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山水李杜詩,四大邊塞璀璨出。
誰也不如九齡帥,唐詩三百他第一。
一、張九齡宰相班長,力捧王維,輕待孟浩然,浩然很受傷!
人生最難學的是頂級的技術嗎?不是,是風度!有這么一個人,他簡直活成了盛唐的標志——他拜相,大唐達到了極盛;他罷相,大唐開始衰敗。
他就是張九齡(673—740),廣州曲江人,號稱嶺南第一位狀元,從此把南方士子拉進了政治舞臺。他簡直活成了宰相的標桿,唐玄宗考察宰相人選的時,總愛問可有九齡風度?
歷史上的“風度宰相”、“曲江風度”都是指他張九齡。那么他到底有何風度呢?從他的詩文中可窺一二。
他的詩和他的人一樣,不卑不亢、氣度不凡?!短圃娙偈住返谝皇自娋褪撬摹陡杏觥贰安菽居斜拘?,何求美人折”老子芳不芳香是我的本性,何必依靠別人的認可?!蘅塘居士懷才不遇,以書明志,算是找到個知己。
張九齡最著名的詩當屬《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泵髅魇琴H謫之時懷念遠方老婆的詩,愣是讓他整出了胸懷宇宙的氣魄。這可比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氣度高多了。
張九齡看人很準。當安祿山還是副將之時候就預判他將來謀反,可惜唐玄宗沒當回事。比他小28歲的王維提詩拜訪,竟與他結為忘年交,后助王維官至右丞。王維尊他為亦師亦友。
王維的好基友孟浩然一看也整了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謙遜地表示也想一展宏圖??上?,張九齡看能力給官職,只是讓他當府僚小官。氣得小孟干了一年就跑了。
唉,小孟也不想想,你和王維雖然是好基友,山水田園詩界的扛把子,但畢竟做官得看能力和智商。王維就是比你強。
二、詩佛王維——大唐第一全能型選手!
王維(701—762)和李白同歲,比孟浩然小12歲。祖籍山西祁縣生于運城,因為母親信佛,維摩詰是佛教中的居家菩薩,所以給他起名為維,字摩詰,也算從小跟佛有緣。
王維九歲喪父,身為老大17歲趕考途中還牽掛著家里,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竟然一下子占據(jù)了一千多年來的佳節(jié)思親頭把交椅。
王維來到長安后憑著能詩、善畫、懂音樂和帥氣成為眾人追捧的網(wǎng)紅,其中最大的粉絲當屬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王維也就成了他們的座上賓。
作為音樂發(fā)燒友王維很快和同樣出入王府的音樂家李龜年成為好友??磥砀星檫@東西,才華比權力更吸引人。
我們熟知的《紅豆》其實原名是王維寫給李龜年的《江上贈李龜年》。與之兩字之差的《江南逢李龜年》卻是李龜年的另一好友杜甫寫的??磥磉@李龜年好牛啊,好友都是大咖級別,那當然了,人家是音樂巨匠,有一個徒弟還叫唐玄宗呢。
據(jù)說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湘潭,在宴會上唱完王維的《相思》和《伊川曲》后觸景生情,一下子暈死過去,四天后才緩緩醒來,后來還是憂郁而死。唉,情絲太濃了難免自縛,低頭難免會遇水窮處,抬頭方見云起時。王維如果教給李龜年點佛法就好了。
王維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9歲中狀元,比蘇軾(21歲)還早,跟王勃(17歲)有的一拼。聽著中狀元挺容易,其實在唐朝五十歲中個進士都是值得慶賀的。有的人奮斗一輩子也未必考中。
比如孟郊(751—814)46歲時才在母親的一再支持下考中了進士,那興奮勁兒啊,有詩為證《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后來一想,我這么牛掰那全靠母親的偉大啊,再賦詩一首獻給媽媽吧?!队巫右鳌贰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有老孟,孟浩然一輩子都沒考中。
然而王維的狀元似乎用盡了他的好運氣,只是擔任些閑職。郁悶中碰到了進京趕考無果的孟浩然,從此王孟惺惺相惜結為知己,不求政治通達,但求自然瀟灑,開始寄情于山水。
734年王維終于發(fā)現(xiàn)岐王和玉真公主只能作粉絲而不能作靠山,沒點家國情懷是打動不了政治家的。幾經(jīng)思慮給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獻詩一首。張九齡一看終于開竅了,官拜右拾遺。
可惜幾年之后隨著張九齡被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擠下臺,王維也被貶謫到邊塞慰軍。
然而正是這次慰軍之行讓他寫了很多邊塞詩,也升華了思想境界。比如以前他寫《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拘于個人情感,待后來寫《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有了曠達的胸襟氣魄。
740年,亦師亦友的張九齡和知己孟浩然相繼去世,王維好不容易升騰出來的氣魄又泄氣了,無心官場,徹底歸隱。終南山下,買下初唐宋之問的藍田別墅改為輞川別業(yè)。
王維終于可以靜心地參禪打坐,在《鹿柴》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聽《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竹里館》里“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賞《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訴說《終南別業(y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故事,讓蘇軾嘆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文人也八卦,王維的知己是孟浩然,好友有杜甫、王昌齡等。然而卻與同齡的李白沒有交往,要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可是摯友啊,不是一般的感情,按理說朋友的朋友也得是朋友,何也?
我覺得兩人不交往的原因有三:一、觀念性格不同。王信佛,李信道。王恬靜,李狂放。二、同為玉真公主的紅顏知己,情敵之間不吐槽已屬大度,不交往就不尷尬。三、彼此不服氣。王維紅的時候李白還沒出道,李白如日中天的時候王維已走下坡路。同為才子難免憤憤不平。
三、孟浩然:唐朝最任性的詩人,除了考試其他都是可以驕傲的資本。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人,唐代第一個專題寫山水的詩人。王維就是跟他相識以后才寫山水詩的。這兩知己寫詩生涯正好相反,孟浩然是以山水詩開頭,以其他詩結尾;王維是以其他詩開頭,以山水詩結尾。
孟浩然可以說是唐朝最任性的詩人。率性成就了他,也害苦了他。
孟浩然是富二代四十歲以前吃穿不愁,每天睡到自然醒《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隱居于襄陽,寄情于山水,除了喝酒就是會朋友《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街仃柸?,還來就菊花”
率性豪爽幫他結交好友無數(shù)。王維視他為知己,為他畫像(王維的畫堪比畫圣吳道子),甚至改了價值觀,跟他學山水詩,學歸隱。
李白也公開宣稱孟是他的最愛《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彼蛣e時都看不到影子了還舍不得走,還寫詩記念《送孟浩然之廣陵》。
唉,這李白癡迷孟浩然猶如杜甫癡迷李白,別時戀戀不舍,分后魂牽夢繞。然而他們都是一廂情愿,對方卻未回報同等的友情??梢?,他們癡迷的不是人,而是對方的才華!
再說孟浩然跟王昌齡的交情。王昌齡是他少年時共用一個筆硯的朋友,也可以說是舍命的交情。740年王昌齡探望大病初愈的他,孟浩然不顧醫(yī)生的叮囑,又是喝酒又是吃海鮮,結果引得毒瘡復發(fā)而死,害得王昌齡和李白抱頭大哭。
真是成也任性,敗也任性。孟浩然不僅因任性而死,他的后半生也因任性而不得志。
傳說孟浩然有次在王維府中碰到唐玄宗,唐玄宗讓他吟誦幾首詩看看才華。他卻偏偏吟誦吐槽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睔獾锰菩谥苯诱f“滾!”
李白抱韓朝宗大腿“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韓朝宗都沒搭理李白,卻盛情相邀孟浩然跟他去京城混個臉熟??墒堑搅思s好時間,孟浩然正和朋友喝酒喝大了,一句“我已經(jīng)喝高興了,別拿這些俗事煩我”就把人打發(fā)了。
真是太任性了!怪不得張九齡只肯給他府僚小官。既然那么喜歡自由,又何必貪欲仕途呢?讓自己后半生徒增煩惱。真是:本是林中自由鳥,偏羨金絲籠中雀。
那么,李白為啥沒讓韓朝宗看不上眼呢?
四、詩仙李白其實是個恃才傲物的小孩
遲來的天才
當王維在長安紅極一時的時候,李白(701—762)還在四川大山里鐵杵磨針刻苦讀書呢。出川時寫了篇吐槽日記《蜀道難》。讓賀知章驚呼為“謫仙人”,拿出金龜換酒來慶賀。只可惜賀知章那時已經(jīng)很老了,沒幫上什么忙。
李白可能因戶口問題無法參加科舉,只能遍遏諸侯,渴望名人舉薦。可惜他的自薦書總是像他充滿夸張和想象力的詩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象多于實在,個人多于國家。吹噓自己多牛卻不談家國情懷,吹捧別人多么重視自己卻不見有人真幫助他。
年近四十才被征召,他就高興的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以為是副宰相,實際是娛樂秘書。整天寫些“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充當文字荔枝博貴妃一笑。理想是威武高大當宰相,現(xiàn)實只有馬屁男的空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容不得半點委屈,李白很不開心,“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干脆耍起小孩子脾氣,氣的唐玄宗賜金放還。
李白政治上是個幼稚的小孩,感情上卻是個真摯的好朋友?!秾茟涃R監(jiān)》他忘不了為他金龜換酒的賀知章?!端兔虾迫恢畯V陵》站在黃鶴樓上看著好友的背影依依不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堵勍醪g左遷龍標》時幫不上忙就精神慰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顿浲魝悺穼ζ胀ㄈ艘灿猩钋椤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唉,玩浪漫誰能比得過他呢!
仕途無望后,李白帶著小迷弟杜甫拉上高適同游梁宋“酔眼秋共被,攜手日月行”。上仙山,尋仙草,煉仙丹。一輩子這樣,對他而言其實很好。可惜他經(jīng)不起誘惑。
安史之亂后,李白看不清形勢誤上永王的賊船,后兵敗被流放夜郎。幸虧在途中白帝城遇到大赦,58歲的李白立馬像小孩一樣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立馬回家《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761年李白60歲了,朋友們大部分去世了,他又來到紅顏知己玉真公主隱居的敬亭山終于沉穩(wěn)了一把《望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第二年,孤獨的李白醉死于附近的宣城當涂縣。
巨星隕落,黑暗的天空露出更多的星辰!
四、詩圣杜甫:生前微名如塵,死后如日中天
如果說王維信佛,物我兩忘,他的詩充滿空靈禪意,所以人稱“詩佛”。李白信道,追求自我瀟灑,他的詩飄逸奇麗,所以人稱“詩仙”。那么杜甫就是信仰儒家,他的心里裝滿人民,他的詩滿是對人民的關心和思考,所以人稱“詩圣”!
少年杜甫跟很多人一樣,有點小聰明但更多的是頑皮。7歲時詠《鳳凰》,種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初級夢想。15歲時還童心十足“堂前桃李八月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25歲時激情滿滿,游歷吳越和齊趙大地。登臨泰山之巔吟誦《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少年人抱負不小。
不單是喊口號,他還有行動?;氐嚼霞液蠖鸥χ苯釉谶h祖杜預和爺爺杜審言的墓地旁搭建書房刻苦讀書準備科舉,夢想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然而夢想雖豐滿,現(xiàn)實卻骨感。杜甫接連考了幾次都失敗了。這時他的父親也去世了,沒有了家庭的供給,別說旅游,他連在長安的生活費都沒有了。
可憐的杜甫前半生只顧讀書,沒學謀生本事,現(xiàn)在沒老可啃,只好“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甚至還去山里挖草藥賣,過得很是狼狽。
那時王維和李白都已先后成為巨星,杜甫僅有一首《望岳》拿的出手,名氣不大,混在長安也就比群眾演員多些參加明星宴會的入場券而已。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他沒資格像王李那樣坐在上等席的C位,常跟李龜年等伴奏的樂師在下等席一邊偷窺天王巨星的風采,一邊借機飽餐一頓。
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跌落云端。氣憤懊惱的李白來到洛陽散心碰到了小迷弟杜甫。嗯,看著眼熟,用著順手?!白?,陪哥散心去。上仙山,尋仙草,煉仙丹!”
就這樣李杜第一次正式相遇了,有人說這是日月同輝,其實那時候的杜甫還不是月亮,充其量就是一顆星星,一個有著胸懷天下的夢想但被現(xiàn)實打得鼻青臉腫的十八線小城市明星。
后來他們還拉上同樣仕途失意的實干家高適,“酔眼秋共被,攜手日月行”從秋游到冬,從梁宋游到齊趙。李白有錢有名氣,走到哪都有吃有喝的,但杜甫和高適不行啊,沒錢名氣也不大,不能總假裝暢意人生吧。后來,杜甫返回長安繼續(xù)努力,高適到邊塞尋找仕途機會。
那時,張九齡已經(jīng)去世,唐玄宗也老了,開始昏暈,宰相李林甫以“野無遺賢,盡在朝中”吹噓拍馬式地關上了科舉的大門。真是害苦了天下學子,難怪盛唐的詩人多布衣多低等官員。
杜甫好不容易憑寫頌歌謀得一個小官,小兒子還是餓死了?!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心都涼了。
緊接著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倉皇出逃,杜甫王維等大小官員多被捕。王維名氣大,官職高,被逼著當偽官去了,杜甫官職太低無人搭理,他趁天黑偷摸跑了出來。
太子在靈威稱帝唐肅宗,杜甫就摸爬滾打著逃向靈威。新皇帝正是用人之際見他忠心就任命他為左拾遺。這是杜甫當過的最大的官了,所以人稱“杜拾遺”??上б驗樘⒅?,很快就被閑置不用。
仕途的失意卻是偉大的開始。戰(zhàn)局混亂,杜甫無奈帶著家人開始逃難。一路上顛破流離,他把所見所聞所感都凝結成了一首首偉大的詩篇?!叭簟保ā妒纠簟贰缎掳怖簟贰朵P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記錄下了那個痛苦的時代,所以杜甫也被稱為“詩史”。
杜甫逃到成都,在好朋友高適、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浣花溪畔筑草堂,過了兩年安穩(wěn)日子。伴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夜喜雨》他寫下了“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絕句》?!督溪毑綄せā贰包S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p>
當然了,他只是苦中作樂。正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也發(fā)些吐槽和感慨?!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嚴武死后,失去庇護的杜甫還到夔州(奉節(jié))找朋友住了兩年,寫下了他的頂峰之作《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再次失去庇護后的杜甫順江而下流浪到岳陽、衡陽等地,寫下了《登岳陽樓》,后來遇到洪水被困船中餓了十天,被當?shù)乜h令救出后飽餐一頓牛肉,不曾想第二天因為餓得太久身體太差導致消化不良悲催去世了。
縱觀杜甫前半生家境優(yōu)越,但除了《望岳》沒啥拿出手的詩。后半生窮困潦倒,顛破流離,卻創(chuàng)作出唐朝詩人中最多的詩詞,而且是佳作連連。這真是命運吻我于痛苦,我回報生活于微笑。
可惜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人微言輕,杜甫空有名詩而詩名不盛,窮困潦倒客死他鄉(xiāng)。直到后來,他的孫子才七拼八湊些錢準備把他遷葬回老家鞏縣時碰到了元稹,元稹讀了杜甫的詩集,大為震撼,欣然為他寫了墓志銘,并開始大力宣傳杜甫詩文的價值。
至此,杜甫這顆被塵埃蒙蔽許久的珍珠才大放異彩,如日中天,終于上升到跟李白同等地位的“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當詩人在中原忙活的同時,邊塞詩也在大唐的西域大放異彩,形成了高潮。
五、邊塞四大詩人: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
唐代寫邊塞詩的可不止這四人,像駱賓王、王維等人也都寫過,但若論寫邊塞詩又多又好的當屬這哥四個。
當然了這四位也不只寫邊塞詩,別的題材詩也寫,比如王昌齡的送別詩和宮怨詩也別具風流。
王之渙(688—742)是四人中的老大哥,一首《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哲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被稱為五言詩壓卷之作。你看,這首也不是邊塞詩。
王之渙邊塞詩中靚瞎人眼的是《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有人說這是唐詩七絕中的壓卷之作。
然而王之渙詩作流傳下來的僅有六首,這兩首都是壓卷之作,其他未流傳下來的想必也有佳作,真是太可惜了。
另外,單看這《涼州詞》可能有的朋友會暈,好像王翰也有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而且聲譽不亞于王之渙的《涼州詞》。
其實這“涼州詞”本是“涼州曲”,是一種流行于邊塞的曲調名,很多文人都喜歡為它填詞。這和宋代的詞牌名類似,一個韻律可以有填不同的內容罷了。
說到這兒,這里還有一個類似的有趣事情。就是這同為王姓的四大咖:
王翰(687—726),太原
王之渙(688—742),祖籍太原,絳州
王昌齡(698—757),太原
王維(701—761),祖籍祁縣,運城
您瞧,他們基本上都是出自太原王氏家族(古代有名的名門望族之一),歲數(shù)也相近,別說三百年前是一家,恐怕往上翻不了幾輩就是一家人了。
不過我只查到王之渙、王昌齡、王維是好朋友。王翰卻未見交集,可能王翰當時一直都是豪門,即使被貶官后依舊過著錦衣玉食,五星級酒店的生活。而其他幾位多是衰落戶出身,出入的多是街頭酒館,特色小吃。官場上也是沉沉浮浮,恰好避開了交集。
王昌齡(698—757)是唐代詩人中最會交際的,幾乎跟盛唐詩人都是朋友。除了這邊塞四友,他跟王維關系也不賴,孟浩然為了陪他喝酒把命都丟了。李白跟他多次相互寫詩懷念??梢娙司壊皇且话愕膹姶螅?/p>
王昌齡被尊為“七絕圣手”,“詩家夫子”,寫絕句不亞于李白。他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是七絕的壓卷之作。還有《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讓王昌齡雖身在邊塞,卻名滿天下。
后來回到長安卻因為過于豪放,不拘細節(jié),肆意吐槽,屢屢被貶。《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他以詩明志,依舊我行我素。越貶越遠,直至荒蠻之地貴州龍標。害得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他卻悠哉悠哉地在龍標寫起《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他還勸慰朋友《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甚是樂觀,難怪朋友遍天下!
高適(704—765)可以說是高度適應社會,河北景縣人。少小家貧多靠乞討為生,混跡社會。因為祖上爺爺父親都是做過官的人,所以他在二十歲的時候西游長安也想考個進士,然而他雖略有詩名但缺少正規(guī)學習一下子就落榜了。
他又流浪到梁宋在今天的商丘做了八年農(nóng)民,躬耕自足。真是佩服,放下筆頭能拿鋤頭,可比杜甫強多了。后來李白杜甫路過,相邀一起游歷了燕趙開闊了視野,不安的心又躁動起來,又放下了鋤頭。
高適45歲以前雖然窮困潦倒,但一直在積極地等待時機。他送別董姓朋友時窮得連酒錢都掏不出了,還大言不慚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怎么樣,豪邁吧!感動不?把酒錢自己結了吧。
45歲后,高適到邊塞謀求機會,這次又拿起槍頭了。他不僅迎來了自己的仕途春天,還讓自己擠身四大邊塞詩人之列。后來他又憑報信有功,平永王叛亂,官職節(jié)節(jié)高升,成為唐詩人中唯一不憑考試僅靠戰(zhàn)功封侯拜將之人。
有意思的是高適平定永王叛亂后,李白因正在其中被捕入獄。李白寫詩祈求看在往日同游的情面上救他一命,高適思慮再三,怕他這位詩名很高但政治上幼稚得要命的朋友引火上身,拒不施救。不過,他在任劍南節(jié)度使時多次資助逃難到成都的杜甫??梢姼哌m不是寡義,而是政治敏感機警。
岑參(715——770)比上面幾位小十來歲,屬于他們中的好奇寶寶。為啥這么說呢?因為別人到邊塞或是無奈或是被貶,他卻是主動想一腔熱血撒邊疆。別人寫邊塞是蒼涼悲壯,他卻是好奇雄壯。他是湖北或河南南陽人,來到新疆看到什么都稀罕得不得了,面對“胡天八月即飛雪”一點都不是怕,反而是驚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詳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別人是出塞一次就夠了,打死不來二回。岑參卻是兩次出塞,在路上《逢入京使》瀟灑地一抱拳:“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我去也。
也正是憑著這瀟灑的性格,岑參跟高適合稱“高岑”,扛起邊塞詩界大旗。他跟高適、杜甫和顏真卿關系不賴,在長安時經(jīng)常一起游玩唱和。年老后,岑參客死成都,也算漂泊了一輩子。
至此,盛唐的詩人基本上算暫告一段落了。孟浩然和王維最突出的是山水田園詩;李白和杜甫屬于巨星派,一個浪漫主義巔峰一個現(xiàn)實主義巨匠;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是邊塞詩四大咖。
想不到盛唐之下,詩人們卻過得如此悲催,那么中唐的詩人們命運又該如何呢?
唐代詩人燦若星辰,很容易記憶混亂,當年上學時深受其害。后來我發(fā)現(xiàn)把他們按類別或按關聯(lián)分類記憶,就清晰多了,一記一大串。
你覺得這個法子如何呢?為了幫助我們下一代的學子們輕松掌握詩人知識,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獨家訣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