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病
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故有陰陽之分。若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的,則為病發(fā)于陽明,叫做陽證;若陽明中寒,內(nèi)轉(zhuǎn)太陰,而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出涼汗,大便初硬后溏,為病發(fā)于太陰,則叫做陰證。
1.陽明病表里證
(1) 陽明病表證: 《傷寒例》說:“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dāng)二三日發(fā)。以其脈挾鼻、絡(luò)于目,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背蔁o己注:“陽明脈起于鼻交中,絡(luò)于目。陽明之脈,正上,還出目系……目疼鼻干者,經(jīng)中客邪也?!贝俗C還有發(fā)熱、惡寒,無汗,緣緣面赤,額頭作疼,脈浮而長等證候。
(2) 陽明病里證: 若胃腸受邪,則叫陽明病里證。《傷寒論》第218條的“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fā)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即指陽明胃腸里證為病。里證不能發(fā)汗,發(fā)汗則傷津液,故而大便為難。
2.陽明病寒熱證
(1) 陽明病里寒證: 陽明主里,而以里證為主。然里證有寒熱之分,試敘如下:
《傷寒論》第226條說:“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此條論陽明里寒作噦;而243條說:“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贝藯l論里寒作嘔,并提出了治法。
(2) 陽明病里熱證: 陽明病的里熱證,有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熱在上,郁于膈脘,則心中懊,舌上生苔;熱在中則渴欲飲水,口干而燥;熱在下,則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而小便不利。
3.陽明病虛實
(1) 陽明病里虛證: 陽明主里,而有虛實之分。陽明病的里虛證,如《傷寒論》第196條說:“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背蔁o己注:“胃為津液之府,氣虛津少,病則反無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蟲行皮中者,知胃氣久虛也。”
按: 太陽主表,故以有汗為虛,無汗為實。陽明主里,則以有汗為實,無汗為虛,以見表里虛實之辨。
(2) 陽明病里實證: 陽明病的里實證,以“不更衣”、“大便難”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秱摗返?80條的“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就是論述陽明為病的特點。里實的具體證候有: 不大便、腹?jié)M疼痛,或繞臍疼痛;或腹?jié)M不減,反不能食,脈沉緊,或沉遲有力,舌苔黃燥等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