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仁強
我們常說的知道,其實是不知道。
道有三個層次:知識、智慧、思維,知識屬認識道、智慧屬領悟道、思維是運用道。
印度作家克里希那穆提說:“智慧跟思想毫無關系。你可能非常聰明,能言善辯,博學多聞;你可能歷經(jīng)滄桑,遍游世界,研究、探尋、檢視,積累了大量知識,但那一切都跟智慧毫無關系!只有頭腦、心靈和身體真正和諧時,智慧才存在。”
用易經(jīng)思維來分析,這是由分的思想所創(chuàng)造。
提到知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當今時代多數(shù)都把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財富等常掛在嘴邊。
學易理后可以運用它去分析,從陽面看知識確實改變了大家;但從陰面看知識也固定了大家。比如一個從農村的孩子,想要改變自己只有兩條路:
1、通過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大學,畢業(yè)后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改變自己的命運。
2、是通過拜師學一門手藝,靠手藝出人頭地改變命運,上述兩種都屬于專業(yè)知識改變命運。
我是學中醫(yī)的,在大學選擇中醫(yī)儲備基本理論知識,實習基本都是照搬理論來用,化解了很多問題,同樣也制造了很多問題。
記得5年前接觸到一個皮膚瘙癢患者,當時經(jīng)驗不足膽也大,就記得書上說:熱導致用涼藥,寒導致用熱藥。
用上后當時可以馬上緩解,但一年下來最終發(fā)現(xiàn)每當季節(jié)交替時就發(fā)病。
后來經(jīng)過前輩指導從內部著手,外敷配合排除邪氣化解病痛,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缺乏智慧導致,只為學知識而學知識。
有幸接觸曾師的講座和書籍,花一年時間不看任何書,只看曾師講座和書籍,逐漸我就明白一個道理,思路不對盲目學知識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思想固定化。
因為寫書人的思路不同,知識也不同加上本人的基礎不牢,很容易被帶入作者的思想境界,而他的思想又不適合自己,出現(xiàn)思想打架場景,而抑郁和腦神經(jīng)錯亂就和這有很大關系。
2019年12月有位抑郁癥患者和我微信聯(lián)系,說自己患有抑郁癥,在和她交流尋找病源時她告知就是一句話導致。
她是佛教徒,一次一位師兄說:“我們年齡相仿,40多歲的人都有兩個孩子。”就說了這一句她心里就很不高興,恐懼結婚、恐懼孩子。
從此這位朋友就鉆入了牛角尖,每天認真誦經(jīng),努力去控制自己情緒,又吃安眠藥,3個月下來出現(xiàn)一個結果就是病情加重。
在聊天過程當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人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性格要強,讀書很不錯又見不得同學超過她,凡是有同學超過她心情2周都平息不了。
長大后看見鄰居誰買房子,她就生氣就埋怨自己無能,后來我引導她好幾次,但她只相信自己什么都好。
常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她自己不想改變外人根本沒法介入,這也是把知識學僵化的現(xiàn)象。
當下有這樣的情況不算少,抑郁癥和神經(jīng)病90%的病因就是,事想不通,還要強制自己去想,導致出不來,出現(xiàn)神經(jīng)錯亂。
所以曾師說過,沒有智慧,知識越多最后是負擔;有了智慧,知識越多越好,因為智慧就是思路。
由知識到智慧,由智慧到思維層層向上,其實思維就是智慧累計形成的一種模式。
怎樣檢驗我們是在知識、智慧還是思維層次?答案就在曾師講的《人生只做三件事》中:
1、知道此生為何而來(目標)
2、知道如何完成(方法)
3、知道如何做得更好(改善)
如果在書本上可以找到的,這是拿來主義屬知識層次;如自己可以做出思考合理的把事處理好,并且后遺癥少這屬智慧層次;如遇到事本來是往東,但頭腦不加思考自然而然就往西這就屬思維層次;思維層次就是把一陰一陽之謂道運用到最高層次的表現(xiàn)。
中醫(yī)治病的最高水平就是思維,一般由知識到思維需多年積累,當代為何明醫(yī)少,原因是層次斷檔。
大部分由知識到智慧,但由智慧上升思維就不多,關鍵是心不靜、誘惑多、還不甘寂寞,守不住清貧。
思維高的人學習中醫(yī),速度是驚人的,目前所知中醫(yī)史上一位大家黃元御,他從學醫(yī)到成名醫(yī)再著書傳世,最后到往生只有短短的15年就成就了他!很多人都不明白原因,都說他是天才。
曾師說,天才是不需要老師的,還活不過39歲。開始讀前輩的書我是看不懂的,原因就是不懂易理。
后來學了易經(jīng)再去看他的書明白了,他不是告訴大家為了治病而去治病,為了開藥而去開藥,是告訴如何運用中醫(yī)思維和智慧去看病。
黃元御他是先學易經(jīng),再學中醫(yī)所以他才是易醫(yī)大家,站在思維高度去考慮、運用合理思路去指導、利用專業(yè)知識去化解。
知識是“對事物屬性與聯(lián)系的認識,表現(xiàn)為對事物的知覺、表象、概念、法則等心理形式,可通過書籍和其他人造物獨立于個體之外。”智慧是知識的升華,把所學知識用于生活實踐并深入理解形成領悟,同時也為今后的為人處世形成思路。
我們站在西方角度看,智慧是以知識為基礎,無知識的人無從有智慧。
而從易理角度看,知識是啟發(fā)智慧的,智慧大家都有,關鍵在如何啟發(fā),而我們的智慧是超越知識,體現(xiàn)為思想和實踐的合一,情感和意志。
智慧是累世所積,知識是后天所學而得,通過后天所學知識,去啟發(fā)累世所積智慧。
在我們中國社會很多有智慧的人都在基層,他們知識不多但說的話做的事既簡單又方便而且處理事還沒后遺癥。
知識如同拔河隊員,智慧就是拔河繩子,要智慧和知識結合才能把隊員的實力體現(xiàn)出來。
看了曾師視頻和書籍,特別是李志峰老師在踐行班上說的體會,我總結為易經(jīng)思維改變心態(tài),易經(jīng)智慧決定出路、踐行易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我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遇事就感到吃虧、遇事就感到不公,所以看它好它就好、看它不好它就不好,一切都有心生。
我們在公司上班,老板什么事都讓做怎么辦,做了就是傭人,不做就會被炒,左右都不是怎樣化解?
做到差不多就行,此時必須好好運用智慧去隨機應變。
所以凡成大事者必備思維,能夠積極地看待一切人和事;運用智慧化解一切糾纏,通過知識跳出失敗的怪圈,突破人生的敗局!
知識改變命運,同樣知識也會制造問題,智慧化解矛盾也有化解不到的,思維統(tǒng)領方向也會出現(xiàn)偏差。
怎樣能把握的更好,就是知識、智慧、思維三者合一,達到真正的知,這也是修己安人的過程。
作者簡介:
黃仁強,曾仕強公眾號選題團成員,浙江寧波中醫(yī)后輩?,F(xiàn)參與良心網(wǎng)組織的各項活動,為弘揚中華文化添磚加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