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釋】
▲子張:復(fù)姓顓[zhuān]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陳國人,孔子的學生。
▲令尹[yǐn]:楚國的官名,相當于宰相。楚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wù),發(fā)號施令的最高官員,其執(zhí)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nèi)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zhàn)爭,總攬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
▲子文:斗氏,名糓於菟[gòu wū tú],字子文,若敖族,楚國有名的令尹。當時楚國稱老虎為“於菟”,把喂乳叫“糓”([gòu],又讀[gǔ],古代“糓”、“穀”“谷”相同),意思是“虎乳養(yǎng)育的”。
▲三:虛數(shù)。
▲已:止,罷了。
▲慍色:怨怒的神色。
▲崔子:崔杼[zhù],又稱崔子、崔武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后為齊國執(zhí)政。
公元前548年,齊莊公與崔杼之妻東郭姜通奸,崔杼怒而殺莊公,立齊景公,自己為右相。
▲弒:古時臣殺君、子殺父母為“弒”。
▲陳文子:陳完(田完)的后代,名須無,田文子,謚“文”,齊莊公時大夫。
陳文子(田文子)——田無宇(田桓子)——田乞(田釐子或田僖子)——田恒(田成子,漢朝為漢文帝劉恒避諱,改稱“田常”。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發(fā)動政變,殺死齊簡公,擁立齊簡公的弟弟為國君,是為齊平公?!稇梿柶?4.21“陳成子弒簡公”,陳成子既田成子,時年孔子七十一歲。)
▲十乘[shèng]:一乘車四匹馬,十乘是四十匹馬。
【譯文】
子張問孔子:“令尹子文多次做楚國的令尹,沒有喜悅的神色,多次被免職,也沒有怨怒的神色。每次交接時,都會把自己的政務(wù)交代的清清楚楚,全部告訴接替他的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做到忠了。”子張問:“這是仁了嗎?”孔子說:“不知他其他方面如何,僅僅做到忠,怎么能是仁呢?”
子張又問:“崔杼殺了他的君主齊莊公,陳文子家有四十匹馬,都舍棄不要了,離開了齊國。到了另一個國家,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們齊國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離開了。又到了一個國家,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們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離開了。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做到清了。”子張說:“這是仁了嗎?”孔子說:“不知他其他方面如何,僅僅做到清,怎么能是仁呢?”
【學而思】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參讀:
《述而篇》7.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陽貨篇》17.15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span>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之崗位交接能做到此點也是不容易的。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span>
參讀:
《先進篇》11.24 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所謂大臣,要以仁道輔佐君主,如果仁道不能實行,寧肯辭職不干。)
《季氏篇》16.1 孔子曰:“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span>”(周任說過:'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施展才能就辭職不干。)
【知識擴展】
《資治通鑒·梁紀十四·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盧景裕本儒生,太師歡釋之,召館于家,使教諸子。景裕講論精微,難者或相詆訶,大聲厲色,言至不遜,而景裕神采儼然,風調(diào)如一,從容往復(fù),無際可尋。性清靜,歷官屢有進退,無得失之色;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嚴,如對賓客。
【譯文】盧景裕本是一位讀書人,太師高歡釋放他之后,把他叫到家里,讓他開設(shè)書塾,教自己的幾個兒子。盧景裕的講解議論精辟入微,和他辯論的人有的詆毀呵斥他,大聲嚷嚷,表情嚴厲,言語很不禮貌,但是盧景裕依然神情莊嚴,風度不變,從容不迫地講論,看不出一點情緒受到影響的痕跡。他生性喜歡清靜,為官生涯中多次被提升或降職,可從來不表露出得意或失意的樣子;平時,他穿劣質(zhì)的衣服,吃粗陋的食物,恬淡安然,整天端莊嚴肅,好象老在面對賓客一樣。
《禮記·曲禮下》:“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span>
【譯文】為人臣之禮,在規(guī)勸國君過失時不要明言,要講究方式、場合,不可有損其威嚴,如果多次規(guī)勸而國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離開他。
《禮記·表記》: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人雖曰不要,吾弗信也?!?/span>
【譯文】孔子說:“事奉君主,如果多次與君主意見不合,還不肯辭職離開,那肯定是貪圖俸祿。即令有人說他沒有這個念頭,我也不信?!?/span>
《史記·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
【譯文】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五十六歲,他由大司寇理國相職務(wù)。
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chú]曰:“請先嘗沮之;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於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樂,文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魯君為周道游,往觀終日,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笨鬃釉唬骸棒斀袂医迹缰履嚭醮蠓?,則吾猶可以止?!被缸幼涫荦R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fán zǔ]於大夫??鬃铀煨?,宿乎屯。
【譯文】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說:“孔子在魯國執(zhí)政下去,一定會稱霸,一旦魯國稱霸,我們靠它最近,必然會首先來吞并我們。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給他們呢?”黎鉏說:“我們先試著阻止他們一下,如果不成,再送給他們土地,這難道還算遲嗎!”于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都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跳《康樂》的舞蹈,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先把女樂和紋馬彩車安置在魯城南面的高門外。季桓子身著便服前往觀看再三,打算接受下來,就告訴魯君以外出到各地周游視察為名,乘機整天到南門觀齊國的美女和駿馬,連國家的政事也懶得去管理了,子路看到這種情形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里了吧?!笨鬃诱f:“魯國現(xiàn)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后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么我還可以留下不走”。季桓子終于接受了齊國送來的女子樂團,一連三天不過問政務(wù);在郊外祭祀結(jié)束后,又違背常禮,沒把烤肉分給大夫們。孔子于是離開了魯國,當天就在屯地住宿過夜。
注:孔子為了自己的理想,舍去了大司寇的職位,舍去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篇14.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