在內(nèi)不下。
《肘后方》:卒得霍亂,若繞臍痛急者。
《扁鵲心書》:傷寒少陰證,六脈緩大,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生里靨,噫氣吐痰,腹脹,足指冷過節(jié)。又:傷主陰證,身涼足冷過節(jié),六脈弦緊,發(fā)黃紫斑,多吐涎沫,發(fā)燥熱,噫氣。又: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又:腦疽發(fā)背,諸般疔瘡惡毒。亦治瘰疬。又:中風病。又: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又:中消病,多食而四肢贏瘦,困倦無力。又:腰足不仁,行步少力。又:衛(wèi)包焦枯,面色漸黑,乃腎勞也。又: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腎水不生津液也。又: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關節(jié)作疼。又:腿骱間發(fā)赤腫,乃腎氣虛,邪著骨,恐生附骨疽。又:老人氣喘。又:老人大便失禁,乃脾腎氣虛,灸左命關、關元各200壯。又:兩眼昏黑,欲成內(nèi)障。又:破傷風,牙關緊急,項背強直。又:牙疳。又:腸痔。又:手顫。
《圖翼》:妊娠下血。又:赤白帶下。
《丹溪心法》: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注:丹田即指石門或關元),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故也。
《腧穴學》:遺精,白濁,陽萎,早泄,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經(jīng)痛,陰挺,崩漏,陰門搔癢,惡露不止,眩暈。
(5)灸量:30~60分鐘。
5.氣海 屬任脈。特定穴:盲之原,出于脖映(《靈柩·九針十二原》)。
(1)別名:脖映、下疴(《甲乙》)。
(2)取穴法:臍下1.5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少腹疝氣****五藏,腹中切痛,臥善驚。
《千金》:奔肫。又:遺尿。又:婦人水泄痢。又:徵瘕。
《外臺》:引甄權(quán):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
《圣惠方·明堂》:冷病,而黑,肌休贏瘦,四肢力弱。
《圖翼》:嘔吐不止。又:陰癥傷寒,卵縮,四肢厥冷。又:白濁。
《治療學》:對神經(jīng)衰弱、精神病、憂慮癥等有效,并能醫(yī)治所謂下元不足、陽脫虛冷、下焦虛冷等。因此對于慢性疾病多用之。如腸炎、慢性腹膜炎、腎臟疾病、子宮疾病,不育癥、陽痿、夜尿、腰痛等,它的應用范圍極廣。特別在患闌尾炎時,灸此穴30~40壯有消除右髂骨窩激痛的顯著效力。在腸炎腹瀉劇烈時,將水分穴和此穴灸30~50壯,常常可以立刻見效。
《腧穴學》:水腫鼓脹,大便不通,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帶下,陰挺,產(chǎn)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
(5)灸量:30~60分鐘。
6.陰交 屬任脈。任脈、沖脈、少陰之會(《外臺》)
(1)別名:少關、橫戶(《甲乙》)。
(2)取穴法:臍下1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賁肫氣上,腹真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水脹,水氣行皮中。陰疝引睪。驚不得眠,善介,水氣上下,五藏游氣、女子手腳拘攣,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
《肘后方》:胸脅腹內(nèi)絞急切痛,不可抑接,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又:卒得霍亂,吐止面利不止。
《千金》:大小便不通。又:腸鳴濯濯如有水聲。
《扁鵲心書》:斑疹……但黑泡斑及縮陷等癥。
《治療學》:(臍下5分鐘的凹陷中,距臍與水分相同),小兒慢性腹瀉時,因此穴和身柱一起灸有特效,是小兒科必需的灸穴。
《腧穴學》:小兒陷囟,腹膝拘攣。
少群:盜汗。
(5)灸量:30分鐘。
7、神厥 屬任脈。
(1)別名:臍中(《甲乙》);環(huán)谷(《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氣舍(《外臺》);維會(《循經(jīng)》)。
(2)取穴法:于肚臍窩中點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臍疝繞腦臍痛,沖胸不得息。水腫,大臍平腹,無理不治。腸中常鳴,時上沖心。絕子。
《肘后方》:卒中惡死。又:卒得霍亂,煩悶湊滿。
《千金》:婦人胞落頹。又:氣淋。又:寒冷脫肛。又:落水死。
《銅人》:小兒奶利不絕。又久冷傷憊。
《扁鵲心書》:腸癖下血久不止。又:老人滑腸困重,乃陽氣虛脫,小便不禁。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后大便不通,難服利藥。
《資生》:中風不省人事。
《聚英》:風疴,角弓反張。
《循經(jīng)》:陰證傷寒。
少群:使腦溢血昏迷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復蘇,須長時間,灸此穴。慢性病,不論何癥,多宜灸此,治急癥亦效,以其助護元氣爾。
(4)灸量:30~60分鐘,腦溢及腦血栓昏迷者可灸至蘇醒止。
8、水分 屬任脈。
(1)別名:中守(《千金》)。
(2)取穴法:臍上1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至,脊強里急,腹中拘急痛。
《千金》:反胃,食即吐出,上氣。
《外臺》:引甄權(quán):水病腹腫。
《腧穴學》:泄瀉,小兒陷囟。
(4)灸量:30~60分鐘。
9.下脘 屬任脈。特定穴:足太陰、任脈之會。
(1)別名:下管(《千金》);幽門(《圣濟》)。
(2)取穴法:臍上2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食欲不化,入腹還出。
《外臺》:引甄權(quán):小便赤,腹堅硬。
《圖翼》:虛腫。
《腧穴學》:脘痛,腹脹,嘔吐,呃逆,腸鳴,泄瀉。
(5)灸量:30~60分鐘。
10.建里 屬任脈。
(1)取穴法:臍上3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痛斥鬲。
《腧穴學》:腸中切痛,水腫。
11.中脘 屬任脈。
(1)別名:上紀(《素問·氣穴論》:太倉(《甲乙》);中管(《千金》))。
(2)取穴法:臍上4寸取穴。
(3)特定穴:胃募;八會之一——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大成》)。
(4)主治匯要:
《明堂》:至,先取太谿,后取太倉之原。心下大堅。胃脹。心痛身寒,難以挽仰,心疝沖冒,死不知人。傷憂捐思,氣積。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小腸有熱,溺赤黃。溢飲,脅下堅痛?;魜y,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后取太倉之原。頭熱,鼻鼽衄,目黃振寒,噫,煩滿,積聚,鼻間焦臭,大便難。
《千金》:虛勞。又: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百病。又:狂癲風癇吐舌。又:中惡。又: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
《真髓》:先生(注:指澤田健氏)善于治療子宮左屈或后屈,治左屈時灸左手陽池,后屈灸中脘,均可立愈,屢試屢驗。灸前,臍的左側(cè)壓時覺痛,關元附近有空虛感,灸陽池、中脘后,臍左立即不痛,關元附近也覺得充實了。這是子宮轉(zhuǎn)正的征兆,的確有神效。但子宮轉(zhuǎn)正以后,經(jīng)過一些時候,還是會左屈或后屈的,應該繼續(xù)天天施灸,使肌肉習于正常,使可以永久固定于正常的部位上了,否則是不易收效的。
《治療學》:妊娠嘔吐。
《腧穴學》:疳積,便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
少群:中脘的主治已不勝枚舉,要言之,灸中脘有清除胃腸瘀滯,開啟、強壯脾胃之效用。腸胃清則五臟六腑之瘀滯有傾泄之途,脾胃健則五臟六腑生化有源。因此中脘實為治療一般慢性病之必要灸穴,急癥亦多用。
(5)灸量:30~60分鐘。
12.上脘 屬任脈。特定穴: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1)別名:上管(《千金》);胃脘(《聚英》)。
(2)取穴法:臍上5寸取穴
(4)主要匯要:頭眩痛,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羨,不得反側(cè)。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腹脹,心腹?jié)M,胸脅稽,脈虛則生百病。心下有隔,嘔血。
《千金》:心下堅積聚冷脹。又:霍亂。又:若吐下不禁,兩手陰陽脈俱疾數(shù)者。
《外臺》:引甄權(quán):心風驚悸。又:目眩。
《腧穴學》:黃疸,咳嗽痰多,癲癇。
(5)灸量:30分鐘。
13.巨闕 屬任脈。
(1)取穴法:臍上6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胸中澹澹,腹?jié)M暴病,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jié)M,恝從,心痛,氣滿不得息??瘢①S時唾血,胸脅稽滿,嘔吐。狐疝,驚悸少氣,霍亂,噫,膈中不通利。
《真髓》:抽筋,腰曲。
《腧穴學》:癇證,健忘,黃疸,泄痢。
少群:心積伏梁。
(3)灸量:30分鐘。
14.鳩尾 屬任脈。
(1)別名:尾翳、竭骬(《甲乙》)。
(2)取穴法:臍上7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心中寒,脹滿不得食,息噴,時唾血,血瘀,熱病,胸中痛,不得臥,心腹痛不可按,善噦,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數(shù)噫喘息,胸滿咳嘔,腹皮痛,瘙癢,喉痹。
《圣惠方·明堂》:心驚悸,神氣耗,癲疴病,狂歇不擇言。
(5)灸量:30分鐘。
15.膻中 屬任脈。
(1)別名:元兒(《甲乙》);上氣海(《圖翼》)。
(2)取穴法:乳頭連線的中點取穴。
(3)特定穴:募穴;八會之一——氣會。
(4)主治匯要:
《明堂》:胸痹心痛,煩滿,咳逆上氣,唾,喘,短氣不得息,口不能言。
《肘后方》:卒死尸厥。
《圣惠方·明堂》:婦人肺脈滯,無汗,下火立愈。又引歧伯云:積氣成干噎。
《金鑒》:肺疝,氣癭。
少群:肺結(jié)核,產(chǎn)后乳汁不下及乳瘡。
(5)灸量:30分鐘。
16.紫宮 屬任脈。
(2)取穴法:干膻中穴上3.2寸(平第二肋間)處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胸脅稽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咳逆上氣,煩心。
《圣惠方·明堂》:土氣吐血,及唾如白膠。
《腧穴學》:喉痹。
(3)灸量:20~30分鐘。
17.華蓋 屬任脈。
(1)取穴法:于膻中穴上4.8寸(平第1肋間)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咳逆上氣,喘不能言。胸佃稽滿,骨痛引胸中。
《腧穴學》:喉痹,咽腫。
(3)灸量:20~30分鐘。
18.步廊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乳頭下1肋間,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胸脅稽滿,鬲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腧穴學》:乳癰。
(3)灸量:25分鐘。
19.神封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膻中穴旁開2寸,于第4肋間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胸脅稽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圖翼》:嘔吐不食。
(3)灸量:25分鐘。
20.俞府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于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咳逆上氣,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
(3)灸量:25分鐘。
21.氣戶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在乳中線上,鎖骨中點之下緣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胸脅稽滿,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腧穴學》:吐血,呃逆,胸背疼痛。
(3)灸量:25分鐘。
22.膺窗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于乳中線上,乳頭上一肋間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胸脅腫痛。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
《千金》:腸鳴泄注。
(3)灸量:25分鐘。
23.乳根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乳頭直下1肋間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胸下滿痛,膺腫。乳癰,凄索寒熱,痛不可按搔。
《金鑒》:小兒龜胸。
《腧穴學》:乳汁少,噎膈。
少群:各種乳腺病,包括乳腺癌。
(3)灸量:25分鐘。
24.不容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臍上6寸,再旁開2寸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嘔血,肩息,脅下痛,口干,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引腎痛。
《千金方》:脈不出。
《圣惠方·明堂》:腹內(nèi)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兩肋積氣膨膨然。
少群:治各種胃病,包括胃癌。
(3)灸量:30分鐘。
25.承滿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臍上5寸,再旁開2寸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脅下痛,腸鳴相逐,不可傾側(cè),肩息唾血。
《千金》:痢下。
《腧穴學》:胃痛,嘔吐。
(3)灸量:30分鐘。
26.梁門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臍上4寸,旁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腹中積氣結(jié)痛。
《治療學》:除對于胃炎、胃痙孿、胃弛緩等胃的各種疾病有效外,對膽石癥和黃疸亦有效,對幽門狹窄有時亦效,作為中脘的補充穴用。
《腧穴學》:大便溏。
(3)灸量:30分鐘。
27.滑肉門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臍上1寸,旁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狂癲疾,吐舌。
《治療學》:用于胃疾病,患腎盂腎炎或腎臟炎時,有時要在水分與滑肉門的中間取穴,為“司天之穴”,在扁桃體炎、中耳炎、或耳鳴時亦用。
(3)灸量:30分鐘。
28.天樞 屬胃經(jīng)。
(1)別名:長溪、谷門(《甲乙》)。
(2)取穴法:臍旁開2寸取穴。
(3)特定穴:大腸募。
(4)主治匯要:
《明堂》:瘧,振寒,熱甚至狂言。臍疝繞臍而痛,時上沖心。煩嘔,面腫,奔肫。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則泄,食不化,不嗜食,身重。女子胞中痛,惡血,月水不以時休止。
《千金》:婦人徵瘕,小便不利,大便注泄。
《千金翼》:體重四肢不舉。
少群:急性腸炎及痢疾,配下脘、氣海,往往一灸便愈,亦治腎炎
(5)灸量:30分鐘。
29.外陵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臍下1寸,旁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腹中盡痛。
《景岳方書》:疝。
《腧穴學》:月經(jīng)痛。
30.大巨 屬胃經(jīng)。
(1)別名:腋門(《甲乙》)。
(2)取穴法:臍下2寸,旁開2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頹疝。偏枯,四肢不用,善驚。腹?jié)M痛,善煩,小便難。
《真髓》下痢、便秘、腸卡他、支氣管卡他、咽喉卡他、肺炎、肋膜炎。子宮病、帶下、月經(jīng)困難。
《腧穴學》:遺精、早泄。
少群:治失眠,睡前灸此穴配太溪。
(4)灸量:30分鐘。
31.水道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臍下3寸,旁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三焦約,大小便不通。小腹脹滿痛引陰中,月水至則腰背痛。
《千金》:三焦、膀胱、腎中熱氣。
《千金翼》:妊胎不成,若墮胎腹痛,漏胞見赤,灸胞門50壯,關元左邊2寸是也,右邊名子戶;子藏閉塞不受精,灸胞門50壯。
(3)灸量:30分鐘。
32.歸來 屬胃經(jīng)。
(1)別名:溪穴(《甲乙》)。
(2)取穴法:臍下4寸,旁開2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奔肫。少腹痛。女子陰中寒。
《治療學》:用于男女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腰痛等,對于子宮肌瘤或卵巢襄腫特別必要。
(4)灸量:30分鐘。
33.氣沖 屬胃經(jīng)。
(1)別名:氣街(《銅人》)。
(2)取穴法:天樞穴下5寸(曲骨穴旁開2寸)取穴。
(3)主要匯要:
《明堂》:石水。脫肛下。腰痛控睪、小腹及股。陰痛,瘺,莖中痛,兩丸騫。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閉塞,身熱,腹中絞痛。婦人無子及少腹痛。
少群:下痢里急。
(4)灸量:30分鐘。
34.中府, 屬肺經(jīng)。特定穴:肺募:手足太陰之會(《銅人》)。
(1)別名:膺中俞(《甲乙》);膺俞(《大成》)。
(2)取穴法:前正中線旁開6寸,于鎖骨下1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肺系急,咳,胸中痛,惡寒,胸滿悒悒然,善嘔食,胸中熱,喘逆,逆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面腹腫,鬲中不下食,喉痹,膚骨痛,寒熱,煩滿。
《千金》:奔肫上下,腹中痛與腰相引疝。
《扁鵲心書》:肺寒胸膈脹,時吐酸,逆氣上攻、食已作飽,困倦乏力,口中如冰雪,此名冷癆,又名膏盲病。
少群:治肺結(jié)核等各種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腫。
(5)灸量:25分鐘。
35.天池 屬心包經(jīng)。
(1)別名:天會(《甲乙》)。
(2)取穴法:于同一肋間,乳頭外1寸處取穴。
(3)特定穴:手厥陰,中少陽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掖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
《腧穴學》:瘰疬,乳癰。
少群:治各種乳腺病,包括乳癌。
(5)灸量:25分鐘。
36.府舍 屬脾經(jīng)。特定穴: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
(1)取穴法:臍旁開4寸再向下4.3寸處取穴。
(3)主治:《明堂》疝瘕,髀中急痛,循脅上下?lián)屝模節(jié)M積聚,厥氣霍亂。
(4)灸量:30分鐘。
37.腹結(jié) 屬脾經(jīng)。
(1)別名:腹屈(《甲乙》);腸結(jié)(《千金翼》);腸屈(《外臺》)。
(2)取穴法:臍旁開4寸,再向下1.3寸處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繞臍痛,搶心,膝寒,注利。
少群:闌炎尾。
(4)灸量:30分鐘。
38.大橫 屬脾經(jīng)。特定穴:足太陰、陰維之會。
(1)別名:腎氣(《醫(yī)學綱目》)。
(2)取穴法:臍旁4寸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大風,逆氣,多寒,善悲。
《真髓》:脫腸。
《腧穴學》:虛寒泄痢,大便秘結(jié),小腹痛。
少群:治大便不通只灸左側(cè)大橫,并配雙側(cè)承山穴,一般晚間灸,次日晨便下。
(5)灸量:30分鐘。
大包 屬脾經(jīng)。脾之大絡。
(1)取穴法:側(cè)臥舉臂,于腋中線,腋下6寸(第6肋間)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jié)皆縱。
少群:治脾約證配商丘。
(4)灸量:25~30分鐘。
40章.門 , 屬肝經(jīng)。特定穴:脾之募;八會之一——臟會;足厥陰、少陽之會。
(1)別名:長平,肋膠(《甲乙》)。
(2)取穴法:在第11浮肋游離端之下際取穴,屈肘合腋時,約當肘尖盡處
(4)主治匯要:
《明堂》:奔肫。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四肝懈墮,善怒,咳。
《千金》:溺多白濁。又:癲疾嘔沫,寒熱痙互引。又:腳攣。
《千金翼》:偏風半身不遂,腳重熱風疼不得履地。
《金鑒》:章門主治痞志病,但灸左邊可撥根、若灸腎積臍下氣,兩邊齊灸自然平。
《治療學》:對緩解胃痙攣有效,對胃下垂亦有效、是腹膜炎、腹水的特效穴。
《腧穴學》:小兒疳積。
少群:章門所治甚廣,因脾虛,脾氣呆滯所致諸癥皆宜久之,無論氣痞,徵瘕、肝積肥氣及各種肝、膽病證皆宜灸之。
(5)灸量:30分鐘。
41.期門 屬肝經(jīng)。特定穴:肝之募;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
(1)取穴法:乳頭直下兩肋間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痙,腹大堅不得息??龋{下積聚,喘逆,時寒熱。心下大堅。奔肫脅下氣上下,胸中有熱。傷食,脅下滿,不能轉(zhuǎn)展反側(cè),目青而嘔?;魜y泄注。喑不能言。
《采艾編翼》:傷寒過汗不汗,預防要穴。
《真髓》:胸部縱引作痛屬腎,用太溪可愈。橫引作痛,屬肝經(jīng),用期門可愈,或用日月亦可愈。肝行橫經(jīng),腎行豎經(jīng)。又:產(chǎn)后瘀血不凈,灸期門可下,期門是不可思議的經(jīng)穴。月經(jīng)閉止時,如用血洗無效,灸期門即通。
少群: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癥。大凡各臟腑有瘀滯,治須調(diào)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沖。
(4)灸量:30分鐘。
42.京門 屬膽經(jīng)。特定穴:腎之募。
(1)別名:氣府、氣俞(《甲乙》)。
(2)取穴法:當十二肋骨游離端下際取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痙,脊強反折。寒熱腹真脹怏怏不得息。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溢飲,水道不過,溺黃,小腹痛,里急腫,洞泄,髀痛引背。
少群:腎炎。
(5)灸量:30分鐘。
43.帶脈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于第11取肋骨游離端直下與臍相平處取穴。
(2)特定穴:足少陽、帶脈二經(jīng)之會(《素問·氣府論》五冰注)。
(3)主治匯要:
《明堂》: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
《圣惠方·明堂》:帶下赤白,兩脅下氣轉(zhuǎn)連背痛不可忍。
《腧穴學》:疝氣。
(4)灸量:30分鐘。
44.五樞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在腹側(cè)髂前上棘棘之前0.5寸,約平臍下3寸處取穴。
(2)特定穴:足少陽、帶脈二經(jīng)之會(《素問·氣府》王冰注)。
(3)主治匯要:
《明堂》:男子陰疝,兩丸上下,上腹痛。婦人下赤白,里急恝從。
《圣惠方·明堂》:膀胱氣攻兩脅。
《腧穴學》:陰挺,月經(jīng)不調(diào),便秘,腰胯痛。
(4)灸量:30分鐘。
45.維道 屬膽經(jīng)。
(1)別名:外樞(《甲乙》)。
(2)取穴法:于五樞穴前下0.5寸處取穴。
(3)特定穴:足少陽、帶脈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嘔,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腧穴學》:腰胯痛,少腹痛,陰挺,疝氣,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
(5)灸量:30分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