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我們知道,李白比杜甫大11歲,他們屬于忘年交。
杜甫寫過很多回憶李白的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詩較少。所以很多人認為,相比而言,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更深一些。
我相信讀完這首詩,您會感受到李白對杜甫的感情也很不一般。
我們來欣賞李白的高明手法。
這首詩詩題為《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寫作背景:此詩寫于公元745年秋天。這一年春天,兩人在魯郡(今山東兗州)重逢,同游齊魯。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游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
今日的山東兗州興隆塔,李白也到過這里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上次喝完離別酒,又過了幾天,我們一起登臨遍附近的池苑樓臺。
(1)“復”有什么含義?
復,是“再、又”的意思。
這就很有意味了,上次已經(jīng)喝完了離別酒,為什么還不走,又過了幾日呢?
大家覺得有意思吧。
一般喝完離別酒就分別了,對吧?
比如許渾寫的“日暮酒醒人已遠”,再比如王昌齡寫的“醉別江樓橘柚香”。
但是李白和杜甫沒有,他們喝完離別酒,不僅沒分手,還去附近又游玩了幾天。
我設想一下當時的場景。
酒過三巡,杜甫有點暈了。
李白說:老弟,興隆塔我們還沒去過,要不明天一起去玩玩?
杜甫迷迷糊糊地點頭:好,好,好,就按大哥說得辦。
就這樣,他們又玩了好幾天。
(2)“遍”有什么含義?
這個字很好理解,說明詩人和杜甫把附近能游玩的地方都走遍了。
我們假設,如果附近還有一個池臺他們沒去過,那么您覺得他們今天會分別嗎?
肯定不會,對吧?
因為去池臺游玩,只不過是兩個人不愿意分手的一個借口。
這個借口不管多荒謬,只要有一絲可能,他們就會拿來繼續(xù)用。
這個“遍”字就說明,兩個人已經(jīng)沒有不分手的借口了,不得不分手。
(3)這兩句話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通過“復”和“遍”這兩個字,我們知道:李白和杜甫喝完離別酒,還不分手,又游遍了附近的池臺,實在找不到借口了,才不得不分手。
喝完離別酒還不分別,后面實在找不到借口,而不得不分別,這種場景,您以前見過嗎?
這字里行間,滿滿地都是詩人和杜甫不舍得分手的傷感之情。
而這種感情之所以如此飽滿,就是通過“復”和“遍”這兩個字表達出來的,這是妙處之一。
兗州興隆文化園內(nèi)的佛像
石門:山名。
金樽開:指開樽飲酒。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新開懷暢飲?
(1)“何時石門路”有什么含義?
何時,說明詩人想的是以后,不是今天。
石門路,是詩人和杜甫今天分別的地方。(從詩題上就可以看出。)
詩人為什么還想著在石門路和杜甫再相見呢?
我們知道,古時候交通不便利,也沒有快捷的通訊工具,每一次分別之后,都很可能無法再相見。
而詩人卻期望,還是在石門路這個地方和杜甫重逢,大家想一想,這個可能性有多低?
現(xiàn)在我們也知道,他們這一次分別后,就再也沒見過面。
李白難道不知道在石門路重逢的可能性很低嗎?
他當然知道,“何時石門路”就是他故意寫的。
“何時”,您可以把它理解為“幾乎不可能”。
這句話,詩人就是在感慨:我們幾乎不可能再在到這里重逢。
(2)“重有金樽開”有什么含義?
石門山,是兩個人分別的地方。詩人盼望能在這里重逢,并且再一次喝酒,說明什么?
這就說明,他們現(xiàn)在正在喝酒。
所以才用“重”字,這樣大家理解吧?
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又一次喝離別酒。
(3)這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喝酒離別,期望下一次相逢,這是很正常的送別場景。
比如杜甫曾經(jīng)就寫過,“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但是李白寫得有點不同,他還加上了分別的地點,“何時石門路”這種期望幾乎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
正是這種不可能,加深了詩人的離別傷感之情,這杯離別酒就顯得非常有份量。
詩人通過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期望,來加深詩人心中的離別傷感之情,這是妙處之二。
兗州興隆文化園,靈光寶殿
泗水:水名。
徂(cú)徠(lái):山名。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漾漾的秋波在泗水中搖蕩,熠熠的海色映亮了遠山徂徠。
這兩句話表達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秋波,說明分別的時間是在秋天。
秋天,是本來就容易讓人傷悲的季節(jié),而詩人卻要和杜甫在秋天分別。
在傷感的情緒下,是不是應該描寫秋風蕭瑟,一片凄涼之情?
比如白居易寫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是正面襯托的手法。
離別詩中,大部分詩人都是用的正面襯托。
比如“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再比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等。
而李白卻沒有。
秋波落泗水,是一種很悠閑的情景,波浪落下去,是輕緩的狀態(tài),而不是狂風呼嘯,大浪滔天。
海色明徂徠,這個“明”字,就說明這是很明亮、很美的場景。
詩人用的很高明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這也是一種反襯的手法。
用泗水的悠閑和徂徠山的明亮,來反襯詩人心中的苦悶和傷感,離別的傷感之情更深一層,這是妙處之三。
徂徠山,在今泰安市
飛蓬:一種植物,常隨風飛揚旋轉。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就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暫且痛快地喝完手中的酒吧。
(1)“飛蓬各自遠”有什么含義?
飛蓬的特點,是沒有根,隨風飄來飄去。
詩人這里用暗喻的手法,把自己和杜甫都比作飛蓬,來表達兩個人今后都將隨風飄零,四海為家的孤苦感情。
比如李白曾寫過“孤蓬萬/里征”,來形容友人離去后的孤苦。
但這首詩有點不一樣,詩人用的“各自”。
也就是說,他和杜甫都像飛蓬一樣隨風飄零。
(2)這兩句詩人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我們知道,通常兩個人分別,是其中一個人送別另外一個人。
但是詩人和杜甫的分別,是兩個人各自飄散。
也就是說,孤苦之情不僅杜甫有,詩人也有,這種孤苦之情互相都能體會到,這就讓孤苦之情增加了一倍。
詩人就是通過“飛蓬各自遠”來暗喻兩個人的孤苦之情,一種感情,兩個人都有,這種感情自然加倍,這是妙處之四。
飛蓬草
首先,詩人通過“復”和“遍”這兩個字,表達出不舍得和杜甫分手的傷感之情;
其次,詩人通過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期望,加深了心中的離別傷感之情;
然后,詩人用泗水的悠閑和徂徠山的明亮,來反襯詩人心中的苦悶和傷感,離別傷感之情更深一層;
結尾,詩人就是通過“飛蓬各自遠”來暗喻兩個人分別后的孤苦之情,孤苦之情自然加倍。
大家可以看到,詩人的離別傷感之情是一步一步加深的,而這每一步的加深,都暗含了詩人與杜甫的友情之深。
所以讀完這首詩之后,您應該知道,李白對杜甫的感情不可謂不深
他之所以寫給杜甫的詩比較少,大概還是因為生性灑脫吧。
例句: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原義: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新開懷暢飲?
引申義:我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
適用的生活場景:和友人分別,就可以用這句話表達,盼望早日再相見的心情。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您的閱讀。
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