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西哲學與文化研究會會長)
世博會是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各種獨特文化表演、競賽、交流的盛會,上海世博會無疑
將給我們中國人帶來很多關于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
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zhàn)爭(1840年)前后,大體上也就是第一屆世博會在倫敦舉行(1851年)的時期,從西方傳來一種關于中華民族的論調,說“中國是一頭東方睡獅,一旦驚醒,將震撼世界”。如果此“東方睡獅”之說尚有其符合當時現實之處,那么,今天由中國人主辦的上海世博會,則顯然標志著“東方睡獅”正在崛起,并走向世界。
鴉片戰(zhàn)爭以后,開始了中華文化史上第二次西學輸入、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時期。中西文化的差異究竟何在?二者如何結合、交融?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廣泛地思考和實踐建設和諧社會,上海世博會的理念也不離和諧。我們應該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更深入地思考一下如何通過中西文化交流,建設和諧社會的問題。
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我們”、“自我”、“他人”三種觀念,每個人也都會言說“我們”、“我”和“他”。三者互不分離,結合為一個整體。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個人心目中,三者所占的地位各不相同,這是各種文化特征的重要標志。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特點是重群體意識,以個人所屬群體之“我們”占優(yōu)先地位。其優(yōu)點是,一事當前,大家群策群力,表現出獅子般的威力;缺點或流弊是,個體性自我被湮沒于社會群體之中,而在封建等級制的社會中,則被湮沒于名教綱常的社會群體之中,此乃中華民族之所以較少個人自我獨創(chuàng)性的根本原因。
西方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文藝復興以后,其特點是以“自我”占優(yōu)先地位,每個人都著重于實現其不同于群體的獨特性或者說個性。其優(yōu)點是發(fā)揮個體性自我的獨立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解放;缺點和流弊是唯我獨尊、個人主義、極端的人類中心主義等等,有些西方現當代哲學家把這些缺點概括為“自我專制主義”。猶太裔法國現代哲學家萊維納斯(E·Levinas,1906一1995)甚至認為整個西方文化傳統(tǒng)都由“自我專制主義”統(tǒng)治,他主張以“他人”優(yōu)先代替“自我”優(yōu)先。
我主張把中華傳統(tǒng)的“萬物一體”觀(“天人合一”)與西方“主體—客體”式中自我的主體性精神結合起來,建立一種“萬物不同而相通”的“新的萬物一體”觀:既肯定“不同”“自我”所固有的獨特性(“主體性”),又肯定“一體”中人我間的“相通”(相互支持)而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之“自我”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一個孔子提倡的“仁者愛人”、“為仁由己”、“為學為己”、“和而不同”的局面,才能建設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里就包含有“天人合一”亦即“萬物一體”的理念,這很有意義。
我希望游覽上海世博會的有識之士,能多一點文化意識,把中華文化放在全球各種文化的視野下,擴大我中華文化崛起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