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書壇乃至畫壇以至于整個文藝界,都在第二藝上為。也就是古人說的在做器。極少能在第一層次上的道上講的。
第一層次是什么?或者說藝術是什么?有人說藝術是技術,沒有達到藝術之前的修煉工作創(chuàng)作等等都是技術,是為藝術打基礎的。按照新文化運動之后引進的西方的知識論分析,是。可是中國傳統(tǒng)的本體論不是這樣說的。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君子不器。
《尚書·舜典》:歸,格于藝祖。此藝解釋為文,后世皆從。術,《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
《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道)
《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為術家。
古人的藝術是形而上的道,沒有也不可能屬于形而下的技術之類。古人至始至終都把藝術放在非常高的地位。他們評論 藝術文學家,絕不是開口便提線條、筆法,一定是精氣神,是所傳遞的道。今日以技術論,即淪落于形而下了。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容易有大師的。從中國古代的說法,藝術即文而通達造化,是沒有技術層這一拐彎的。當然并不是說古人沒有形式上的美,有但是絕不停留在這個層面上,而是必須進到形而上的層次,這才是藝術的境界,只有到這個境界的人才可以傳道,才可以言藝術。
在形而上的道講,藝術是正心、修身、傳道、達理、抒情、言志的。在形而下的器言,則是筆法、線條、師從等等,沒有道,沒有理,更沒有情,也沒有志。古人在第一義上講藝術,今人在第二義上為藝術。所以越走越難!古人為藝術是傳道達理,抒情言言志。這是古人為藝術的目的。而今日大多數則整天,有的甚至一輩子都在說線條、筆法等等,上升不到精神層面,發(fā)揮不了藝術本應該有的精神作用。只停留在物的層面上,所以今日我們的藝術缺少高峰。
作為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書法藝術如果僅僅只在形而下的線條、筆法上講,永遠也不能夠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也承載不了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擔。唯有打破現在的固定在第二層次的書法定式,將書法上升到第一層次,即道,那么書法才可以真正承載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擔。
古人的書法內容都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文章為主。而且這個文章不是歌功頌德,拍馬溜須的官樣文章,這些文章是帶有知識分子應該有的悲天憫人的士子之氣的承擔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具備獨立之精神,自由之自我的。這個自由和獨立是中國的。不是西方的,是《易經》之言:各正性命,保和太和,永利貞。不是只為了寫字而寫字,不是只簡單的為了抄寫幾個古人文章,只為了寫幾個能得到人們認可的看著漂亮,或者是可以讓所謂的專家大家們認可的字。而是傳道,抒情言志。這是中國至上古時期就一直被文人傳承的?!渡袝吩唬壕S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這個至純之德是《易經》乾之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是孟子:充實謂之美,充實而有光謂之大。大而化之謂之圣。自古以來,文人士子所傳承的就是這個道 。將這種至純之德,天命天道天性,不斷用自己獨立的思考書寫出來,是擴充,這擴充是充實這至純之德,是踐行這君子自強不息之天命。這種充實是日新的,是使得其更加充實富有的。日新謂之盛德,富有謂之大業(yè)。從清朝之前,我們中國的文人士子所充實的就是這種盛德,所踐行的就是這種大業(yè)。
這種獨立的精神所書寫,所充實的日新和富有是今日我們缺乏的,是中國整個文學藝術界缺乏的。但是要想繼續(xù)傳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就一定要繼續(xù)充實和富有這至純之德。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它具備著傳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道、之德的功能,我們絕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去為。絕不能失去獨立的精神,失去自由的思想。
改革開放初期,文化事業(yè)剛剛恢復,書法繪畫等藝術只能從初級開始重建,所以只能以形而下言筆法、線條等。當時全國還在辦掃盲班,今日已經每年760多萬大學畢業(yè)生!時代變了。今日人民的要求是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在是吃飽穿暖,也不僅僅是物質和文化,而是美好生活!隨時而中。
所以未來我們必須具備在第一層次上講藝術!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向人民講好藝術之道!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