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錦 福建省古田縣大橋中心小學 352200
摘要:親情教育如春風,浸潤學生的心靈。在教材中、課堂上,重視親情教育,有助于引導小學生愛家人、愛社會,同時也有助于小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筆者旨在通過探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親情教育策略,希望能夠引起業(yè)界的重視,重視小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親情教育,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zhì)(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注定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同時要關(guān)注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在這里我著重論述親情教育。那什么是親情教育呢?親情教育就是把親情、友情教育融為一體的品德情操教育。學校教育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和情操。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貫徹親情教育,透過教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去說明道理、教育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比單純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既有有表達愛國情懷的詩詞歌賦,亦有抒發(fā)情感、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美文,又有告誡學生珍惜時間、開拓進取、勤奮學習、團結(jié)友愛的趣味故事,更有大量的表達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等感恩父母以及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名篇佳作。豐富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內(nèi)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如今,在親情教育的倡導之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借助教材中的表達親情、感悟親情的經(jīng)典文章對小學生進行親情教育,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理解父母,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責任,用行動來回報父母、感恩父母。
一、親情教育的意義
親情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小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回報的情感也是素質(zhì)教育下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由于大部分家長對子女“本能”地寬容甚至過分地溺愛,使孩子們缺乏自制力,沖動任性,缺乏愛心,對他人漠不關(guān)心,卻要求家長、老師愛護自己。缺乏溝通,缺乏與父母正常的交流和信任,尤其是對于父母的訓導和忠告置罔若聞,對于父母對他們的付出,他們從心底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缺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此外,有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對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存有一種事不關(guān)己的心態(tài),他們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自己的教學任務就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認為親情教育是學校和家長的事情。針對上述的情形,對小學生進行親情教育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對小學生進行親情教育有助于轉(zhuǎn)變他們現(xiàn)存的思想觀念,理解父母對他們的付出,重視親情,感恩父母,聽從父母的管教,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優(yōu)渥生活是父母努力的結(jié)果,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進行親情教育,有助于改變部分老師的思想現(xiàn)狀和教學現(xiàn)狀,重視對學生親情情感的培養(yǎng),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而提高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能力。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親情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中親情故事深入解讀親情的內(nèi)涵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親情教育內(nèi)容,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很好借助親情故事來為學生講解親情的含義。小學階段,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尚處于萌芽階段,在他們的價值觀里,親情就是爸爸媽媽會給我買好吃的、買好看的衣服等,更多的是從物質(zhì)層面去理解親情,并未從愛的本質(zhì)層面去理解親情。從這一層面,也使得以往的課堂親情教育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學生們很難透徹的、深入的理解親情的內(nèi)涵。因此,在課堂上利用蘇教版教材中的親情故事來深度的解讀親情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親情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親情故事來感化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奶奶的白發(fā)》一文,奶奶的頭發(fā)由黑變白,但是對爸爸的愛、對孫子的愛從未改變,奶奶的愛一半給了爸爸,一半給了我。在文章的最后,我希望奶奶的頭發(fā)由白變黑,字里行間留漏著我對奶奶的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生動形象的為學生講述奶奶是如何對我和爸爸付出愛的,以及文中的我如何去表達奶奶的愛的,以上學生深刻的了解愛的含義,在生活中去何去愛自己的親人。與此同時,在講述本文親情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講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如何愛我們的,以及我應該如何去愛他們,讓學生各抒己見,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引導,讓學生們充分理解親情的含義。再比如,在《陳毅探母》這一文中,老師要為學生講述陳毅將軍對母親的思念與關(guān)愛之情,以及為母親洗衣服的孝順,可對學生說:偉大的革命先輩陳毅將軍對母親的關(guān)愛之情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陳毅將軍一樣呢,愛自己的媽媽,對媽媽說一句辛苦了,可以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像陳毅將軍一樣愛護自己的媽媽,這才是真正的親情,這才是我們對媽媽的愛。既生動形象的講解了故事,又在講述親情故事中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親情的含義,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親情教育氛圍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推廣,當下各大小學都配備了完善得而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在開展親情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豐富教學資源、方式。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播放感恩母愛、父愛的親情故事,以及關(guān)于親情的詩歌、散文賞析,濃厚課堂的親情教育氛圍,學生在觀看感恩視頻的過程中,從中受到啟發(fā),“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要及時感恩父母,進而在課堂親情教育的學習中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積極參與到親情教育的過程來,感悟親情的偉大,在生活中要學會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有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有助于課堂親情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豐富校園親情教育文化,開展校園親情教育活動
文化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化能夠塑造我們高尚的品格。豐富校園親情教育文化,濃厚校園感恩親情氛圍,潤物無聲傳遞感恩,指引學生積極感恩。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宣傳欄、教室黑板報、走廊以及樓梯等地方,張貼關(guān)于親情的詩詞、故事、美文,例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以及《父愛》散文等,濃厚學校的親情教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親情文化的洗禮,及時感恩。此外,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宣傳親情教育,可以讓學生形成條件發(fā)射,關(guān)注親情,踐行親情教育的內(nèi)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把親情教育理論付諸于校園親情教育實踐,在實踐中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念和價值觀念。學校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要在校園中多開展一些親情教育活動,讓小學生在參與文化的過程中,喚起學生對親情的好奇心,增強小學生對親情的理解。為此,學??砷_展以親情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節(jié)、藝術(shù)節(jié),舉辦關(guān)于母愛、父愛的征文比賽或者演講比賽、朗誦比賽,開展感恩寄語活動,制作感恩賀卡,讓學生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其中,在比賽中可以設(shè)置若干獎項,以調(diào)動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之際,學??梢耘e辦感恩父母的文藝演出,讓小學生通過歌曲、舞蹈、朗誦以及小品等形式來感恩親情,表達對父母的愛。寓教于樂,在歡快的文藝演出過程中,小學生們可以親身體會到親情的偉大。
(四)利用親情故事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質(zhì)
在講述與親情有關(guān)的課文時,教師要注重用親情故事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質(zhì),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借助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親情文章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奉獻、寬容、不畏困難、遵守規(guī)則紀律等高尚的品質(zhì)。例如:在講述《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中,可以偏僻入里的告誡學生要學會奉獻,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在生活中可以幫助父母洗洗碗、陪爺爺奶奶聊聊天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鞋匠的兒子》一文中,林肯總統(tǒng)面對周圍的諷刺,他選擇寬容,教師在講述此文的過程,要注意將寬容的品質(zhì)融入到親情教育中,讓小學生學會寬容、學會理解父母、理解他人,進而提升親情教育的教學效果,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質(zhì)。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每一位一線小學語文老師要充分的認識到親情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好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親情課文,讓學生深刻了解親情的含義,并通過開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動,強化親情教學效果,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將愛傳承下去。我們要相信,在多種親情教育策略的實施下,小學生一定能夠深刻理解親情的含義,在學習上、生活中,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個社會就更會加和諧。
參考文獻:
[1] 顧紅云.淺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親情教育策略[J]. 語文天地. 2015(06)
[2] 杜學方.淺析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的策略[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03)
[3] 任玉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內(nèi)容探討[J]. 學子(教育新理念). 2014(16)
[4] 馮瓊娟.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內(nèi)容研究[D]. 蘇州大學 20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