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的《一個人的詩歌史》,有屬于自己的輕重緩急,節(jié)拍鮮明,談及詩人生平,筆調像是好詩者的聚會聊天,是“散懷抱”,亦是“旁逸斜出”。但論及詩人作品,筆調則嚴謹起來,關注文本細讀,或闡釋意象,或歸納理論,或明晰詩風,讓人感到詩人解詩的自信,以及他庖丁解牛的技藝。
文學史,一直被概念、學術捆綁。事實上,當下嚴肅的詩歌批評已不太可愛?!兑粋€人的詩歌史》作為一個優(yōu)秀詩人“學詩”的心靈史,洋洋灑灑,近五十萬字??此聘行?,但細讀定出知性。正如謝有順所說:“劉春的詩歌史論,好讀、感性,有明晰的立場,也不乏理論鋒芒。他懷著對詩歌本身的摯愛,以令人信服的生命實證和詩學鑒賞,有力地辨析了這個時代詩人的面影和一種詩歌生活的處境。他這種以生命的寫實為詩歌作證、以詩歌的演進來返照人生的話語方式,為文學史寫作如何才能重獲個人眼光、重鑄生命質感提供了生動的范例?!?/p>
詩人劉春從前輩們那里獲得的創(chuàng)作養(yǎng)分,如今集中釋放,讓后輩受益。如是,詩歌這門傳統(tǒng)藝術就是如此手心相交地傳承下來了。劉春傾情詩歌本身,耐心地與詩友辯論、共賞佳作。我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對書中提及的詩人、事件以及詩人作品,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都有自己的認知。但讀完《一個人的詩歌史》,我的認知被覆蓋,且又進一步打開了我的新詩視野,直抵詩歌的本質。
自2002年始,詩人批評家劉春一直浸潤在這部“理想的書”中。此書以出生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十位詩人為主干,厘清當代漢詩的發(fā)展脈絡,為推動漢詩經(jīng)典化貢獻力量。所評詩人都是當代詩歌寫作的實力人物,具有卓越的詩學貢獻和美學追求。他們在新詩語言探索成熟后,多維地踐行著漢語詩歌的可能性。劉春的個人詩歌史有著公正、透明的心靈在場,可謂“繁華落盡見真淳”。
從體例上看,《一個人的詩歌史》不同于一般的詩歌史論。文章圍繞著詩人的生活和作品展開,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記述詩人往事時,材料充足、立場客觀,而論及詩人生活及性情,劉春更注重詩人心靈與品性。對于比自己年長一二十歲的詩人前輩,有些事是劉春求證而得,有些則是親歷,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不難看出,劉春的詩歌史寫作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他分割、組合材料的能力建立在深度閱讀文本和參悟材料之間的隱秘關系之上。以點帶面的寫法,努力追求觸類旁通。
作者認為,象牙塔里的詩歌必須沾染濃重的人間煙火。于是,有的詩歌接近日常生活,有的兼容學術與創(chuàng)造,有的主張日常奇跡。中國當代漢詩探索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詩歌觀念被不斷建立、沖突、搗毀后又重建。不少的詩歌流派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詩歌主張。這就像一股巨大的海潮,浪里淘沙見真金。必須經(jīng)過時間的滌蕩和讀者的淘洗,方可最終成為經(jīng)典。
當下,現(xiàn)代人的文學觀念是多元的,但作為文學批評者,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如果還在一味地“審美”,奉學究矯飾、高蹈大詞、臆斷片言為圭臬,那么顯然有失公允。劉春的詩歌史寫作,具有史料充實、感覺在場、情感赤誠、詩心純正、語言樸素等特色,正如他的詩學追求——無限貼近詩歌和自己的心臟。
(作者:尤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