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倚仗別人也不行
【原文】古者先王盡力于親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則忠臣勸1;罰必,則邪臣止。忠勸邪止而地廣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黨比周以隱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東2是也。亂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強(qiáng)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踐恃大朋3之龜與吳戰(zhàn)而不勝,身臣入宦于吳;反國棄龜,明法親民以報吳,則夫差4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諸侯者危其國。曹恃齊而不聽宋,齊攻荊而宋滅曹。荊恃吳而不聽齊,越伐吳而齊滅荊。許恃荊而不聽魏,荊攻宋而魏滅許。鄭恃魏而不聽韓,魏攻荊而韓滅鄭。今者韓國小而恃大國,主慢而聽秦。魏恃齊、荊為用,而小國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廣壤,而韓不見矣。荊為攻魏而加兵許、鄢,齊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鄭5,而韓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國、恃外以滅其社稷者也。
【譯文】古代先王致力于親愛民眾,從事于彰明法度。他們法度彰明了,那么忠臣勉勵自己,刑罰一定執(zhí)行,那么奸臣就會被禁止。忠臣被勉勵奸臣被禁止而又土地寬廣君主尊貴的,就是秦國;群臣互相勾結(jié)結(jié)黨營私來埋沒正確的治國之道而行為于謀取私利而土地被割削君主卑賤的,就是華山之東的齊、楚、燕、趙、韓、魏六國?;靵y弱小者滅亡,這是人的特性;治理強(qiáng)大者稱王,這是自古以來的道路。越王勾踐依仗著價值二十大貝的神龜所占之兆去與吳國作戰(zhàn)而失敗了,自己也和臣子到吳國去做奴仆;回國后拋棄了龜甲占卜,彰明法度親近民眾以求報復(fù)吳國,那么夫差就被他擒獲了。所以倚仗鬼神保佑的就會怠慢法度,倚仗諸侯救援的就會危害自己的國家。曹國倚仗齊國而不聽從宋國,結(jié)果齊國攻打楚國而宋國滅掉了曹國。楚國倚仗吳國而不聽從齊國,結(jié)果越國征伐吳國而齊國滅掉了楚國。許國倚仗楚國而不聽從魏國,結(jié)果楚國攻打宋國而魏國滅掉了許國。鄭國倚仗魏國而不聽從韓國,結(jié)果魏國攻打楚國而韓國滅掉了鄭國。如今韓國弱小而倚仗大國,君主怠慢而且都聽從秦國。魏國倚仗齊國、楚國為治國方略,結(jié)果弱小的魏國則愈來愈衰亡;所以倚仗別人是不能夠用來擴(kuò)大領(lǐng)土的,而韓國卻看不到這一點(diǎn)。楚國為了攻打魏國而增加出兵攻取許國、鄢國,齊國攻打任、扈而削去了魏國國土;這說明韓國倚仗秦國也不能保存新鄭城,而韓國卻不知道這一點(diǎn)。這都是不明了用法度禁令來治理自己的國家、只是倚仗外援從而使自己國家政權(quán)喪失滅亡的例子。
【說明】既然鬼神龜甲卜筮都不能倚仗,那么倚仗人行不行呢?韓非的回答是,倚仗別人也不行。于是韓非舉了許多例子,用以說明倚仗別人的援助也是不行的。而要真正治理、管理好一個國家、一個單位,只能倚靠法律、法度,用法來進(jìn)行治理、管理。因?yàn)榉?、法度就象圓規(guī)矩尺,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一個國家、一個單位里,如果人們都按共同的標(biāo)準(zhǔn)行為,那么人們就易于團(tuán)結(jié),而只有通過人們的凝聚力,這個國家、這個單位也才能做強(qiáng)做大。韓非忽略了的一點(diǎn)是,法律、法度不可能完全規(guī)定人們的所有行為,而只有約定俗成的風(fēng)俗習(xí)慣——禮——社會行為規(guī)范——才能使人們的價值觀趨同,行為趨同。
——————————————————
【注釋】1.勸:《書·大禹謨》:“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周禮·喪?!罚?#8220;勸防之事。”《管子·權(quán)修》:“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左傳·宣公四年》:“子文無后,何以勸善?”《易·井·象》:“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用。”《論語·為政》:“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莊子·天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禮記·中庸》:“子庶民,則百姓勸。”《戰(zhàn)國策·秦策》:“則楚之應(yīng)之也,必勸。”《韓非子·功名》:“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史記·貨殖列傳》:“各勸其業(yè)。”《說文》:“勸,勉也。”這里用為勉勵之意。
2.山東:華山之東的各諸侯國。如齊、楚、燕、趙、韓、魏六國。
3.朋:古代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蛘f五貝為一系,兩系為一朋?!痘茨献?#183;道應(yīng)》:“大貝百朋。”《廣韻·登韻》:“五貝曰朋。《書》云武王悅箕子之對,賜十朋也。”
4.夫差:人名。吳王闔閭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公元前495~473年在位。
5.鄭:地名。當(dāng)時韓國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鄭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