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白毫,簡稱銀針,又叫白毫,近年多稱白毫銀針,屬于白茶類。
現(xiàn)代白茶類的創(chuàng)制始于白毫銀針。明代田藝衡《煮泉小品》中稱“茶香以火作者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 如果說這是關于古代白茶的記述,則現(xiàn)代白茶堪稱是古老而又年輕之茶品。
白毫銀針產地主要為福建省福鼎、政和兩縣。清嘉慶初年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體)的壯芽為原料,創(chuàng)制白毫銀針。約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繁育成功,于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菜茶因茶芽細小,已不再采用。政和1880年選育繁育政和大白茶品種茶樹,1889年開始產制白毫銀針。
國家標準GB/T22291-2008 對白毫銀針的品質要求
如今白毫銀針主要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等良種茶樹。大白茶樹茶芽肥壯長大數(shù)倍于菜茶茶芽。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早生種,政和大白茶屬晚生種,此類品種的特點是茶芽肥壯,茸毛特多,多酚類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鮮,香清,湯厚。
白毫銀針采制標準為春茶嫩梢萌發(fā)一芽一葉時即將其采下,然后用手將真葉、魚葉輕輕剝離,剝出的茶芽均勻地薄攤于水篩上,勿使重疊,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風陰處,曬晾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籠焙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籠曬至全干的,稱為毛針。毛針經篩取肥長茶芽,再用手工去除梗子(俗稱銀針腳),并篩簸揀除葉片、碎片、雜質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
《關于批準福鼎白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09年第32號)》中關于白毫銀針的品質要求
福鼎和政和兩縣,形成不同風格的銀針,因而分別稱為北路銀針、西路銀針。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葉清鮮爽口。政和縣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白毫銀針具有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的特點。其泡法與綠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經揉捻,茶汁不易浸出,沖泡時間宜較長。一般3克茶銀針置沸水燙洗過的透明剝離杯中,沖入200毫升沸水,開始時茶芽浮于水面,5-6分鐘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懸浮茶湯中,蔚為奇觀。沖泡后,香氣清雅鮮爽,滋味醇和。
白毫銀針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后形似針,白毫滿披,色白如銀,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生輝,賞心悅目,因此得名“白毫銀針”。如果你用玻璃杯沖泡,會發(fā)現(xiàn)似白云疑光閃,滿盞浮花乳般芽芽挺立。
外形:嫩度以芽肥壯挺直毫多的為上品;毫芽瘦小而稀少的,則品質次之;芽頭老嫩不勻火雜有老葉、臘葉的及紅變多的則品質差。
色澤:毫色銀白雪亮有光澤的為上品;鐵板色的,品質次之;草綠黃、黑、紅色及臘質光澤的,品質最差。
湯色:以杏黃、杏綠、清澈明亮的為上品;泛紅、暗渾的為差。
滋味:以甘醇厚、清甜爽口的為上品;粗澀、淡薄的為差。
凈度:要求不得含有枳,老梗、老葉及臘葉,如果茶葉中含有雜質,則品質差。
香氣:以毫香濃郁,清鮮純正的為上品;有淡薄、青臭、失鮮、發(fā)酵感的為次。
葉底:以勻整、肥軟,毫芽壯多、色鮮明亮的為上品;硬挺、破碎、暗雜、花紅、黃張、焦葉紅邊的為差。
銀針性涼,有退熱祛暑解毒之功,在華北被視為治療養(yǎng)護麻疹患者的良藥,因而也是非常適宜夏日飲用的茶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