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馬氏溫灸法二

馬氏溫灸法二
 34.中肩  屬肺經(jīng)。

(1)別名:膺中俞(《甲乙》);膺俞(《大成》)。

(2)取穴法:前正中線旁開6寸,于鎖骨下1寸取穴。

(3)特定穴:肺募:手足太陰之會(《銅人》)。

(4)主治匯要:

《明堂》:肺系急,咳,胸中痛,惡寒,胸滿悒悒然,善嘔食,胸中熱,喘逆,逆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fēng)汗出,面腹腫,鬲中不下食,喉痹,膚骨痛,寒熱,煩滿。

《千金》:奔肫上下,腹中痛與腰相引疝。

《扁鵲心書》:肺寒胸膈脹,時吐酸,逆氣上攻、食已作飽,困倦乏力,口中如冰雪,此名冷癆,又名膏盲病。

少群:治肺結(jié)核等各種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腫。

(5)灸量:25分鐘。

35.天池  屬心包經(jīng)。

(1)別名:天會(《甲乙》)。

(2)取穴法:于同一肋間,乳頭外1寸處取穴。

(3)特定穴:手厥陰,中少陽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掖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

《腧穴學(xué)》:瘰疬,乳癰。

少群:治各種乳腺病,包括乳癌。

(5)灸量:25分鐘。

36.府舍  屬脾經(jīng)。

(1)取穴法:臍旁開4寸再向下4.3寸處取穴。

(2)特定穴: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

(3)主治:《明堂》疝瘕,髀中急痛,循脅上下?lián)屝?,腹?jié)M積聚,厥氣霍亂。

(4)灸量:30分鐘。

37.腹結(jié)  屬脾經(jīng)。

(1)別名:腹屈(《甲乙》);腸結(jié)(《千金翼》);腸屈(《外臺》)。

(2)取穴法:臍旁開4寸,再向下1.3寸處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繞臍痛,搶心,膝寒,注利。

少群:闌炎尾。

(4)灸量:30分鐘。

38.大橫  屬脾經(jīng)。

(1)別名:腎氣(《醫(yī)學(xué)綱目》)。

(2)取穴法:臍旁4寸取穴。

(3)特定穴:足太陰、陰維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大風(fēng),逆氣,多寒,善悲。

《真髓》:脫腸。

《腧穴學(xué)》:虛寒泄痢,大便秘結(jié),小腹痛。

少群:治大便不通只灸左側(cè)大橫,并配雙側(cè)承山穴,一般晚間灸,次日晨便下。

(5)灸量:30分鐘。

大包  屬脾經(jīng)。

(1)取穴法:側(cè)臥舉臂,于腋中線,腋下6寸(第6肋間)取穴。

(2)特定穴:脾之大絡(luò)。

(3)主治匯要:

《明堂》: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jié)皆縱。

少群:治脾約證配商丘。

(4)灸量:25~30分鐘。

40.幸門  屬肝經(jīng)。

(1)別名:長平,肋膠(《甲乙》)。

(2)取穴法:在第11浮肋游離端之下際取穴,屈肘合腋時,約當(dāng)肘尖盡處。

(3)特定穴:脾之募;八會之一——臟會;足厥陰、少陽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奔肫。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四肝懈墮,善怒,咳。

《千金》:溺多白濁。又:癲疾嘔沫,寒熱痙互引。又:腳攣。

《千金翼》:偏風(fēng)半身不遂,腳重?zé)犸L(fēng)疼不得履地。

《金鑒》:章門主治痞志病,但灸左邊可撥根、若灸腎積臍下氣,兩邊齊灸自然平。

《治療學(xué)》:對緩解胃痙攣有效,對胃下垂亦有效、是腹膜炎、腹水的特效穴。

《腧穴學(xué)》:小兒疳積。

少群:章門所治甚廣,因脾虛,脾氣呆滯所致諸癥皆宜久之,無論氣痞,徵瘕、肝積肥氣及各種肝、膽病證皆宜灸之。

(5)灸量:30分鐘。

41.期門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乳頭直下兩肋間取穴。

(3)特定穴:肝之募;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痙,腹大堅不得息???,脅下積聚,喘逆,時寒熱。心下大堅。奔肫脅下氣上下,胸中有熱。傷食,脅下滿,不能轉(zhuǎn)展反側(cè),目青而嘔。霍亂泄注。喑不能言。

《采艾編翼》:傷寒過汗不汗,預(yù)防要穴。

《真髓》:胸部縱引作痛屬腎,用太溪可愈。橫引作痛,屬肝經(jīng),用期門可愈,或用日月亦可愈。肝行橫經(jīng),腎行豎經(jīng)。又:產(chǎn)后瘀血不凈,灸期門可下,期門是不可思議的經(jīng)穴。月經(jīng)閉止時,如用血洗無效,灸期門即通。

少群: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癥。大凡各臟腑有瘀滯,治須調(diào)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沖。

(4)灸量:30分鐘。

42.京門  屬膽經(jīng)。

(1)別名:氣府、氣俞(《甲乙》)。

(2)取穴法:當(dāng)十二肋骨游離端下際取穴。

(3)特定穴:腎之募。

(4)主治匯要:

《明堂》:痙,脊強反折。寒熱腹真脹怏怏不得息。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溢飲,水道不過,溺黃,小腹痛,里急腫,洞泄,髀痛引背。

少群:腎炎。

(5)灸量:30分鐘。

43.帶脈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于第11取肋骨游離端直下與臍相平處取穴。

(2)特定穴:足少陽、帶脈二經(jīng)之會(《素問·氣府論》五冰注)。

(3)主治匯要:

《明堂》: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

《圣惠方·明堂》:帶下赤白,兩脅下氣轉(zhuǎn)連背痛不可忍。

《腧穴學(xué)》:疝氣。

(4)灸量:30分鐘。

44.五樞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在腹側(cè)髂前上棘棘之前0.5寸,約平臍下3寸處取穴。

(2)特定穴:足少陽、帶脈二經(jīng)之會(《素問·氣府》王冰注)。

(3)主治匯要:

《明堂》:男子陰疝,兩丸上下,上腹痛。婦人下赤白,里急恝從。

《圣惠方·明堂》:膀胱氣攻兩脅。

《腧穴學(xué)》:陰挺,月經(jīng)不調(diào),便秘,腰胯痛。

(4)灸量:30分鐘。

45.維道  屬膽經(jīng)。

(1)別名:外樞(《甲乙》)。

(2)取穴法:于五樞穴前下0.5寸處取穴。

(3)特定穴:足少陽、帶脈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嘔,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腧穴學(xué)》:腰胯痛,少腹痛,陰挺,疝氣,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

(5)灸量:30分鐘。

(三)背、腰骶部

1.長強  屬督脈。

(1)別名:氣之陰郄(《甲乙》);橛骨(《聚英》)。

(2)取穴法:尾骨尖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腰痛上寒,實則脊急強。虛則頭重洞泄,瘙痔,大小便難,腰尻重,難起居。小兒驚癇,恝從。

《圖翼》:失精嘔血,小兒囟陷。又:少年注夏贏瘦。

《腧穴學(xué)》:陰部濕癢。

(4)灸量:30分鐘。

2.腰陽關(guān)  屬督脈

(1)取穴法:第4腰椎棘棘突下取穴,約與髂嵴相平。

(2)主治匯要:

《腧穴學(xué)》:腰骶疼痛,下肝痿癉,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遺精,陽痿,便血。

少群:膝腫,脊髓炎。

(3)灸量:30分鐘。

3.命門  屬督脈。

(1)別名:屬累(《》)

(2)取穴法:第2腰椎棘棘突下(與臍水平相對)處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恝從里急,腰腹相引痛。

《千金》: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者。

《圖翼》:耳鳴,手足冷痹,攣疝,驚恐,頭眩。

《腧穴學(xué)》: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白濁,陽痿,早泄,赤白帶下,胎屢墜,五勞七傷,癲癇。

少群:小兒急驚風(fēng)、腎炎、脊髓炎、痔疾。

(4)灸量:30分鐘。

脊中  屬督脈。

(1)別名:宗,脊俞(《圣惠方》)。

(2)取穴法:第11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3)主治匯要:

《千金》:久冷五痔便血。

《腧穴學(xué)》:腰脊強痛,黃疸,腹瀉,痢疾,小兒疳積,癲癇。

(4)灸量:30分鐘。

5.筋縮  屬督脈。

(1)取穴法:第9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zhuǎn)上插。小兒驚癇,恝從。

《腧穴學(xué)》:胃痛,黃疸。

少群:小兒急驚風(fēng)速灸甚效,配命門,中脘、臍。

(3)灸量:30分鐘。

6.至陽  屬督脈。

(1)取穴法:第7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解爛(楊注:風(fēng)成為寒熱,為瘡解爛),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所難言。

《圖翼》:胃中寒,不食。又:胸脅支滿。又引《神農(nóng)經(jīng)》:咳嗽。

《金鑒》:至陽專灸黃疸病,兼灸痞滿喘促聲。又:腰背痛疼,脊強,身熱。

(3)灸量:30分鐘。

7.靈臺  屬督脈。

(1)取穴法:第6胸椎棘突下取穴。

(2)主治匯要:

《圖翼》:風(fēng)冷久嗽。

《腧穴學(xué)》:咳嗽,氣喘,項強,背痛,身熱,瘀瘡,

少群:哮喘發(fā)作時速灸靈臺配身柱、太溪。

(3)灸量:30分鐘。

8.神道  屬督脈。

(1)別名:藏俞(《千金》)。

(2)取穴法:第5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皆瘧,悲愁,恍惚,肩痛腹?jié)M,腰背急強。

《肘后方》:乍得咳嗽。

《千金翼》:乏力。

《西方子》:熱喘且痛,視物無明。

《腧穴學(xué)》:心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風(fēng)不語,癲癇,恝從。

(4)灸量:30分鐘。

9.身柱  屬督脈。

(1)取穴法:第3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身熱狂走,澹語見鬼,恝從,癲疾,怒欲殺人。

《外臺》:備急療得中風(fēng)不語者方,急灸第3或第5椎上百五十壯。

《西方子》:胸?zé)?,口干,煩渴,頭痛,汗不出。

《針灸說約》:頭、項、背、肩疼痛。

《日用灸法》:勞察,小兒驚癇,疳氣,習(xí)俗稱為身柱灸,小兒必灸者也,出生75日灸之,如若疳瘡滿身,或患驚悸,雖75日之內(nèi)亦可灸之。

(3)灸量:30分鐘。

10.陶道  屬督脈。。

(1)取穴法:第1胸椎棘突下取穴。

(2)特定穴:督脈、足太陽之會。

(3)主治匯要:

《明堂》:頭重目瞑,凄厥寒熱,項強難以反顧,汗不出。

《圖翼》:一傳此穴善退骨蒸之熱。

《腧穴學(xué)》:咳嗽,氣喘,胸痛,脊背浚痛,癲狂,角弓反張。

(4)灸量:30分鐘。

11.大杼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胸椎棘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八會之一——骨會;足太陽,手太陽之會。

(3)主治:《明堂》:頸項痛,不可以挽仰,頭痛振寒,恝從,氣實則脅滿,夾脊有并氣,熱。汗不出,腰背痛。痙,脊強互引,惡風(fēng),時振粟,喉痹,大氣滿,喘息,胸中郁郁,目流流項強,寒熱,僵仆,不能久立,煩滿里急。皆瘧。癲疾。

(4)灸量:30分鐘。

12.風(fēng)門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熱府(《甲乙》)。

(2)取穴法: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3)特定穴:督脈、足太陽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風(fēng)眩頭痛,鼻鼽不利,時嚏,消涕自出。

《千金》:馬黃、黃疸。又:上氣、短氣、咳逆,胸背痛,又:鼻衄、窒、喘息不通。

《圖翼》:能瀉一身熱氣,常灸之,永無癰瘡疥等患。

《金鑒》:風(fēng)門主治易感風(fēng),風(fēng)寒痰嗽吐血紅,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鑫加嗅自通。

少群:配陽陵泉治四時感冒,初覺有異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熱,少數(shù)患者于灸后熱不退,可止灸,并無不良。

(5)灸量:25~30分鐘。

13.肺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咳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胸滿背膺急,振粟,肢鼓,氣膈,胸中有熱,支滿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癲疾,憎風(fēng)時振寒,身熱狂走欲自殺,目反妄見,恝從,泣出,死不知人。

《千金》:喉痹,口中涎垂。又:吐血唾血。又:水洼,口中涌水。又:黃疸。又:肺癇。又:癭。

《千金翼》:盜汗寒熱惡寒。

《圣惠方·明堂》:小兒龜背。

《資生》:積聚。

《圖翼》:能瀉五臟之熱。

少群:治肺結(jié)核等各種肺病、搔癢、瘡等各種皮膚病,常配尺澤。

(4)灸量:25~30分鐘。

14.厥服俞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厥俞(《大成》)。

(2)取穴法: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3)特定穴:背俞穴。

(4)主治匯要:

《千金》:胸中膈氣聚痛,好吐。

《圖翼》:咳逆。

《腧穴學(xué)》:心痛,心悸。

(5)灸量:25~30分鐘。

15.心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皆瘧。寒熱,心痛循循然,與背相引而痛,胸中悒悒不得息,咳唾血,多涎,煩中善噎,食不下,嘔逆,汗不出,如瘧狀,目流泫,淚出悲傷。心脹。

《圣惠方·明堂》:小兒龜背。

《腧穴學(xué)》:癲狂,癇證,驚悸,失眠,心悸,健忘,夢遺。

(4)灸量:25~30分鐘。

16.膈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八會之一——血會。

(3)主治匯要:

《明堂》:咳而嘔,鬲寒,食欲不下,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胸滿支兩脅,鬲上競競,脅痛腹真,胃脘暴痛,上氣,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積聚,嘿嘿嗜臥,身常濕濕,心痛無可搖者。大風(fēng)汗出。癲狂。周痹,身背痛,無可大汗出。

《圣惠方·明堂》:小兒龜背。

《圖翼》: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虛損昏暈,血熱妄行,心肺二經(jīng)嘔血,臟毒便血不止。

《腧穴學(xué)》:潮熱,盜汗。

(4)灸量:25~30分鐘。

17.胃管下俞  經(jīng)外奇穴。

(1)別名:八俞、倅俞(《針灸學(xué)講義》);胰俞(《常用新醫(yī)療法手冊》)。

(2)取穴法: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3)主治匯要:

《千金》:消渴,咽喉干。

《腧穴學(xué)》:胃痛,胰腺炎,胸脅痛,咳嗽。

(4)灸量:25~30分鐘。

18.肝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痙,筋痛急互引??榷{滿急,不得息,不得反側(cè),腋脅下與臍相引,筋急而痛反折。目上視,眩,目中循循然,眉頭痛,驚狂,衄,少腹?jié)M,目流泫生白翳,咳引胸痛,筋寒熱,唾血,短氣,鼻酸,肝脹。癲狂。

《千金》:目淚出。內(nèi)眥赤痛癢。又:熱病差后食五辛多患眼音如雀目。又:黃疸。又:胸滿,心腹積聚痞痛。

《金鑒》:更同命門一并灸,能使苜目得重明。

少群:癰瘡,美尼爾病。

(4)灸量:25~30分鐘。

19.膽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干,飲食不下。

《千金》:脅痛不得臥。

《金鑒》:驚悸臥睡不能安,灑疸目黃色,而發(fā)赤斑。

《腧穴學(xué)》:咽痛,肺癆,潮熱,腋下腫。

少群:膽襄炎,膽石癥。

(4)灸量:25~30分鐘。

20.脾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至。脾脹。腹中氣脹引脊痛,飲食多,身贏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脅。大腸轉(zhuǎn)氣,按之如履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急煩,不嗜食。黃疸善欠,脅下滿欲葉,身重不欲動。

《千金》: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又:胞轉(zhuǎn)小便不得。又:虛勞屎血白濁。又:脹滿水腫。又:唾血吐血。

《圖翼》:食積肚大。又:瀉五臟之熱。又:久年積塊脹痛。又:久瘧不愈,黃瘦無力。

《金鑒》:嬰兒慢脾風(fēng)。

《腧穴學(xué)》:便血。

(4)灸量:25~30分鐘。

21.胃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2胸椎棘突下(命門穴上兩椎間),帝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胃中寒、脹、食多、身贏瘦,腹中滿而鳴,腹真,風(fēng)厥,胸脅稽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

《圖翼》: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肛脫,肚疼不可忍。又:一傳治水腫鼓脹,氣膈不食,泄瀉年久不止,多年積塊。

《金鑒》:胃俞主治黃疸病,食畢頭目即暈眩,瘧疾善饑不能食,艾火多加自可痊。

少群:治各種胃腸病,如潰瘍病,胃癌等。

《腧穴學(xué)》:

(4)灸量:25~30分鐘。

22.三焦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門穴上一推間),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頭痛,飲食不下,腸鳴臚脹欲嘔,時泄注。

《千金》:五藏六腑心腹?jié)M,腰背疼,寒熱往來,小便不利,贏瘦少氣。又:少腹積聚,堅大如盤。又:虛勞尿白濁。

《千金翼》:婦人徵聚瘦脊。又:尿血。

少群:可治消化不良所致的慢性蕁麻疹。

(4)灸量:25~30分鐘。

23.腎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與臍水平相對,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至。寒熱,食多,身贏瘦,兩脅引痛,心下真痛,心如懸,下引臍,不、少腹急痛熱,面黑,目流流,喘咳少氣,溺濁赤。骨寒熱,溲難。腎脹。腰痛不可挽仰反側(cè)。風(fēng)頭痛如破,足寒如水,頭重身熱,振粟,腰中、四肢淫濼,欲嘔,腹鼓大,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熱,引痛不得息。

《千金》:黃疸。又:丈夫夢失精,及男子小便濁難。又:消渴小便數(shù)。

《千金翼》:百病水腫。又:尿血。

《外臺》:便難。

《扁鵲心書》:腎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fēng)失音,手足不遂,大風(fēng)癲疾。

《圖翼》:主臟之熱。色欲過度,虛腫,耳痛耳鳴。

《金鑒》:兼灸吐血。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4)灸量:25~30分鐘。

24.大腸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大腸轉(zhuǎn)氣,按之如覆杯,食欲不下,善噎,腸中鳴,腹真面腫,暴泄,腰痛。

《千金》:小腹絞痛,大小便難。

《普及方》: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衄血喉痹,前肩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盛有余則熱腫,虛則寒憟。

少群:腎炎,闌尾炎。

(4)灸量:20~30分鐘。

25.小腸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平第1骶后孔,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取穴,當(dāng)髂后上棘內(nèi)緣與骶骨間的凹陷中。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少腹痛熱控睪引腰脊,疝痛,上沖心,腰脊強、溺難黃赤,口干。

《千金》:小腹脹滿,虛乏。又:消渴口干不可忍者。又:婦人帶下。又:大小便難,淋癃。又:泄注五痢,便膿血,重下,腹痛。

《外臺》:痔。

《資生》:不嗜食。

《腧穴學(xué)》:遺精,遺尿,尿血。

(4)灸量:25~30分鐘。

26.膀胱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平第2骶后孔,當(dāng)髂后上棘內(nèi)編織袋下與骶骨間的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痙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臀內(nèi)痛似癉癥狀。腰脊痛強引背、少腹,挽仰難,不得仰息,腳痿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

《千金》:堅結(jié)積聚。

《腧穴學(xué)》:遺清,遺尿,腹痛泄瀉,陰部腫痛生瘡,淋濁。

(4)灸量:25~30分鐘。

27.中背俞

(1)別名:中脊內(nèi)俞(《外臺》);脊內(nèi)俞(《銅人》)。

(2)取穴法:平第3骶后孔,后正中線旁1.5寸處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至反折互引,腹脹。寒熱。腰痛不可挽仰。

《千金》:疝痛。

《腧穴學(xué)》:痢疾,消渴。

(4)灸量:25~30分鐘。

28.白環(huán)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平第4骶后孔,后正中線旁開1.5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腰脊痛,不得挽仰,小便赤黃,尻重不能舉。

《圣惠方·明堂》:手足不仁。

《腧穴學(xué)》:白帶,疝氣,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

(3)灸量:25~30分鐘。

29.膏盲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兩手臂抱肩頭,于第4胸椎棘突下,再旁開3寸取穴(兩臂抱肩頭,將肩胛骨閃開,方能取到此穴,灸時亦然)。

(2)主治匯要:

《千金》:膏盲俞無缺心少肺治,主贏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又:灸訖后令人陽氣康盛。

《千金翼》:停痰宿疾。

《景岳全書》:噎膈。

《循經(jīng)》:傳尸癆瘰,骨蒸盜汗、吐血劾血,目眩頭暈,脾胃虛弱,噎膈翻胃,癰疽發(fā)背。

《神灸經(jīng)綸》:自汗。

(3)灸量:30~50分鐘。

30.意舍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脹滿臚脹,大便泄。消渴身健談 ,面目黃。

《圣惠方·明堂》:背痛,惡寒,飲食不下,嘔吐不留住。

(3)灸量:25~30分鐘。

31.盲門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門上一椎間),旁開3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心下大堅。 婦人乳余疾。

《腧穴學(xué)》:便秘。

(3)灸量:25~30分鐘。

32.志室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精宮(《金鑒》)。

(2)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即命門穴),旁開3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腰痛脊急,脅下滿,小腹堅急。

《圣惠方·明堂》:大便難,食飲不下。

《金鑒》:夜夢遺精。

《腧穴學(xué)》:陽痿,陰痛不腫,小便淋瀝,水腫。

少群:腎炎。

(4)灸量:25~30分鐘。

33.胞盲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平第2骶后孔,后正中線旁開3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腰脊痛,惡寒,少腹?jié)M堅,癃閉下重,不得小便。

《千金》:大小便難。

《腧穴學(xué)》:陰腫。

(3)灸量:25~30分鐘。

(四)上肢部

1.尺澤  屬肺經(jīng)。

(1)別名:鬼受(《千金》);鬼堂(《千金翼》)。

(2)取穴法:微屈肘,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橈側(cè)緣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匯要:

《明堂》:振粟恝從,手不伸,咳嗽唾濁,氣鬲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身痛目溈(注:即目不正)縱,衄。兩脅下痛,嘔泄上下出,胸滿短氣心膨膨痛,少氣不足以息。舌干脅痛,心煩滿亂,肩背寒,腹脹,喘。手臂不得上頭,肘痛。癲疾。喉痹。

《千金》:五臟一切諸瘧。

《外臺》:實則肩背熱痛,汗不出,四肢暴腫,虛則臂背寒,短氣。

《圣惠方·明堂》:小兒緩驚風(fēng)。

《圖翼》:舌干,咳唾膿血。

《采艾編翼》:咯血,潮熱,乳癰。

(5)灸量:25分鐘。

2.孔最  屬肺經(jīng)。

(1)取穴法:在尺澤與太淵的連線上,距太淵7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汗不出。臂厥,頭痛,振寒。

《腧穴學(xué)》: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失音,肘臂掌痛,痔瘡。

(4)灸量:25分鐘。

3.死缺  屬肺經(jīng)。

(1)取穴法:立掌,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

(3)主治匯要:

《明堂》:身熱恝從,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轉(zhuǎn)珠,兩乳下三寸堅,脅上滿悸。善忘,四肝逆厥,善笑,溺白,寒熱咳唾沫,掌中熱,虛則肩背寒粟,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而瞀,為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暴腫,身濕,搖時寒熱,饑則煩,飽則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fēng)泣出。

《千金》:小便熱痛。又:男子陰中疼痛,溺血精出。又:肘中痛。

《外臺》:偏風(fēng)口吶,半身不遂,腕勞。

《采艾編翼》:本經(jīng)絡(luò)與大腸凡病皆治。

《腧穴學(xué)》:咽喉痛,掌中熱,偏正頭痛,項強,驚癇,牙痛。

(4)灸量:25分鐘。

4.經(jīng)渠  屬肺經(jīng)。

(1)取穴法:在腕橫紋上1寸,當(dāng)橈骨莖突內(nèi)側(cè)與橈動脈之間陷中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針灸學(xué)辭典》:咳嗽,氣喘,熱病汗不出,胸背痛,喉痹,手腕痛,掌中熱。

(4)灸量:25分鐘。

5.太淵  屬肺經(jīng)。

(1)別名:大泉(《千金》)。

(2)取穴法:腕橫紋橈動脈之橈側(cè)陷中取穴。

(3)特定穴:輸穴:原穴:八會之一——脈會。

(4)主治匯要:

《明堂》:皆瘧。臂厥,肩膺胸痛,目中白眼青,轉(zhuǎn)筋,掌中執(zhí)業(yè),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數(shù)欠,臂內(nèi)廉痛,土鬲,飲已煩滿。寒厥急熱湎心,善唾,噦噫,胸滿嗷呼,胃氣上逆,心痛??饶?,煩悶不得臥,喘水得息,背馮。唾血,振寒,嗌下??裱?。佦乳。

《腧穴學(xué)》:無脈證,手腕無力疼痛。

少群:目翳,白睛充血。

(5)灸量:25分鐘。

6.魚際  屬肺經(jīng)。

(1)取穴法:在第1掌指關(guān)節(jié)后,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取穴。

(2)特定穴:榮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寒厥及熱煩心,陰濕癢,腹痛不下飲食,肘攣支滿,喉中焦干渴。痙,上氣。厥心痛,臥若從居,心痛間,動作痛益,色不變者,肺心痛。短氣心痹,悲怒逆氣,恐,狂易。胃逆,霍亂逆氣。

《圖翼》:酒病。又:齒痛不得食飲。

(4)灸量:25分鐘。

7.澤前  經(jīng)外奇穴。

(1)取穴法:尺澤穴下1寸,直對中指取穴。

(2)主治:《針灸學(xué)辭典》:甲狀腺腫大,上肢麻痹,前臂痙攣。

(3)灸量:25分鐘。

8.二白  經(jīng)外奇穴。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4寸取穴。按:二白為兩個穴之合名,此為二白穴之一,另一個于此處外4寸,筋外緣取穴,溫灸時兩穴使用一個灸筒可同時灸到。

(2)主治匯要:

《腧穴學(xué)》:痔瘡,脫肛,前臂痛,胸脅痛。

少群:癰疽。

(3)灸量:25分鐘。

9.肘尖  經(jīng)外奇穴。

(1)取穴法:位于肘尖取穴。

(2)主治匯要:

《千金》:腸癰。

《腧穴學(xué)》:疔瘡,霍亂。

(3)灸量:25分鐘。

10.曲澤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肘微屈,于肘橫紋之肱二頭肌腱尺側(cè)緣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明堂》:心澹澹然善驚,身熱,煩心,口干,手清,逆氣,嘔唾,肘恝,善搖頭,顏潔,汗出不過眉,傷寒溫病。

(4)灸量:25分鐘。

11.部門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5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千金》:疔瘡。

《圖翼》:久痔。

《腧穴學(xué)》:心悸,胸痛,心煩,咳血,癲疾。

(4)灸量:25分鐘。

12.間使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3寸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明堂》:熱病煩心,善噦。卒中心痛,恝從互相引,肘內(nèi)廉痛。胸痹引背時寒。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饑之狀,心澹澹而驚。頭身風(fēng)熱,善嘔,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肘攣腋腫。面赤目黃。頭大浸淫。音不能語,咽中哽。

(4)灸量:25分鐘。

13.內(nèi)關(guān)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2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3)主治匯要:

《明堂》: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fēng)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心澹澹而善驚恐,心悲。

《圖翼》:中風(fēng)失志。又:目昏。又:生瘡。

《腧穴學(xué)》: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哮喘,偏頭痛,產(chǎn)后血暈。

(4)灸量:25分鐘。

14.大陵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取穴。

(2)特定穴:輸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煩心而汗不出,肘攣腋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狂言,不樂,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厥逆,懸心如饑之狀,心澹澹而驚。兩手?jǐn)伈簧旒耙钙莶蝗剩制跗?,筋急。嘔血,涿蛘(按:瘡腫瘙癢)。耳鳴。

《肘后方》:霍亂若腕者。

《千金》:舌本痛。

《腧穴學(xué)》:癲狂,癇證。

(4)灸量:25分鐘。

15.勞宮  屬心包經(jīng)。

(1)別名:五里(《甲乙》)。

(2)取穴法: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掌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取穴。

(3)特定穴:滎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發(fā)熱,煩滿而欲嘔,噦,3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cè),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干爛,掌中熱。少腹積聚。胸脅稽滿。風(fēng)熱,善怒,心中悲,喜思慕覷欷,喜笑不休。黃癉目黃。大人小兒口中腥臭。熱痔。

《真髓》:勞宮雖治中風(fēng)有效,但最有效的是治咳嗽。

《腧穴學(xué)》:中暑,心痛,癲狂,癇癥,口瘡,鵝掌風(fēng)。

(5)灸量:25~30分鐘。

16.極泉  屬心經(jīng)。

(1)取穴法:在腋窩正中,動脈跳動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心痹,干嘔噦,四肢不舉,心痛,渴而欲飲,為臂厥嗌干。

《腧穴學(xué)》:胸肋疼痛,目黃,瘰疬。

(3)灸量:25分鐘。

17.少海  屬心經(jīng)。

(1)取穴法:屈肘,在肘橫紋尺側(cè)端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身熱,皆瘧,氣逆,呼吸噫,噦,嘔吐,手臂攣急。

《千金翼》:腋下瘰疬漏,臂疼屈伸不得,風(fēng)痹。

《治療學(xué)》:耳鳴,眼充血,蓄膿癥。

《采艾編翼》:寒熱汗出。

《腧穴學(xué)》:心痛,臂麻,手顫健忘,暴喑,頸痛,癲狂善笑,癇證,頭痛,目眩,齒齲痛。

(4)灸量:25分鐘。

18.通里  屬心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上1寸,直對小手指尖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數(shù)欠頻伸,心下悸,悲恐,癲,臂臑肘痛。實則支滿,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

《腧穴學(xué)》:舌強不語,經(jīng)血過多,崩漏,肩臑肘臂內(nèi)后側(cè)痛。

(4)灸量:25分鐘。

19.陰郄  屬心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上0.5寸,直對小手指尖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凄凄寒,該吐血,氣驚心痛。

《外臺》:十二癇,失痞不能言。

《腧穴學(xué)》:骨蒸盜汗,衄血。

(4)灸量:25分鐘。

20.神門  屬心經(jīng)。

(1)別名:兌沖,中都(《甲乙》);兌骨(《難經(jīng)》);銳骨(《聚英》)。

(2)取穴法:手掌側(cè)腕橫紋中,直對小手指指尖取穴。

(3)特定穴:原穴;輸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遺溺。手及臂寒。嘔血上氣。熱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數(shù)噫恐悸,氣不足,喘逆短氣,身熱,狂,悲哭。胸滿臚脹,喉痹。

《腧穴學(xué)》:目黃脅痛,掌中熱,大便膿血,頭痛眩暈,失音。

少群:甲狀腺腫。

(5)灸量:25分鐘。

21.少肩  屬心經(jīng)。

(1)取穴法:屈指握拳,當(dāng)小指端與無名指端之間的手掌處取穴。

(2)特定穴:滎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逡,掌中熱,手卷不伸。

《千金》:陰痛,實則挺長,寒熱,陰暴痛,遺尿,偏虛則暴癢氣逆,卒疝,小便不利。

《腧穴學(xué)》:癰瘍。

(4)灸量:25分鐘。

22.合谷  屬大腸經(jīng)。

(1)別名:虎口(《甲乙》)。

(2)取穴法:在第1、2掌骨之間,約當(dāng)?shù)?掌骨橈側(cè)之中點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鼻鼽衄,熱病汗不出,遺目,目痛瞑,頭痛,齲齒痛。皆瘧。寒熱,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褚住R舨荒苎?,口噤不開,聾,耳中不通。喉痹。面腫。

《千金》:吐舌頸戾喜驚。

《千金翼》:產(chǎn)后脈絕不還。又:胎上搶心。

《圣惠方·明堂》:目不明,生白翳、皮膚痂疥,遍身風(fēng)疹。又:小心疳眼。

《資生經(jīng)》:瘡毒久不合。

《真髓》:治眼球突出宜出合谷。又:合谷治血壓亢進的眼之白內(nèi)障,亦治近視眼。

《腧穴學(xué)》:疔瘡,痄腮,發(fā)熱惡寒,多汗,咳嗽,經(jīng)閉,滯產(chǎn),胃痛,腹痛,痢疾,小兒驚風(fēng),癮疹,疥瘡,瘧疾。

(4)灸量:30分鐘。

23.陽溪  屬大腸經(jīng)。

(1)別名:中魁(《甲乙》)。

(2)取穴法:在腕背橈側(cè),拇指翹起時,當(dāng)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經(jīng)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煩心,遺目,目痛泣出,厥頭痛,胸滿不得息。熱病,腸辟,臑肘臂痛,虛則氣鬲滿,肩不舉,吐舌,戾頸,妄言,瘧寒甚。寒熱。癲疾。痂疥。耳聾鳴。喉痹。齒痛驚掣。

《千金》: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

(5)灸量:25~30分鐘。

24.偏歷  屬大腸經(jīng)。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陽溪向上3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風(fēng)瘧,汗不出,寒熱。癲疾多言,耳鳴,口僻,頰腫,實則聾,喉痹不能言,齒齲痛,鼻鼽衄,虛則痹鬲。遺目,目流流。

《腧穴學(xué)》:水腫,肩膊肘腕逡痛。

(4)灸量:25~30分鐘。

25.溫溜  屬大腸經(jīng)。

(1)別名:逆注:蛇頭(《甲乙》);池頭(《資生》)。

(2)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陽溪上5寸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瘧,面赤腫。腸鳴而痛。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衿???邶X痛。喉痹不能言。

《腧穴學(xué)》:口舌腫痛。

(5)灸量:25~30分鐘。

26.上廉  屬大腸經(jīng)。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曲池下3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小便黃,腸鳴相追逐。

《資生經(jīng)》:偏風(fēng),腰腿手足不仁。

《圖翼》:胸痛喘息,小便澀,主瀉胃中之熱。又:大腸氣滯。

《腧穴學(xué)》:頭痛,手臂膊逡痛麻木。

(3)灸量:25~30分鐘。

27.手三里  屬大腸經(jīng)。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曲池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腹真肘寒,腰痛不得臥。

《甲乙》:亥瘧,心下脹滿痛,上氣。又:遺目,目流流,少氣。又:嗜臥,四肢不欲動搖,身體黃。

《外臺》:風(fēng)勞驚恐,久吐血,肘不欲舉,風(fēng)癇。

《治療學(xué)》:遇到癤、疔、癰等時要灸此穴30壯甚至一百壯??梢允股形椿摰牟≡钕ⅲ_始化膿的病灶加速化膿而易醫(yī)易愈。一般多和合谷穴并用。亦是蓄膿癥(鼻淵)、肥厚性鼻炎的必要穴。

《腧穴學(xué)》:腹脹,吐瀉,齒痛,失嗜,頰腫,瘰疬,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

(3)灸量:25~30分鐘。

28.曲池  屬大腸經(jīng)。

(1)別名:鬼臣(《千金》),陽澤(《千金翼》)。

(2)取穴法:屈肘,在肘橫紋橈側(cè)端凹陷處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傷寒余熱不盡。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不飲則皮干熱。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可舉,腕重急。目不明,身熱,驚狂,擘痿痹,恝從。癲疾吐舌。喉痹不能言。

《千金》:舉體痛癢如蟲契,癢而搔之,皮便脫落作瘡。又:惡風(fēng)邪氣泣出喜忘。又:濕痹。

《千金翼》:癮疹。又:癭。

《圖翼》:瘰疬。

《治療學(xué)》:確有將肩背部與頭、頸、顏面之氣下引的效力。因此對頭痛、頭重、神經(jīng)衰弱、失眠、血壓亢進、腦溢血、肩逡痛、齒痛等癥有效。對于消除眼問充血亦有良效。對所有的眼科疾病如眼瞼炎、結(jié)膜炎、麥粒腫(俗稱偷針眼)、角膜或結(jié)膜上之小水泡(俗稱葡萄花眼)、砂眼、血管翳、老花眼、眼突出等均有效。又為皮膚病與預(yù)防化膿的重要穴。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如瀉,痢疾。

(5)灸量:25~30分鐘。

30.肩禺  屬大腸經(jīng)。  

(1)別名:中肩井、肩偏(《千金》);扁骨(《外臺》)。

(2)取穴法:上臂平舉,肩關(guān)節(jié)部出現(xiàn)兩個凹陷,于前方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手陽明、蹺脈之會;手太陽、陽明、陽蹺之會(《圖翼》);手陽明、少陽、陽蹺之會(《奇經(jīng)八脈考》)。

(4)主治匯要:

《明堂》:肩中熱,指痹臂痛。

《千金》:諸癭。又:偏風(fēng),不得挽弓。又:顏色焦枯、勞氣失精;肩臂痛不得上頭。

《腧穴學(xué)》:風(fēng)勢癮疹,瘰疬。

(5)灸量:25~30分鐘。

31.中渚  屬三焦經(jīng)。

(1)取穴法:在手背第4、5掌指關(guān)節(jié)后掌骨間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輸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瘧,發(fā)有四時,面上赤,目流流無所見。寒熱。嗌外腫,肘臂痛,五指恝不可屈伸,頭眩,頷額顱痛???,互引,頭痛耳鳴,目痛。耳聾,兩顳颥痛。喉痹。

《外臺》:身而癢。

《圣惠方·明堂》: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

《腧穴學(xué)》:脊旅痛。

(4)灸量:25分鐘。

32.陽池  屬三焦經(jīng)。

(1)別名:別陽(《甲乙》)。

(2)取穴法:于手背側(cè)腕橫紋的中央凹陷處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皆瘧。寒熱。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

《千金》:熱病汗不出。

《千金翼》:消喝口干煩悶。

《外臺》:頸腫。

《治療學(xué)》:整體治療應(yīng)先調(diào)理三焦的原氣,籍著原氣的力量使各痛自然治愈,陽池與中脘二穴決不可少的原因即在此。難經(jīng)云:“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而特別采用左陽池是因為人身左側(cè)屬陽的緣故。但并非說右邊的即不能使用。有時候用右陽池亦有必要。左陽池能松弛腹直肌的緊張,因此能醫(yī)治子宮左屈,又能促進小腸乳糜管吸收。如果與中脘合用,可矯正腹部內(nèi)臟的位置,使下焦的原氣充滿,因此也可治子宮后屈?!?/p>

左陽池脘同灸,可以立刻解除左方的腹直肌的壓痛。

《腧穴學(xué)》:腕痛,耳聾,喉痹。

(5)灸量:25分鐘。

33.外關(guān)  屬三焦經(jīng)。

(1)取穴法:手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2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3)主治匯要:

《明堂》:口僻噤。肘中濯濯,臂內(nèi)廉痛,不可及頭。衛(wèi)諄諄渾渾無所聞。

《普及方》:喉痹嗌腫。

《腧穴學(xué)》:熱病,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脅痛,手指疼痛,手顫。

(4)灸量:25分鐘。

34.支溝  屬三焦經(jīng)。

(1)別名:飛虎(《大成》)。

(2)取穴法:手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3寸取穴。

(3)特定穴:經(jīng)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咳,面赤熱。馬刀腫痿,目痛,心痛稽滿,逆氣,汗出,口噤不可開。熱病汗不出,互引,頸嗌外腫,肩臂逡重,脅腋急痛,四肢不舉,痂疥,項不可顧?;魜y。男子痛急,目赤。暴喑不能言。

《千金翼》:偏風(fēng)半身不遂。

(5)灸量:25分鐘。

35.會宗  屬三焦經(jīng)。

(1)取穴法:手背側(cè)腕橫紋上3寸,于尺骨的內(nèi)緣(直對無名指)指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明堂》:上空主皮毛,中空主肌肉,下空主耳聾,羊癇。

(4)灸量:25分鐘。

36.三陽張  屬三焦經(jīng)。

(1)別名:過門(《大成》);通間(《圖翼》)。

(2)取穴法:手背側(cè)腕橫紋上4寸,兩骨之間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內(nèi)傷不足。

《圣惠方·明堂》:卒聾暴癥及齒痛。

(4)灸量:25分鐘。

37.天井  屬三焦經(jīng)。

(1)取穴法:屈肘,當(dāng)肘尖上1寸之凹陷處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瘧,食時發(fā),心痛,悲傷不樂。胸痹心痛,肩肉麻木。大風(fēng)默默不知所痛,嗜臥,善驚,恝從。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熱,頸項肩痛痛,臂痿痹不仁。癲疾吐舌沫出,羊鳴,戾頸。

《腧穴學(xué)》:偏頭痛,耳聾,瘰疬,癭氣。

(3)灸量:25分鐘。

38.臑會  屬三焦經(jīng)。

(1)別名:臑卯(《甲乙》);臑突(《聚英》)。

(2)取穴法:肩膠至肘尖連線上,于肩膠下3寸取穴(舉臂,于肩關(guān)節(jié)部會出現(xiàn)兩個凹陷,后方的凹陷即是肩膠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腠理氣癭。

《千金》:咽腫。又:癲疾。

《外臺》:臂痛氣腫。

《西方子》:寒熱,頸瘰疬,臂逡重,腋急痛,肘難屈伸。

《腧穴學(xué)》:目疾。

(4)灸量:25~30分鐘。

39.肩井  屬膽經(jīng)。

(1)別名:膊井(《銅人》)

(2)取穴法:在肩上,當(dāng)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取穴。

(3)特定穴:手、足少陽、陽維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肩背痹痛,臂不舉,寒熱凄索,氣上不得眠臥。

《千金》:難產(chǎn)。又:上氣咳逆短氣,風(fēng)勞百病。又:卵偏大癲。

《千金翼》:頸漏。又:癲狂。

《資生經(jīng)》:婦人墮胎后,手足厥逆。

《腧穴學(xué)》:乳癰,中風(fēng),瘰疬。

少群:配灸中足三里能使腹中逆氣下行并使大便通暢。

(5)灸量:25~30分鐘。

40.腕骨  屬小腸經(jīng)。

(1)取穴法:在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緣,赤白肉際處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痙,互引。皆瘧。寒熱。偏枯,臂腕發(fā)痛,肘屈不得伸,風(fēng)頭痛,泣出,肩臂頸痛,項急煩滿,驚,五指恝,不可屈伸,戰(zhàn)怵??褚?。消渴。耳鴨無聞。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衄。

《腧穴學(xué)》:目翳,黃疸。

(4)灸量:25分鐘。

41.陽谷  屬小腸經(jīng)。

(1)取穴法:在三角骨后緣,赤白肉際上,當(dāng)豌豆骨與尺骨莖突之間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汗不出,胸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聾無所聞。泄風(fēng)汗出至腰,項急不可以左右顧及晚仰,肩馳肘廢,痂疥,生疣,恝從,頭眩目痛。皆瘧。風(fēng)眩驚,手腕痛。肩痛不可自帶衣,臂腕外側(cè)痛,不舉。狂癲疾。上牙齒齲痛。

《千金》:腹?jié)M陰痿色不變。又:下牙齒痛。又:痔痛,腋下腫。

《資生經(jīng)》:小兒舌強。

(4)灸量:25分鐘。

42.養(yǎng)老  屬小腸經(jīng)。

(1)取穴法:掌心向下時,在尺骨莖突的高點處取穴。當(dāng)屈肘掌心向內(nèi)時,轉(zhuǎn)手骨開,穴在尺骨莖突的橈側(cè)骨縫中。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圖翼》:引張仲文:腰重痛,不可轉(zhuǎn)側(cè),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痹不可屈伸。

《治療學(xué)》:醫(yī)治疔、癰時和手三里及合谷一起灸。又對腕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上臂神經(jīng)痛有效。

《腧穴學(xué)》:目視不明。

(4)灸量:25分鐘。

43.支正  屬小腸經(jīng)。

(1)取穴法:當(dāng)陽谷與不海的連線上,手腕上5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4)主治匯要:

《明堂》: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風(fēng)瘧。

《千金》:熱病先腰脛逡,喜渴數(shù)飲食,身熱項痛而強。

《外臺》:驚恐。

《圣惠方·明堂》:手不握,十指盡痛。又引秦承祖云:兼主五勞,四肢力弱,虛乏等病。

少群:眼瞼麥粒腫。

(4)灸量:25分鐘。

44.小?! 傩∧c經(jīng)。

(1)取穴法:屈肘,當(dāng)尺骨鷹嘴與肱骨內(nèi)上踝之間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風(fēng)眩頭痛。瘧,背旅振寒,項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四肢不舉。寒熱??褚?。齒齲痛。

《千金》: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又:癇發(fā)恝從,狂走不得臥,心中煩。

《外臺》:癰腫。

《腧穴學(xué)》:耳聾、耳鳴。

(4)灸量:25分鐘。

(五)下肢部

1.行間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在足第一二趾縫間,趾蹼緣的上方紋頭處取穴。

(2)特定穴:滎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心痛色倉倉然如死灰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咳逆上氣,唾沫。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嗌干渴。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嘔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挽仰,腹中真滿。腹痛上搶心,以下滿,癃,莖中痛,怒瞋不欲視,泣出,長太息。癲疾,短氣,嘔血,胸背痛。喉痹氣逆,口咼,月事不利,見血而有身反敗,陰寒。

《千金》:小兒重舌。

《采艾編翼》:四肢逆冷。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過攀,閉經(jīng),痛經(jīng),白帶,遺尿,胸脅滿痛,呃逆,洞瀉,頭痛,眩暈,目赤痛,青盲,中風(fēng),恝從,失眠,膝腫,下肢內(nèi)側(cè)痛,足跗腫痛。

(4)灸量:25~30分鐘。

2.太沖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在足第一二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輸穴;原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環(huán)臍痛,陰騫,兩丸縮,腹堅痛不得臥。嘔,厥寒,時有微熱,脅下支滿,喉痹痛,嗌干,膝外廉痛,淫濼脛逡,腋,馬刀痿,肩腫,吻傷痛。暴脹,大便難,面唇色白,時時嘔血。狐疝。餮泄。黃癉,熱中,善渴,陰痛,面塵黑,目下眥痛。女人漏血。

《千金》:痢泄下血。

《千金翼》:產(chǎn)后出汗不止。

《腧穴學(xué)》:月事不調(diào),遺尿,小兒驚風(fēng),癲狂,癇證,膝股內(nèi)側(cè)痛,足跗腫。

(4)灸量:25~30分鐘。

3.中封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當(dāng)內(nèi)踝前方,在商丘與解溪二穴之間,靠脛骨前肌腱的內(nèi)側(cè)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原穴(《千金》)。

(3)主治匯要:

《明堂》:疝,癃,臍少腹引痛,腰中痛。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nèi)廉內(nèi)踝前痛,少氣身體重。女子少腹大,乳難,嗌干嗜飲。女子俠臍疝。

《千金》:男子虛勞失清陰縮。又:癭。

《西方子》:咽遍腫,不可以咽。

《資生經(jīng)》:膝腫。

《圖翼》:一云能止汗出。

(4)灸量:25~30分鐘。

4.蟲溝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在內(nèi)踝尖上5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中央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陰跳腰痛,實則挺長,寒熱,攣,陰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氣逆,睪腫,卒疝,小便不利如癮狀,數(shù)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熱如有息肉狀,背攣不可挽仰。女子疝,小腹腫,赤白淫時多時少。

《圣惠方·明堂》:足寒脛酸,屈伸難。

(4)灸量:25~30分鐘。

5.膝關(guān)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屈膝,于脛骨內(nèi)踝后下方,當(dāng)陰陵泉穴后1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膝內(nèi)廉痛引骸,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

《圖翼》:寒濕走注,白虎歷節(jié)風(fēng)痛,不能舉動。

《采艾編翼》:風(fēng)癢。

(3)灸量:25~30分鐘。

6.曲泉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屈膝,在膝關(guān)節(jié)內(nèi)側(cè)橫紋頭上方,當(dāng)脛骨內(nèi)髁之后,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之前上方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丈夫癲疝,陰跳痛引篡中不得溺,腹瞋,脅下稽滿,閉癃陰痿,后時少泄,四肢不收,實則身熱頭痛汗不出,目流流然無所見,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fā),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兩股中,少腹腫,陰挺出痛,經(jīng)水來下,陰中腫或癢,漉青汁若葵羹,血閉無子,不嗜食。

《腧穴學(xué)》:產(chǎn)后腹痛,遺精,陽痿。

(4)灸量:25~30分鐘。

7.陰廉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由腹部氣沖穴直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婦人絕產(chǎn)后若未曾產(chǎn)。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少腹疼痛,股內(nèi)側(cè)痛,下肢攣急。

(3)灸量:25~30分鐘。

8.急脈  屬肝經(jīng)。

(1)取穴法:當(dāng)氣沖穴之外下方,恥骨聯(lián)合下緣中點旁開2.5寸處取穴。

(2)主治:《腧穴學(xué)》:疝氣,陰挺,陰莖痛,少腹痛,股內(nèi)側(cè)痛。

(3)灸量:25~35分鐘。

9.公孫  屬脾經(jīng)。

(1)取穴法:于第1跖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沖脈。

(3)主治匯要:

《明堂》:瘧,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實則腹中切痛,厥頭痛,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霍亂。

《腧穴學(xué)》:水腫,失眠,嗜臥,腸風(fēng)下血,腳氣。

(4)灸量:25~30分鐘。

10.商丘  屬脾經(jīng)。

(1)取穴法:于內(nèi)踝前下方凹陷處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善嘔。厥頭痛,面腫起。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腹?jié)M,不便,心下有寒痛。服股內(nèi)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挽仰。痔,骨蝕。骨痹煩滿。癲疾,狂,多食,善笑不發(fā)于外,煩心,渴。善厭夢。管疽。喉痹。絕子,小兒咳而泄,不欲食,癇恝,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筋攣痛。

《千金》:血泄后重。

《千金翼》:偏風(fēng)半身不遂,腳重?zé)犸L(fēng)疼不得履地。

《腧穴學(xué)》:舌本強痛,黃疸,怠惰嗜臥,小兒癇疾,足踝痛。

(4)灸量:25~30分鐘。

11.三陰交  屬脾經(jīng)。

(1)別名:承命、太陰(《千金》)。

(2)取穴法: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后緣取穴。

(3)特定穴: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

(4)主治匯要:

《明堂》: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

《肘后方》:卒得霍亂,先手足逆冷者。

《千金》:卵偏大上入腹。又:夢泄精。又:女人漏下赤白及血。又: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又:脛寒不得臥。又:咳逆,虛勞寒損,擾恚,鼻衄,鼻中干燥,煩滿狂易。又:膽虛寒。

《千金翼》:產(chǎn)難,月水不禁,橫生胎動。又:牙車失欠蹉跌。

《外臺》:脾病者身重若饑,足痿不欲行,善恝,腳下痛,虛則腹脹,腹鳴,溏泄,食飲不化。

(5)灸量:25~30分鐘。

12.漏谷  屬脾經(jīng)。

(1)別名:太陰絡(luò)(《甲乙》)。

(2)取穴法:內(nèi)踝尖上6寸處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癲疝。溏瘕,腹中痛,藏痹。

《圣惠方·明堂》:足庳痛,屈伸難也。

《腧穴學(xué)》:腹脹,食欲不振,痢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遺精,女子徵瘕,腰痛不可俯仰,小便不利,水腫。

(5)灸量:25~30分鐘。

13.地機  屬脾經(jīng)。

(1)別名:脾舍(《甲乙》)。

(2)取穴法:陰陵泉穴下3寸處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癲疝。溏瘕,腹中痛,藏痹。

《圣惠方·明堂》:足庳痛,屈伸難也。

《腧穴學(xué)》:腹脹,食欲不振,痢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遺精,女子徵瘕,腰痛不可俯仰,小便不利,水腫。

(5)灸量:25~30分鐘。

14.陰陵泉  屬脾經(jīng)。

(1)取穴法:在脛骨內(nèi)側(cè)髁下緣凹陷處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水脹逆不得臥。腹中氣脹嗑嗑不嗜食,脅下滿。腎腰痛不可挽仰。氣癃溺黃。溏泄,谷不化,寒熱不同。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其股內(nèi)至膝,餮泄,婦人陰中痛,少腹堅,急痛生下濕,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霍亂,足痹痛。

《腧穴學(xué)》:喘逆,黃疸,小便失禁,陰莖痛,遺精,膝痛。

(4)灸量:25~30分鐘。

15.血海  屬脾經(jīng)。

(1)別名:百蟲窠(《圖翼》)。

(2)取穴法:在髕骨內(nèi)上緣上2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婦人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

《雜病穴法》:氣淋、血淋最效。兼治偏墜瘡疥。

《圖翼》:帶下。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股內(nèi)側(cè)痛,皮膚濕疹,癮疹,濕瘡,瘙癢,丹毒,小便淋澀。

(4)灸量:25~30分鐘。

16.涌泉  屬腎經(jīng)。

(1)別名:地沖(《甲乙》)。

(2)取穴法:位天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井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中少氣,厥寒,煩心不嗜食,咳而短氣善喘,喉痹,身熱痛,脊脅相引,忽忽善忘。足下清至膝。大便難。少腹中滿,小便不利。風(fēng)入腹中,俠臍急,胸脅稽滿,衄不止,五指端盡痛,足不能踐地。肩背頸痛,時眩。喑不能言。婦人無子。癲疾。

《千金翼》:心中懊儂痛。又:霍亂……轉(zhuǎn)筋。

《扁鵲心書》:遠(yuǎn)年腳氣腫痛,或腳心連脛骨蹙額,或下粗腿腫,沉重少力。

《采艾編翼》:中風(fēng)不語。

《治療學(xué)》:腎臟炎,尿毒癥。

《腧穴學(xué)》:舌干,失音,小兒驚風(fēng),昏厥。

(5)灸量:30~60分鐘。

17.然谷  屬腎經(jīng)。

(1)別名:龍淵(《甲乙》);龍泉(《千金》)。

(2)取穴法:在舟骨粗隆下緣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滎穴。

(4)主治匯要:

《明堂》:至,互引,身熱。寒熱。石水。不嗜食,心如懸,衷而亂,善恐,嗌內(nèi)腫,多羨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癃疝。胸中寒,脈代時不至,上重下輕,足不能安地,少腹脹,上搶心,胸脅稽滿,咳唾有血。痿厥,癲疾,洞泄。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喉痹。女子不孕,阻暴出,經(jīng)水漏。小兒臍風(fēng),口不開,善驚。男子精溢,脛逡不能久立。

《千金》:心痛如錐刺,甚者手足寒至節(jié)不息。

《圖翼》:瀉腎臟之熱。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陰癢,口噤不開。

(5)灸量:25~30分鐘。

18.太溪  屬腎經(jīng)。

(1)別名:呂細(xì)(《大成》)。

(2)取穴法: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取穴。

(3)特定穴:輸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nèi)腫,心痛如錐針刺。瘧,咳逆心悶不得臥,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牖面處,寒厥,足熱。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相引而痛,苦涌泄上下出。消癉,善噫,手足清,大便難,唾轎,口中熱,唾如膠。

《外臺》:胸中滿痛,乳腫潰。

《圣惠方·明堂》:鼻衄不止。

《資生經(jīng)》:腹脅痛連脊。

《圖翼》:內(nèi)股內(nèi)濕癢生瘡,便毒。

《腧穴學(xué)》:頭痛目眩,齒痛,耳聾,耳鳴,月經(jīng)不調(diào) ,失眠,健忘,遺精,陽萎,小便頻頻,內(nèi)踝腫痛。

(5)灸量:25~30分鐘。

19.大鐘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太溪穴后下方0.5寸,于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咳,喉中鳴;咳唾血。喘,少氣不足以息,腹?jié)M,時上走胸中鳴,脹滿,口舌干,口中吸吸,善驚,咽中痛,不可內(nèi)食,善怒,驚恐不樂。實則閉癮,嗜臥,虛則腰痛,寒厥,煩心悶。

《腧穴學(xué)》:癡呆,足跟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4)灸量:25~30分鐘。

20.水泉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太溪穴直下1寸,于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月水不來,來而多,少而閉,心下痛,目流流不可遠(yuǎn)視。

《腧穴學(xué)》:痛經(jīng),陰挺,小便不利,腹痛。

(4)灸量:25~30分鐘。

21.照海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內(nèi)踝尖下1寸取穴。

(2)特定穴: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

(3)主治匯要:

《明堂》: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卒疝少腹痛,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痹。女子不下月水。婦人淋瀝,陰挺出,四肢淫濼,身悶。

《千金》:陰中腫或癢,漉清汁若葵汁。

《聚英》:引潔古:癇病夜發(fā),灸陰橋、照海。

《腧穴學(xué)》:咽喉干燥,失眠,嗜臥,目赤腫痛,小便頻數(shù),腳氣。

少群:高血壓、半身不遂、關(guān)節(jié)炎、便秘、小便不利、水腫、癲癇晝發(fā)及夜發(fā)均可用。

(4)灸量:25~30分鐘。

22.復(fù)溜  屬腎經(jīng)。

(1)別名:伏白;昌陽(《甲乙》)。

(2)取穴法:太溪穴上2寸,于跟腱前緣取穴。

(3)特定穴:經(jīng)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瘧熱,少氣,足行寒不能自溫,腹真切痛引心。心如懸,陰厥,腳揣后廉急,腸僻便膿血,足跗上痛,舌卷不能言,善笑,足痿不收履。血痔,鼻孔中痛,腹中雷鳴,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嗌手,坐起目流流,善怒多言。風(fēng)逆,四肢腫。乳難。

《千金》:血淋。又:齲齒。

《圣惠方·明堂》女子赤白漏下;五淋,小便如散灰色。

《腧穴學(xué)》:盜汗,脈微細(xì)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5)灸量:25~30分鐘。

23.交行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復(fù)溜與脛骨后緣之間取穴。

(2)特定穴:陰蹺之郄(《甲乙》)。

(3)主治匯要:

《明堂》:氣癃,癲疝,陰急,股樞揣內(nèi)廉痛。

《千金》:泄痢赤白漏血。

《圣惠方·明堂》:大便難。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陰挺,睪丸腫痛,五淋,陰癢。

(4)灸量:25~30分鐘。

24.筑賓  屬腎經(jīng)。

(1)取穴法:太溪穴直上5寸取穴。

(2)特定穴:陰維之郄(《甲乙》)。

(3)主治匯要:

《明堂》:狂癲疾,大疝,絕子。

《外臺》:嘔吐。

《圣惠方·明堂》:小兒胎疝。

《治療學(xué)》:是解毒的特效穴。能下敗小兒的胎毒,亦能解梅毒、淋病等的病毒及藥毒。對腳氣,腓腸肌痙攣亦有效。

《腧穴學(xué)》:小腿內(nèi)側(cè)病。

(4)灸量:25~30分鐘。

26.承扶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肉郄、陰關(guān)、皮部(《甲乙》)。

(2)取穴法:在臀橫紋正中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腰脊尻臀股陰寒,大痛,虛則血動,實則并熱痛,痔,篡痛,尻隹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

《千金》:失精。又:腋下腫。

(4)灸量:25分鐘。

27.委中  屬膀胱經(jīng)。別名:血郄(《靈樞》)。

(1)取穴法:膝后橫紋當(dāng)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胸滿膨膨然,實側(cè)閉癃,腋下腫,虛則遺溺,腳包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挽仰。痔。

《圣惠方·明堂》:半身不遂。

《腧穴學(xué)》:中風(fēng)昏迷,吐瀉,癲疾反折,衄血不止,自汗,盜汗,丹毒,疔瘡,發(fā)背。

(4)灸量:25分鐘。

28.合陽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膝后橫紋當(dāng)中,向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篡,陰股熱,陰暴痛,寒熱,膝逡重,恝從拘急。癲疾。

《腧穴學(xué)》:崩漏。

(3)灸量:25~30分鐘。

29.承山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魚腹、肉柱(《甲乙》)。

(2)取穴法:于腓腸肌肌腹下,伸小腿時,當(dāng)肌腹下出現(xiàn)交角處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鼽衄,腰背痛,腳揣酸重,戰(zhàn)粟不能久立,揣如裂,腳急跟痛,足攣,少腹痛引喉咽,大便難,真脹。寒熱篡反出?;魜y轉(zhuǎn)筋。癲疾恝從。

《千金》:腸癇之為病,不動搖。又:頭熱。

(4)灸量:25~30分鐘。

30.飛揚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厥陽(《甲乙經(jīng)》)。

(2)取穴法:于承山外下方,當(dāng)昆侖上7寸取穴。

(3)主治:《明堂》:下部寒,熱病汗不出,體重,逆氣,頭眩痛,至,反折。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鼽衄。瘧,不渴,間日作。痔,篡痛。腰痛,頸項痛,歷節(jié)汗出而步失履,寒腹不仁,揣中痛。癲狂疾。

(4)灸量:25~30分鐘。

31.跗陽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昆侖穴上3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陽蹺脈)。

(3)主治匯要:

《明堂》:痿厥,風(fēng)頭重,頞痛,樞股揣外廉骨痛,恝從,痹不仁,振寒,時有熱,四肢不舉。

《圣惠方·明堂》:腰痛不能久立。

《腧穴學(xué)》:外踝紅腫。

(4)灸量:25~30分鐘。

32.昆侖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足外踝與跟腱之間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至,脊強,頭眩痛,腳如結(jié),揣如裂。瘧,多汗,腰痛不能挽仰,目如脫,項如拔。寒熱。大風(fēng),頭多汗,腰尻腹痛,揣跟腫,上齒痛,聞食臭,惡聞人音,泄風(fēng)從頭至起。狂易。癲疾,目流流,鼽衄。女子字難,若胞衣不出。癇恝,口閉不能開,每大便腹暴滿,按之不下,噫,悲,喘。

《西方子》:小兒陰腫,頭眩痛,腳痿,轉(zhuǎn)筋尸厥,中惡吐逆。

(4)灸量:25~30分鐘。

33.中脈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外踝尖下方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八脈交會穴——通陽蹺脈。

(3)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頸腋下腫。腰痛不能舉足,少坐若下車躓地,脛中僑僑然。癲狂互引,僵仆。

《腧穴學(xué)》:頭痛,眩暈,失眠,足脛寒,足脛寒,目赤痛。

少群:高血壓、半身不遂、關(guān)節(jié)炎、癲疾病不論晝發(fā)、夜發(fā)均宜灸。

(4)灸量:25分鐘。

34.金門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關(guān)梁(《甲乙》);梁關(guān)(《聚英》)。

(2)取穴法:在申脈尚下方,當(dāng)骰骨外側(cè)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癲疾。尸厥暴死?;魜y轉(zhuǎn)筋。小兒馬癇。

《腧穴學(xué)》:腰痛,外踝痛,下肢庳痛。

(5)灸量:25分鐘。

35.京骨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在足跗外側(cè),第5跖骨精隆下,赤白肉際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鼽衄血不止,淫濼頭痛,目白翳,跟尻恝從,頭腫痛,泄注,上搶心,目赤眥爛無所見,痛從內(nèi)眥始,腹?jié)M,眩,心痛。肩背相引,如以后觸之狀,身傴僂。唏頭重,足寒,不欲食,腳攣。善自嚙頰,偏枯,腰髀樞痛,善搖頭,癲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明堂》:善驚悸。

(4)灸量:25分鐘。

36.束骨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在足跗外側(cè),第5跖骨小頭后下方,赤白肉際取穴。

(2)特定穴:輸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fēng),目眥爛赤,項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僻。至,驚,互引,腳如結(jié),揣如裂。瘧從噫起。寒熱,腰痛如折???,癲疾。

少群:小便淋瀝。

(4)灸量:35分鐘。

38.風(fēng)市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身體直立,兩手自然貼腿下垂,于中指尖所點壓的大腿處取穴。

(2)主治匯要:

《千金》:兩膝攣痛,引脅拘急,單足或青焦或枯或熬如腐木。又:緩縱痿痹,揣腸疼冷不仁。

《圣惠方·明堂》:冷痹,腳脛麻,腿膝逡痛,腰尻重,起坐難。

《金鑒》:風(fēng)市主治腿跟風(fēng),兩膝無力腳氣沖,兼治渾身麻搔癢,艾火燒針皆就功。

少群:高血壓、半身不遂。

(3)灸量:25~30分鐘。

39.陽陵泉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八會之一——筋會。

(3)主治匯要: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將捕之,嗌中介介然數(shù)唾,在足少陽之本未,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明堂》:膽脹,脅下稽滿。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

《千金》:治諸陽。又:失禁遺尿不自知。

《圣惠方·明堂》:喉中鳴。

《治療學(xué)》:淺灘筋病。對坐骨神經(jīng)痛、腓骨神經(jīng)痛、顴面神經(jīng)麻痹、半身不遂、腰痛、腳氣等有效。能治側(cè)脅部的疼痛、在內(nèi)藏出血時能作止血用(若對年輕婦人在此穴施灸會使月經(jīng)停止,或會使它遲緩,因此希望在施灸時要和三陰交并用)。

《腧穴學(xué)》:黃疸,小兒驚風(fēng),破傷風(fēng)。

(4)灸量:25~30分鐘。

41.外丘  屬膽經(jīng)。

(1)別名:陽維郄(《甲乙》);足膠(《千金》);陽維(《銅人》);別陽(《大成》)。

(1)取穴法: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胸脅楮滿,頭痛,項內(nèi)寒熱。腹痛痿痹。癇疾。

《銅人》:制犬所傷,毒不出,發(fā)寒熱,速以3壯,又可灸所嚙外,立愈。

《腧穴學(xué)》:小兒龜胸。

(4)灸量:25-30分鐘。

42.光明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外踝尖直上5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淫濼脛逡。至。虛則痿嬖,坐不能起,實則厥,脛熱膝痛,身體不仁,手足偏小,善嚙頰??窦?。

《外臺》:身體寒少熱甚,惡心惕熱。又:淋瀝。

《腧穴學(xué)》:目痛,夜盲,乳脹痛,頰腫。

(4)灸量:25~30分鐘。

43.陽輔  屬膽經(jīng)。

(1)別名:分肉(《大成》)。

(2)取穴法:外踝尖上4寸,微向前,當(dāng)非骨前緣取穴。

(3)特定穴:經(jīng)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寒熱,酸瘠,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痿,喉痹,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

《千金》:胸脅痛。

《腧穴學(xué)》:偏頭痛,目外眥痛,缺盆中痛,瘰疬,瘧疾,半身不遂。

(5)灸量:25~30分鐘。

44.懸鐘  屬膽經(jīng)。

(1)別名:絕骨(《千金》)。

(2)取穴法:外踝尖上3寸,當(dāng)腓骨后緣與腓骨長、短肌腱之間凹陷處取穴。

(3)特定穴:八會之一——髓會。

(4)主治匯要:

《明堂》:腹?jié)M,胃中有熱,不嗜食。小兒脹滿不能食飲。

《千金》:髀樞痛,膝脛骨搖逡痹不仁,筋縮,諸節(jié)酸折。又:風(fēng)勞身重。又:逆氣虛勞,寒損憂患,筋骨攣痛,心中咳逆,泄注脹滿,喉痹,頸項強,腸痔逆氣,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又:濕痹流腫。又:五淋。又:病熱欲嘔。又:痿。又:腳氣。

《資生》:手足沉重,日覺贏瘦。

《采艾編翼》:足五指痛。

《腧穴學(xué)》:半身不遂。

少群:高血壓及各種屬于上熱下寒、上實下虛痛癥。

(5)灸量:25~30分鐘。

45.丘墟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在外踝前下緣,當(dāng)趾長伸肌腱的外側(cè)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zhuǎn)筋。瘧振寒,掖下腫。寒熱頸腫。大疝腹堅。胸脅痛,善太息,胸滿膨膨然。瘦長厥寒,足腕不收,嬖,坐不能起,髀樞腳痛??窦病?/p>

(4)灸量:25~30分鐘。

46.足臨泣  屬膽經(jīng)。

(1)取穴法:在第4、5跖骨結(jié)合部的前方凹陷中取穴穴當(dāng)小趾伸肌腱的外側(cè)。

(2)特定穴:輸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厥,四逆,氣滿,風(fēng)身汗出面清,髓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瘧,日西發(fā)。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痿,善自嚙頰,天牅中腫,淫濼脛酸,頭眩,枕骨頷顱痛,廉痛。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大風(fēng)目外眥痛,身熱痱,缺盆中痛。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則販及乳腫。

《腧穴學(xué)》:中風(fēng)偏癱,足跗腫痛。

(4)灸量:25~30分鐘。

47.伏兔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髕骨外上緣直上6寸取穴。

(2)主治:《腧穴學(xué)》:腰胯疼痛,腿膝寒冷,麻痹,腳氣,疝氣,腹脹。

(3)灸量:25~30分鐘。

48.陰市  屬胃經(jīng)。

(1)別名:陰鼎(《甲乙》)。

(2)取穴法:髕骨外直上3寸取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疝痛腹脹滿,痿厥少氣。

《玉龍歌》:膝腿無力身立能,原因風(fēng)濕致傷殘,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漸自安。

(4)灸量:25~30分鐘。

49.梁丘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髕骨外上緣直上2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大驚乳痛。脛苕苕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

《腧穴學(xué)》:胃痛。

(4)灸量:25~30分鐘。

50.犢異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屈膝,在髕骨下方,髕韌帶外側(cè)凹陷中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犢鼻腫,其上堅勿攻,攻之者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

《資生》:膝及膝下病。又:膝髕癰腫。

《腧穴學(xué)》:腳氣。

(3)灸量:25~30分鐘。

51.足三里  屬胃經(jīng)。

(1)別名:下陵(《靈柩·木輸》):鬼邪(《千金》)。

(2)取穴法:在牘鼻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側(cè)1橫指,當(dāng)脛骨前肌上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喉痹不能言。五臟六腑脹。皮腫。腹中寒,脹滿,善噫,惡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腹痛,泄利,食不化,心下脹?;魜y,遺尿,矢氣。陰氣不足,熱中,消谷善饑,腹熱身煩,狂言。胸中瘀血,胸脅稽滿,鬲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乳癰有熱。

《千金》:腳氣初得腳弱。又:僻噤。

《千金翼》:黃疸。

《圣惠方·明堂》:食氣水氣,盅毒徵癖,四肢腫滿,腿膝逡痛,目不明。又引華佗云:五勞贏瘦,七傷虛乏,大小人熱。又引《外臺》云:凡人年30歲以上,若不灸三里,合氣上眼言,所以三里下氣也。

《大成》:未中風(fēng)時,一兩月前或三四個月前,不時足脛上發(fā)痿重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fēng)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絕骨四處各3壯。

《真髓》:鼻塞,鼻管干燥,愈頭痛。

《灸法口訣指南》:隔癥,便血,上火,凡灸過上部者,須少灸此處,以減火氣。此外,凡灸四畢、膏盲、百會等上部穴位時,尤須灸此。又,人過40以后,陰氣漸衰,火氣易于上沖,黨灸此穴3~5壯可防上逆。

《腧穴學(xué)》:產(chǎn)婦血暈。

少群:不少的古醫(yī)籍均載:小兒不能灸足三里。認(rèn)為灸之可妨礙小兒生長及引起目疾等。如《圖翼》云:“一云小兒禁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爾反生疾?!睂崉t象小兒脾胃不和、瀉痢、嘔吐、痰喘等癥,在灸其它穴時配灸足三里是常可取效的。只是應(yīng)當(dāng)注意,小兒不宜象成人一樣以足三里做為常規(guī)保健穴使用,以免撤熱于下,妨礙小兒生長。                          

(5)灸量:25~30分鐘。

52.上巨虛  屬胃經(jīng)。

(1)別名:巨虛上廉(《甲乙》)。

(2)取穴法:于犢鼻穴下6寸取穴。

(3)特定穴:大腸下合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風(fēng)水面腫。胸脅稽滿,惡聞人聲與木音。大腸有熱,腸鳴腹?jié)M,俠臍痛,食不化???,妄走,善欠。不餮泄,大腸痛。

《千金》:腳氣初得腳弱。又:骨髓冷疼痛。又:小便難黃。

《外臺》:引甄權(quán):大氣不足,偏風(fēng),畏腿腳不隨。

《圣惠方·明堂》:腳脛逡痛,屈伸難。

《腧穴學(xué)》:便秘、腸癰。

(5)灸量:25~30分鐘。

53.條口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牘鼻穴下8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脛疼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脛寒不得臥。

《千金》:膝股腫,脂酸轉(zhuǎn)筋。

(3)灸量:25~30分鐘。

54.下巨虛  屬胃經(jīng)。

(1)別名:巨虛下廉(《甲乙》)。

(2)取穴法:臏韌帶外側(cè)之犢鼻穴直下9寸,脛骨外側(cè)取穴。

(3)特定穴:小腸下合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餮泄,出糜,次指間熱,寒熱身痛,唇于不得汗出,毛發(fā)焦,脫肉少氣,內(nèi)有熱,不欲動搖,泄膿血,腰引少腹痛,暴驚狂言非常。痹,脛重,足跗不收,跟痛。乳癰。

《千金》:腳氣初得,腳弱。又:腰腳不遂,不能跪起。又:小便難黃。

(5)灸量:25~30分鐘。

55.豐隆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在條口穴后方1橫指處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fā)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四肢腫,身濕。厥逆,足暴清,胸痛如刺,腹著刀切之,悶不能食,大小便澀難。

《采艾編翼》:止汗與腎經(jīng)得溜合用。

《圣惠方·明堂》:四肢不收,身體怠墜,腿膝逡痛,屈伸難。

《腧穴學(xué)》:痰多,哮喘,咳嗽。

(4)灸量:25~30分鐘。

56.解溪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平齊外踝高點,在足痛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熱譫語。瘧,恝從,驚,股膝重,行轉(zhuǎn)筋,頭眩痛,風(fēng)水面付腫,顏黑。厥氣上稽。足大指搏傷,下車至地,通難指端傷,為筋痹。風(fēng)從頭至足,面目赤,口痛,嚙舌。癲疾,發(fā)寒熱,欠,煩滿,悲,泣出??褚滓姽砼c火?;魜y。白膜覆珠,瞳子無所見。

《圣惠方·明堂》:上氣咳喘息急。

《圖翼》:瀉胃熱。又:一傳氣逆發(fā)噎。

《腧穴學(xué)》:便秘,眉棱骨疼。

(4)灸量:25~30分鐘。

57.沖陽  屬胃經(jīng)。

(1)別名:會原(《甲乙》)。

(2)取穴法:足背動脈搏動處,距陷谷穴3寸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胃脘痛,時寒熱。風(fēng)水面付腫。腹大不嗜食。足下緩失履齒齲痛。振寒面角,狂妄而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資生》:癭勞氣。

《腧穴學(xué)》:口眼咼斜,腳背紅腫。

(5)灸量:25~30分鐘。

58.陷谷  屬胃經(jīng)。

(1)取穴法:在第1、3跖趾關(guān)節(jié)后方,2、3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輸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善嚙唇,善噫,腹痛,脹滿,腸鳴,熱病汗不出。

《千金》:咳逆。

《圣惠方·明堂》:卒疝,小腹痛。

(4)灸量:25~30分鐘。

59.內(nèi)踝尖  經(jīng)外奇穴。

(1)取穴法:于內(nèi)踝尖取穴。

(2)主治:《針灸學(xué)辭典》:轉(zhuǎn)筋,腳氣,牙痛。

少群:腫瘤。

(3)灸量:25分鐘。

60.女膝  經(jīng)外奇穴。

(1)取穴法:位于足跟后正中線赤白肉際處取穴。

(2)主治:《針灸學(xué)辭典》:吐瀉轉(zhuǎn)筋,骨槽風(fēng),齒齦炎、驚悸、精神病。

(3)灸量:25分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馬氏溫灸法》
馬氏溫灸法 三 取穴法
常用穴五)下肢部
馬氏循環(huán)溫灸法經(jīng)驗穴
各家著名的取膏肓穴之法
黃龍祥:針灸文獻的源流、種類、性質(zhì)與價值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