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傳說造字者為倉頡,《旬子·解蔽》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薄秴问洗呵铩酚涊d:“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庇捎趥}頡造字的貢獻實在太大,所以關于倉頡造字的傳說和遺跡遍布黃河中下游許多地方。這其中,臨汾的洞兒村即今堯廟鎮(zhèn)西趙村影響較為廣泛。
一、倉頡造字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用祖?zhèn)鹘Y繩記事的老辦法記載史實。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么,連他自己也沒法辨認了。
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談判,命倉頡整理炎帝幾年來侵境殺民的史實。倉頡在記史的庫房里泡了幾天,泡得頭昏腦脹,耳鳴目眩,談判時仍然出了差錯。民族的尊嚴受到損傷,他本人也遭到黃帝的指責。
這件事,使倉頡受到很大的刺激。他決心搞出一種符號,讓大眾都能用符號來表達思想,傳授經(jīng)驗,記載歷史。他苦思苦想,把腸子擰了九十九個過,也沒能想出條明路來。母親勸他到大眾中開闊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陽關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個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涉過了八八六十四條河流,拜訪了九百九十九個善思會道的人。臉跑瘦了,腿跑腫了,汗水淌干了,頭腦開竅了。他回到家鄉(xiāng)陽武村,躲進村西溝內(nèi),著手整理從大眾中采訪的素材,創(chuàng)造代表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符號。為了不受外界干擾,他不讓親朋知曉,不讓妻子近身,連吃飯也不回家。飯由母親來送,但是,他對母親也有個規(guī)定,飯送到溝畔,搖鈴打招呼,他聽到鈴聲自己來接,不讓母親到他的住處來看。就這樣,一個月光景過去了,一年、兩年也很快地過去了。他仍鉆在山溝里不肯露面。妻子擔心他的健康,母親不知兒子到底搞些啥名堂。一天,母親提著飯菜,不搖鈴不打招呼,悄悄來到兒子住的地方。到了那兒一看,只見滿溝滿岔的石豬石羊在馱石頭,數(shù)不清的石人正在砌樓房。母親驚訝地喊道: “乖乖,這些石豬石羊多可憐,快讓歇歇,莫把它們壓死了?!痹捯魟偮洌i石羊臥倒了,石人也撲倒在地。山溝立時變得死寂無聲了。倉頡聽到母親的聲音,急忙跑出山洞,見到此情此景,干急卻沒有法兒。
原來,倉頡孤身住在溝內(nèi),日夜忙著創(chuàng)造新的符號。為了叫起來方便,他給符號取了名字,叫做字。這些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態(tài)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園紅園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亮牙兒的形態(tài)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到鳥獸的爪印涂的……,倉頡就是這樣細心觀察萬事萬物,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著字兒。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造的字也越來越多。那時,沒有筆墨紙硯,他就折來溝岔的樹枝,把字兒寫在山洞的墻壁腳地上。一個山洞寫滿了,他就挖出第二個山洞繼續(xù)寫。這種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給倉頡托了個夢,說“人間沒有字,萬古如夜黑。你快點造字吧,不要擔心沒處寫,我給你造一座石樓,能把你造的字全部藏在里面?!钡诙欤瑐}頡起床后出門一看,只見石豬石羊馱著石頭,石人挖著地基,心知天神暗助,心中十分高興,不用說,造字的勁頭也更足了,等到第二個山洞畫滿時,石樓也砌到了一半,倉頡又挖了第三個山洞,仍在緊張地造字。不料,母親不打進來了,一句話泄了天機,破了仙氣,石樓沒有修成。據(jù)說,石樓修成后,在樓頂可以俯視西安,臥看北京,能聽到天宮群仙聚會時的說話,可喚來百鳥繞樓齊鳴,白水縣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呢。
象形文字舉例
倉頡造出的三窯字兒無處妥善地保存了。他只好從頭到尾地記在心里,走出山洞,回到村莊,要給兄弟姊妹們教。但是,家鄉(xiāng)的人們習慣了走老路,不大肯接受新事物,倉頡一氣之下,跑到外地去傳授自己創(chuàng)造的字。據(jù)說倉頡在西安附近教千名學生,還在河南、山東、河北各地辦過教字的臨時學堂,真是譽滿四海內(nèi),桃李滿天下。
倉頡回到故鄉(xiāng)時,已年過半百,眼睛發(fā)花,家鄉(xiāng)子弟們求他教字,他高興得坐著凳子,伏在桌子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終于教會了家鄉(xiāng)的子弟。但他年輕時,教是站著懸腕寫,寫得龍飛鳳舞,筆力勁秀,因此,教出的學生也是站著懸腕寫字。而教家鄉(xiāng)的子弟時,坐下伏在桌子上寫,家鄉(xiāng)的人至今仍不會站著懸腕寫字。這件事,使倉頡很傷心。
倉頡到底創(chuàng)造了多少字?據(jù)說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當然,人們只學會了幾升,就是后來成為圣人的孔子也只學了七升,還有三升沒處用,撒到蠻夷之鄉(xiāng),這才使外國人開始有了文字。
二、倉頡造“夠”字
“夠”字該咋造呢?這可難住了倉頡。他想了好久,仍想不出明道道。于是,他去請教黃帝。
黃帝是個大智大勇的人,也被難住了。但他沒有推卸不管,而是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認真和倉頡進行討論。他問倉頡:“天下的事兒,什么已經(jīng)使你夠了,什么使你不夠?”
倉頡回答:“食能飽腹,衣可蔽體,我就感到夠了。而知識再學,卻永遠也不得夠”。黃帝說:“食僅能飽腹,衣僅可蔽體,這只是最起碼的要求,而我們的目的,是使天下人不僅能吃飽,還要吃好呢,不僅能穿暖,還要穿得很體面呢。你感到夠了,說明你一門心思用到造字上,別的事顧不上想,而我是一族首領,總感到我們民族在這方面還缺乏,很不夠。”
倉頡問:“那么,什么使你感到夠了?”
黃帝答:“大臣議事,羅哩羅嗦,我聽到誰說一句多余話,心里就夠了,一句話說多了,我也夠得不行。”
黃帝這么一說,倉頡的頭腦立即開了竅,忙蹲下身子,用指頭在地上劃了兩個形樣不同的字,一個是多左句右的“夠”,一個是句左多右的“夠”,究竟哪一個合適,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黃帝看了看,想了想,說:“都讓它存在吧!叫人們看了,少說些廢話。"就這樣,夠字造出來了,而且有兩
三、倉頡造“法"字
倉圣造了那么多字,卻不會造一個法字,他慪愁了好久,仍不得要領,煩得實在不行了,就到村外去散步。忽然,一只狀如山牛、頭長一犄角的怪獸從他身旁跑過。跑到一小片樹林里,就用尖利的獨角去頂那些長得七扭七歪的樹,頂?shù)挂豢?,又頂一棵,樣子十分兇狠。不一會,那些不端正的樹都被頂?shù)?,獨獨剩下一些端正高大的法樹。倉頡感到奇怪,悄悄地跟在野獸后邊,看它還要干些什么。
怪獸休息了一會,滿意地看了看樹林子,然后悠哉閑哉地向前走去。正走著,突然聽見前方有吵鬧的聲音,立即停下來,警惕地豎起耳朵細聽,聽了一會,便憤怒地朝吵鬧的地方奔過去。倉頡嚇懵了,驚呆了,及至醒轉過來,慌忙尾隨其后,緊追不舍。他要大聲警告吵鬧的人:趕快避開,野獸過來了!但是,還沒有等他跑到跟前,那怪獸已用獨角把一個彪形大漢頂落溪水之中,還要再頂,只見那人泡在水里作揖叩頭,口里還不住的呼叫求饒哩。而旁邊站著一人,手里死死抓住一頭野豬,他眼看著野獸攻擊落水者,絲毫也不害怕,不僅沒有搭救那人的表示,反而流露出些許的得意之色。倉頡看到這里,對那個見死不救的人,心里憎恨極了,而對落水者的生命安危,十分擔心。不由多想,他三幾步就蹦了過去。這時,那野獸又悠哉閑哉地走去了,走到不遠處,臥在一個土崗上朝這里觀望。
這時,倉頡才稍稍松了一口氣,一顆懸著的心也才慢慢向下落。他急忙救出落水的人,怒視了站著的那位一眼,便拉著落水者快逃。誰知落水者不但不逃,還給站著的那位作揖說好話,仿佛對不起那人似的。倉頡感到奇怪,一問,心里才一下子亮堂了。
原來,這兩個人住在同一村落,作伴上山打獵。落水者懶惰,走到這兒不走了,躺下睡大覺。站著的那位獨自進山,冒死打死一只野豬,費力背了回來。而落水者見了,非要分一半不可,言說他不能白白來一趟。站著的那位不給。兩人便吵開了,而且,已經(jīng)動了武。眼看站著的要吃虧。那野獸奔過來了,一角就把落水者頂?shù)?,又一角頂入水中,要不是落水者求饒恐怕還要再頂呢。
倉頡問:“那野獸不傷人嗎?”站著的那位說:“不傷好人,專傷壞人。如果碰見有人爭執(zhí),就攻擊邪惡的一方,聽到有人爭論,就咬不正的一方,公正允當,不出偏差?!?/span>聽到這兒,倉頡又想起獨角野獸剛才頂樹的情況,不覺高興地長長出了一口氣,說道:“這原是一只善良的野獸??!說罷,又扭頭朝土崗上看去。土崗上這陣什么也沒有,那獸已經(jīng)離開了。倉頡忽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便問:“那獸叫什么名字?”
這兩個人都說叫:“鴦”就這樣,鴦在倉頡的頭腦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當倉頡回到家里,又要造法字時,便不由得想起了堡蒙他想:法是端正的,象法樹端正的那個樣兒;法也是公正允當?shù)?,見邪惡就攻擊,見不正就爭斗,象駕那樣正直。何不從鴦字方面考慮法字呢?于是,他想呀想呀,終于想出了一個理想的字兒:法意思是鴦頂不直不正的人和物,一直把它頂去,使世界變得公平,平得象水一樣鹿。故爾“法”字為“鴦”下一“去”,左旁“三點水’’兒。直到很久以后,人們才把它簡化成今天這個法字。
四、倉頡造錯的四個字
有一天,倉頡給學生教了四個字:奸、好、出、重。領讀完畢,逐一解釋。他說: “三個女子到一塊。嘰嘰咕咕,神色詭密,肯定是說些淫亂之事,’故爾三女為奸。而一女一子結為百年,互敬互愛,互相幫助,故爾女子相配為好。一山在另一山上頭,這叫山外有山,應為出。千里遠行,越走越累,即使手里拿一根雞毛,也感到份量不小,故此千里應為重?!边@樣講罷,他叫學生復習。有一學生突然站起來說:“先生,你教的四個字都念錯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倉頡吃了一驚,仔細看著四個字,覺得沒有錯處,便問道:“錯在哪兒?”那學生毫不畏怯,大膽地說: “三個女子都是女子,到一塊親密得抱成一團,那叫好,不叫奸。而一子一女到一塊,眉來眼去,拉拉扯扯,常常發(fā)生那個事,人們不稱贊,還罵哩,因此,子女相配應為奸,而不能叫好。兩山想壓,連地都想壓垮,那不叫出,而叫重。千里之行,離家離村,應該為出,而不應為重。”
倉頡聽了這一番話,感到說得有理,自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高興后輩有人,國家興盛有望。但想到自己造成的錯誤已經(jīng)流傳很廣,要一一去糾正很難,心里斷愧得無法說。于是他匆忙向黃陵趕去,一是要向黃帝當面檢討錯誤,二是要請黃帝發(fā)一道圣旨,把錯字一一糾正過來。但是,當他見到黃帝后,黃帝卻說:“字是代號,你已經(jīng)那樣教了,就讓它那樣向下傳吧!不需要再糾正了?!睆拇?,這四個錯字就將錯就錯,一直錯到了今天。
而給倉頡指錯的那個學生,后來來到高麗國去教字,卻十分認真地把奸字和好字兩個字糾正了(見《正字通》)。至于出和重是否糾正,卻沒有人說過。
五、倉頡造錯了“矮”字和“射”字
倉頡把自己關在山溝里造字,累了就到山坡的樹林中散步。有一次,他老遠見一個很矮小的東西在動,走近一看,才知是一個人側身彎弓射箭。順著那人的目光望去,只見一群野兔蹦跳逗趣,竄來竄去。那人見兔子不肯站定,也只好久久地列開架勢,拉滿弓,不放箭。倉頡看了一會,忽然靈機一動,從那人側身射箭姿態(tài)中造出了“矮”字和“射”字。
后來,他在給學生教這兩個字時,說:“矢是箭,委是一個人側身拉弓的姿態(tài),拉弓射箭時身子蹲下去,故日'矮’。身子蹲得越矮,放出的箭越有力,因此把寸、身兩字合在一起,就是'射’?!?/div>
一學生不解,說:“先生,我沒有聽懂,請你再給我們講一遍?!?/div>
待倉頡又講一遍后,那個學生卻說:“先生,你把這兩個字造錯了。”你看,一寸身子怎能射箭呢?依我說,寸身兩字合起來就是'矮’字。而側身拉弓射箭應為'射’字,說是'矮’字講不通。”
倉頡聽著這學生的解釋,覺得很有道理。慚愧之余,細細捉摸發(fā)生錯誤的原因,捉摸來,捉摸去,半天才醒悟道:''我是錯了,錯在用一個動作造出了兩個互不搭邊的字?!庇谑?,他又去請黃帝發(fā)圣旨糾正。黃帝說不必要了。因此,這兩個造錯的字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六、鬼哭龍藏的傳說
老年人說,字能逼邪。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弄清這事,還需得從倉頡造字說起。
倉頡那個時代,山鬼已經(jīng)成精,到處害人:妖龍魔法更大,動不動發(fā)一聲洪水取樂。人們沒有辦法,只得用整豬整羊整牛敬獻,祈禱他們可憐百姓。山鬼妖龍那里肯聽,仍作惡不止。
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能把世界的善行惡德統(tǒng)統(tǒng)記錄下來,傳諸后世,以至千年萬載。山鬼聽到這消息,心里發(fā)慌,唯恐自己的丑行被記去,便四處尋找倉頡。他要把倉頡害死,把文字毀掉,但尋來尋去,卻沒有找到。于是,他去聯(lián)合妖龍。妖龍聽了山鬼一席話,滿不在乎地哈哈大笑,說道: “讓咱給你顯點本事,保他十個倉頡死掉五雙?!闭f罷,喝來蝦兵蟹將,掀起巨浪狂濤。剎那間,千百里地面,立時變成了汪洋大海。山鬼高興得手舞足蹈,言說倉頡即使鉆到老鼠洞里,也逃不了死路。
但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倉頡不但沒有遭到暗算,還被玉皇大帝請去赴了一次蟠桃宴會。宴會上,玉皇特別表彰了倉頡的功績,并下令天宮諸路神仙,金童、玉女,都要學會倉頡創(chuàng)造的文字。這樣以來,倉頡的威望大大提高了,而且處處都有神仙保護。 待到倉頡返回到人間,卻見赤地千里,人死房塌,心里好不悲傷。他知道又是妖龍作怪,心里憤恨極了,決心把妖龍的丑行記下來。但是,人都死了,記下來又有什么用呢?他悲痛欲絕,覺得自個獨獨活著沒有意思,便去處懸崖向下就跳。說也奇怪,他跳下懸崖,卻象浮在水上,怎么也落不下去。他氣急了,走上崖畔,掀起一塊三棱巨石,要把自己砸死。當他舉起巨石,正要朝自個頭上砸去時,卻不知誰從空中把巨石接走了。抬眼一看,四野茫茫,仍是不見一人。他正感到奇怪,忽聽空中有人說話:“蒼生已經(jīng)復蘇,一切恢復原貌,你還不快點回去,”話音剛落,立即看見全村男女老幼向他奔來。他問鄉(xiāng)親:“這是怎么回事,我是在陰間還是在陽世?”大家都說在陽世呢!他又問:“你們不是被水淹死了嗎?怎么能跑到陽世來?”大家都說沒有發(fā)大水,是做了個夢,夢中還聽見有人喊著“快去救倉頡”,他們才跑來了。他們又問倉頡: “為什么要尋短見,是否是遇到啥不順心的事了”?倉頡敘說了原委,大家方才明白是玉帝在天顯靈,使他們死而復生了。于是全村人爬在地上,朝空中叩拜了一番,這才返回村子。
這件事兒傳到山鬼妖龍那里,使他們大大地吃了一驚。但是,他們并不甘心,認為不除掉倉頡,以后永遠也不得安生。經(jīng)過一番周密策劃,便依計分頭行動去了。
有一天,倉頡正在整理字書,忽聽有人叫他,抬頭看時,只見一妙齡女子站在身旁,天真活潑,含羞帶笑,幾番啟動朱唇,欲言又止。倉頡是個正派人,見此舉動,不由惱怒,沉下臉問她有什么事。那女子忽然低下頭去,可憐巴巴地說,她家住在后山,久聞倉頡造了神字,全村人都想學。她是走親戚回去,想請先生一道同去教字,只怕先生不肯答應,故爾欲言又止,萬望先生切勿見怪。倉頡信以為真,轉怒為喜,好言安慰后,便背上書捆,一同朝后山走去。進入后山,先是羊腸小道,獸走蛇行,古木參天,虎嘯狼竄,接著是兩山對峙,頂插藍天,危石懸空,陰風時起,再接著是巨蟒當?shù)?,簸萁大的蝎子橫行,骷髏跳舞,吊死鬼唱歌。這一層比一層險惡的情景,差點兒把倉頡嚇壞。他急忙轉身要逃,卻見那妙齡女子癱軟倒地。
倉頡更急了,忙用手摻扶,不料那女子就地一滾,騰躍而起,眨眼間變出了另一副模樣:口如血盆,舌頭吐出一尺多;眼無睛白,一對三角黑窟窿;鼻孔向上噴紫霧,面皮脫盡露骨頭,紅發(fā)蓬亂散頭披,白衣白褲露肚蒂。倉頡不看還罷,一看便驚叫一聲,跌坐地上,渾身象篩糠一樣顫抖。而那變化了的女子,卻哈哈大笑,聲震崖壁,一雙長長的干骨頭手指伸來,一把抓走了倉頡的書捆。倉頡著急害怕,卻全然掙扎不得,眼看一生心血將毀于一旦,也是沒有一點點辦法。正在這時,那書捆中突然飛出一團火球,直朝那女子身上飛去,將要挨住女子,忽然烈焰騰空,火勢強猛,燒得那女子痛聲慘叫,通體黑焦,迅速逃至山洞,叫聲依然不絕。而書捆丟在地上,雖經(jīng)大火卻依舊完好。倉頡掙扎著爬到書捆旁,一把抓住,雙手緊緊地抱進懷里,好象護住自己的心肝一樣。但是他渾身發(fā)軟,依然無法行走,心里仍在著急害怕。半空中忽然傳來聲音:“倉先生,不需害怕,有本山神在此,料他山鬼把你也無可奈何!快隨我走?!痹捯魟偮?,倉頡象被人摻人云端,一股清風從身后吹來,不一會就飄飄悠悠地回到了家里。這事兒一經(jīng)傳開,人們都說字是寶貝,能鎮(zhèn)山鬼,爭著學習的勁頭更大了。
有一天,倉頡正在給一群青年后生教字,突然有一股旋風吹來,旋風中夾裹灰土沙石,打得人抱頭縮身,不敢睜眼。睜開眼睛,卻見書頁被風卷上半天,翻滾著朝東南方向飄去。他來不及多想,撥腿就追,追了一天一夜,追到濁浪騰空的黃河岸邊。黃河擋道,無法前進,眼看旋風息止,書頁紛紛落進水中,倉頡卻想不出打撈的辦法。無可奈何,他舍出性命跳進水中,盡全力向書頁落下的地方游去。河水暴怒,浪如山峰,倉頡一會兒被壓入河底,一會兒被舉上半空、觸礁不死,撞樹桿不傷,完全象一個鐵打的人兒。忽然,一條有坐房子大的魚游了過來,張開能吞掉半座高山的大口,要把倉頡吞掉,倉頡害怕得急忙向后躲避,魚也毫不放松地將頭向前伸去。正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忽然傳來一聲巨響,大魚頓時消失,河水分開一條
金光大道。倉頡沿著大道前行,行至一座金壁輝煌的寶殿之內(nèi),卻見一撂書擺在黃金鑲邊的珍珠書桌上,走前看時,正是自己那被風卷走的書頁。他喜出望外,抱書步行出殿,一路高高興興,不覺已來到岸上沙灘。及至同頭再看,卻不見金光大道,依舊是茫茫黃浪,大水一片。細細一想,方知是妖龍興風作浪,要把他和書一塊毀滅,卻不知那路神仙顯靈,暗中救護了他一條性命,又使字書完好無損。這樣想罷,便朝空中九叩八拜,以謝神靈,然后才抱起書卷離開了河邊。從此以后,天下多年未遭水災,人們高興地說,倉頡創(chuàng)造的字厲害,連妖龍也嚇得藏起來了。
這兩件事一經(jīng)傳開,便越傳越廣,越傳越奇,以至于傳出了字能避邪,字可逼邪的說法。直到現(xiàn)在,一些老年人還說,晚上睡覺枕本書,鬼神也不敢近前,還說讀書人身上有一股字的正氣,能消災避難,逢兇化吉,壽命比不識字的人長得多。
倉頡根據(jù)動物的腳印、物體的形狀,在地上畫著這些圖形。傳說:當倉頡完成的一剎那,玉皇大帝為表彰其功績,派五谷神到人間,給人間施“小米雨”,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五谷神就化為五只羊,鎮(zhèn)守人間,并祝愿此處永無饑荒。
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
[蒼頡書]釋文: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學耒,弢雨水,兒糾叔
兵朱。
[蒼頡書]釋義:
倉頡造字
身體變化,需要庇護。于是尼山是養(yǎng)老送終的好地方。[老有所養(yǎng)]
雜草莊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幫助。[壯有所用]
學使農(nóng)具,取水灌地。小兒纏著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紅飄帶。[幼有所長]
[蒼頡書]的內(nèi)容,與'[禮記禮運]篇所講的大禹以前的社會情況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為大同’。這就是從孔子到孫中山二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論,原來出自于上古時代的[倉頡書]。
[倉頡書]不愧是天下第一書,愿天下讀書人都來讀一讀【倉頡書】,讓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們這一代開花、結果,讓中華大地真正實現(xiàn)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宏圖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壯麗輝煌! 最后讓我把宋代大觀帖上的釋文,附在下面,沒有前輩的最初探索,哪有我無名小子的最終發(fā)現(xiàn),短短的二十八字的【倉頡書】,乃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見證,可謂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類的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大觀帖》翻刻時將《倉頡書》28字譯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div>
史書記載:
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史學家徐旭認為,文字的出現(xiàn),應與倉頡有關。那時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據(jù)《萬姓統(tǒng)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圣,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明一統(tǒng)志·人物上古》亦記載:“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圣,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書臺北有倉頡陵墓。他所處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6世紀。據(jù)此推測,四、五千年前,中國的文字就比較成熟了。
全國有多處紀念倉頡的遺跡,有倉頡造字、造字臺、倉頡陵、倉頡廟、等。在眾多倉頡及遺跡中,始建于漢代者有四處:河南南樂 、虞城 、開封 和陜西白水 。
《倉頡所造28字鳥跡書》 黃帝約為公元前2717-前2599年 距今約4700多年 因此,“中華文明五千年”是有理有據(jù)的!身為中國人,為祖先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我們深感自豪。
與其他國家、民族古文字的比較:
埃及圣書體 使用時期:約西元前3000年~西元後1世紀. 1
埃及圣書體 使用時期:約西元前3000年~西元後1世紀. 2
可愛的瑪雅文字 使用時期:前3世紀~16世紀
楔形文字銘刻的漢謨拉比法典
蘇美爾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使用時期:前30世紀至1世紀
顧紹驊于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