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驚艷了千年!七言絕句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它發(fā)展并流行于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大量的七絕詩人涌現(xiàn),寫下了一首首精彩紛呈的七言絕句。其中李白和王昌齡二人代表了七絕的最高成就。由于篇幅短小,七言絕句的最大特點(diǎn)便是精煉含蓄,多弦外之音。小編今天便通過李白的一首經(jīng)典詩作《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來和大家一起看看七言絕句中的弦外之音。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是李白晚年同史郎中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時,有感而發(fā)的一首七言絕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有焉?!边@首詩便是一個范例。尤其是最后7個字,更是妙筆生花,令人拍案叫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首句“一為遷客去長沙”,用了西漢賈誼指責(zé)時政,而遭受權(quán)臣讒毀,貶官長沙的典故。這句詩的弦外之音,即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之事。所以李白這里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是為了表達(dá)無辜受害的憤懣,和一種自我的辯白之意。
次句“西望長安不見家”,則緊承首句句意,抒寫了李白即便身為貶謫之人,也不忘對國家命運(yùn)的關(guān)切,所以他不禁在貶謫的路上“西望長安”。而長安離被貶謫之地的距離十分遙遠(yuǎn),不用多想,即便李白望眼欲穿,也是看不見長安的。這便是這句詩的弦外之音。而李白不見長安,自然會感到惆悵,很容易觸景生情。便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最后兩句借笛聲來渲染愁情。
最后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即黃鶴樓上吹響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落下了梅花?!敖恰保附?,今湖北武昌?!奥涿坊ā保础睹坊洹?,是古代笛曲名。這兩句詩需要注意的地方,便在于最后7個字上,它不是實(shí)寫,江城五月是不可能落梅花的。那么,李白為何要這么寫呢?
這就不得不說李白的妙筆生花了。由于詩的前兩句,已經(jīng)讓李白產(chǎn)生了惆悵的情緒。所以當(dāng)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梅花落》的笛聲時,便倍感凄涼,心中生寒。于是便催生了梅花落在了五月的江城,弦外之音便是李白遭受冷落后的心情寫照?!短圃娭苯狻吩u論李白這首詩說“無限羈情笛里吹來”,便是這個意思。
綜上所述,李白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然后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凄涼景象,借景抒情,含蓄的表露出被貶謫后內(nèi)心凄寒的弦外之音。從七言絕句的藝術(shù)技巧上來看,這是一首驚艷了千年的傳世之作。其實(shí)音樂與人的情感本就是相通的,就像我們聽歌時,仿佛聽的是自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