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頁五果:指棗、李、杏、栗、桃等五種果實?!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五果為助。”而把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離系果稱為佛教五果。
五果者,以五味五色配五臟。'素問’指的五果是大棗、栗、桃、杏、李。五果:《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薄端貑柌貧夥〞r論》:“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果即:李、杏、棗、桃、栗。
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
五谷:米甘,麻酸,大豆咸,麥苦,黃黍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果
李
杏
棗
桃
栗子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民間俗稱的五果為栗、桃、杏、李、棗。
《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div style="height:15px;">
《素問藏氣法時論》:“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
佛教中,將因果關系的結果分為五類,依次是: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離系果。這里的“果”,則代表動詞“結果”。
栗
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喂柞蠶。
桃
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或黃色的,一般在亞洲最受歡迎的品種多為白色果肉,多汁而甜;歐洲、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的人則在歷史上喜歡黃色果肉較酸的品種。
杏
是一種水果植物,屬于薔薇科李屬李亞屬,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
李
是薔薇科植物李樹的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7~8月間成熟,飽滿圓潤,形態(tài)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水果之一。它既可鮮食,又可以制成罐頭、果脯,全年食用。
棗
棗是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樹,也是棗樹的成熟果實。花小多蜜,是一種蜜源植物。果實棗,長圓形,未成熟時黃色,成熟后褐紅色??甚r食也可制成干果或蜜餞果脯等。營養(yǎng)豐富,富含鐵元素和維生素。
佛教五果
異熟果
異熟,舊譯為果報。這是基于因果概念而來的一個具有新意的同語,指眾生前生善惡行為所招致的苦或樂等果報。即四緣中增上緣所得的果。異熟果與因性質不同,既不同時又非相隨。前生的因是道德性的善或惡,后生的果是實體性的善或惡,如人“放下屠刀”行善,立地成佛;作惡變成鬼,就稱為異熟果。
等流果
是由原因流出來的結果。由或善或惡的因生起同類的或善或惡的果。等流果是與原因為同種類的結果,又稱習果。《阿毗達磨俱舍論》認為,果似因為“等”,果從因生為“流”?!暗取笔堑韧?,“流”是流類,等同流類的果為等流果。例如先前操殺生之業(yè)縮短了其他生物的壽命,而其后的果報亦會是短命而死。
士用果
士用即人的作用。人們使用各種工具所造的各類事情,所得的結果稱士用果。
增上果
。一切具有影響力或不起阻礙作用的即積極的或消極的原因都是增上緣。依增上緣而生的果是增上果。如眼識(眼的視覺能力,由此而能起視覺的認識)對眼根(生起眼的感覺的依據(jù)。有勝義根與扶塵根兩部分:勝義根體質清凈,肉眼不能見;扶塵根則是肉眼可見的眼球,是勝義根發(fā)揮作用的依據(jù)。)來說是增上果。即是眼根是眼識的增上緣。
離系果
修習佛法,斷絕一切煩惱,超脫生死輪回,獲得最高結果,稱離系果,又稱解脫果,即涅盤。
說明:五果說中的士用果及增上果,肯定了人在創(chuàng)造事物中的作用。因果論學說貫穿了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強調社會行為責任感的精神,包含了值得肯定的合理的內容。佛教因果論側重于人的心理和行為方面,主要是心理活功的分類,強調業(yè)(因)和業(yè)報(果)。因果論闡明兩種相反的人生趨向:作惡業(yè)而引起不斷流轉、即生死輪回,及作善業(yè)而引向還滅,即歸于涅盤。就是緣起流轉和緣起還火兩大因果律。佛教教人要作善業(yè),長期修持,以超脫生死流轉,追求和證悟涅盤。
五行學說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五行這間的生克乘侮關系又錯綜復雜,十分玄妙,常常令初學者云里霧里,不知所措。比較簡單的應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五行歸類法:五臟中的肝屬木,五谷中的稻屬木、五果中的李屬木、五畜中的兔屬林、五菜中的葵屬木。肝功能欠佳的人,宜補充屬木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2、五色歸類法:五色中的青屬木,赤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往往面色潮紅,宜補充紅色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3、五味歸類法:五味中的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成屬水。腎功能不全的人,應吃清淡少鹽的食品。
4、五性歸類法:五性中的溫屬木,熱屬火,平屬土,涼屬金,寒屬水。
《配餐營養(yǎng)學》常見烹飪原料中,介紹了許多食物性狀。如荸薺,性寒滑,味甘涼,有安中益氣,開胃消食,清熱止渴等功效。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中醫(yī)文獻。學者們認為,該書的成書時間約在戰(zhàn)國時期。由于 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飲食營養(yǎng)的合理調劑,是人們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因而提出了“醫(yī)食同源”的學說?!饵S帝內經素問》中提出的“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 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論述,既是醫(yī)學方面不可忽視的至理名言,也是指導人們飲食的重要原則。
“五谷為養(yǎng)”指出了人的生長發(fā)育、健康長壽離不開五谷。這里的“五谷”泛指各種糧食作物,并非確指某五種谷物。
“五畜為益”是《黃帝內經》中論述配餐的又一重要原則?!霸谝约Z食為主的同時,適當配一些肉、乳、蛋品。
“五菜為充”的“五菜”,也是泛指各種蔬菜。古人認為,如果只吃糧食和肉類而不吃蔬菜,營養(yǎng)也不夠全面,因此把蔬菜也提到議事日程,列為日常飲食的必需品。
“五果為助”是說盡管有了以上幾類食品,但還不夠,還要盡可能地吃一些干、鮮果品加以補助,才更有利于養(yǎng)生保健。
上述四個方面,幾乎把迄今為止人們飲食中的所有原料全部概括了。值得注意的還有兩點:一是每類食品中的“五”字,告訴人們,要吃雜一點,即使糧食,也不能只 吃某一種細糧而不吃雜糧。不同的食品,其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各有所不同,吃雜一點是有好處的。肉類、蔬菜、果品也是一樣。二是對不同的食品,分別用了“養(yǎng)”、 “益”、“助”、“充”四個不同的字眼。這不全是為了避免行文上的重復,而是有深刻用意的。它不僅講了各類食品對人體的養(yǎng)益功能,而且有主次之分。“養(yǎng)” 是主要的,“益”、“充”、“助”是輔助,不能喧賓奪主。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是說“五谷”、“五畜”、“五菜”、“五果”對于人體的 養(yǎng)、益、助、充功能各不相同,但都有益于健康,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氣味合”才能起到“補精益氣”的作用。所謂“氣味合”(即“五味合”)指的是“心欲 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胃欲咸。此五味之所含藏之氣也?!比绻逦恫缓?,對人體必有所損?!拔哆^于酸,肝氣從律,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喘,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絕,精神乃央。”這些論述指出了“五味”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飲食與生理、病理有密切的關系,這都是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
蔬菜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食用的歷史非常悠久。古籍《爾雅》定義蔬菜為:“凡草可食者,通名為蔬?!敝袊鳛檗r耕文化發(fā)源最早的國家之 一,7000年前,除了種植谷類,對其他植物也進行了選擇和馴化;神農嘗百草,把它們分為不可食的草和可以食用的菜,而對不宜常食,但可醫(yī)病的則稱之為草 藥?!抖Y記·曲禮》篇中說:“羹之有菜者用,其無菜者不用。”可見,即使是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古代,蔬菜也絕非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來自中華民族幾千年 養(yǎng)生保健食療效果的體驗。正如《本草綱目》所述:“謹和飲食五味,臟腑以通,血氣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壽命可以
長久„„菜之于人,補非小也?!?div style="height:15px;">
此處的葵應為“冬葵”的,可惜科葵應該是八、九月栽種,冬末春初 采集的植物,但《七月》列為七月采集和烹食李時珍認為“冬葵”是 古人常食的蔬菜,應早已栽培出不同時期栽種及收成的品種。
冬葵于冬春之際開花,因謂之冬葵。古代即為重要的蔬用植物,以幼 苗及嫩葉作菜,即《本草綱目》所云:“古者葵為五菜之主”,《農 藥通訣》也說:“葵為百菜之王,備四時之饌”,耐旱,味甘無毒, 供食之余,還可以泡制為腌菜,堪稱為“蔬菜之上品”。可惜現(xiàn)在很少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