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載]大師談英語學習

英語導師教你學英語

    這里集中了多位英語專家學習英語的切身體會之感言,朋友們可以從中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更可以此為參照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目錄:
01、王佐良:通過文化學語言
02、許國璋:英語教育非英語教學
03、周玨良:翻譯的步驟
04、熊德輗:Read for Pleasure
05、劉承沛:成敗在此“數(shù)”舉
06、陳  琳:習得?學得?
07、丁往道:我的兩點意見
08、胡文仲:學習英語無捷徑
09、高厚堃:“枕中秘”
10、危東亞:學習“地道”英語
11、張中載:“輸入”與“輸出”
12、梅仁毅:如何“登堂入室”
13、胡壯麟:英語學習有規(guī)律嗎?
14、吳  冰:怎樣“一箭雙雕”
15、陶  潔:學習是為了使用
16、何其莘:怎樣達到用英文思維
17、秦秀白: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
18、黃源深:背單詞有用嗎
19、李賦寧:“讀書必須過筆”
20、姚乃強:業(yè)精于勤
21、陸谷孫:Pressure 與 Pleasure
22、吳古華:“自說自話”練口語
23、陸國強:學以致用
24、薄  冰: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者
25、楊立民:你為什么學英語
26、王逢鑫:英語詞匯:記憶、理解、復用
27、趙一凡:英語——通往世界的旅行證
28、莊繹傳:譯海無涯
29、陸建德:學無止境
30、王守仁:利用一切機會去接觸英語
31、吳一安:進入英語的自由王國
32、劉海平:興趣需要轉化為持續(xù)的行動
33、陳德彰:翻譯與字典
34:桂詩春:開卷有益,動手有益
35、Jack C. Richards: Helping Remember New Words
36、秦亞青:閱讀使我受益良多
37、錢  青:讀些簡易讀物
38、楊仁敬:學英語:樂趣與磨練
39、顧曰國:A Whole Person
40、許余龍:我的經歷與體會
41、虞建華:Jump and Get an Apple
42、張載梁:多一本詞典,多一位老師
43、何兆熊:學好英語無捷徑
44、張維友:語言無法“速成”
45、熊學亮:我怎樣練口語
46、郭棲慶:學習英語,感悟人生

1.王佐良(1916-1995)

浙江上虞縣人。1939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1947年留學英語牛津大學茂登學院,獲B.Litt學位。1949年回國
后任教于北京外國語學校(今北京外國語大學),歷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英語系主任、副院
長等職務。在英語教學、科研和翻譯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著有《彭斯詩選》、《英國詩史》、《莎士比亞緒論》等,并主持編纂了《英國文學史》。

通過文化學語言

    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語言也會學得更好。
    語言之有魅力,風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為后面有一個大的精神世界:但這兩者又必須藝術

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語言表達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進的。 文體、風格的研究是有實際用

途的,它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觀察英語的本能,看到英語的長處、短處,以及我們在學習英語時

應該特別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為英語一方面不難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過分小心的使用者

面前布滿了陷阱。 好的作品應該是使人耳目清明的,論述文學的文章也應照亮作品,而不是布

下更多的蜘蛛網。 最終決定一部作品語言的好壞,......不僅在于編著者對于某種表達形式的精

通與否,而且還在于他對論及對象的敏感性、他的想象力、他的求知欲和對新生事物探索的勇氣、

他對人類事業(yè)的關注和他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
 

2.許國璋(1915-1994)

浙江海寧人。1936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先后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校。1947年赴英留學,

相繼在倫敦大學、牛津大學攻讀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1949年回國并任教于北京外國語學校

(今北京外國語大學),歷任英語系主任、外國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北京

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外語教學與研究》主編等職務。為語言學研究做出了獨特的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在外國文學、翻譯以及魯迅研究等學術領域也多有建樹。 曾主編大學《英語》教材。

英語教育非英語教學

    學英語就要無法無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字有水到渠成之日。
學習外語,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
光學幾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

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我教學生,從來不以教會幾句英語或教會一種本事為目標,而

是要教怎樣做人,是英語教育: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yǎng)心智,而不是英語教學。 (教師

們)對前途要有信心,只是沉悶又能做什么呢?......國家總歸在進步......我們總歸生長在這塊土地上,

也只有在這里我們能夠有所作為。

 

3.周玨良(1916-1992)

安徽東至人。1940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外國語文系。1948年畢業(yè)于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系研究院。自1950年以來,任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英美文學、中西比較文學和翻譯等領域建樹頗豐。曾編著《英美文學欣賞》,并參與主編《英國文學史》等。

翻譯的步驟

    對于翻譯的步驟我有以下看法:(1)先逐字逐句譯出,不要少掉什么東西,不避免某些翻譯腔。

(2)拋開原文,只看譯文,依原文風格(簡練、沉郁、俏皮等)修改譯文文字。這時會發(fā)現(xiàn)好多問題,

往往是上下文呼應聯(lián)系問題和整體風格問題。(3)再對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沒有。(4)放幾天甚至幾

星期后再看。這時對原文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階段修改文字時曾因為原文還大都記得,覺得

還順當?shù)脑S多地方,現(xiàn)在都通不過了,需要再修改文字。這時往往要加些字或減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

通過這一次修改,一般說譯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字,包括詩和散文

作品。我國古時兒童入私塾讀書,開始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要讀《千家詩》

或《唐詩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觸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思。我們讀點英詩,目的與此類似。


4.熊德輗(1927-)

江西南昌人。1937年隨父母定居英國。1948年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1952年獲碩士學位。1948-1949年在巴黎大學研究院研究歷史。1949-1950年在希臘聯(lián)合國巴爾干委員會從事翻譯工作。1950年底回國后任教于北京外國語學校(今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后仍活躍在教學第一線。主要著作有老舍小說《牛天賜傳》英譯本Heavensent(1951年英國Dent書局出版;1986年香港三聯(lián)書店修訂版);《漢英詞典》修訂版(任英語顧問)。

Read for Pleasure

    學習英語(或任何一門外語)沒有任何捷徑可圖,老想找捷徑的人是永遠學不好的,要想學好必須定下心來

打一場持久戰(zhàn)。不要忙于“對口”(學專業(yè)英語)。如果基礎沒有打好,甚至英語還沒有入門想學好專業(yè)英語是絕對不可能的。我總喜歡把學習英語比作一場圍攻戰(zhàn)。被圍攻的是你腦子里的母語,攻打這個堡壘的是英語大軍。你指揮軍隊攻破一道又一道防線,直至拿下你頭腦中的這個頑強堡壘——母語。學英語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方法,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人都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都必須在聽說讀寫方面下苦工夫。要從閱讀中學到好的,地道的英語,我們不妨讀細一點,甚至對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誦。但閱讀不應該只限于寫一些漂亮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識,不僅是專業(yè)知識,而且是廣泛的人文知識,這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在五十年代初我提出要"read for information",因為當時材料少得可憐?,F(xiàn)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廣闊的閱讀天地,因此我提出要"read for pleasure",當你達到了這個境界,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再也不會為“如何學好英語”這個問題而苦惱。


5.劉承沛(1922-)

江西贛州人。1922年生于上海。1945年西南聯(lián)大外語系畢業(yè)。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已退休。
自1958年《英語學習》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是問答欄的主持人。

成敗在此“數(shù)”舉

    學英語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接觸了多少英語和什么樣的英語。閱讀的語言材料最容易得到,因

此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各種有用的書,好書。朗讀和聽寫是學外語最為有效的訓練方法,基礎階段必須堅持。千萬不能因為現(xiàn)行各種英語測試不考這兩項而放棄。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簡寫本?;A階段讀它三、四十本才會體會到學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及早學會用英——英詞典。這是因為英漢詞典多半不解釋詞義,只給對等詞,而兩種語言的詞匯并不是可以完全對等的。


6.陳琳(1923-)

原籍江蘇,生長于北京。1948年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留外語系任教。1951年起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工作。曾任成人教育學院院長、北外海南分校校長。1956年受命編寫我國第一套英語專業(yè)通用課本《大學英語》。曾參加《毛澤東選集》英文本翻譯工作。1978年開始,從事遠距離外語教學,擔任電視廣播英語課程主講教授多年,并編著電視、廣播、函授英語課本多套。現(xiàn)任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外國語文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

習得?學得?

    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外語是不可能“習得”的(但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必須盡量創(chuàng)造習得環(huán)境),只

能“學得”。必須下艱苦的工夫。我一向主張要“背”。不僅兒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鄭板橋在《自敘》中所說:“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萬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著,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一代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更何況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語。一般學習外語的,都知道有所謂“精讀”和“泛讀”。

    殊不知,在聽、說和寫這其他三“會”上,也都要做精和泛的工作。說的羅嗦些:要有精聽和泛聽、精說和

泛說、精寫和泛寫。精泛兩種工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習語言,在讀、聽、說、寫四會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側重,但最好還是能全面掌握。英國16世紀思想家培根曾說:“讀書使人充實,交談使人機敏,寫記使人精確”(這里交談包含聽和說)。可以看出,學會讀、聽、說、寫一種語言,不僅是掌握語言能力以作為工具的問題,更加關系到一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


7.丁往道

安徽省無為縣人,1924年生。1946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外語系。1950年起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擔任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秘書長,在美國西華盛頓大學和俄國莫斯科外語大學任客座教授各一年。1991年離休。
參加編寫的主要著作有:
《當代英文散文選讀》
《英語文體學引論》
《英語寫作手冊》
《英語寫作基礎教程》
《英詩入門》
《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百篇》
《孔子新評》
《孔子語錄一百則》

我的兩點意見

    關于學英語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大家已經談得很多。在這里我還想補充兩點意見,供學英語的朋友們考

慮。
    一是要注重寫的練習。強調聽、說,聽、說領先,是對的;經常閱讀,大量閱讀,也是必要的。但對于

排在“四會”末尾的“寫”,千萬不要認為它可有可無。“寫”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有其特別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寫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內容和觀點,組織材料,安排層次,斟酌詞句,這是極好的鍛煉。而且“寫”對語言的正確性和表達的準確性的要求比口語要高些,因為可以考慮和修改。這對提高語言質量十分有益。
    二是要關心中國文化。中國人都應關心中國文化,主修英語或別的外語的朋友們更要注意對中國文化的

學習和鉆研,因為在外語上用很多時間,可能會忽略中國文化的學習,結果是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情況和文化特點知道得多,而對中國的文化特點知道得反而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寶貴的成分,我們應該珍視這份遺產,努力予以發(fā)揚光大。


8.胡文仲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參與創(chuàng)辦《英語學習》雜志。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現(xiàn)為《外國文學》主編。
社會兼職包括: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文學科組成員,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會長,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長,中國高

校英語口語協(xié)會會長等。曾被聘為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客座教授和澳大利亞國立圖書館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學及澳大利亞文學。專著包括《英語的教與學》、《外語教學與文化》(與高一虹合著)、《與中國人交際》(與Neal

 Grove合著)、《跨文化交際學概論》、《澳大利亞文學論集》。1988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1990年被悉尼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學習英語無捷徑

    學習英語無捷徑。要想學好英語只有大量實踐,多聽多讀,多說多寫。不要被商業(yè)廣告所誤導。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多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讀的越多越好。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說英語一不要怕犯錯誤,二不要怕別人笑話。要爭取一切機會講英語,和外國人講,和同學講,和同事講,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和自己講。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要多用詞典,多用英語詞典。如果讀詞典讀的津津有味,就說明學英語已經上路了。英語具有較好的基礎以后,通讀(注意不是略讀或跳讀)一本淺易的英語語法書會使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9.高厚堃
浙江湖州人,1925年生于上海。1947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50年代起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及聯(lián)合國譯訓部任教。1958年參加創(chuàng)辦《英語學習》,后任第五任主編(1991-1995)?,F(xiàn)已離休。
參加編寫的主要著作:
《英譯漢教材》
《歐洲文化入門》
《漢英詞典》(1978)
《漢英成語詞典》
《漢英詞典》(修訂版)

“枕中秘”

    一般人查字典是為了弄懂詞的意義,而有些人卻把詞典當作有趣、消閑的讀物。據多位作者所述,錢鐘書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讀者。他把重得拿不動的大詞典挨著字母逐條細讀:他在漫長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別人認為“索然寡味”的英文詞典,怡然自得地讀了一個月;他在去英國的輪船上以約翰遜博士的《英文詞典》伴隨,深得其中的樂趣,自稱趣味之深,有不足為外人道者。我想如果我們有這種精神鉆研一本英文詞典,我們在許多方面都會有很大的長進。
    林語堂曾眷戀《簡明牛津詞典》和《袖珍牛津詞典》,稱之為“枕中秘”。他認為這兩本詞典對詞的取舍是根據讀者的需要,同時又把詞當作活的材料,舉出實例,十分有用。其實,隨著詞典編纂學的發(fā)展,幾十年來好的英文詞典層出不窮,尤以供母語為非英語的讀者用的學習詞典(learner’s dictionary)不斷出現(xiàn)為最。例如《牛津高級現(xiàn)代英語詞典》、《朗文當代英語詞典》、《錢伯斯大眾英語學習詞典》、《柯林斯精選英語詞典》等等——釋義深入淺出(“朗文”釋義所用詞匯約2,000個),例證精當生動,語法簡明扼要,辨析饒有情趣。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其實用性已超出了林語堂的枕中秘。你不妨取其一二當作讀物。讀到不忍釋卷,甚至須臾不可離,那么語言也就學到手了。其中“柯林斯”最為淺近,“牛津”、“朗文”有雙解本。


10.危東亞
1920年出生于成都。
1945年畢業(yè)于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英文系。
解放前做過翻譯工作。1949年解放后即來到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任教。

先后教過本科學生、研究生以及教師進修班。
近二十多年來主要從事漢英詞典的編纂工作。
曾擔任《漢英詞典》(1978年版)副主編、《漢英成語詞典》(1982年)主編、《漢英詞典》

修訂版(1995年)主編。

學習“地道”英語

    學習英語,就是要學習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呂淑湘先生說過,英語是英語,漢語是漢語。這個提法相當尖銳,意識是告誡中國學生,要分清英語與漢語的表達方式,不要把二者混同起來。林語堂先生也一再強調過英文的表現(xiàn)法,并饒有風趣地說,在英文里只有“花聞香”,沒有“花香”。改革開放以來,學習英語的人越來越多,學習的客觀條件也在不斷改善。但是,學習的人在主觀上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不夠自覺注意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結果自己所掌握的英語質量不高,或可說毛病不少。大家都說要學“地道”英語。所謂地道英語就是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從這個角度看來,地道英語并不是什么玄遠的東西,在我們日常接觸的英語里就有,在許多課文里就有,在不少錄音里就有,就等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然而,要發(fā)現(xiàn)和學到地道英語,也就是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不是一下就做得到的。首先,要學會分辨什么是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其中必然有許多難點或特點。這些難點或特點理應受到重視,但是說來奇怪,中國學生往往忽略過去,不予重視。這個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確指導。正確指導可以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師,二是參考書籍。對廣大自學英語的人來說,借助參考書籍尤其重要。參考書籍,如詞典、語法書、用法書以及講作文修辭的書,都會告訴我們在學習和使用英語時應當注意什么。我們如果把從參考書籍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聽說讀寫實踐去,常作英漢對比,日積月累,最終就不但能辨別出而且能掌握住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


11.張中載
1934年生于浙江寧波。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畢業(yè),先后在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學習、從事研究工作。
1988年至1991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英語系講授英國文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托馬斯哈代——思想與創(chuàng)作》、《當代英國文學論文集》等。

“輸入”與“輸出”

    學語言光聽不說、光讀不寫,是學不好的?,F(xiàn)在,有不少學生只知戴著耳機聽英語,埋頭讀英語書,

卻不開口朗讀、背誦名篇、名段,不開口練著說英語,也不動手做筆頭練習,寫英語文章。只有語言

的“輸入”(通過聽、讀吸收語言),卻無語言的“輸出”(通過口頭和筆頭表達思想,應用學到的

語言),是學不好語言的。
    學語言同學文化分不開。通過語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文化學語言要聽讀題材廣泛的書籍和文章

(歷史、文學、傳記、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等),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增長各種知識,并學到

另一種文化的精華。


12.梅仁毅
廣東中山人,1935年出生于中山,后移居上海。
1953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現(xiàn)為外國語大學)英語系,1960年北外英語系研究生畢業(yè)。
現(xiàn)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登堂入室”

    要學好英語,就要對語言本身及語言所傳達的各種文化信息感興趣。當你讀到或聽到別人用簡潔的

英語表達深奧的思想時,興奮不已,立即記住,這就表明你已對語言產生了興趣。沒有這種興趣,

難以在語言學習中登堂入室。
    學習英語從一開始就要重視語音、語調。發(fā)音、語調、重音、停頓,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確。否

則,將影響聽力及口語,從而使語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簡易讀物對打好基礎極有用,要多讀。一是數(shù)量要多,至少讀四十本。二是要重復讀,選出十至十

五本,讀三遍,讀到許多問題印在腦子中。設想一下,別人能用一千五百到兩千詞匯寫出幾十本書

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表達方式掌握住,能夠表達多少內容!
    在基礎階段后期,或高年級,要努力背誦名篇,譬如說,背50——100篇。無論從語言還是內容

說,這都是精華。背熟了,對了解西方文化,對研究文字的運用都有好處。

 

13.胡壯麟
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3年3月31日出生于上海市。
195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
1985年至1993年任北京大學英語系主任。
現(xiàn)任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系統(tǒng)功能語法研究會會長等職。
主要獲獎著作有《語言學教程》、《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語篇的銜接與連貫》等。

英語學習有規(guī)律嗎?

    我認為學好英語在一般情況下可用如下規(guī)則描述:“動因+興趣”→決心→持之以恒→見效。
    既要珍惜課堂教學和老師指導的學習機會,也要抓住“習得”英語的機會,后者指學會自己主動聽廣

播聽錄音,看電視看錄象,讀書報讀小說,與操英語者用口語和書面語交流。

    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重點應放在發(fā)音正確、吐字清楚、表達自然。大

膽張口,有時不免背誦,以至自說自話。
    閱讀時對那些不影響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詞,少查詞典;對那些頻頻出現(xiàn)的某些新詞,多查詞典,了

解其意義和用法。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規(guī)律,學英語也一樣,因此,看一兩部淺易的語法書何樂而不為?


14.吳冰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博士生導師。
1935年出生,江蘇江陰人。
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
研究美國小說、美國亞裔文學及英語文體學。
從教40年來多次被評為校、部級先進工作者并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和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

基金會首屆“孺子牛金球獎”。
獲國家及北京市獎的主編或合編的著作有:《漢譯英口譯教程》、《杰克.倫敦研究》、《英語文體

學引論》、《英語寫作手冊》(修訂本)、《美國文學名著精選》等。

怎樣“一箭雙雕”

    學習外語和學習任何知識一樣,是不能投機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決心。
語言是有聲的,因此一開始就要把語音的基礎打好。發(fā)音正確,別人才能聽懂你的話,同時也便于

你通過“聽”來學習新的知識。
    我們常說的“英語基本功”包括聽、說、讀、寫這四個相關的方面,學習時要盡量平衡發(fā)展,如果

其中一項過差,會從總體上影響外語水平的提高。如今僅電視一個渠道就有許多“聽”的節(jié)目,可

“讀”的書更多。至于“說”和“寫”完全可以自己練習。沒有人對話,可以采取用英語思維的辦

法跟自己說?!皩憽眲t可以通過記日記來提高,一天記一件事,可以寫“聽”到或“讀”到過的,

這樣就復習了從“聽”和“讀”中獲取的語言知識。
    學習外語“懂得了”不等于“掌握了”。如對中國人來說,理解she和he二字并不難,但用起來卻

每每出錯,因此要常練、多練、反復練。
    語言是與文化緊密聯(lián)系的,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即便能說英語,在交流中也難免產生誤

解和其它困難。
    學英語除了肯下工夫外,還要動腦筋總結英語的特點,比較英語和漢語的“同”和“異”。看到了

“同”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不過,需要注意學習和掌握的還是“異”的部分。
    要想學好英語,得不怕麻煩勤查外國人為初學者編寫的單語詞典,因為使用雙解詞典時,大多數(shù)人

長圖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語解釋不但更加準確,而且通過看英語解釋還能復習常用詞匯和表達法,

可謂“一箭雙雕”。


15.陶潔
浙江紹興人。
1936年出生于上海。
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58年畢業(yè)。
現(xiàn)為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

學習是為了使用

    學習英語跟做任何學問一樣,沒有捷徑可走,不下苦工夫是不行的。
    學習英語首先要打好基礎。從語音語調做起,多聽錄音多模仿,一定會有收益。學習語言有一個累積過程,在聽、說、寫、讀四項技能中,閱讀是關鍵。應該大量閱讀簡寫本文學名著和其他簡易讀物,培養(yǎng)對英語的感性認識,了解英語社會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或詩歌或名篇背下來,那對以后寫地道的英語會有很大的好處。
    學習英語是為了使用。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要想方設法使用自己學到的東西。最簡便的辦法是用英語復述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和用英語寫日記。這兩種辦法可以促使我們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尋找我們想用的語言素材和表達方式,而長期堅持的結果會提高我們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語正確表達思想的能力。

 

16.何其莘
1947年出生于馬來西亞。
1975年畢業(yè)于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1986年在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獲英美文學博士學位。
現(xiàn)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教育部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

會副主任、英語組組長、中國英國文學學會會長。
著作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與王佐良合著)、《英國戲劇史》等。
主編《新概念英語》(新版)、《英語聽力教程》和《英國戲劇選讀》等。

怎樣達到用英文思維

    用英文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對于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huán)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的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中,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選好難易程度適中的原文書籍:一般以每頁(大32開)不超過八個生詞為宜。其次是閱讀方法:要像讀中文小說那樣快速瀏覽,不要默讀,不查字典,更不通過翻譯來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見不認識的生詞,要根據上下文來推測。第三是要堅持天天都讀,而且要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只要堅持下去,幾個月、半年之后,肯定會看到成效。

 

17.秦秀白
1941年11月生于天津。
1965年畢業(yè)于原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現(xiàn)任華南理工大學英語系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1996年曾任職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現(xiàn)任教育部第二屆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

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外語學會副會長等職。
曾應邀赴美國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講學后在耶魯大學英語系從事研究工作。主要

著作有:《英語簡史》、《英語文體學入門》、《英語通論》(主編)、《當代英語習語

大詞典》(主編)、譯著《英語的故事》等。

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

    好學生都不是在課堂上由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好老師在課堂內外“導”出來的。就

學習英語而言,不要把“寶”都押在課堂教學上,而要靠自學。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

要學會在生活中學英語。生活的范圍有多大,你的英語學習天地就有多么寬廣。誠然

,你周圍的語言環(huán)境是漢語,但你完全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虛擬的“英語世界”。常問問自

己:這層意思或這個事物用英語該怎樣表達?在這種場合或情景下,“老外”會說些什

么話?帶著這類問題去讀書,去請教他人,就能“立竿見影”。有了這種意識,你便會

發(fā)現(xiàn):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學英語,你一輩子都在學英語。
    要讀大量的英文小說。就英語學習而言,一部英文小說其實就是英語建構的一個“虛擬

世界”。那里有人,有人的心靈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揭示,有人與自然、與社會的沖突

與調和。走進一部英文小說,你實際上就已經“生活”在一個“英語世界”里了,還愁

沒有東西可學?經典作品要讀,寫得好的當代通俗小說也要讀,因為后者的語言更新

鮮,更有時代感。


18.黃源深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目前任教育部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

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副會長等職。
學術專長為澳大利亞文學、英語教學和翻譯。
主要著作有:
專著《澳大利亞文學史》、《澳大利亞文學論》、《澳大利亞文化簡論》、《當代澳大

利亞社會》;
編著《高校英語教材1——8冊》、《英國散文選讀》、《澳大利亞文學選讀》;
譯著《簡.愛》、《隱身人》、《我的光輝生涯》、《驚醒》等。

背詞典有用嗎

    大量閱讀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沒有大量閱讀很難學好英語。現(xiàn)今學生的一個通病是閱讀量太小,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細作”,產生不了語感,因而口筆語都缺少外國味。多讀文學作品和外國報刊不失為一劑良藥。
    寫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語學習上的不足,最能提高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學生)寫出來的,不是(老師)改出來的,多寫才能出文章。寫作在開始時往往是苦事,一不堅持就會放棄,因而需要毅力。寫作應輔以大量閱讀,寫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能通過閱讀自我糾正。
    英美人都反對背詞典,因為對說本族語的人來說,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大量的閱讀足以使英語詞匯得到多次重復,直到被掌握。而我國的英語學習者情況就不同了,生活在漢語語言環(huán)境里,英語的閱讀量往往不足,難以在自然的語境中通過重復掌握該掌握的全部詞匯。因此中國學生的詞匯量往往偏小,對聽、說、讀、寫造成很大障礙。我主張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如大三學生)不妨背一背詞典,細水長流,不要貪多,貴在堅持。背的同時不要忘閱讀,使背過的詞匯在閱讀中得以鞏固。掌握的詞匯一多,學習者便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19.李賦寧
陜西人,1917年出生。
193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194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研究院。
1948年獲美國耶魯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
曾任美國洛氏基金會人文科學研究員、北京大學英語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

議組成員、特約成員等。
1982年起任北大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xiàn)為中國英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莎士比亞學會副會

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名譽理事。
主要著作有:
《英語史》、《李賦寧論英語學習和西方文學》、《蜜與蠟:西方文學閱讀心得》、

《英國文學論述文集》等。

“讀書必須過筆”

    目前我國知識界的英語聽、說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但英文寫作水平仍不能令人滿意。

我在兩年前曾讀過美國一流雜志《紐約人》(The New Yorker)的印度專號,介紹印

度作家和印度各行各業(yè)的專家用英文寫的作品和文章的片段,包括詩歌、散文、評論以

及科技、醫(yī)藥、法律等方面的報導等。其中有些文章簡直可與當代英、美優(yōu)秀作家的英

文寫作技能相比美,有的甚至超過。我一向佩服林語堂、韓素音等人的英文寫作,但是

像他們這樣的英文高手在我國人當中畢竟太少,而今日的印度卻涌現(xiàn)出眾多這樣的人

才。我們在培養(yǎng)英文寫作高水平新秀方面也要急起直追。
    我建議:加強大學各專業(yè)課程的英文教科書、參考書、工具書和期刊(以及文學作品)

的閱讀,并用英文做讀書札記,寫讀書報告或內容提要的訓練。讀書必須落實到筆頭。

這是古今中外學人的共同體會。湖南岳麓書院的一條校規(guī)就是:“讀書必須過筆”。美

國某大學校長也曾說:“Every course we teach in this university is writing

 course.”(我校所講授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寫作課。)也都是這個意思。


20.姚乃強
1936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
1951年7月參軍,入軍校學習英語。
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
現(xiàn)任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專業(yè)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

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
重要譯著有《紅字》、《霍桑文集》、《??思{》。
主持編譯/編寫過多部詞典,如《藍登韋氏英漢大學詞典》、《綜合漢英詞典》、《商務

英漢學生詞典》等。

業(yè)精于勤

    我認為學好英語各人應根據客觀條件,學習目的和本人情況,依照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他人的經驗,要學習,要借鑒,但不迷信,不盲從,提倡因人而異,各自為戰(zhàn)。
    我學習和從教英語四十多年,我的體會是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初學者主要打好語言基礎,熟練掌握讀、聽、說、寫、譯的技能。我把這個階段的學習要領歸結為:先死后活,死去活來?!八馈敝付嗄7?,多練習,后達到熟能生巧,靈活運用。
    有了一定的基礎后,要強調多讀多寫,讀和寫都要精泛結合,不僅要讀文學名著,也要讀其它類的書,以及報紙雜志。要強迫自己寫,寫日記、寫讀書心得、寫短文。我的口號是:眼快手勤,翻爛一本詞典,磨出手指老繭。
    到了更高的層次,比如說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要加強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工作的要求,明確自己在專業(yè)上的主攻方向。要擴大面,做到博學多聞、博覽群書、博中有專。從寫學士論文開始,就要選好題,日積月累,逐漸使自己成為某一領域里的“行家里手”。這時也就可以說學有所成了。
    回過頭來,要與大家共勉的還是一句老話: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愿大家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有所成。

 

21.陸谷孫
1940年生于上海,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研究生班,復旦大學杰出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英漢詞典》主要編寫者之一;《英漢大詞典》主編。

 

Pressure與Pleasure壓力與興趣

 

   英語學習需要有pressure與Pleasure的結合。今日的英語教學中,接踵而來的考試和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窒息了同學們活潑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學生應試技能一般較強,而交際技能相對薄弱,要反個個兒,教師要使英語成為學生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每堂課要在連續(xù)腦轟擊(brainstorming)的同時,使學生開懷大笑幾次。
   “輸入”與“輸出”:保持兩者大致相當?shù)谋壤┤缯f“輸入”一百萬字的閱讀量,最好保持一萬字的寫作“輸出量”。寫完最好找高手修改,且不斷溫習修改意見。
    模仿與對比:說英語要說得字正腔圓,只有億萬次的模仿;要減少母語干擾,對比最重要,譬如說對比比出英語的動詞時態(tài)意識、與漢語迥異的數(shù)字意識等。


22.吳古華
1937年出生于上海。
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本科及研究生畢業(yè)。
現(xiàn)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語系教授。
曾任清華大學外語系系主任、全國大學外語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大學英語研究會理事長。
1989年、1993年曾兩次獲教委頒發(fā)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

“自說自話”練口語

    有人說語言是工具,有人說語言是行為習慣。這些說法都不無道理。兩種說法包含著一個共性:

練和用。工具只有常用才能熟練,使用起來才得心應手;行為只有多次重復才能成習慣。學習外

語無捷徑,必須反復練習和運用才能成為一種熟練的技能和工具。
    學習外語如同學用一種工具,都離不開方法。學習英語的方法或策略既可由老師指導、也可通過

學習者相互交流而獲得,但尤為重要的是學習者自身通過摸索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策

略。比如記單詞,為取得短期效應,突擊背誦可能起些作用,但從長遠說,大量閱讀是擴大詞匯

量的根本途徑。
    如何提高口語是當前英語學習者較為關心的一個問題。口語提高的關鍵在于“練”,天天練,時

時用。多練才能熟練,熟練才能生巧。先張口,不怕錯,與人對練,“自說自話”?!白哉f自話

”是極有效提高口語的一種方法,是為自己營造不受時間、地點及空間制約的語言環(huán)境。不用擔

心說錯,先張口,后求正確;不會說的可記下事后向他人請教,或在閱讀時,有意識注意英語是

如何表達的。大量閱讀易上口、地道的英語閱讀材料或書籍,是提高口語的根本途徑之一。

 

23.陸國強
1934年3月生,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外文系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曾應美國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西北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以及英國朗文(亞洲)出版公司之邀作過系列學術講座。1989年被滑鐵盧大學電腦中心聘為高級研究員,利用電腦進行英漢語義結構對比研究。
除在海內外發(fā)表論文之外,出版專著六部:《現(xiàn)代英語構詞》、《現(xiàn)代英語表達與理解》、《現(xiàn)代

英語聯(lián)想與搭配》、《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英語句型研究》、《英漢和漢英語義結構對比》。

學以致用


    The Power of knowledge consists not so much in its wide spectrum as in its wide 

application.知識的力量與其說在于廣博不如說在于廣泛應用。這句話是對“知識就是力量”的詮

釋。知識再淵博,若不學以致用,也產生不了力量。重在實踐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英語學習。在初

級階段,聽說是一對主要矛盾。首先要大量地接觸純正英語不斷刺激聽覺神經,然后進行口頭復述

或利用聽到的語言信息與他人交談。莎士比亞專家林同濟教授曾說過學英語的最好辦法是:

“Converse with Bernard Shaw for fifteen minutes before you go to bed.”從現(xiàn)代語

義學的視角來分析,這句話的含義是要培養(yǎng)一種語義能力(semantic competence),即語言直覺

(linguistic intuition)。到了高級階段,讀寫是一對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寫。當然先得進

行大量閱讀,擴大知識面,但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即創(chuàng)造地運用知識,這也是強化語義能力訓練

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凡是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均有較高的寫作能力,或者說具有識別和運用語義

結構的能力。語義結構是以語義為中心融合語法和語用的語言系統(tǒng)。每一種語言均有自己的語義結構

體系。掌握英語就是要善于實現(xiàn)英漢兩種語義結構的相互轉化,以克服逐字對應(word-for-word 

correspondence)、對號入座的傾向。例如: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倫敦。
The story takes place in London.

我們享受公費醫(yī)療。
We enjoy free medical care.

我們當務之急是要深化改革。
To deepen reform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以上三個例句均在語義結構上出了毛病,單從語法結構來看,似無可挑剔,但在語義上存在著不相容的

問題(如story與take place,enjoy與medical care,deepen與reform等在英語語義結構系統(tǒng)中

不相配),同時又違反了語用規(guī)律。在復旦工作的英美專家憑他們的直覺不約而同地判定上述句子為典

型的中式英語例證,應作如下的修正:

The story is set in London.

We are entitled to free medical care.

To deepen our commitment to reform is the top priority.

外國專家的這種判斷能力就是一種語義能力,而這種能力只有通過遞歸式反復實踐

(recursive manipulation)才能習得。

 

24.薄冰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
1921年生。山西應縣人。
1947年畢業(yè)于國立浙江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yè)后即擔任英語教學工作。迄今已50年。
1950年開始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外國語大學的前身)任教。
長期從事英語語法的教學與研究。對英漢翻譯亦有較深的造詣。近年致力于英語咨詢方面的工作。
主要論著有《英語語法手冊》(主編)、《英語時態(tài)詳解》、《英語名詞的數(shù)》、《高級英語語法》

(主編)和《英語語法札記》等。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者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小學生,我將多看故事多看畫,多聽句子多唱歌。語法我不學,完全靠模仿。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中學生,我將把好的課文念得正確、流利、爛熟,睡夢中會說出來,作文中

會用出來。我還要讀課外讀物,并用簡單的英語向我的同學復述故事的內容。我將學一點基本語法知

識,以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但絕不去鉆牛角尖。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自學青年,我將盡量結合英語實踐(讀、聽、寫、說)先把語法學好。就象

查詞典一樣,我將經常查閱語法書。等我把基本語法掌握后,我將展開大量的英語實踐,在實踐中通

過思考與總結解決疑難問題。同時,我將充分地利用好的詞典、參考書,包括較高深的語法著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英語專業(yè)實用書目及網址
【考研指點】外語專業(yè)讀研院校推薦
最具“錢途”的五大考研專業(yè):英語專業(yè)?同聲傳譯?高級口譯
2012外語考研解讀:百家爭鳴,各有千秋
上海外國語大學
全國外語院校英語專業(yè)聯(lián)席會議在我校召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