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huán)灸法確實(shí)是馬老獨(dú)創(chuàng)。為了求證這一問題,孔霞老師傳承團(tuán)隊(duì)成員專程向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研究員、著名針灸文獻(xiàn)專家黃龍祥老師請(qǐng)教,得到的回答是:古今中外,除了馬氏溫灸法,沒有一種以時(shí)間為軸,將穴位分布于每天,定期循環(huán)的灸法。
少群:哮喘發(fā)作時(shí)速灸靈臺(tái)配身柱、太溪。
少群: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癥。
大凡各臟腑有瘀滯,治須調(diào)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沖。
少群:治大便不通只灸左側(cè)大橫,并配雙側(cè)承山穴,一般晚間灸,次日晨便下。再不通可以配拔罐左下腹部。針刺穴位石學(xué)敏配方。
《真髓》:勞宮雖治中風(fēng)有效,但最有效的是治咳嗽。
1《真髓》:胸部縱引作痛屬腎,用太溪可愈。橫引作痛,屬肝經(jīng),用期門可愈,或用日月亦可愈。
肝行橫經(jīng),腎行豎經(jīng)。
月經(jīng)閉止灸期門即通。
又:產(chǎn)后瘀血不凈,灸期門可下,期門是不可思議的經(jīng)穴。月經(jīng)閉止時(shí),如用血洗無效,灸期門即通。
少群: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癥。
大凡各臟腑有瘀滯,治須調(diào)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沖。
2少群:治大便不通只灸左側(cè)大橫,并配雙側(cè)承山穴,一般晚間灸,次日晨便下。再不通可以配拔罐左下腹部。針刺穴位石學(xué)敏配方。
3章門主治痞志病,但灸左邊可撥根、若灸腎積臍下氣,兩邊齊灸自然平。
少群:章門所治甚廣,因脾虛,脾氣呆滯所致諸癥皆宜久之,無論氣痞,徵瘕、肝積肥氣及各種肝、膽病證皆宜灸之。
《扁鵲心書》:腎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fēng)失音,手足不遂,大風(fēng)癲疾。
《圖翼》:主臟之熱。色欲過度,虛腫,耳痛耳鳴。
4.曲澤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肘微屈,于肘橫紋之肱二頭肌腱尺側(cè)緣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明堂》:心澹澹然善驚,身熱,煩心,口干,手清,逆氣,嘔唾,肘恝,善搖頭,顏潔,汗出不過眉,傷寒溫病。
5.勞宮 屬心包經(jīng)。
口瘡
(1)別名:五里(《甲乙》)。
(2)取穴法: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掌時(shí),中指指尖所點(diǎn)處取穴。
(3)特定穴:滎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發(fā)熱,煩滿而欲嘔,噦,3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cè),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
口干爛,掌中熱。
少腹積聚。胸脅稽滿。風(fēng)熱,善怒,心中悲,喜思慕覷欷,喜笑不休。黃癉目黃。大人小兒口中腥臭。熱痔。
《真髓》:勞宮雖治中風(fēng)有效,但最有效的是治咳嗽。
《腧穴學(xué)》:中暑,心痛,癲狂,癇癥,口瘡,鵝掌風(fēng)。
(5)灸量:25~30分鐘。
6。少海 屬心經(jīng)。
目充血
(1)取穴法:屈肘,在肘橫紋尺側(cè)端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身熱,皆瘧,氣逆,呼吸噫,噦,嘔吐,手臂攣急。
《千金翼》:腋下瘰疬漏,臂疼屈伸不得,風(fēng)痹。
《治療學(xué)》:耳鳴,眼充血,蓄膿癥。
《采艾編翼》:寒熱汗出。
《腧穴學(xué)》:心痛,臂麻,手顫健忘,暴喑,頸痛,癲狂善笑,癇證,頭痛,目眩,齒齲痛。
(4)灸量:25分鐘。
7.神門
甲狀腺腫大
屬心經(jīng)。
(1)別名:兌沖,中都(《甲乙》);兌骨(《難經(jīng)》);銳骨(《聚英》)。
(2)取穴法:手掌側(cè)腕橫紋中,直對(duì)小手指指尖取穴。
(3)特定穴:原穴;輸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遺溺。手及臂寒。嘔血上氣。熱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數(shù)噫恐悸,氣不足,喘逆短氣,身熱,狂,悲哭。胸滿臚脹,喉痹。
《腧穴學(xué)》:目黃脅痛,掌中熱,大便膿血,頭痛眩暈,失音。
少群:甲狀腺腫。
720.脾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至。脾脹。腹中氣脹引脊痛,飲食多,身贏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脅。
大腸轉(zhuǎn)氣,按之如履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急煩,不嗜食。
黃疸善欠,脅下滿欲葉,身重不欲動(dòng)。
《千金》: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又:胞轉(zhuǎn)小便不得。又:虛勞屎血白濁。又:脹滿水腫。又:唾血吐血。
《圖翼》:食積肚大。又:瀉五臟之熱。又:久年積塊脹痛。又:久瘧不愈,黃瘦無力。
《金鑒》:嬰兒慢脾風(fēng)。
《腧穴學(xué)》:便血。
(4)灸量:25~30分鐘。
7.靈臺(tái) 屬督脈。
(1)取穴法:第6胸椎棘突下取穴。
(2)主治匯要:
《圖翼》:風(fēng)冷久嗽。
《腧穴學(xué)》:咳嗽,氣喘,項(xiàng)強(qiáng),背痛,身熱,瘀瘡,
少群:哮喘發(fā)作時(shí)速灸靈臺(tái)配身柱、太溪。
(3)灸量:30分鐘。
9.身柱 屬督脈。
(1)取穴法:第3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身熱狂走,澹語見鬼,恝從,癲疾,怒欲殺人。
《外臺(tái)》:備急療得中風(fēng)不語者方,急灸第3或第5椎上百五十壯。
《西方子》:胸?zé)?,口干,煩渴,頭痛,汗不出。
《針灸說約》:頭、項(xiàng)、背、肩疼痛。
《日用灸法》:勞察,小兒驚癇,疳氣,習(xí)俗稱為身柱灸,小兒必灸者也,出生75日灸之,如若疳瘡滿身,或患驚悸,雖75日之內(nèi)亦可灸之。
(4)灸量:30分鐘。
12.風(fēng)門 屬膀胱經(jīng)。
(1)別名:熱府(《甲乙》)。
(2)取穴法: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3)特定穴:督脈、足太陽之會(huì)。
(4)主治匯要:
《明堂》:風(fēng)眩頭痛,鼻鼽不利,時(shí)嚏,消涕自出。
《千金》:馬黃、黃疸。又:上氣、短氣、咳逆,胸背痛,又:鼻衄、窒、喘息不通。
《圖翼》:能瀉一身熱氣,常灸之,永無癰瘡疥等患。
《金鑒》:風(fēng)門主治易感風(fēng),風(fēng)寒痰嗽吐血紅,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鑫加嗅自通。
少群:配陽陵泉治四時(shí)感冒,初覺有異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熱,少數(shù)患者于灸后熱不退,可止灸,并無不良。
(5)灸量:25~30分鐘。
13.肺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咳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胸滿背膺急,振粟,肢鼓,氣膈,胸中有熱,支滿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癲疾,憎風(fēng)時(shí)振寒,身熱狂走欲自殺,目反妄見,恝從,泣出,死不知人。
《千金》:喉痹,口中涎垂。又:吐血唾血。又:水洼,口中涌水。又:黃疸。又:肺癇。又:癭。
《千金翼》:盜汗寒熱惡寒。
《圣惠方·明堂》:小兒龜背。
《資生》:積聚。
《圖翼》:能瀉五臟之熱。
少群:治肺結(jié)核等各種肺病、搔癢、瘡等各種皮膚病,常配尺澤。
(4)灸量:25~30分鐘。
22.三焦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門穴上一推間),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頭痛,飲食不下,腸鳴臚脹欲嘔,時(shí)泄注。
《千金》:五藏六腑心腹?jié)M,腰背疼,寒熱往來,小便不利,贏瘦少氣。又:少腹積聚,堅(jiān)大如盤。又:虛勞尿白濁。
《千金翼》:婦人徵聚瘦脊。又:尿血。
少群:可治消化不良所致的慢性蕁麻疹。
(4)灸量:25~30分鐘。
23.腎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與臍水平相對(duì),旁開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熱至。寒熱,食多,身贏瘦,兩脅引痛,心下真痛,心如懸,下引臍,不、少腹急痛熱,面黑,目流流,喘咳少氣,溺濁赤。骨寒熱,溲難。腎脹。腰痛不可挽仰反側(cè)。風(fēng)頭痛如破,足寒如水,頭重身熱,振粟,腰中、四肢淫濼,欲嘔,腹鼓大,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熱,引痛不得息。
《千金》:黃疸。又:丈夫夢(mèng)失精,及男子小便濁難。又:消渴小便數(shù)。
《千金翼》:百病水腫。又:尿血。
《外臺(tái)》:便難。
《扁鵲心書》:腎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fēng)失音,手足不遂,大風(fēng)癲疾。
《圖翼》:主臟之熱。色欲過度,虛腫,耳痛耳鳴。
《金鑒》:兼灸吐血。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4)灸量:25~30分鐘。
29.膏盲俞 屬膀胱經(jīng)。
(1)取穴法:兩手臂抱肩頭,于第4胸椎棘突下,再旁開3寸取穴(兩臂抱肩頭,將肩胛骨閃開,方能取到此穴,灸時(shí)亦然)。
(2)主治匯要:
《千金》:膏盲俞無缺心少肺治,主贏瘦虛損,夢(mèng)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又:灸訖后令人陽氣康盛。
《千金翼》:停痰宿疾。
《景岳全書》:噎膈。
《循經(jīng)》:傳尸癆瘰,骨蒸盜汗、吐血劾血,目眩頭暈,脾胃虛弱,噎膈翻胃,癰疽發(fā)背。
《神灸經(jīng)綸》:自汗。
(3)灸量:30~50分鐘
8.二白 經(jīng)外奇穴。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diǎn)上4寸取穴。按:二白為兩個(gè)穴之合名,此為二白穴之一,另一個(gè)于此處外4寸,筋外緣取穴,溫灸時(shí)兩穴使用一個(gè)灸筒可同時(shí)灸到。
(2)主治匯要:
《腧穴學(xué)》:痔瘡,脫肛,前臂痛,胸脅痛。
少群:癰疽。
(3)灸量:25分鐘。
12.間使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diǎn)上3寸取穴。
(2)特定穴:經(jīng)穴。
(3)主治:《明堂》:熱病煩心,善噦。卒中心痛,恝從互相引,肘內(nèi)廉痛。胸痹引背時(shí)寒。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饑之狀,心澹澹而驚。頭身風(fēng)熱,善嘔,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肘攣腋腫。面赤目黃。頭大浸淫。音不能語,咽中哽。
(4)灸量:25分鐘。
13.內(nèi)關(guān)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diǎn)上2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八脈交會(huì)穴——通陰維脈。
(3)主治匯要:
《明堂》: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fēng)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shí)則心暴痛,虛則煩,心惕惕不能動(dòng),失智。心澹澹而善驚恐,心悲。
《圖翼》:中風(fēng)失志。又:目昏。又:生瘡。
《腧穴學(xué)》: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哮喘,偏頭痛,產(chǎn)后血暈。
(4)灸量:25分鐘。
14.大陵 屬心包經(jīng)。
(1)取穴法:掌側(cè)腕橫紋中點(diǎn)取穴。
(2)特定穴:輸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煩心而汗不出,肘攣腋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狂言,不樂,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厥逆,懸心如饑之狀,心澹澹而驚。兩手?jǐn)伈簧旒耙钙莶蝗?,手契偏小,筋急。嘔血,涿蛘(按:瘡腫瘙癢)。耳鳴。
《肘后方》:霍亂若腕者。
《千金》:舌本痛。
《腧穴學(xué)》:癲狂,癇證。
(4)灸量:25分鐘。
15.勞宮 屬心包經(jīng)。
(1)別名:五里(《甲乙》)。
(2)取穴法: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掌時(shí),中指指尖所點(diǎn)處取穴。
(3)特定穴:滎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發(fā)熱,煩滿而欲嘔,噦,3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cè),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干爛,掌中熱。少腹積聚。胸脅稽滿。風(fēng)熱,善怒,心中悲,喜思慕覷欷,喜笑不休。黃癉目黃。大人小兒口中腥臭。熱痔。
《真髓》:勞宮雖治中風(fēng)有效,但最有效的是治咳嗽。
《腧穴學(xué)》:中暑,心痛,癲狂,癇癥,口瘡,鵝掌風(fēng)。
(5)灸量:25~30分鐘。
(4)灸量:25分鐘。
22.合谷 屬大腸經(jīng)。
近視眼
(1)別名:虎口(《甲乙》)。
(2)取穴法:在第1、2掌骨之間,約當(dāng)?shù)?掌骨橈側(cè)之中點(diǎn)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鼻鼽衄,熱病汗不出,遺目,目痛瞑,頭痛,齲齒痛。皆瘧。寒熱,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褚?。音不能言,口噤不開,聾,耳中不通。喉痹。面腫。
《千金》:吐舌頸戾喜驚。
《千金翼》:產(chǎn)后脈絕不還。又:胎上搶心。
《圣惠方·明堂》:目不明,生白翳、皮膚痂疥,遍身風(fēng)疹。又:小心疳眼。
《資生經(jīng)》:瘡毒久不合。
《真髓》:治眼球突出宜出合谷。又:合谷治血壓亢進(jìn)的眼之白內(nèi)障,亦治近視眼。
《腧穴學(xué)》:疔瘡,痄腮,發(fā)熱惡寒,多汗,咳嗽,經(jīng)閉,滯產(chǎn),胃痛,腹痛,痢疾,小兒驚風(fēng),癮疹,疥瘡,瘧疾。
(4)灸量:30分鐘。
23.陽溪 屬大腸經(jīng)。
(1)別名:中魁(《甲乙》)。
(2)取穴法:在腕背橈側(cè),拇指翹起時(shí),當(dāng)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經(jīng)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煩心,遺目,目痛泣出,厥頭痛,胸滿不得息。熱病,腸辟,臑肘臂痛,虛則氣鬲滿,肩不舉,吐舌,戾頸,妄言,瘧寒甚。寒熱。癲疾。痂疥。耳聾鳴。喉痹。齒痛驚掣。
《千金》: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
(5)灸量:25~30分鐘。
24.偏歷 屬大腸經(jīng)。
劉澤華口舌脫皮熱不降
循經(jīng)按壓大腸經(jīng)找壓痛點(diǎn)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陽溪向上3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風(fēng)瘧,汗不出,寒熱。癲疾多言,耳鳴,口僻,頰腫,實(shí)則聾,喉痹不能言,齒齲痛,鼻鼽衄,虛則痹鬲。遺目,目流流。
《腧穴學(xué)》:水腫,肩膊肘腕逡痛。
(4)灸量:25~30分鐘。
25.溫溜 屬大腸經(jīng)。
口齒痛 口舌腫痛
(1)別名:逆注:蛇頭(《甲乙》);池頭(《資生》)。
(2)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陽溪上5寸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瘧,面赤腫。腸鳴而痛。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衿汀?邶X痛。喉痹不能言。
《腧穴學(xué)》:口舌腫痛。
(5)灸量:25~30分鐘。
26.上廉 屬大腸經(jīng)。
大腸氣滯
胃中熱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曲池下3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小便黃,腸鳴相追逐。
《資生經(jīng)》:偏風(fēng),腰腿手足不仁。
《圖翼》:胸痛喘息,小便澀,主瀉胃中之熱。又:大腸氣滯。
《腧穴學(xué)》:頭痛,手臂膊逡痛麻木。
(3)灸量:25~30分鐘。
27.手三里 屬大腸經(jīng)。
遇到癤、疔、癰等時(shí)要灸此穴30壯甚至一百壯。可以使尚未化膿的病灶消散,開始化膿的病灶加速化膿而易醫(yī)易愈。一般多和合谷穴并用。亦是蓄膿癥(鼻淵)、肥厚性鼻炎的必要穴。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曲池下2寸取穴。
(2)主治匯要:
《明堂》:腹真肘寒,腰痛不得臥。
《甲乙》:亥瘧,心下脹滿痛,上氣。又:遺目,目流流,少氣。又:嗜臥,四肢不欲動(dòng)搖,身體黃。
《外臺(tái)》:風(fēng)勞驚恐,久吐血,肘不欲舉,風(fēng)癇。
《治療學(xué)》:遇到癤、疔、癰等時(shí)要灸此穴30壯甚至一百壯??梢允股形椿摰牟≡钕ⅲ_始化膿的病灶加速化膿而易醫(yī)易愈。一般多和合谷穴并用。亦是蓄膿癥(鼻淵)、肥厚性鼻炎的必要穴。
《腧穴學(xué)》:腹脹,吐瀉,齒痛,失嗜,頰腫,瘰疬,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
(3)灸量:25~30分鐘。
28.曲池 屬大腸經(jīng)。
皮膚癢 頸腫 耳前痛 齒痛
癮疹 高血壓 眼病 化膿性疾病
(1)別名:鬼臣(《千金》),陽澤(《千金翼》)。
(2)取穴法:屈肘,在肘橫紋橈側(cè)端凹陷處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傷寒余熱不盡。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不飲則皮干熱。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可舉,腕重急。目不明,身熱,驚狂,擘痿痹,恝從。癲疾吐舌。喉痹不能言。
《千金》:舉體痛癢如蟲契,癢而搔之,皮便脫落作瘡。又:惡風(fēng)邪氣泣出喜忘。又:濕痹。
《千金翼》:癮疹。又:癭。
《圖翼》:瘰疬。
《治療學(xué)》:確有將肩背部與頭、頸、顏面之氣下引的效力。因此對(duì)頭痛、頭重、神經(jīng)衰弱、失眠、血壓亢進(jìn)、腦溢血、肩逡痛、齒痛等癥有效。對(duì)于消除眼問充血亦有良效。對(duì)所有的眼科疾病如眼瞼炎、結(jié)膜炎、麥粒腫(俗稱偷針眼)、角膜或結(jié)膜上之小水泡(俗稱葡萄花眼)、砂眼、血管翳、老花眼、眼突出等均有效。又為皮膚病與預(yù)防化膿的重要穴。
《腧穴學(xué)》: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如瀉,痢疾。
(5)灸量:25~30分鐘
30.肩禺 屬大腸經(jīng)?! ?/p>
(1)別名:中肩井、肩偏(《千金》);扁骨(《外臺(tái)》)。
(2)取穴法:上臂平舉,肩關(guān)節(jié)部出現(xiàn)兩個(gè)凹陷,于前方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手陽明、蹺脈之會(huì);手太陽、陽明、陽蹺之會(huì)(《圖翼》);手陽明、少陽、陽蹺之會(huì)(《奇經(jīng)八脈考》)。
(4)主治匯要:
《明堂》:肩中熱,指痹臂痛。
《千金》:諸癭。又:偏風(fēng),不得挽弓。又:顏色焦枯、勞氣失精;肩臂痛不得上頭。
《腧穴學(xué)》:風(fēng)勢(shì)癮疹,瘰疬。
(5)灸量:25~30分鐘。
31.中渚 屬三焦經(jīng)。
耳聾耳鳴 身癢 目痛
(1)取穴法:在手背第4、5掌指關(guān)節(jié)后掌骨間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輸穴。
(3)主治匯要:
《明堂》:瘧,發(fā)有四時(shí),面上赤,目流流無所見。寒熱。嗌外腫,肘臂痛,五指恝不可屈伸,頭眩,頷額顱痛。狂,互引,頭痛耳鳴,目痛。耳聾,兩顳颥痛。喉痹。
《外臺(tái)》:身而癢。
《圣惠方·明堂》: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
《腧穴學(xué)》:脊旅痛。
(4)灸量:25分鐘。
32.陽池 屬三焦經(jīng)。
(1)別名:別陽(《甲乙》)。
(2)取穴法:于手背側(cè)腕橫紋的中央凹陷處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皆瘧。寒熱。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
《千金》:熱病汗不出。
《千金翼》:消喝口干煩悶。
《外臺(tái)》:頸腫。
《治療學(xué)》:整體治療應(yīng)先調(diào)理三焦的原氣,籍著原氣的力量使各痛自然治愈,陽池與中脘二穴決不可少的原因即在此。難經(jīng)云:“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而特別采用左陽池是因?yàn)槿松碜髠?cè)屬陽的緣故。但并非說右邊的即不能使用。有時(shí)候用右陽池亦有必要。左陽池能松弛腹直肌的緊張,因此能醫(yī)治子宮左屈,又能促進(jìn)小腸乳糜管吸收。如果與中脘合用,可矯正腹部內(nèi)臟的位置,使下焦的原氣充滿,因此也可治子宮后屈?!?/p>
左陽池中脘同灸,可以立刻解除左方的腹直肌的壓痛。
《腧穴學(xué)》:腕痛,耳聾,喉痹。
(5)灸量:25分鐘。
33.外關(guān) 屬三焦經(jīng)。
手顫
(1)取穴法:手背側(cè)腕橫紋中點(diǎn)上2寸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八脈交會(huì)穴——通陽維脈。
(3)主治匯要:
《明堂》:口僻噤。肘中濯濯,臂內(nèi)廉痛,不可及頭。衛(wèi)諄諄渾渾無所聞。
《普及方》:喉痹嗌腫。
《腧穴學(xué)》:熱病,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脅痛,手指疼痛,手顫。
(4)灸量:25分鐘。
34.支溝 屬三焦經(jīng)。
(1)別名:飛虎(《大成》)。
(2)取穴法:手背側(cè)腕橫紋中點(diǎn)上3寸取穴。
(3)特定穴:經(jīng)穴。
(4)主治匯要:
《明堂》:咳,面赤熱。馬刀腫痿,目痛,心痛稽滿,逆氣,汗出,口噤不可開。熱病汗不出,互引,頸嗌外腫,肩臂逡重,脅腋急痛,四肢不舉,痂疥,項(xiàng)不可顧。霍亂。男子痛急,目赤。暴喑不能言。
《千金翼》:偏風(fēng)半身不遂。
(5)灸量:25分鐘。
14.陰陵泉 屬脾經(jīng)。
喘熱 小便失禁 腎腰痛不可俯仰
(1)取穴法:在脛骨內(nèi)側(cè)髁下緣凹陷處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水脹逆不得臥。腹中氣脹嗑嗑不嗜食,脅下滿。腎腰痛不可挽仰。氣癃溺黃。溏泄,谷不化,寒熱不同。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其股內(nèi)至膝,餮泄,婦人陰中痛,少腹堅(jiān),急痛生下濕,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霍亂,足痹痛。
《腧穴學(xué)》:喘逆,黃疸,小便失禁,陰莖痛,遺精,膝痛。
(4)灸量:25~30分鐘。
(5)灸量:25~30分鐘。
18.太溪 屬腎經(jīng)。
張龍
內(nèi)股內(nèi)濕癢生瘡,便毒。
(1)別名:呂細(xì)(《大成》)。
(2)取穴法: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取穴。
(3)特定穴:輸穴;原穴。
(4)主治匯要:
《明堂》: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nèi)腫,心痛如錐針刺。瘧,咳逆心悶不得臥,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牖面處,寒厥,足熱。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相引而痛,苦涌泄上下出。消癉,善噫,手足清,大便難,唾轎,口中熱,唾如膠。
《外臺(tái)》:胸中滿痛,乳腫潰。
《圣惠方·明堂》:鼻衄不止。
《資生經(jīng)》:腹脅痛連脊。
《圖翼》:內(nèi)股內(nèi)濕癢生瘡,便毒。
《腧穴學(xué)》:頭痛目眩,齒痛,耳聾,耳鳴,月經(jīng)不調(diào) ,失眠,健忘,遺精,陽萎,小便頻頻,內(nèi)踝腫痛。
19.大鐘 屬腎經(jīng)。
腎絡(luò)大鐘 膀胱肺 咳喘喉中鳴
虛則腰痛
(1)取穴法:太溪穴后下方0.5寸,于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絡(luò)穴。
(3)主治匯要:
《明堂》:咳,喉中鳴;咳唾血。喘,少氣不足以息,腹?jié)M,時(shí)上走胸中鳴,脹滿,口舌干,口中吸吸,善驚,咽中痛,不可內(nèi)食,善怒,驚恐不樂。實(shí)則閉癮,嗜臥,虛則腰痛,寒厥,煩心悶。
《腧穴學(xué)》:癡呆,足跟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4)灸量:25~30分鐘。
(5)灸量:25分鐘。
35.京骨 屬膀胱經(jīng)。
善搖頭
(1)取穴法:在足跗外側(cè),第5跖骨精隆下,赤白肉際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匯要:
《明堂》:鼽衄血不止,淫濼頭痛,目白翳,跟尻恝從,頭腫痛,泄注,上搶心,目赤眥爛無所見,痛從內(nèi)眥始,腹?jié)M,眩,心痛。肩背相引,如以后觸之狀,身傴僂。唏頭重,足寒,不欲食,腳攣。善自嚙頰,偏枯,腰髀樞痛,善搖頭,癲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明堂》:善驚悸。
(4)灸量:25分鐘。
36.束骨 屬膀胱經(jīng)。
目眥爛赤
(1)取穴法:在足跗外側(cè),第5跖骨小頭后下方,赤白肉際取穴。
(2)特定穴:輸穴。
(3)主治匯要:
《明堂》: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dòng),耳聾,惡風(fēng),目眥爛赤,項(xiàng)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僻。至,驚,互引,腳如結(jié),揣如裂。瘧從噫起。寒熱,腰痛如折???,癲疾。
少群:小便淋瀝。
(4)灸量: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