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濕熱病必祛濕,祛濕之法必先調暢氣機,調氣之法必先宣肺。肺主一身之氣,其位最高,為水之上源,有通調水道之功。肺氣得宣則下通水道,旁徹皮毛,三焦暢通,腠理開達,一身之氣布,一身之濕亦化。發(fā)熱可除,水腫可消,二便可調,神迷可清。宣肺利濕有提壺揭蓋之效,源清流暢之功,凡治濕者,不可不知也。三焦之濕側重雖各有不同,然其治療之法調氣則一。上焦之濕蔽者,宣肺疏衛(wèi)濕即去;中焦?jié)褡枵?,辛香行氣濕自開;下焦?jié)裼粽?,化氣利濕,以風散之濕可消。治濕之法雖多,而一言以蔽之,曰:宣暢氣機而已矣。
人生諸病,多生于郁。戴元禮說:“郁者,結聚而不得發(fā)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此為傳化失常,六郁之病生矣。”說明郁病是氣機升降失常的一種病理變化。故六郁之中以氣郁為先。氣郁是無形的變化,其他諸郁如血、痰、濕、食則均為有形之壅滯,有形之郁又可窒息氣機,加重氣郁。故歷來治郁,無不以調氣機為主。諸郁不解,日久必成熱郁。熱郁者乃陽氣內郁不得宣散,其原因多因有形之邪阻滯,氣機不暢,三焦不通,營衛(wèi)不和,腠理不開,故熱蓄積于內無從宣泄,愈郁愈熱,或因誤服涼藥及滋膩之劑,或暴飲冷物,恣食肥甘,皆可阻閉氣機,致成火郁。治宜用宣透之品,宣陽解郁,透邪外出,使三焦通暢,營衛(wèi)調和。
新感溫病衛(wèi)分證,其特征:惡風寒、舌邊尖紅、脈數(shù)。楊栗山說:“在溫病,邪熱內攻,凡見表證,皆里熱郁結,浮越于外也,雖有表征,實無表邪。”所以溫病學家都強調溫病忌汗。溫病初起即屬郁熱。
氣分證的本質也是郁熱。氣分證的無形熱盛,即陽明經(jīng)證或白虎湯證。熱邪亢盛,出現(xiàn)大熱、大汗、脈洪大,已然有熱郁而伸的外達之勢,似應不屬郁熱的范疇。其實不然,仍屬郁熱,只不過熱邪郁伏的程度較輕而已。其肌表的壯熱,乃是陽明的郁熱外淫于肌表使然。病變的根本,依然在于里熱,故仍須因勢利導透熱外達,主以白虎湯。吳鞠通說:“白虎本為達熱出表?!币蚱鋵儆魺嵩诶铮嗜皂氝_熱出表。
營分證乃熱陷入營,亦屬郁熱,且熱郁程度較氣分更甚,病位更深,出現(xiàn)神昏譫語、灼熱肢厥,甚至舌蹇囊縮。不僅氣機窒塞,而且血行亦凝泣,故爾出現(xiàn)舌絳唇暗、脈沉細數(shù)。氣分熱郁內陷入營的原因有二:一是營陰虧,熱易陷;二是氣機壅塞,逼熱入營。此時治療關鍵,務在宣達氣機,使深陷營分的熱邪透轉氣分而解。
血分證的實質仍是郁熱,是在營分證的基礎上,進而出現(xiàn)動血。血分證的出血,不僅是熱邪迫血妄行,還有瘀血阻滯,血不循經(jīng)而妄行,兩個因素相合而造成動血。此時的治療原則為涼血散血。散血,不僅是活血化瘀,還有散血中伏火的意思。瘀血除,氣機暢,郁熱方能外達。
可見,新感溫病,不論衛(wèi)氣營血各個階段,其本質都屬郁熱。所以宣透法必須貫徹衛(wèi)氣營血各個階段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宣透法是治療溫病的一項根本大法。
溫病的本質是郁熱,這個“郁”就是氣機升降失常,當升者不能升,當降者不得降。但郁久必生熱,這個“熱”就是郁熱。故臟腑功能失調諸證多伴有郁熱之象。趙紹琴教授對此等癥,推崇清代楊栗山所制的升降散,以為調整升降之良劑。彭建中對此方作了詳細的解譯,他說:
(此)方由僵蠶、蟬衣、片姜黃、大黃四藥組成。僵蠶味辛咸而性平,有輕浮上升,升陽清化之功,蠶以桑葉為食,又感風而殞,故能祛風泄熱,輕疏升和,兼能解毒定驚;蟬衣辛咸寒入肝經(jīng),祛風清熱,開郁疏表,升散透疹,亦以升發(fā)為用;姜黃辛苦而性溫,行氣活血,化瘀通絡,辛能行氣疏風,苦泄溫通,為疏調氣機兼活瘀滯之品;大黃苦寒攻泄,能蕩滌腸胃,攻積導滯,推陳出新,兼入血分行瘀,是下行泄火清熱,宣郁化瘀之良藥。四藥配伍,升降并用,寒溫互參,共奏行氣解郁,宣上導下,通利三焦,開達氣機,活血行瘀之功,升清陽,降郁熱,而復升降之常。臨床用治肝膽郁熱,三焦不暢,脾胃停滯,氣機升降失常而見心急煩躁,夜寐夢多,低熱不退,月經(jīng)不調,或狀若血虛陰傷諸癥,莫不應手取效。治證雖多,功能其一,曰調整氣機,復其升降而已矣。
趙紹琴教授非常重視宣透法,運用升降散治療外感內傷多種疾病,獲得了良好的療效。臨床實踐證明,宣透法確實是治療溫病的一項根本大法。人們應該很好地繼承并加以發(fā)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