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制”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它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空,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民間,有關五服的概念以及由它引伸出的世系問題,歷來爭論不休。有的說,五服是五代人,也有的說,五服是五個世系二十五代人。為解開這個謎團,筆者依據南頭村郝錦禎、郝錦魁祖?zhèn)魈柤堊痔拖嚓P記述,同時查閱了一些資料,走訪了不少老年人,草草成書,謹與同仁共商榷。
五服,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為體現(xiàn)家族成員生者與死者血緣親疏關系而確定的使用孝服的質料種類、穿孝的時間長短等相關規(guī)定的總稱。
斬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種孝服。古時凡喪服上衣叫衰,下衣叫裳。斬衰的衰是用最粗的麻布做的,因衣旁和下邊均不縫邊,所以叫衰,斬就是不縫邊的意思,相當于現(xiàn)時的毛茬重孝。斬衰服喪期為三年,是兒、女、孫輩為父母、嫡系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妻子為丈夫;庶子和妾為家長服喪所穿的孝服。
齊衰次于斬衰,是用熟麻布做的,因為縫邊整齊,所以叫齊衰,相當于現(xiàn)時的光邊全孝。齊衰分為四個等級,即齊衰仗(喪棒)期(周),齊衰不仗期(男有仗期與不仗期之分,女不仗期),齊衰五月,齊衰三月。是嫡子為庶母,眾子為出嫁之母;丈夫為妻子;侄輩、侄孫輩為伯叔父母、伯叔祖父母;未嫁姐妹,嫡親兄弟之間;父母為嫡親子女所穿的孝服,服喪期為一年。曾孫為堂曾祖父母服喪五個月;玄孫為堂高祖父母服喪三個月。
大功又次于齊衰。也是用熟麻布做的,但布料要比齊衰精細些。功,即指織布的工作,相當于現(xiàn)時的穿孝褲。是服喪九個月的喪服,是堂兄弟姐妹之間;出嫁女為本宗的伯叔父母;祖父母為眾孫子女所穿的孝服。
小功又次于大功,其布料要比大功更細,相當于現(xiàn)時的頭腳孝,是服喪五個月的喪服。是為本宗伯叔祖父母,再堂兄弟姐妹之間;兄弟之妻;外祖父母、姨、舅、姑母等親屬所穿的孝服。
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孝服,其布料更精細些。緦本意即指細麻布,相當于現(xiàn)時的寬孝條,是服喪三個月的喪服,是為本宗曾伯叔父母;兩姨兄弟,姑表兄弟等親屬所穿的孝服。
另據資料記載:五服制的喪服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九族制血緣觀念具體形象的反映。九族制的形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進入到父系氏族社會以后,男性成了社會生活的核心,女性的社會地位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處于屈從于男子的地位,甚至成了男性的附庸,世系便嚴格地按著父系的血緣關系來劃分了。在這個家庭中,血緣關系本來是就父母對子女而言的,但九族制的確立使得即使是在同一個家庭中,也有了親疏遠近、尊卑主從的區(qū)別。所謂的“父子有親、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的習俗慣例,正是這種區(qū)別的反映。按父系血緣關系來劃分家族的世系,當然就要由男性來做家長,這樣,在一個家族中就自然形成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家族延續(xù)中,顯然男性是繼承人,但同是男性,也存在著不平等,因為當然的繼承人是長子長孫,在一個家族中,有父從父,無父從兄。正因為如此,在代代傳承中就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直系的血緣關系比旁系的親,同姓的血緣關系比外姓的血緣關系親。
因此看出,家族是以血統(tǒng)關系為主線,由若干家庭構成的社會集團,一般包括同一血統(tǒng)的幾輩人。家族在社會生活中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在實際交往中,家族關系是維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比如,我們平時所講的“尋根認祖”,即是這一“紐帶”的具體體現(xiàn)。由此可見,家族結構是家族形成的框架,這種框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映與延續(xù),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與傳承關系,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到奴隸社會,從封建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家族結構經歷了巨大的演變過程,最后形成了“九族五服制”的基本結構。
九族五服是民間最重要的家族、倫理關系,也是衡量家族親疏的唯一標尺。《三字經》中對九族的歌訣表述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p>
九族有兩種解釋,一是縱向的,即從玄孫至高祖共計九代,也就是從自己開始,向上推四輩,向下延四輩。二是橫向的,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為九族。有的地方稱其為“三黨”。父之四族指,父親五代為一族,姑母嫁人者為一族,姐妹嫁人者為一族,己女嫁人者為一族;母之三族指:母之父系為一族,母之母系為一族,母之姐妹嫁人者為一族;妻之二族指:妻之父系為一族,妻之母系為一族。后世所謂誅連九族,包括縱向九族與橫向九族,這是封建專制時代最慘無人道的刑罰。
九族制以喪服制的五服為主要標志,喪服的輕重與喪服期的長短則顯示著人與死者的親疏血緣關系。喪俗中五服制的形成,正表現(xiàn)了這種特殊的血緣關系。兒子對父母血緣關系最近,所以他為父母服喪也最重,服喪守孝時間也最長。為從曾祖父母服喪,這是旁系,雖是同血緣,但遠于直系的血緣關系,因此,就穿最輕的孝服“緦麻”。岳父母本是近親,但是按五服制規(guī)定,為岳父母服喪,也是穿最輕的孝服“緦麻”,服喪的時間僅三個月。原因就是在按父系血緣關系劃分世系的觀念面前,它便成為從屬的關系了,因為外姓姻親不是同宗。
喪服五服制的形成有三點至關重要,一是為什么“斬衰” 是最重的孝服。在古代,帝王、諸侯、三公、九卿在最莊重的場合要穿禮服,這種禮服稱為“冕服”或“褒服”,被視為“吉服'?!懊岱敝贫仍缭谥艽鸵研纬?,祭祀、婚禮、朝會、朝賀都要穿這種服裝。喪事中則不必穿這種制作精美,面料華貴的禮服。與此相對應,“斬衰”正和吉服相反,面料質地是最粗糙的生麻布,制作工藝拙而不飾、衣邊不緝,故意讓斷處外露,認為如此方能盡哀。二是喪服的顏色為什么是白色。喪服用白色,自古已成定制。秦漢時代,喪服一律縞素,全用白色。那么白色為什么能和喪事聯(lián)系在一起呢?彩色成為習俗的內容,和人們的社會實踐有關。就像古老的山頂洞人因為血是紅色,就把紅色和生命連結在一起一樣,以后的先民們在社會實踐中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受傷的人流盡了紅色的鮮血就必定死亡,而死者的臉色也便由紅潤變?yōu)樯n白了,于是慢慢地就視白色為死亡的象征了。這種民俗色彩觀,是長期歷史積淀的結果。三是喪服與世系的關系。按照九族制形成的“九族五服正服圖”(見附2)推斷,從自己開始,縱向上推至高祖父為五世人,下推至玄孫也為五世人;橫向左推至族姐妹為五世人,右推至族兄弟也為五世人??梢钥闯?,穿孝服從自已開始乃限定在五世人以內,為一個世系范疇,這就是“一服”之人。顯而易見,“服”與“世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胺敝傅氖菃史笆老怠敝傅氖莻鞒械妮厰?。服不等于世系。但它們之間又有內在的聯(lián)系,即以喪服顯示世系親疏遠近的血緣關系。
這種五服制一直沿襲至清末。后來改為“重孝”、“輕孝”、“全破孝”三種。而“出沒出五服”作為衡量血緣親疏遠近關系的倫理標準,一直沿襲至今。這里所指的“五服”,有人稱之為“小五服”。因此看出,“服”即指喪服,它與輩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絕不等同于輩數,有人將五服稱為五代人是不恰當的。那么五服到底有多久?據有關資料稱,直系同時存在五世人為五世同堂,若分家為五世其昌,為一服之人。每世人都做五服之長、之中、之末人。二十六世即耳孫的耳孫才能出五服。古人為了體現(xiàn)五服之倫理關系,將世代輩份稱謂從自己開始向上推十世,向下延十世,連同自己為二十一世,長輩尊稱依次為:始、立、遠、逢、初、太、高、曾、祖、父。晚輩稱呼依次為:子、孫、曾(重)孫、玄(元)孫、毛孫、來孫、晜孫、仍孫、云孫、耳孫。這二十一世人,按每世人都做五服之長、之中、之末人輪推,“始、立、遠、逢、初”為一世系輪回;“立、遠、逢、初、太”為二世系輪回;“遠、逢、初、太、高”為三世系輪回……(見附表),依次類推,至“耳”字輩為一服之長時,恰好延伸至耳孫的耳孫為二十五世人,亦即五個世系,這就是人們通常講的“大五服”,也就是民間習慣稱出了五服方可通婚的說法。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世系為一服之人,這與“九族五服制”是一脈相承的,五個世系才能出五服。一個世系即一代人按公認的計世方法20年左右推算,五服之人為500年左右。這與姓氏學說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而禁止通婚的限制相吻合。如果按五服為五代人的說法,太祖父以下的子孫仍為至親,這在古代嚴格的倫理關系中是絕對不可以通婚的,即使在現(xiàn)代也是行不通的,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五服絕非五代人。如果太祖父以下的子孫若有通婚者,則視為亂倫,一定會遭到世人的責罵。
五服輪回示意圖
九族五服圖
班輩稱謂
1、長輩尊稱
始、立、遠、逢、初、
太、高、曾、祖、父。
十一世至二十五世均稱為始祖;
二十六世至五十世均稱為鼻祖;
五十一世至七十五世均稱為歷祖;
七十六世至一百世均稱為列祖;
一百零一世以上均稱為列宗。
2、小輩稱謂
己、子、孫、曾(重)、玄(元)、毛、
來、晜(音同“昆”)、仍、云、耳。
十輩以下均稱為耳孫。
郝天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