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問:“太原、并州、晉陽”這三者是什么關系?在瀏覽《太原市志》時,對此有專門描述,感覺是既概括簡潔,有權威準確。
太原——原本為高、平、廣、大之意,作為地理稱謂,本系泛指。“太原”作為地名稱謂,出現(xiàn)于春秋以后。戰(zhàn)國時,太原為趙地,都晉陽。秦國時置太原郡,治晉陽。從此,“太原”就變成特定的地名稱謂。漢代,為并州太原郡,治晉陽。唐初廢郡,開元中置太原府,為太原置府之始。宋太平興國四年,滅北漢,毀晉陽城,降太原府為并州。七年,移并州治于陽曲縣唐明鎮(zhèn)。其后,歷金、元、明、清、民國至今,“太原”廣義上指太原府或太原市轄境,狹義則專指在唐明鎮(zhèn)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太原城(市)。
并州——舊籍所載,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地廣,分置并州。漢武帝時期設十三個州刺史,并州刺史轄監(jiān)太原等九郡。東漢時并州刺史部署設在太原郡治晉陽域,此為后世稱太原為并州,亦稱晉陽的淵源。唐開元十一年改并州為太原府,故并州也被后世作為太原的別稱,簡稱并。
晉陽——以地處晉水之北,古人以水北為陽,故取名為晉陽,春秋末期,屬晉國。后晉公室大權旁落,六卿專權,趙簡子為發(fā)展勢力,命家臣在依山傍水的龍山腳下,汾水之濱修筑晉陽城。從戰(zhàn)國后期開始,晉陽長期為太原地區(qū)乃至山西的政治中心,故后世又以晉陽代指今太原。
當然,無論哪一種稱謂,太原都無愧是一座有著古老文明、歷史悠久的都會城市。
聲明:太原范兒 原創(chuàng)作品 轉載請標明來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