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分封制所代表的貴族政治被證明隨著血緣關系的淡化,貴族會為了權力向君王發(fā)出挑戰(zhàn)時,秦始皇將目光朝向了以官僚政治為核心更加穩(wěn)定的郡縣制。
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又圍繞著該實施郡縣制、還是實施分封制的問題,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
這一次爭鋒的結果,最終以劉邦實行郡國并行制告終。
那么,劉邦是出于什么樣的考量,才會做出分封和郡縣并存的制度呢?
一、漢代的郡國并行制是基于特定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
一切制度的設計,都要結合本國實情,做到實事求是。
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前,曾讓大臣們進行過一次討論,丞相綰(王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p>
李斯卻認為,分封制的實施,正是導致周朝社會動亂的根源。
李斯的話,促使秦始皇做出了決定,他選擇了——郡縣制。
劉邦在做出決定前,也有過類似的考量。
1、劉邦為了緩和與六國貴族的關系,做出的一次政治妥協(xié)
劉邦之所以能夠統(tǒng)一天下,而實力更強的項羽只能以失敗告終,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劉邦舍得和六國貴族、功臣瓜分蛋糕。
楚漢爭霸期間,六國貴族的影響力依舊巨大,對當時的貴族和百姓而言,以分封制為核心構建出的國的羈絆早已深深刻在了骨子里。
劉邦要想讓新生的漢王朝穩(wěn)定下來,只有先與這些六國貴族們達成妥協(xié),再逐步考慮分化、瓦解的事情。
2、劉邦在吸收了前人治國經(jīng)驗的基礎上,為了避免像周朝那樣陷入諸侯混戰(zhàn)的局面,以及如秦朝那般早亡
漢承秦制,這種吸收前人治國經(jīng)驗為己用的例子,是一個新生王朝,成長起來的常用手段。
畢竟,如果新設計制度,我們要考慮制度的可行性,制度存在得到變數(shù),制度需要投入的成本等等話題。
擺在劉邦面前的教訓有兩個:周朝實施分封制結果引發(fā)了諸侯混戰(zhàn)、秦朝實施郡縣制結果被六國百姓推翻了。
那如何才能防止諸侯混戰(zhàn),又能避免六國百姓抵觸呢?
劉邦面前的答案很簡單:既分封,又郡縣。
首先,將天下絕大多數(shù)領地歸納在中央手中,實施郡縣制,然后再以功臣和宗室子弟為王侯,在某些特定區(qū)域?qū)嵤┓址庵啤?/p>
這種特區(qū)+郡縣的手段,便在這樣一種特定的情況下誕生了。
二、漢代實施郡國并行制是基于滿足讓政權長治久安的需要
劉邦晚年,舉行過一次殺白馬起誓的大會,會上劉邦發(fā)言說: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這句話,揭示了劉邦為何要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再行分封,咱們細細品,不難發(fā)現(xiàn),劉邦的行為頗有深意——他想建立一個不滅的王朝。
怎么做呢?
郡縣做基礎,搞好基層工作,劉氏宗親和功臣為左膀右臂,起到安邦定國的作用。
從想法來看,郡國并行制在西漢初期,確實符合一個新生政權,融合多股勢力的需要。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聯(lián)系客服