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貪圖眼前的利益和享受而不管未來
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3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有中等的需要和需求;小人們反對中等的需要和需求。君子的中等的需要和需求,是君子能夠承受這個中等。小人們反對中等的需要和需求,是因為小人們沒有什么忌憚。”
【說明】每一個人都是沿著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的,“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因此,子思舉了孔子所說的話為例,君子只有中等的需要和需求;這是因為君子懂得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可偏離,所以君子把自己個人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維持在中等狀態(tài),因為偏離了中等狀態(tài),就是偏離了人生道路。而偏離了人生道路,就會使人的這一生生活得不愉快,就無法達到快樂和幸福的最高境界。
小人們反對中等的需要和需求,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人生的道路不可偏離,他們只看到眼前的這一點點利益和享受,至于未來怎么樣他們就不管了。就象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貪官污吏一樣,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享受,貪心不足,結果最終被送進監(jiān)牢。今天找到一點錢,就夸耀自己有本事,明天進了監(jiān)牢,就埋怨自己點子低。其實,他們就是根本沒有弄懂這個道理,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貪的。貪了,也就偏離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偏離了人生道路,就會走進死胡同。不貪,就不會偏離,就是光明大道。小人們不認為中等的需要和需求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在自己周圍,只有自己生活得最好,從而便拼命爭取最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滿足他們的虛榮心,他們只想要其它人羨慕。所以他們會肆無忌憚地追究最好的生活方式。而沒有忌憚也就是不懂得自己的人生道路該怎樣走,因為他們只看到、只貪圖眼前的利益和享受,而不管未來怎么樣;還因為他們沒有承受能力,害怕別人的譏諷和嘲笑,所以他們只貪圖眼前的利益和享受而不管未來了,所以他們是反對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的。
君子的中等的需要和需求,是君子能夠承受這個中等。人類的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的不一樣,是形態(tài)各異的,不僅是人類社會,其它動、植物社會也是一樣。尤其是私有制發(fā)展以來,使人們產(chǎn)生了攀比心理。攀比心理自古以來都有,也正是有了攀比心理,私有制才能產(chǎn)生和發(fā)展,而正是有了這種攀比心理,人類才可以進步。所以,攀比是可以的,但若比不上,君子不會嫉妒,也不會懊惱,也不會忿恨,只會很坦然地走自己的道路。因為他們懂得,只要沿著自己的人生道路走下去,一切都會有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他們能承受別人的譏諷嘲笑,能承受中等的生活水平和中等的生活質(zhì)量。在《論語·學而》中,孔子和子貢討論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的問題,以及討論了“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問題,大意是,貧窮落魄而沒有去巴結奉承,這就叫“失意不忘形”。能夠做到失意而不忘形的人是很少很少的。事業(yè)上、工作上、婚姻上、家庭關系上都很失意落魄,而朋友、同學等個個都是“春風得意”,這一比,不失意忘形才怪!所以,攀比是可以的,但若比不上,就千萬不要“失意忘形”。唉呀,我不如別人,我笨,我蠢,我傻,算了,我就這樣吧!這樣做就是忘形了,忘記了自己還是個人,自己還有頭有腦,有手有腳。你自己都不相信、不尊重你自己,別人怎么能相信你,尊重你?!忘形了也就完了。也就是說,有了病態(tài)的心理,如果不及時治療并修正、調(diào)整心態(tài),你的人生也就不能進步了。而不“忘形”才能有進步。“失意忘形”的反面即是“得意忘形”,也就是子貢說的“富而無驕”。從當今的這個功利社會來看,“得意忘形”的大有人在,事情做成功了,找到錢了,或者是地位提升了,都飄飄然,春風滿面,從而很快地忘記了從前是怎樣落魄的,是怎樣艱辛努力的。當然,古代也是這樣,做了一點官,那官架子擺得十足,傲然一切;賺了一點錢,那財大氣粗的勁頭足以脹死人。因為,人一旦富貴了,就會自然而然地擺出架子,就會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似乎就是“體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然而,賺了一點錢就是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了嗎?也就是說,人生就是來賺錢的嗎?當然,賺了錢,就說明干某一件事成功了,但這僅僅是說明你在某一方面成功了,并不能說明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所以,如果貧窮落魄還仍然是快樂的,富貴以后還是很謙恭有禮的,才是真正地作到了“貧而無諂,富而無驕”。這無疑是對一種健康成熟心理的描述。前幾年,我們很多人看不慣暴發(fā)戶,近幾年,暴發(fā)戶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練,逐漸收斂了那種財大氣粗,盛氣凌人的嘴臉,不得不讓位給了高知識、高科技的“知本家”。這就說明人們還是很看重“精神文明”的。
——————————————————
【注釋】1.仲尼:指孔子??鬃樱?span lang="EN-US">(前552/前551~前479)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魯國人。
2.庸:(y?ng雍)《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庸。”《詩·魯頌·閟宮》:“錫之山川,土田附庸。”《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民鮮久矣。”《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xiāng)人。”《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刦之以師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進美羹。”《說文》:“庸,用也。”這里用為用、需要之意。
3.時:《書·舜典》:“納于百揆,百揆時敘。”王引之述聞:“時敘者,承敘也。承敘者,承順也。”《書·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書·顧命》:“爾尚明時朕言。”《詩·小雅·楚茨》:“永錫爾極,時萬時億。”《詩·周頌·訪落》:“訪予落止,率時昭考。”《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論語·學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鄉(xiāng)黨》:“山梁雌雉,時哉時哉!”這里用為承受之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