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云計算的興起對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將云計算的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是信息時代的必走之路,而且由云技術興起的教育變革己經實際發(fā)生。這種變革之于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以及進一步發(fā)展的方向都是目前亟待分析和解決的問題。文章在已有案例的基礎上,從
個性化發(fā)展、教育公平、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泛在學習等四個維度進行細致剖析,以期為云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云計算;云教育平臺;教育變革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11—0031—04
所謂云計算,是指在虛擬化、網格計算、公用計算、并行計算、網絡存儲等技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融合的產物。作為云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主要應用方式,“著云臺”的分析師團隊結合云發(fā)展的理念,對云教育的概念作出這樣的界定:云教育(CCEUD)是指基于云計算商業(yè)模式應用的教育平臺服務。在云平臺上,所有的
教育機構,培訓機構,招生服務機構,宣傳機構,行業(yè)協會,管理機構,行業(yè)媒體,法律結構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資源池,各個資源相互展示和互動,按需交流,達成意向,從而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效率。
在第四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
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德毅[2]表示,云計算關鍵詞的點擊量已經達到了75萬余次,大數據也達到了5萬余次,云計算在中國已經走過“理念清晰,操作模糊:八仙過海,云里霧里”的一段路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共識,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的主旋律。但如何將云計算應用到教育中、云計算之于教育的意義在何處等問題還未有一個系統(tǒng)的論述,云計算發(fā)展面臨著諸多障礙,如何推動云計算在教育行業(yè)的應用將成為中國云教育平臺成敗的關鍵一環(huán)。
一 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發(fā)展
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發(fā)展是云教育平臺建設的核心理念,也是主要目標。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
學校長龔克在兩會上表示,“
中國教育最嚴峻的問題是沒有把人當作人來教育,即沒有以人為本,而是把他當作工具來教育”。
云教育平臺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進行學習環(huán)境和知識結構的建構,對于解決傳統(tǒng)教學的“工具式教育”問題有很大益助。它摒棄了師生之間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授受關系、主從關系、不平等的權威和依賴關系,轉而從便利學習、引發(fā)興趣和挖掘潛力的角度來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統(tǒng)一考量。
以武漢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例。在應用功能部分,平臺針對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設立了高效課堂、同步課堂、名師工作室、資源推送、網絡作業(yè)和在線答疑等模塊。
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精當,講授精煉高效,注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主體作用,分層落實教學目標,適合學習自覺性高,成績好的學生;名師工作室提供
教師教學成果和經驗分享、教學視頻和課件等資源,能夠為課堂教學無法滿足需要的學生提供補充學習資源;資源推送則是由專業(yè)人員根據用戶的身份角色、當前教學內容、學習階段、操作習慣,結合系統(tǒng)的數據分析結論,為各類用戶組織與推薦最需貼切當前需求的資源和應用,
個性化發(fā)展特點尤為鮮明;網絡作業(yè)系統(tǒng)包括作業(yè)布置、批改、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實施有效的協調和控制;在線答疑是以學生為核心的遠程教學模塊,支持學生在線提交疑難問題,分發(fā)參考文件,教師對學生和教師之間互助答疑以及專家團隊答疑等服務。
通過以上功能的支持,平臺能夠針對不同學習者特點提供
個性化的課程定制,在課程設置與教育過程中注重體現對學習者個體的人文關懷,充分尊重學習者的選擇自由,促進學jJ者進行自主化和個性化的學習。個人主頁中的用戶關注和知識標簽訂閱等功能能夠向學習者持續(xù)推送相關教學信息,兼有網絡實時交互功能,能夠與全國范圍內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其他學習者進行溝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使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一種裂變式的方式迅速傳播,相關教學資源間的關聯性擴展無限延伸。但個性化并不代表放任自流,只有在學生自覺、理性的前提下,個性化選擇與教育目的之間的平衡才能得以保持?;谶@一理念,云教育平臺通過標簽化知識、碎片化學習方式以及擴展化練習等方式,在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的同時,更強調對學生的精神啟蒙與理性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理性地對自身發(fā)展進行定位,進而做出符合自身的個性化的選擇。
二 有教無類,實現教育公平
在今年兩會全國政協教育界委員聯合討論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闡釋了他對
中國教育夢的理解?!坝薪虩o類”只有在適應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時,才不至于導致“劃一主義”; “因材施教”只有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礎之上,才能根據受教育者自然能力的差異,提供有本質差別的、分軌式的教育。云教育平臺及其配套應用功能恰恰能夠滿足這兩點要求,為最終實現教育公平提供了有效途徑。
1 突破時空限制,合理分配教育資源
地理位置、社會群體、教育投入、資源配置、政策制度、社會需求和家庭教育支出上的差異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體現方面。而云教育平臺網絡化、云端化的特點,不僅打破了以往獲取傳統(tǒng)教育資源時的時空限制,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復制和傳播速度。
武漢市育才高中開設的云端課堂就是云教育平臺突破空間限制的一個典型案例。作為全國“教育云”試點城市,武漢市育才高中提出將傳統(tǒng)課堂轉變?yōu)椤霸贫苏n堂”,并率先開展了以“云端課堂”為核心的教學實踐試驗。在傳統(tǒng)教室中設立觀察室,放置錄像直播設備,用單透玻璃隔開,從而避免對教學活動的干擾。教室是教學“現場”,老師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學生則通過平板電腦連接網絡完成所有的隨堂練習,同時
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解題方案實時投射在白板上,供全班同學討論。觀察室中則安置4個攝像頭,覆蓋整個教學環(huán)境,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程全方位直播,視音頻信號可直接通過網絡傳送到
學校網站和武漢市蔡甸二中,因故不能到校的同學也可通過網絡實時同步完成課堂學習,還能通過交互軟件與老師即時互動。 雖然這種“云端課堂”模式所體現的突破時空的特點較為局限,僅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同時異地共享,但為在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教學活動中實現異時異地共享教學資源提供了有益借鑒,是云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一項重要實踐,體現了云平臺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所具備的巨大潛力。
2 匯聚百家之長,加快資源更新速度
隨著“云”體系的日益完善,其在教育領域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一方面,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一批“教育云”試點城市,初步形成了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的云教育平臺體系:另一方面,一些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和專業(yè)的教育服務供應商也順勢提供集資源、通信及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公共云平臺,如北京領新教育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清華同方知好樂學習網等,加快了各類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匯聚速度。
云教育平臺對教育資源的有效匯聚,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加快資源更新速度。傳統(tǒng)的教材往往版本單一,更新速度很慢,更新周期往往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云教育平臺跨越時空的匯聚作用,使得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學習資源,
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就最新的教學經驗和學習方法進行交流,教育服務機構與
學校之間也能就最新的教育服務項目進行溝通。
這種匯聚對于提高教學資源更新速度的具體體現在于:教師通過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感受和反饋,能夠及時有效地作出改進和提升;同類教學
資源往往有多個供方,用戶可以通過對比擇優(yōu)選?。挥脩魧Σ煌逃Y源的選擇性購買和反饋會“刺激”供方不斷優(yōu)化提升教學資源質量和保障服務,以獲取更多的終端用戶。這種帶有一定“強迫性”的資源更新,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機制,使不同地區(qū)的教師和學生能夠掌握教學資源的最新情況,有效提高教學資源質量和云教育平臺總體水平。
3 兼容性交流支持,提高資源共享程度
云教育平臺的“兼容性”包括多學段學科兼容,多格式兼容,多終端兼容和多交流渠道兼容四個方面。多學段學科兼容是指云教育平臺能夠提供不同學習階段和學科門類的教學資源:多格式兼容是指云教育平臺支持多種資源共享途徑,方便用戶共享更多的教育資源;多終端兼容是指云教育平臺支持多種硬件設備和瀏覽器軟件接入;多交流渠道兼容是指云教育平臺為解決交流反饋渠道的延時性問題而提供的學生與
教師之間、
學校與教育服務機構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交流反饋的多種渠道。這四個方面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共同起到提高資源共享程度的作用。
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例。多學段學科兼容方面,平臺涵蓋早教、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學術、外語、考試、圖書等九大范疇,從嬰幼兒養(yǎng)育到
學校教育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科學、音體美和信息技術等所有學科內容,再到各類面向成人的教育模式均在其中;多格式兼容方面,平臺支持DOC、PPT、PDF、XLS等文本格式,AVI、WMV、MPEG、MP4、3GP、RMVB等視音頻格式資料的上傳,同時為其他文本格式提供手動輸入發(fā)布功能;多終端接收方面,平臺可以通過所有能夠連接互聯網的設備進行接收,包括Phone、PC、PAD等,同時提供教育網內部的FTP互聯下載和衛(wèi)星上載、下載功能;多交流渠道兼容方面,平臺設立
資源推送、名師工作室、同步課堂和在線答疑等板塊,同時還在獲得用戶的允許下提供QQ、E-mail、MSN等其他聯系方式,以支持教學資源的傳、受雙方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交流溝通。
通過分析不難發(fā)現,云教育平臺這種兼容性交流支持的特點,將教育信息化
資源和系統(tǒng)進行了信息化的整合,在較大范圍內實現了分布式的用戶分享,為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的、可重復使用的資源,促進了
教育資源的平等化,對提高教育資源共享程度,促進教育公平目標的最終實現提供了有力臂助。
4 數據集中存儲,降低教育資源成本
云計算進入教育領域給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應用方式,數據集中存儲是一個重要改變,能夠在成本控制的層面為教育公平的實現提供有益幫助,這對于欠發(fā)達、教育投入不足的地區(qū)無疑是降低教育資源成本,促進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方式。
再以武漢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例。運行上它通過自動化策略對資源調度進行智能驅動,忙時數據吞吐量大,同時訪問和在線人數較多,它會采用負載均衡等方式分擔處理壓力,閑時則會把業(yè)務系統(tǒng)所在的虛擬機集中遷移到幾臺物理機上,并關閉多余的物理機,節(jié)省電量;教育資源配置上它可以通過改造現有系統(tǒng),將以往分散在各
教師用機、家用機和教育服務機構端的各類教學資源匯集在一起,集中存放,分布式處理,從而實現硬件資源聚合和IT資源的統(tǒng)一管理。
云教育平臺的這種特點,做到了將每個用戶都變?yōu)槠脚_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分子,這樣,無數的“小云”匯聚成“大云”,只要在同一應用平臺上,就可以按需選擇或共享
資源云。不僅解決了資源共享率低的問題,還可以帶來低建設成本、低成本擴展及運行維護,以及高資源利用率等諸多效益。
5 泛在接入,彌合數字鴻溝
從云教育平臺用戶的角度來看,應用領域顯然是產生數字鴻溝的主要因素,其中尤以地域和硬件差異最為顯著。由于個人收入、家庭支出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用戶使用的硬件接收設備在功能、價格、質量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因而也就影響到了信息接收的質量。
目前,多樣性、移動性和低成本已成為網絡硬件接收設備的共有特征,云教育平臺充分利用了這一點。針對具體的網絡接收設備提供專用接入方式,將Service的全面性與ISP的廣泛性相結合,降低接入門檻,提高接入成功率,對彌合不同用戶之間由于物質條件和地域差異而可能造成的“數字鴻溝”現象有很大作用。
在與ISP結合方面,甘肅省中小學教育云平臺最為典型,它與中國移動通信相結合,同時推出用于家長與
學校聯系的通用版校訊通手機軟件,能夠兼容所有的JAVA、Symbian和Android系統(tǒng)手機,在遍布全國的蜂窩通信網的支持下,凡是有手機信號的地方,都可以實現云教育平臺的接入。而針對普通接入設備,福建省
教育云服務平臺推出了Windows和Andriod兩個版本的人人通、班班通軟件,武漢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出了手機二維碼與PC相結合的客戶端安裝方式,二者均能同時支持臺式機、筆記本、手機、PAD等不同價位的多種硬件接入設備。 三 深度匯談,構筑學習生態(tài)社區(qū)
“深度匯談”是云教育平臺構建學習環(huán)境的核心思想。所謂“深度匯談”,是指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fā)現遠較個人深入的見解。只有每個人說出心中的所有設想,才能真正坐到一起思考。
云教育平臺的用戶群體主要包括教師、學生、學校、家長和
教育機構等,各個用戶群體與云教育平臺之間建立了信息接收及反饋的雙向信道,同時不同用戶群體之問以云教育平臺為核心,也建立了完整的信息交換渠道,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基于云技術的學習生態(tài)社區(qū)中,交流使社區(qū)成員成為思維的觀察者,對于一個共同的問題各抒己見,并與他人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這樣,團隊以多樣的觀點探討復雜的難題,通過深度匯談,各個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彌補,覺察彼此不一致的地方,打破思維局限性,對于充分挖掘智力潛能和集體思維的潛力至關重要。
以武漢聚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聚網
教育云服務平臺為例,它可以為
學校提供包括校園網站、績效評價系統(tǒng)、學生評教系統(tǒng)、基礎數據平臺、
教師成長檔案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學生德育管理系統(tǒng)、成績分析系統(tǒng)和教學互動平臺系統(tǒng)在內的一整套免費的信息化中心,軟硬件及運維均由云教育平臺提供。同時還提供了實時傳播平臺,為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便利,學校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可以及時進行展示匯報。
對于教師來說,學生評教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學生德育管理系統(tǒng)、成績分析系統(tǒng)和教學互動平臺系統(tǒng)的作用最為顯著。它們實現了講臺由教室到網絡的空間轉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交流方式更加多樣,教學范圍更加廣泛,同時對教師個人品牌塑造和自身價值提高帶來很大益助。還可以有效減輕教師負擔,教師不僅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興趣點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同時不同教師之間也可以共享
資源,互相查閱教案和課件,為教學提供參考。
對于學習者來說,云教育平臺的最大功效莫過于能夠自主化地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
個性化學習方式,實現了教學質量和學生興趣之間的雙贏。具有共同學習興趣的學習者可以通過平臺的交互功能實時進行交流,
教師也能夠參與其中,及時進行知識教授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習者還可以通過訂閱知識標簽的方式持續(xù)獲得興趣領域的信息推送。除了獲得教師的知識教授和與其他學習者交流心得以外,云教育平臺還具備一種類似于小型虛擬社區(qū)性質的交友功能,學習者在網絡中也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針對
教育機構和專業(yè)
教育用戶人群,聚網教育云服務平臺還提供了安全、純凈、可信任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教育機構可以在云教育平臺上,面對專業(yè)的教育人群,發(fā)布最新資訊,使宣傳更加快速有效地進行。也可以與客戶直接互動交流,廣納意見。同時教育機構和用戶群體之間可以進行全國范圍內跨區(qū)域的聯片教研活動,擴大學生參與范圍,提高資源共享程度,促進教學目的的達成。
四 知識碎片,促進泛在學習
泛在學習(U-Learning)是指無時無刻地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普及和帶寬的增大,泛在學習將會是普適計算機環(huán)境下人們獲取知識的主流學習方式。最有價值的學習往往是偶然發(fā)生的,這也正是泛在學習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而泛在學習需要結構開放、動態(tài)生成、持續(xù)進化發(fā)展以及能夠及時解決現實問題的富情境性的學習
資源,需要連接人際網絡的資源,這恰恰是云教育平臺所擅長的,因而泛在學習與云教育平臺因緣際會,成為云教育平臺構建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移動學習
教育部一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開發(fā)的“學習元”平臺,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平臺將在基本學習內容基礎上附加了語義描述信息、學習活動、學習工具和人際網絡因素的單個學習材料定義為學習元,是最小的知識碎片;同類學習元匯聚形成知識群,形成關于某個話題的相關知識群組;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多個知識群集合,在平臺網頁中以“云”的形式呈現,界面人性生動,富于情境。具體的相關性劃分標準包括適用人群、基礎學科、職業(yè)和應用領域、媒體類型、高等學科、出版地等,不同標準下在進行細分,根據相關性標準的不同,同一話題可能會出現在不同的知識云中。
這種劃分方式簡潔明了,使得知識點“化身”為視頻、演示文稿、文檔、圖片等多種形式,學習者可以利用每天的空余時間,通過標簽找到所需資源,每天看一個視頻、做一道習題、學一句英語、背幾個單詞……這種知識的建構模式稱為碎片化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輕松無壓力,能夠滿足學習者多元化和
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同時,平臺引入用戶交際的學習社區(qū)功能,充分發(fā)揮云教育平臺集中存儲和分布式處理的優(yōu)勢,將學習元、知識群和知識云中加入發(fā)布者信息,實現從信息鏈接到人的鏈接的轉變。由知識延伸出來的人際關系會不斷擴展,由同一話題到相關話題再到其他話題,由相同領域人才到相關領域人才再到其他領域人才,最終建立覆蓋所有知識領域和人際圈子的立體化交互網絡。
云教育平臺與碎片化學習理念相互結合,以發(fā)達的網絡為依托,以兼容性交流功能為保障,實現在手機、PC、PAD等各種終端設備上自適應性地推送學習
資源,為學習者提供各種場合、各種設備下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為泛在學習提供條件。五結語
從目前云教育平臺建設發(fā)展的總體情況來看,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得到了基本的尊重和貫徹,云教育平臺的優(yōu)勢得以初步發(fā)揮,學習生態(tài)社區(qū)構建初見成效。隨著云計算技術在通信領域的大范圍應用,通過中國移動積極推出其基于開源軟件研發(fā)的云計算產品“Big Cloud”,以及三網融合和三屏融合進程的逐步加快,云教育平臺真正成熟、普及和發(fā)展的愿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云教育[OL].
[2]李德毅:云計算是移動互聯網的支撐力量[OL].
[3]中國網,龔克:中國教育最嚴峻的問題是沒有以人為本[OL].
[4]中國海洋大學.“教育夢”助力“中國夢”[0L].
[5]百度百科:深度匯談[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