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長啥樣?
丁啟陣
讀其詩,想見其為人??墒牵羧艘殉它S鶴去,音容笑貌渺難求。對于自己喜愛的詩人的模樣相貌的那份好奇之心,便永遠沒有一個著落,悵惘之情揮之不去。 不久前,一位素昧平生的出版社編輯朋友就忽然出了這個“李白長啥樣”的題目,要我談談。其實,我自己心中又何嘗不是被這個問題久久地困擾著?何嘗不是想要探究一番呢? 李白長啥樣的問題,早就有人談過。七八十年前,著名文學史家李長之先生就曾經(jīng)在他的著作里,用飽含感情的文字給李白作過素描。為了表示不敢掠美,先照錄如下: 李白最特別的是兩只眼睛,這一點給人印象很深。對李白很崇拜的詩人魏萬[顥],曾經(jīng)跑了三千多里,就為的去找李白。據(jù)他的記載是“眸子炯然,哆如餓虎”(眼珠剔亮,大得像餓虎的眼睛似的)。李白另一位朋友崔宗之也有詩道:“雙眸光照人”??梢娺@一點是公認的了。 李白最喜歡談。在崔宗之的同一詩里就說:“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這是說他愛發(fā)議論,能談哲學,熟悉漢高祖楚霸王那樣的歷史故事,又能談一套政治理論。據(jù)李白自己的記載,他一個本家弟弟李令問曾經(jīng)醉中問他:“哥哥的五臟都是繡花緞嗎?要不,為什么開口就說得那樣漂亮,下筆就那樣嘩嘩不止呢?”他也大笑,自己承認了。 李白喜歡穿紫袍子。他曾經(jīng)在金陵(現(xiàn)在的南京),把自己的紫皮袍拿去換酒,“解我紫綺裘,且換金陵酒,酒來笑復歌,興酣樂事多。”他也曾穿著這紫皮袍去看望朋友,“草裹烏紗巾,倒披紫綺裘,兩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這是說他潦潦草草地把黑紗在頭上一纏,紫皮袍隨便一穿,人們見了,是一陣哄笑,竟以為是晉朝那位愛看雪景又最有豪興去訪友的王子猷呢。這兩處都是他自己的記載。 李白常常帶著刀子。這是因為他會武術,也殺過人。恐怕還在過下層社會組織。崔宗之的詩里就說他“袖有匕首劍”。 又因為李白曾經(jīng)長期學過“道”——中國道士那一套的“道”,所以他有一套道士的制服…… 這就是我們對他的幾點可靠的具體印象:大眼睛,挺精神,喜歡穿紫,帶著短刀,有道士服裝,也有道士的書和藥,各地游蕩,愛好談論,人們看去,仿佛是仙人。(李長之《李白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2~6頁) 李長之先生的素描不可謂不傳神,但是也不無疏漏之處。這里,我來做一點兒補充: 魏顥、崔宗之是李白生前的朋友,都親眼見過李白,他們的形容自然是可靠的。據(jù)陳寅恪先生考證,李白應是胡人后裔。按照這個觀點推測,李白的眼珠很可能不是黑色的,而是褐黃色之類?;蛟S魏顥、崔宗之都是在李白年輕、得意的時候見的他,因此,他們只感覺到李白眼睛的大而且亮。讀過李白詩集的人都知道,李白的眼睛更引人注意的是,常常含著深情和現(xiàn)出迷茫之色。好朋友孟浩然從黃鶴樓登船,離開武漢前往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朋友離開山東去長安,分別之際,李白一直目送他遠去,“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對李白有知遇之恩的賀知章去世之后,李白曾經(jīng)過紹興賀家老家,睹物思人,“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他鄉(xiāng)客舍,鄉(xiāng)愁頓起,夜不能寐,于是披衣起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透過這些詩句,我們都分明看到了李白雙眸飽含的深情。而:宴會之上,面對山珍海味,李白忽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在安徽敬亭山,李白在那里獨坐,“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一次照鏡子,又看見兩鬢斑白,“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登上金陵鳳凰臺,觀景懷古,歸結于“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讀著這些詩句,誰能不感覺到李白無法排遣的迷茫、惆悵呢? 比起談論來,李白應該是更加喜歡飲酒。早年在襄陽,他效法晉朝名士山濤,“一日須傾三百杯”,經(jīng)常醉爛如泥;初次到山東游玩,喝到蘭陵美酒,便發(fā)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的宣言;在跟岑勛、元丹丘等朋友一起喝酒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有一個朋友不喝酒,他就極盡嘲笑之能事,說這樣的人不配做他的朋友……他的好朋友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生動描述了他流芳千古的飲酒風采,“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喜歡的紫皮裘是什么東東?大概就是一次在采石磯至南京的路上,月夜乘舟之時,身上所穿的宮錦袍之類的華麗服裝。衣錦夜行的詩人李白,談笑風生,旁若無人。這事新舊《唐書》都記載了,李白本人的一首詩,《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也可以為證。 李白不但帶匕首,寶劍也是隨身帶的。因為他是劍客,早年學過多年的劍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等詩句都可以作證。 李白的坐騎,兒時有竹馬,成人后有駿馬,落魄的時候也騎毛驢?!短撇抛觽鳌酚涊d,李白有一次去游華山,醉酒之后,騎著毛驢經(jīng)過華山縣衙門的大門口——按照當時禮制,經(jīng)過縣衙門口是要下馬(驢)步行的??h令得知以后,很生氣,命人抓住了李白。審問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無禮?”李白在供狀(檢討書)中也不寫出自己的姓名,他這樣寫道:“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之門,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縣令一看,原來是李白,又驚喜又慚愧,臉上立即堆起燦爛笑容,準備好好巴結一下,李白卻大笑而去。 李白的形象,當然隨著年齡、境遇、心情的不同,也會有所變化;不同的讀者,都可能有自己的勾勒。筆者以上描述(不包括李長之先生的描述),雖然言必有據(jù),但讀者盡可以斥之為無聊,為瞎說,定性為嘩眾取寵,認定我的動機是:吸引眼球??偠灾?,悉聽尊便啦![朝花夕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