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松鼠似乎天生是可愛的小動物;我們閱讀《松鼠》一文,感覺布封筆下的松鼠果然亦是極其可愛的。但是,文字中的松鼠可不可愛,并不與自然中的松鼠給人的感覺可不可愛成正比例關系。我們先來比較一下下面的兩段文字。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它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它善于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chǎn)1-4窩,每窩產(chǎn)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它們雖然有時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動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fā)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梢哉f,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讀過兩段文字,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第一段文字中的松鼠怎么也看不出可愛來,第二段文字中的松鼠的確“很討人喜歡”。同樣是松鼠,同樣是自然界中的松鼠,為什么通過文字展現(xiàn)出來的會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段文字中的松鼠屬概念中的松鼠,那是一段知識性說明文;第二段文字中的松鼠屬“觀念”中的松鼠,是一段文藝性說明文。知識性說明文講究描述的客觀,避免文采和情感的介入;文藝性說明文也以客觀描述為基礎,但它講究文采,可以追求個性化的敘述風格,在描述中展現(xiàn)敘述主體的好惡等傾向性情感。布封是一名博物學家,同時是一名作家。他的《自然史》正是因其文筆優(yōu)美而著稱于世的?!端墒蟆芬晃?,以優(yōu)美的文筆來描述松鼠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的是作者眼中漂亮、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的特點鮮明的松鼠,而不是概念化的松鼠,所以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文中情感色彩鮮明的詞句比比皆是。第一自然段介紹松鼠的外形特點,用詞造句毫不掩飾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落筆即寫道:“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薄捌痢迸c否,可能因人而異,在作者眼里,松鼠的樣子就是那么美。到底怎樣“漂亮”呢?“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fā)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薄扒逍?、閃閃發(fā)光、矯健、輕快、敏捷、機警、玲瓏、美麗”等等一系列飽含欣賞之情的褒義詞連用,加上富有表現(xiàn)力的簡短句式,在讀者面前勾畫出了“格外漂亮”的松鼠形象,仿佛這漂亮的松鼠隨著文字走到了眼前?!八鼈冸m然有時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動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眴为殎砜?,這句話不過就是告訴我們松鼠的“飲食習慣”而已,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以首句的“乖巧、馴良”作為情感基調的參照,我們就不得不關注這個句子中的關聯(lián)詞“雖然......卻......”的用意了,作者其實是在強調松鼠“不是肉食動物”,以證明、突出松鼠的“乖巧、馴良”。經(jīng)作者以文字如此傾情演繹,誰還會懷疑松鼠“很討人喜歡”呢?作者自己覺得松鼠“漂亮”,“很討人喜歡”,便要通過他的文字讓讀者也產(chǎn)生共鳴,布封做到了,而且做得很自然。一般而言,介紹動物的說明文,在行文結構上基本都是按照人們認識、了解事物的思維習慣來安排的。這篇課文也不例外,先介紹松鼠的外形特點,再介紹松鼠的生活習性,最后簡單介紹松鼠的繁殖特點。介紹松鼠的生活習性,雖然都是比較客觀的描述,但語言的“文藝性”是十分鮮明的。短句的大量使用增強了表現(xiàn)力,同時也增加了信息量,如“它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只有樹被風刮得太厲害了,才到地上來?!薄八鼈兒孟窈芘聫娏业娜展猓滋於阍诟C里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痹诮榻B內容的選擇上,作者側重于松鼠活動時的動態(tài)描寫,呈現(xiàn)出的是充滿活力的、活潑機敏的松鼠形象,使得松鼠更加可愛了。同時,因為在介紹松鼠的外形特點時,作者不吝筆墨突出了松鼠的可愛樣子,再讀松鼠的生活習性,自然而然地,受“第一印象”的心理暗示,哪怕此時不在語言上下功夫,松鼠的一舉一動也都可愛起來,都“很討人喜歡”了。這種自然契合閱讀心理的、大巧無痕的敘述結構,自然而然成為了文本特色之一。作為一篇說明文,即使是文藝性說明文,仍然要注重表述的準確性、嚴謹性。這在文本中得到了很好地體現(xiàn)。例如,“他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句中“好像”一詞的運用正是追求準確,態(tài)度嚴謹?shù)谋憩F(xiàn)。因為不能確定,只是猜想,所以用了“好像”一詞。再如,“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為什么要在句首加上“有人說”三個字呢?因為作者沒有親眼見過這種情況,就不能妄加肯定,只是聽人這么說過,就老老實實地寫道“有人說”。這樣嚴謹?shù)谋硎鑫闹羞€有很多,值得我們品味。總之,《松鼠》一文集中體現(xiàn)了文藝性說明文的文體特點,是豐富學生文體體驗的好文本。優(yōu)美的語言將小松鼠的可愛形象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甚至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是學生學習表達的好“例子”。這與科學性說明文帶來的閱讀體驗是很不一樣的。它幾乎不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這樣的說明方法。想象一下,如果用了數(shù)據(jù)、例子,會不會讓讀者感覺在寫一個沒有生命的松鼠標本呢?像這樣一篇有意思的說明文,課堂上該學什么、怎么學,從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實際出發(fā),反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部編版教材在如何使用這篇說明文上,定位是十分科學、準確的。這一點從將其作為學習寫說明文的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以及課后設計的思考練習題都可以看出來。
課堂學習圍繞課后練習設計就行了,一是提取文章的信息,二是通過對比感受文藝性說明文的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小學生學習說明文,從認知的角度來說,突出說明文的實用屬性和讀者意識,是更合適的切入角度,而不是從中尋找概念化的“說明方法”——說明方法是應“說明白”“留下深刻印象”等需要服務的。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辨明為什么作者要用富有情感性的、活潑的語言向讀者說明他所熟悉的松鼠,而不是像文后第二題中《中國大百科全書》那樣的語言,這樣的學習活動,才是有啟發(fā)表達價值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