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經(jīng)臨床運(yùn)用 (五,素問·陰陽清濁)5.11.靈樞五味00:0005:39
第九節(jié) 靈樞·五味
題解 本篇主要說明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中的5種性味對人體所起的不同作用,并說明了五味對于五臟疾病的宜忌,這些宜忌,都是藥物治療和飲食療法以及病人飲食調(diào)補(bǔ)的基本原則,故以《五味》名篇。
提要 本文以五行分類的方法,扼要地說明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都具有五味屬性,因此,其對內(nèi)在五臟的營養(yǎng)和作用各有不同,同時(shí)又說明病理情況下,對食物五味也應(yīng)該各有宜忌,開創(chuàng)了后世食養(yǎng)療法的先河。按經(jīng)文順序,本篇主要論述了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
(1)說明谷氣五味和五臟的密切關(guān)系。(2)說明飲食物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3)在認(rèn)識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對五臟作用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說明了五臟疾病對這些食物的宜忌。
原 文一
黃帝曰∶愿聞谷氣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別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稟氣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谷氣津液已行,營衛(wèi)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黃帝曰∶營衛(wèi)之行奈何?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 之兩焦,以溉五藏,別出兩行,營衛(wèi)之道。其大氣【1】之摶而不行者,積于胸中,命曰氣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2】,其大數(shù)常出三入一【3】,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注釋】
【1】大氣;指宗氣而言。張介賓《類經(jīng)》注∶"大氣,宗氣也。"
2】天地之精氣∶天之精氣,指天之陽氣;地之精氣,指水谷精微之氣。
【3】出三人一∶歷代注家解釋不同。馬元臺、張介賓認(rèn)為是指谷食之氣呼出三分,天地之氣吸入一分而言。楊上善《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則說∶"氣海之中,谷之精氣,隨呼吸出入也。人之呼也,谷之精氣,三分出已;及其吸也,一分還入,即需資食充其腸胃之虛,以接不還之氣。"任谷庵;"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其大數(shù)常出三入一。蓋所入者谷,而所出者,乃化糟粕。以次傳下,其津液溉五臟而生營衛(wèi)。其宗氣積于胸中。以司呼吸,其所出有三者之隧道,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任氏所解,似得其旨。
原 文二
黃帝曰.谷之五味??傻寐勂?伯高曰∶請盡言之。五谷∶杭米【【1】甘,麻【2】酸,大豆咸,麥苦,黃黍【3】辛。五果;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五菜;葵【4甘,韭酸,藿【5】咸,薤【6】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蒽。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飯、牛肉、棗、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非皆酸。
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注釋】
「1】杭米∶杭,粳的異體字。杭米,即粳米。「2】麻∶即芝麻。張介賓《類經(jīng)》∶"麻,芝麻也。"
【3】黃黍∶即黍米。張介賓《類經(jīng)》∶"黍,小米也,可以釀酒,北人呼為黃米,又曰黍子。"
【4】葵∶葵菜,含天葵、紫葵等。又注為冬葵,如楊上善《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冬葵子味甘寒,無毒,黃芩為之使。葵根味甘寒,無毒。葉為百菜主。心傷人。"當(dāng)以葵菜為是。
57藿;即豆葉,泛指豆葉菜,如豌豆葉等。張介賓《類經(jīng)》;"大豆葉為藿"。6】薤∶即菖頭,或醮頭,俗名野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