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shù)人的觀念里,英雄惜英雄是常事。兩個大詩人、大才子,應該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才對?;蛟诤?,或于峰頂,兩人一上來肯定是“一見如故”,然后“酒逢知己千杯少”,接下來就是聊人生、聊理想、聊藝術(shù)、聊政治,最后依依惜別。
前文這種略帶些畫面感的描述,很符合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也是電影電視里的老三段。然而現(xiàn)實世界的人性,卻不像藝術(shù)作品里的陽春白雪那樣簡單美好。且讓我們來看看,唐朝中期兩位大詩人韓愈和白居易之間的關(guān)系。
其實韓愈和白居易有很多相同之處。首先是年齡相近:韓愈出生于公元768年,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相差只四歲。其次是登第相近:韓愈貞元八年(792)中進士,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相差只八年。再次是他們仕歷相近:都曾在京城、地方上做過官,順逆、級別也大致相當,韓愈做過刑部侍郎,官至吏部侍郎,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退休)。然后他們的理想相近:韓愈跟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白居易與元稹發(fā)起“新樂府”運動,都有關(guān)心現(xiàn)實、革新詩文的理想。尤其是他們的性情相近:都不是離群索居喜歡清靜的宅男,都喜歡結(jié)交有文才的朋友,尤其是跟自己相埒之人,都喜歡提攜后輩。他們各自身邊,都圍繞著一大批詩文朋友。最后他們有共同的偶像:都是杜甫的崇拜者,思想、藝術(shù)上都深受杜甫的影響。
然而韓愈白居易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好,原因也許主要在韓愈方面。
韓愈比白居易年長四歲,登進士第早八年,有著太強的好為人師與文壇盟主意識。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韓愈為人比較強勢,比較霸道。
韓愈平生最推崇的詩人是孟郊。他曾經(jīng)向鄭馀慶舉薦孟郊,他列舉歷代詩人時,把孟郊的名字緊接在陳子昂、李白、杜甫之后,他把自己跟孟郊的關(guān)系比作李白與杜甫,他希望自己跟孟郊不要像李白跟杜甫那樣,難得在一起,“我愿化為云,東野化為龍”,云龍相從,不離不棄。
韓愈推崇孟郊,除了孟郊詩風跟他卻有相近之處,都有“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的特點外,恐怕孟郊的遭遇地位是更加重要的因素,孟郊只能是韓愈同情、提攜的對象,不可能成為他有力的競爭者,跟他平起平坐。
不過看得出來,白居易還是想和韓愈交朋友的,這可以從他給韓愈寫過五六首詩中看出。而韓愈卻只給白居易寫過一首,高冷到不行。白居易熱臉貼冷屁股,心里像吃了蒼蠅,寫了一首詩吐槽韓愈:“近來韓閣老,疏我我心知。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span>
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以寄之
唐 白居易
近來韓閣老,疏我我心知。
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
靜吟乖月夜,閑醉曠花時。
還有愁同處,春風滿鬢絲。
意思是說,你韓愈想疏遠我,我早看出來了,你不就是看不起我嘛。這里有一個小常識,唐代所產(chǎn)的甜酒都是含雜質(zhì)較多的,一般屬于農(nóng)戶自產(chǎn)自銷的待客酒,所以檔次不高。
此外,白居易還寫了一首詩“慰問”愛服食丹藥的韓愈,其中有這樣幾句:“退之服硫黃,一病訖不痊。或疾或暴夭,悉不過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遲延?!边@其中的諷刺之意,實在是溢于言表。
思舊
唐 白居易
可見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并非才情與性格所能完全決定。身份、地位、觀念等等都會影響兩人的交情。古之大才子們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我們反過來再想,是不是可以從古人身上得到一些警示:倘若人與人相處時,能夠不計較那些瑣碎的功名得失,做到心胸寬廣,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包容,那么人人心中就少一份慍怒之意,多一片海闊天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