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美國歷史教授寫給4歲兒子的《給孩子的東亞史》要離開韓國,走進
日本,這個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了!
文 | 李冠南(美國大學(xué)歷史教授)
家長導(dǎo)讀
大家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不容易。
國家的誕生、民族的形成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此相反,將國家與民族誕生的過程神圣化,這樣的舉動就叫神話。從這一點看來,《古事記》想要做的工作就是將大和國的歷史和帝王的譜系神圣化。殊不知,這樣的神話也有自己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的歷史。
本章所做的工作就是正本清源,一方面是討論《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誕生過程,另一方面是討論“日本國”和“天皇”的誕生史?!叭毡尽边@兩個字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究竟該用“倭王”,還是“大王”,還是“天皇”來稱呼日本國的王?這些名號到底代表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意義?
詞匯的歷史與歷史的書寫又恰恰是息息相關(guān)的。大和國從誕生到壯大,再到吸收隋唐的經(jīng)驗來提高大王(后來的天皇)的地位,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將大和國的歷史神圣化,《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誕生史又是與大和國力圖在東亞世界中為自己爭取應(yīng)得的名號緊密相關(guān)的!
更重要的是,因為日本在近代對東亞發(fā)動的戰(zhàn)爭,這些名號又被打上了深深的現(xiàn)代烙印。比如,你聽到“天皇”這個詞,會有什么樣的反映?來自世界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會有什么樣的反映?我想說的是,人們當前的經(jīng)驗和立場對歷史的詞匯仍有著深重的影響。
脫開這些來自古代和現(xiàn)代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歷史學(xué)家能做的,就是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詞匯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選擇什么詞匯來書寫歷史,是有重要意義的!歷史給你一把思維的利器,用它可以刺破包裹在歷史外面的那層神秘外衣。你不用當一名歷史學(xué)家,但是你要學(xué)會用歷史學(xué)家的方式來思考!
在公元4到5世紀日本本州島的近畿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位大首領(lǐng),日本列島西部的各個首領(lǐng)對他俯首稱臣。他還為自己準備了一座巨大的古墳,這個古墳的形狀有些奇特,它前面是方的,后面是圓的,從很高的地方看過去,就像一個巨大的鑰匙孔。古墳里面埋藏著各種各樣神秘的寶藏,有銅鏡、玉和寶劍。
“爸爸,你說的本州島在哪里呢?”李明義問到。
你如果看一看日本地圖,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日本有四個很大的島嶼。如果我們從北向南數(shù)過來,它們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這就是我們說的日本列島。你再看一看,在這四個島里面,哪個島是最大的?沒錯,就是本州島。
“那近畿又在哪里呢?”李明義接著問到。
對于這些新名詞,我們真的需要解釋一下?!扮埽╦ī)”是京都的意思,近畿指的是國都附近的地區(qū)。在漫長的歷史中,日本國的君王們都喜歡把國都建在差不多同一個地區(qū),這塊地區(qū)位于本州島的中西部,包括了今天的京都、神戶和大阪這些城市。特別是京都,你可要記住這座重要的城市,就像它的名字所說的那樣,這座城市從784年到1868年一直是日本的國都。所以我們說的“近畿”,更多的時候指的就是京都附近的地區(qū)。
“那這個大首領(lǐng)就是日本王嗎?”李明義問到。
可以這么說,但是“日本王”這個名稱用在那個時候并不準確。因為“日本”這個詞是兩三百年以后才發(fā)明出來的,它的意思是太陽之本,表明住在日本列島上的人們對太陽的崇拜。在公元4世紀和5世紀的時候,“日本”這個詞還沒有出現(xiàn),所以這位大首領(lǐng)也不會用“日本王”來稱呼自己!
“那他叫自己什么呢?”李明義問到。
我們知道他是邪馬臺國的王,“邪馬臺”翻譯成中文就是“大和”的意思,后來我們也用大和族或者和族來稱呼日本的民族。可是那個時候,中國的史書里把邪馬臺國的王叫做“倭王”。
“‘邪馬臺’念上去不那么順口,那我們就叫他大和國的倭王吧!”李明義說。
“倭王”這個稱呼也有一些問題。如果我們查一查漢代那本著名的大字典《說文解字》,“倭”字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順從的樣子,那么倭國的意思,就是遠方歸順的國家。這本來沒有什么不對,邪馬臺國也確實派使節(jié)到中原進行納貢受封。但是把別人稱做“歸順的國家”,代表了自己一種驕傲的態(tài)度。
中國的古人認為,那些處在中華文明以外的東西南北的部落民族,都不如中華文明文化昌盛,所以把他們叫做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這些名字都有看不起他們的意思。尤其在明朝的時候,來自日本的很多海盜襲擊了中國的海岸,大家對這些海盜表示厭惡,所以就用“倭寇”來稱呼他們?!百痢边@個詞后來就變成了一個不好的詞了。如果你來自日本,我想你也一定不愿意別人用一個不好聽的詞來稱呼自己古老的國家吧!
“是啊,海盜是壞人,他們搶了別人的錢,還把搶來的錢藏在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墒俏覀兙烤乖撛趺捶Q呼這位大首領(lǐng)呢?”李明義想找到最后的正確答案。
大和國王后來統(tǒng)一了日本列島的西部,他把自己稱為“大王”。
“這可是個不錯的稱號!那就叫大和國的大王吧!”李明義很高興找到這個不錯的稱呼。
近畿的大王在5世紀末和6世紀初的時候,通過聯(lián)合和戰(zhàn)爭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統(tǒng)一了日本列島的西部。這個時候近畿的大王開始做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寫一本歷史書,記述大和國的歷史。
有意思的是,通過與中原的交流,這個時候大和國大大小小的首領(lǐng)們已經(jīng)學(xué)會了使用漢字。他們并沒有想要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文字,而是直接使用漢字來寫一部大和國的歷史。這本書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叫“舊辭”,講的是神靈們?nèi)绾蝿?chuàng)造了世界和日本列島,日本列島的首領(lǐng)們又是如何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想要告訴人們,近畿的大王們作為神靈的子孫,又如何打敗了其他首領(lǐng),最終建立了大和國。
另外一部分叫《帝紀》,就是按照前后的順序,講述近畿大王的故事。你仔細想一想,這位大首領(lǐng)是不是真的很聰明呢?通過歷史和文字,近畿的大王想向世人證明,大和國的王比其它首領(lǐng)更重要,這樣一來,他就成為了眾多首領(lǐng)中的第一位,可以說是首領(lǐng)中的首領(lǐng)!這本書就是后來《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開始,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兩本古書呢,就像司馬遷的《史記》一樣。我們今天討論古代日本,可都離不開它們!
公元589年,東亞大陸上發(fā)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隋朝統(tǒng)一了中國。在接下來大約三百年的時間里,中華文明在隋朝和唐朝統(tǒng)治下走向了一個高峰。在這段時間里,國家統(tǒng)一,版圖遼闊,軍力強盛,文化活躍,中華文明成為了東亞的中心。那里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大運河,把北方的黃河和南方的長江連接在一起;隋唐的都城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聚集著一百萬人口。遙遠的阿拉伯商人不遠萬里來到這里,買賣貨物;信仰各種宗教的人,也來到東土大唐學(xué)習(xí)生活。
“爸爸,你說的東土大唐,是不是就是唐僧說的,‘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取經(jīng)?!崩蠲髁x右手合什,學(xué)著唐僧的樣子說到。最近迷上了《西游記》的李明義,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跟它扯上關(guān)系。
沒錯,隋唐與世界的交流達到了一個高峰,連遙遠的日本也決定向隋唐學(xué)習(xí)。在大和國推古大王(592-628)的時候,管理國家的圣德太子決定向隋朝學(xué)習(xí)。他學(xué)習(xí)的目的,跟前面的近畿大王一樣,是想進一步增強大王的地位,讓其他首領(lǐng)聽命于他。
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圣德太子頒布了17條憲法,要國家效法隋朝,要人民相信大王是天,臣子是地。他還使用隋朝的官階,用官階的大小來表明各個首領(lǐng)的地位,所有的首領(lǐng)們于是成為了大王手下的官員。你想想,這樣一來,大王是不是成為了日本列島最有權(quán)力的人了呢?幾年過后,圣德太子向隋朝派去一位使者,這位遣隋使向隋朝皇帝送上一封國書,國書中說,“日出地方的天子向日落地方的天子送來一封國書,你還好嗎?”圣德太子把推古大王稱為“天子”,這可是只有隋朝皇帝才能用的名號,圣德太子之所以這么做,是想讓大和國的大王和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呢!
二十年后,在孝德大王(645-654)的時候,大和國繼續(xù)向唐朝學(xué)習(xí),開始用一些有意義的詞來稱呼每一個年份,這些詞就叫年號。比如,在645年,大和國用“大化”這個詞表示將要出現(xiàn)的巨大變化,這樣的變化也是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鞏固大王的權(quán)力,讓大王成為日本列島上最重要和最神圣的人。大和國還派出使節(jié)和僧人,遠渡重洋,到長安去學(xué)習(xí)和交流。這些遣唐使和學(xué)問僧就像唐僧西天取經(jīng)一樣,真是吃盡了苦頭,才取得了“真經(jīng)”。
“是啊,你知道嗎?唐僧碰到了好多妖怪,有黃風(fēng)怪,白骨精,蜘蛛精……”說到《西游記》里的妖怪,李明義如數(shù)家珍,停也停不下來。
到天武大王即位的時候,他繼續(xù)編寫大和國的史書,《帝紀》和《書辭》變得越來越完整了。天武大王還想著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倭國”和“大王”的稱號換一換,找一個更神氣的名號,這樣一來,大王就顯得更神圣了。
“就像孫悟空把自己叫做齊天大圣一樣!”李明義說到。
不錯,名號可真是非常的重要呢!天武大王發(fā)布了這項命令之后,卻不幸去世了。紀念天武大王的儀式持續(xù)了兩年兩個月,這個時候,掌管政務(wù)的大臣決定實現(xiàn)大王的命令,用“日本”來代替“倭國”,用“天皇”來代替“大王”。在公元689年,“日本國”誕生了,“天皇”也成為了大王的稱號,所以今天我們都用天皇來稱呼日本國的王。你想一想,“天皇”這個名號是不是比“大王”響亮多了呢?
“天皇、地皇、人皇可是古代三皇五帝中的前三位呢!”李明義想起聽到過的這個名號。從這以后,我們就該用“天皇”來稱呼大和國的大王了!
公元710元,元明天皇(707-715)決定將首都遷至平城京,就是今天的奈良,在以后的74年間,奈良一直是日本國的首都,所以歷史學(xué)家們又把這段時期稱為奈良王朝。在遷都奈良的第二年,元明天皇下定決心,要完成日本史書的編寫。他命令安萬侶來主持這項工作,第二年的正月,《古事記》誕生了。
《古事記》可以說是日本的第一本古書,它從創(chuàng)造世界的日本神靈寫起,一直講到歷史上第一位女大王推古大王。九年過后,繼位的元正天皇(715-724)又完成了第二本日本史書的編輯,這本書叫做《日本書紀》。主持編寫工作的是舍人親王,安萬侶也參加了編寫的工作。今天我們討論日本神話和日本古代歷史,可都離不開這兩本書呢!
《日本書紀》中插畫
“爸爸,那這兩本書里到底講了什么故事呢?”李明義問到。
我下次告訴你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